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方翼的話,張川柏不禁升起期待和好奇心。
若說製造“迴迴炮”、改良火器的功勞,皇帝已經賞過了啊!
他現在已經是朝議郎了!
莫非,同一個功勞,能夠賞兩次?
這一次,我做的軍械,在征高句麗的戰場上,發揮了比想象中更大的用途?
帶著這種期待,張川柏隨著聖駕迴程。
途經易州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易州司馬陳元璹讓百姓在地下室生火增溫,種植反季節蔬菜進獻給皇帝。
陳元璹:傳聞,張川柏因為好吃封侯,我這一迴?嘿嘿嘿!
萬萬沒想到,皇帝說:“朕最厭惡這種諂媚的做法。罷免陳元璹的官職。”
陳元璹:……?!!
所以張侯到底是因什麽封侯的?
傳聞誤我!
李治看到綠油油的黃瓜,笑著問張川柏:“你是農業神童,怎麽不在冬日給我種黃瓜?”
張川柏說:“我聽聞,從前西晉時,石崇冬日吃韭菜,被認為是炫富,是不好的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殿下不應推崇奢靡之風。”
李治若有所思:“你說得有道理。”
張川柏接著說:“我還聽聞一個故事。說是有個江都人在幽州為官,有個故鄉朋友來看他。他請好友到酒樓吃飯。當時是冬日,朋友看著各種菜,心想肉食肯定貴,就點了兩份黃瓜。一頓飯後,他們兩人絕交了。”
“為何?”
“因為那兩份黃瓜,比羊肉還貴。當官的人覺得好友在故意敲他竹杠。”張川柏笑著說,“這種會讓朋友絕交的菜,還是別吃吧!再說,想吃黃瓜,夏天可以隨便吃,何必在冬日做冤大頭呢?”
李治連連點頭:“受教了。”
張川柏是跟他講“不時不食”的道理,居上位者更要謹言慎行!
……
王方翼私下問張川柏:“你到底懂不懂種反季節蔬菜?”
“你覺得我懂不懂?”張川柏反問。
王方翼想了一會兒,說:“我覺得你懂,夢裏啥都有。”
“我確實會。”張川柏笑道,“你若是喜歡,我可以教你。你種著吃,不要公開獻給皇帝就行。民間有這種技術,達官貴人的需求客觀存在。”
王方翼搖搖頭:“陳元璹剛被陛下罷免,我才不要去做這種事。”
他是皇親國戚,但像他這種皇親國戚,長安城一塊磚頭砸下來,能砸中三個。
其實他跟張川柏是一樣的,封侯拜相,還得靠自己的功績啊!
……
皇帝抵達並州時,身上長了毒瘡,隻能乘坐步輦出行。
太子李治為皇帝吸吮瘡口。
隨行的太醫令看完皇帝的毒瘡之後說:“可以用大蒜素。”
“就是張遠誌做的大蒜素?我看他用於外傷。”皇帝想起,在征高句麗的前線,大蒜素很出名。
對於傷口感染有奇效!
被譽為神藥。
太醫令點頭:“醫理是一樣的。”
他現在非常佩服張遠誌,想退位讓賢了!
用了大蒜素幾天之後,皇帝的疾病痊愈,在並州的官員都來慶賀。
並州行宮的條件,比定州、幽州等地好得多。
皇帝在此休養,終於抽出時間賞罰。
首先被處罰的是吏部尚書楊師道,因為所任用的人太多不稱職的而獲罪。
中書令馬周兼理吏部尚書。
楊師道也是皇親國戚,是皇帝的姊夫。
當初,長廣公主嫁給趙慈景,生下趙節。趙慈景死後,公主改嫁楊師道。
後來,因趙節牽涉到李承乾的案件,楊師道暗中幫繼子疏通,已經獲罪過一次。
如果說楊師道隻是輕描淡寫地處罰。
另一個獲罪的人,就像炸響了一個驚雷。
……
張川柏裹著狐狸圍脖,幾乎原地跳起:“劉侍中下獄了?”
當初在定州,劉宰相輔佐太子,總攬各項大事。
雖然劉洎也批評過張川柏不務正業,但張川柏覺得……劉宰相做事還是中規中矩的。
將後方安排得井井有條,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堂堂宰相,說下獄就下獄?
來傳話的是太子身邊的太監,小聲說:“太子殿下吩咐,張郎君不要插手這件事。”
張川柏怔了怔,我為什麽要插手劉洎的事?
哦……太子覺得我們一起吃過重陽糕、喝過菊花酒,我會心軟?
