見到那根大人參,李善和盧照鄰的第一想法是,小師弟又不謙虛了。
第二想法,傳說中三郎被一箭射中屁股是真的?
救太子有功,被長孫無忌送厚禮?
“師弟……你,好可憐,真的很不容易啊!”李善很同情。
盧照鄰更傷心:“怎麽辦呢?有些人被射中屁股,傷了經脈,傷好之後,走路依舊一瘸一拐。”
張川柏:“……傳言到底是怎麽傳的?”
一傳十十傳百,流言果然很可怕!
他招招手:“先別打趣我!都過來搬東西……好些都是吃的,渤海大海參幹、牡蠣幹,我跟人高價買的。
從高句麗前線迴來的人,有戰利品,在幽州就擺出去賣。看著質量好的,我就買,反正不差錢。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撿漏了。”
看張川柏喜滋滋的神色,可見他真的覺得自己撿漏。
李善笑道:“你高價買的,還覺得是撿漏?算了,吃的東西嘛,喜歡就是無價。”
盧照鄰則是憂心忡忡,時不時看向張川柏的屁股。
眾所周知,越不想提及的事,越可能是真相。
師弟真的,好可憐啊!
給太子做屬官,還要做擋箭牌!
……
春日暖暖的陽光,照滿曹家的庭院,鋪撒在開闊的正堂。
張川柏熟門熟路地往前走,驀然想起第一次來曹家。
那個時候,他才七歲呢!
心裏想的是,到底能不能拜師成功啊?
他若拜師失敗,張家三代人想拜曹公為師的希望都落空,得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現在……
“夫子,夫子!我迴來啦!”
張川柏人未到,聲先聞。
曹憲看著由遠而近走來的張川柏,展露喜悅的笑容。
“你迴來了。”
每一次川柏到曹家,都像喜鵲一樣蹦蹦跳跳吱吱喳喳,給這個古老的庭院增添新的活力。
“夫子!”
張川柏恭敬地行禮,仔細看著夫子的神色,鬆了口氣:“夫子看起來,和我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啊!”
“你看起來,卻像是長大了許多,很快就是大樹了。”曹憲和藹地說。
老人家像鬆柏,仿佛每年都一樣。
小孩子就像春日的竹筍,“biubiu”往上竄,兩年不見就長成青翠的竹子。
張川柏的身形越來越像張衍。
想來當年楚霸王,也是這樣的英姿勃發、氣勢不凡,才能聚集江東子弟。
”夫子,你看我的字!”
張川柏先取出自己的功課。
他是好學生!
說好的每半年給夫子檢查一次字,即便不能迴來,他也沒有偷懶。
積攢的功課都在呢!
有臨摹的書法,也有《文選》的讀後感,還有模仿著寫的辭賦。
駢文的格式和精髓,他已經能夠寫出七八分。
即便不能寫出《滕王閣序》那種天賦作品,至少能寫應製文章,不會丟曹門子弟的臉。
看著張川柏厚厚一大疊功課,李善和盧照鄰麵麵相覷。
他們合理懷疑,張川柏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
曹憲也微微詫異……
人家說伴君如伴虎,張川柏伴的是太子這頭幼虎,想必很緊張,還能有心思細細琢磨文章?
張川柏嘴角勾起。
對對對!
我就是時間管理大師!
這些天,曹憲感到自己的精力一日不如一日。
一百多歲的老人,每活一日,都是值得高興的。
但是看到三郎的文章,他感到精神一振。
文如其人。
三郎的文章和三郎的人一樣,都是充滿希望、生機勃勃。
即便是不好的曆史典故,在他的筆下也能有更好的解釋。
仿佛在三郎的心中,世上沒有絕對的黑暗。
“你在定州沒有偷懶啊!這篇論民生的文章,樸實而真摯,有馬周的意味。你聽了他的教導?”曹憲指著一篇文章問。
張川柏點頭:“馬中書兼任太子左庶子,常跟太子討論政事。我就默默旁聽學習。”
曹憲笑道:“這是你的機緣啊!”
相當於,宰相們輪流給川柏上課。
川柏學的,是宰輔的學問!眼光和格局,都是頂級的!
點評了川柏的文章,曹憲又講了李善、盧照鄰的學習情況。
曹憲說:“你們都有了自己的路,今後見賢思齊,摸索大道,不用我再為你們操心了!”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各人。
“我一直在等川柏迴來。我讓兒孫整理好這些年收藏的書籍、字畫,我自己的文章手稿。之前就說過,關於《文選》的注解,全部給阿善,將來由你繼續研究……”
夫子在做什麽?
張川柏忽然覺得很難過。
“三郎說要給我印書。這件事,你們自己安排吧,倒不用著急!”曹憲笑著感慨,“我也沒想到,竟然收到你們三個做弟子。這是我人到晚年,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我已經沒有什麽遺憾。”
“夫子!”張川柏淚汪汪,“我覺得,覺得……”
不要這樣啊!
李善和盧照鄰也開始抹眼淚。
曹憲輕輕拍拍三個弟子:“看著你們,就讓我想起年輕時的往事。你們想不想聽,過去的故事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百多年的事。
曹憲講故事的時候,在江都的曹家人都過來了。
濟濟一堂的人,默默聽老人講一百年的風雲變幻。
老人不僅僅是在迴溯自己的人生,而是在講生存智慧。
能夠真真正正活到一百多歲,經曆幾個皇朝的興衰,實在是非常難得。
時光如白駒過隙。
一百多年,對鬆柏而言,也不過是風霜雨雪、陽光雨露的重複。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滄桑而平靜的聲音,迴蕩在廳堂之中。
……
張川柏的眼前浮現出一幕一幕。
他看到少年的曹夫子在對自己揮手:“張川柏,再過九十年,你就能遇到我了!你看我的牛,是不是很健壯?”
“張川柏,快來跟我一起采香椿啊!看那枝頭,是今年第一茬的椿芽!”
“生化之學?你且跟我細細道來。”
……
川柏,川柏。
青年俊雅的曹憲,中年堅定前行的曹憲,老年和藹可親曹憲……麵貌不斷變化。
不變的,是曹憲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
到一百歲,還在研究新學問。
暮春時節,繁花盛開的時刻,張川柏看到一朵花的一生,一個人的一生。
花開花落,樹葉黃了,從枝頭飄然落下。
張川柏恭恭敬敬,和其他人一起,向夫子行禮。
第二想法,傳說中三郎被一箭射中屁股是真的?
救太子有功,被長孫無忌送厚禮?
“師弟……你,好可憐,真的很不容易啊!”李善很同情。
盧照鄰更傷心:“怎麽辦呢?有些人被射中屁股,傷了經脈,傷好之後,走路依舊一瘸一拐。”
張川柏:“……傳言到底是怎麽傳的?”
一傳十十傳百,流言果然很可怕!
他招招手:“先別打趣我!都過來搬東西……好些都是吃的,渤海大海參幹、牡蠣幹,我跟人高價買的。
從高句麗前線迴來的人,有戰利品,在幽州就擺出去賣。看著質量好的,我就買,反正不差錢。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撿漏了。”
看張川柏喜滋滋的神色,可見他真的覺得自己撿漏。
李善笑道:“你高價買的,還覺得是撿漏?算了,吃的東西嘛,喜歡就是無價。”
盧照鄰則是憂心忡忡,時不時看向張川柏的屁股。
眾所周知,越不想提及的事,越可能是真相。
師弟真的,好可憐啊!
給太子做屬官,還要做擋箭牌!
……
春日暖暖的陽光,照滿曹家的庭院,鋪撒在開闊的正堂。
張川柏熟門熟路地往前走,驀然想起第一次來曹家。
那個時候,他才七歲呢!
心裏想的是,到底能不能拜師成功啊?
他若拜師失敗,張家三代人想拜曹公為師的希望都落空,得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現在……
“夫子,夫子!我迴來啦!”
張川柏人未到,聲先聞。
曹憲看著由遠而近走來的張川柏,展露喜悅的笑容。
“你迴來了。”
每一次川柏到曹家,都像喜鵲一樣蹦蹦跳跳吱吱喳喳,給這個古老的庭院增添新的活力。
“夫子!”
張川柏恭敬地行禮,仔細看著夫子的神色,鬆了口氣:“夫子看起來,和我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啊!”