“我知道了。”張川柏悶悶不樂。
太監看著張川柏,好半晌嘟囔出一句話:“張朗君想一想,獵場上的兩支箭。”
這句沒頭沒尾的話,讓張川柏更加糊塗。
待太監走後,張川柏在同僚中轉了一圈,大概知道劉洎是什麽情況。
有人告劉洎的黑狀,說劉洎對太子不滿,私下自比伊尹、霍光,猜忌大臣。
自比伊尹、霍光,就是想行廢立之事。
再想想劉洎之前是支持李泰的。
說白了,還是翻舊賬。
……
皇帝的疾病痊愈之後,在百官慶賀的同時,賜劉洎自盡。
即便宰相馬周出麵作證,說劉洎原話不是那個意思,劉洎還是死了。
從隋末風雲走到貞觀年間,當上宰相的劉洎,隻因為被懷疑有不臣之心,輕易地死了。
張川柏抱著狐狸小美,感受到一種寒意。
他忽然就懂了,為什麽來家阿翁們總說他將來流落邊疆如何如何……
高處不勝寒。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
當的官越高,就可能摔得越重。
“有人說,告劉洎黑狀的是褚遂良。可是,太子在其中,扮演的是什麽角色呢?”
是不是,李治也想劉洎死?
在定州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來啊!
每一次廊下食,做什麽好吃的,李治給劉洎的都是頭一份。
張川柏覺得,李治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麽溫良無害,也有冷心冷血的一麵!
……
有罰就有賞。
賜死劉洎之後,留守的官員中,有功的都一一有賞。
接連的升官封賞,衝淡宰相被賜死的烏雲。
張川柏終於知道自己立了什麽大功。
他發明的軍械,在關鍵時刻拿下安市城、平壤。
李世民私下說:“朕在安市城外,恍惚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軍沒能打下安市城,遺憾返程。就在夢醒的一瞬間,將士來報,張侯炮摧毀了城牆!朕想,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上天讓張川柏到朕身邊,就是為了讓大唐更偉大!
夢不可以作為升官的依據,但皇帝的心意可以。
張川柏加朝散大夫,升太子李治的司議郎,正六品上。
“吾年十二加朝散!”
張川柏終於可以念出這句詩啦!
至於司議郎……咦?
張川柏嘀咕:“之前來叔短暫擔任過這個職位。已知來叔走的是一條拜相之路,我順著來叔的路走,也是要拜相?”
封侯拜相!
封侯已經實現,拜相還遠嗎?
李敬玄等同僚來恭賀張川柏,笑著說:“司議郎有一個職責,是勸諫太子。比如太子大夏天要去粘知了猴,張司議郎必須說於禮不和;太子想要做大床大被同眠,司議郎也得說於禮不合。”
張川柏:“……”
若說製造“迴迴炮”、改良火器的功勞,皇帝已經賞過了啊!
他現在已經是朝議郎了!
莫非,同一個功勞,能夠賞兩次?
這一次,我做的軍械,在征高句麗的戰場上,發揮了比想象中更大的用途?
帶著這種期待,張川柏隨著聖駕迴程。
途經易州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易州司馬陳元璹讓百姓在地下室生火增溫,種植反季節蔬菜進獻給皇帝。
陳元璹:傳聞,張川柏因為好吃封侯,我這一迴?嘿嘿嘿!
萬萬沒想到,皇帝說:“朕最厭惡這種諂媚的做法。罷免陳元璹的官職。”
陳元璹:……?!!
所以張侯到底是因什麽封侯的?
傳聞誤我!
李治看到綠油油的黃瓜,笑著問張川柏:“你是農業神童,怎麽不在冬日給我種黃瓜?”
張川柏說:“我聽聞,從前西晉時,石崇冬日吃韭菜,被認為是炫富,是不好的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殿下不應推崇奢靡之風。”
李治若有所思:“你說得有道理。”
張川柏接著說:“我還聽聞一個故事。說是有個江都人在幽州為官,有個故鄉朋友來看他。他請好友到酒樓吃飯。當時是冬日,朋友看著各種菜,心想肉食肯定貴,就點了兩份黃瓜。一頓飯後,他們兩人絕交了。”
“為何?”
“因為那兩份黃瓜,比羊肉還貴。當官的人覺得好友在故意敲他竹杠。”張川柏笑著說,“這種會讓朋友絕交的菜,還是別吃吧!再說,想吃黃瓜,夏天可以隨便吃,何必在冬日做冤大頭呢?”
李治連連點頭:“受教了。”
張川柏是跟他講“不時不食”的道理,居上位者更要謹言慎行!
……
王方翼私下問張川柏:“你到底懂不懂種反季節蔬菜?”
“你覺得我懂不懂?”張川柏反問。
王方翼想了一會兒,說:“我覺得你懂,夢裏啥都有。”
“我確實會。”張川柏笑道,“你若是喜歡,我可以教你。你種著吃,不要公開獻給皇帝就行。民間有這種技術,達官貴人的需求客觀存在。”
王方翼搖搖頭:“陳元璹剛被陛下罷免,我才不要去做這種事。”
他是皇親國戚,但像他這種皇親國戚,長安城一塊磚頭砸下來,能砸中三個。
其實他跟張川柏是一樣的,封侯拜相,還得靠自己的功績啊!
……
皇帝抵達並州時,身上長了毒瘡,隻能乘坐步輦出行。
太子李治為皇帝吸吮瘡口。
隨行的太醫令看完皇帝的毒瘡之後說:“可以用大蒜素。”
“就是張遠誌做的大蒜素?我看他用於外傷。”皇帝想起,在征高句麗的前線,大蒜素很出名。
對於傷口感染有奇效!
被譽為神藥。
太醫令點頭:“醫理是一樣的。”
他現在非常佩服張遠誌,想退位讓賢了!
用了大蒜素幾天之後,皇帝的疾病痊愈,在並州的官員都來慶賀。
並州行宮的條件,比定州、幽州等地好得多。
皇帝在此休養,終於抽出時間賞罰。
首先被處罰的是吏部尚書楊師道,因為所任用的人太多不稱職的而獲罪。
中書令馬周兼理吏部尚書。
楊師道也是皇親國戚,是皇帝的姊夫。
當初,長廣公主嫁給趙慈景,生下趙節。趙慈景死後,公主改嫁楊師道。
後來,因趙節牽涉到李承乾的案件,楊師道暗中幫繼子疏通,已經獲罪過一次。
如果說楊師道隻是輕描淡寫地處罰。
另一個獲罪的人,就像炸響了一個驚雷。
……
張川柏裹著狐狸圍脖,幾乎原地跳起:“劉侍中下獄了?”
當初在定州,劉宰相輔佐太子,總攬各項大事。
雖然劉洎也批評過張川柏不務正業,但張川柏覺得……劉宰相做事還是中規中矩的。
將後方安排得井井有條,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堂堂宰相,說下獄就下獄?
來傳話的是太子身邊的太監,小聲說:“太子殿下吩咐,張郎君不要插手這件事。”
張川柏怔了怔,我為什麽要插手劉洎的事?
哦……太子覺得我們一起吃過重陽糕、喝過菊花酒,我會心軟?
“我知道了。”張川柏悶悶不樂。
太監看著張川柏,好半晌嘟囔出一句話:“張朗君想一想,獵場上的兩支箭。”
這句沒頭沒尾的話,讓張川柏更加糊塗。
待太監走後,張川柏在同僚中轉了一圈,大概知道劉洎是什麽情況。
有人告劉洎的黑狀,說劉洎對太子不滿,私下自比伊尹、霍光,猜忌大臣。
自比伊尹、霍光,就是想行廢立之事。
再想想劉洎之前是支持李泰的。
說白了,還是翻舊賬。
……
皇帝的疾病痊愈之後,在百官慶賀的同時,賜劉洎自盡。
即便宰相馬周出麵作證,說劉洎原話不是那個意思,劉洎還是死了。
從隋末風雲走到貞觀年間,當上宰相的劉洎,隻因為被懷疑有不臣之心,輕易地死了。
張川柏抱著狐狸小美,感受到一種寒意。
他忽然就懂了,為什麽來家阿翁們總說他將來流落邊疆如何如何……
高處不勝寒。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
當的官越高,就可能摔得越重。
“有人說,告劉洎黑狀的是褚遂良。可是,太子在其中,扮演的是什麽角色呢?”
是不是,李治也想劉洎死?
在定州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來啊!
每一次廊下食,做什麽好吃的,李治給劉洎的都是頭一份。
張川柏覺得,李治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麽溫良無害,也有冷心冷血的一麵!
……
有罰就有賞。
賜死劉洎之後,留守的官員中,有功的都一一有賞。
接連的升官封賞,衝淡宰相被賜死的烏雲。
張川柏終於知道自己立了什麽大功。
他發明的軍械,在關鍵時刻拿下安市城、平壤。
李世民私下說:“朕在安市城外,恍惚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軍沒能打下安市城,遺憾返程。就在夢醒的一瞬間,將士來報,張侯炮摧毀了城牆!朕想,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上天讓張川柏到朕身邊,就是為了讓大唐更偉大!
夢不可以作為升官的依據,但皇帝的心意可以。
張川柏加朝散大夫,升太子李治的司議郎,正六品上。
“吾年十二加朝散!”
張川柏終於可以念出這句詩啦!
至於司議郎……咦?
張川柏嘀咕:“之前來叔短暫擔任過這個職位。已知來叔走的是一條拜相之路,我順著來叔的路走,也是要拜相?”
封侯拜相!
封侯已經實現,拜相還遠嗎?
李敬玄等同僚來恭賀張川柏,笑著說:“司議郎有一個職責,是勸諫太子。比如太子大夏天要去粘知了猴,張司議郎必須說於禮不和;太子想要做大床大被同眠,司議郎也得說於禮不合。”
張川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