“你看起來,卻像是長大了許多,很快就是大樹了。”曹憲和藹地說。
老人家像鬆柏,仿佛每年都一樣。
小孩子就像春日的竹筍,“biubiu”往上竄,兩年不見就長成青翠的竹子。
張川柏的身形越來越像張衍。
想來當年楚霸王,也是這樣的英姿勃發、氣勢不凡,才能聚集江東子弟。
”夫子,你看我的字!”
張川柏先取出自己的功課。
他是好學生!
說好的每半年給夫子檢查一次字,即便不能迴來,他也沒有偷懶。
積攢的功課都在呢!
有臨摹的書法,也有《文選》的讀後感,還有模仿著寫的辭賦。
駢文的格式和精髓,他已經能夠寫出七八分。
即便不能寫出《滕王閣序》那種天賦作品,至少能寫應製文章,不會丟曹門子弟的臉。
看著張川柏厚厚一大疊功課,李善和盧照鄰麵麵相覷。
他們合理懷疑,張川柏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
曹憲也微微詫異……
人家說伴君如伴虎,張川柏伴的是太子這頭幼虎,想必很緊張,還能有心思細細琢磨文章?
張川柏嘴角勾起。
對對對!
我就是時間管理大師!
這些天,曹憲感到自己的精力一日不如一日。
一百多歲的老人,每活一日,都是值得高興的。
但是看到三郎的文章,他感到精神一振。
文如其人。
三郎的文章和三郎的人一樣,都是充滿希望、生機勃勃。
即便是不好的曆史典故,在他的筆下也能有更好的解釋。
仿佛在三郎的心中,世上沒有絕對的黑暗。
“你在定州沒有偷懶啊!這篇論民生的文章,樸實而真摯,有馬周的意味。你聽了他的教導?”曹憲指著一篇文章問。
張川柏點頭:“馬中書兼任太子左庶子,常跟太子討論政事。我就默默旁聽學習。”
曹憲笑道:“這是你的機緣啊!”
相當於,宰相們輪流給川柏上課。
川柏學的,是宰輔的學問!眼光和格局,都是頂級的!
點評了川柏的文章,曹憲又講了李善、盧照鄰的學習情況。
曹憲說:“你們都有了自己的路,今後見賢思齊,摸索大道,不用我再為你們操心了!”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各人。
“我一直在等川柏迴來。我讓兒孫整理好這些年收藏的書籍、字畫,我自己的文章手稿。之前就說過,關於《文選》的注解,全部給阿善,將來由你繼續研究……”
夫子在做什麽?
張川柏忽然覺得很難過。
“三郎說要給我印書。這件事,你們自己安排吧,倒不用著急!”曹憲笑著感慨,“我也沒想到,竟然收到你們三個做弟子。這是我人到晚年,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我已經沒有什麽遺憾。”
“夫子!”張川柏淚汪汪,“我覺得,覺得……”
不要這樣啊!
李善和盧照鄰也開始抹眼淚。
曹憲輕輕拍拍三個弟子:“看著你們,就讓我想起年輕時的往事。你們想不想聽,過去的故事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百多年的事。
曹憲講故事的時候,在江都的曹家人都過來了。
濟濟一堂的人,默默聽老人講一百年的風雲變幻。
老人不僅僅是在迴溯自己的人生,而是在講生存智慧。
能夠真真正正活到一百多歲,經曆幾個皇朝的興衰,實在是非常難得。
時光如白駒過隙。
一百多年,對鬆柏而言,也不過是風霜雨雪、陽光雨露的重複。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滄桑而平靜的聲音,迴蕩在廳堂之中。
……
張川柏的眼前浮現出一幕一幕。
他看到少年的曹夫子在對自己揮手:“張川柏,再過九十年,你就能遇到我了!你看我的牛,是不是很健壯?”
“張川柏,快來跟我一起采香椿啊!看那枝頭,是今年第一茬的椿芽!”
“生化之學?你且跟我細細道來。”
……
川柏,川柏。
青年俊雅的曹憲,中年堅定前行的曹憲,老年和藹可親曹憲……麵貌不斷變化。
不變的,是曹憲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
到一百歲,還在研究新學問。
暮春時節,繁花盛開的時刻,張川柏看到一朵花的一生,一個人的一生。
花開花落,樹葉黃了,從枝頭飄然落下。
張川柏恭恭敬敬,和其他人一起,向夫子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