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大戰爭相比,征焉耆隻是小戰爭。
但這個規模不大的獻俘儀式,讓張川柏做了一個夢。
他在夢中看到兩個姓趙的皇帝,也像這焉耆王一樣,被人像牛羊一樣牽著。
那兩個趙官家,竟然還是中原皇帝!
他在夢中氣急敗壞,居高臨下地對兩個趙官家罵罵咧咧,一頓極限輸出,隔空罵得趙佶和趙桓羞憤得想死。
一覺睡醒,張川柏還有些茫然。
“假的!我肯定又做怪夢了,就像人愛上蛇的故事一樣!”
中原皇帝父子兩人連同妻兒一起做了蠻夷俘虜,簡直比人蛇戀還要離譜!
若是真的,他罵那兩個姓趙的禽獸不如,都是侮辱禽獸了!
“嚶嚶!”小美的大尾巴甩到張川柏的臉上。
醒醒!
做噩夢的人沉浸在夢中出不來?
甩一巴掌就好了!
小美啟動尾巴喚醒服務。
張川柏摁住小美搓揉:“我寧願相信你會變成人,都不敢相信那麽離譜的事!”
“嚶嚶!”說話歸說話,你勒著我的脖子幹什麽。
這次出行,小美可是好不容易從一眾靈獸中脫穎而出……主要競爭對手是張川柏的新歡黃小仙。
至於小黑,直接放棄競爭,真是太不上進了。
張川柏還知道,大唐滅焉耆,收獲的不僅僅是焉耆王及家眷這幾個俘虜,還有人口和眾多牲畜。
在這個時代,打仗就必須有收獲,這也是軍功的一部分。
皇帝赦免了焉耆王及妻兒,沒有將這些人充做奴隸。
該霸氣的時候霸氣,該仁慈的時候仁慈。
在行宮接受獻俘後,聖駕終於抵達澠池,在此進行狩獵。
《詩經·秦風》曰“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遊於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講的是秦襄公的武藝和秦人的尚武精神?。
秦襄公是何等英姿,張川柏看不到,但他能看見“秦王破陣樂”的秦王。
從春秋戰國以來,狩獵就是一種軍事演習,狩獵的規模可以直接體現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君主的才德。
李世民有親征高句麗的決心,此次狩獵,是帶著親衛軍的一次演練。
以大唐的國力和李世民的威武,每一次狩獵都是威風凜凜,這一次更是殺氣騰騰。
張川柏在太子身後,跟一眾千牛備身在一起,旁觀狩獵前的儀式。
兼職千牛備身,體驗太子帶刀侍衛的日常。
李治神色興奮,看向張川柏:“知道為什麽秋季來打獵嗎?”
“秋季動物會開始儲備脂肪以過冬,正是最肥美的時候。若是寒冬,脂肪被消耗,就沒那麽肥美了!”
張川柏說得頭頭是道。
“你這麽說,也沒有問題。”李治笑著點頭。
是個好吃的侍讀啊!
最肥美的獸肉,就適合炙烤,油漬滋滋冒出來,肉的焦香,在寒意陣陣的深秋,美滴很呢!
“還有別的理由嗎?”李治接著考。
張川柏說:“深秋和冬日處於農隙,捕獵野獸不會破壞莊稼。且不是母獸懷幼崽的時期,不傷天和。”
“你懂得不少。”李治滿意地點點頭。
張川柏懂的,就是他懂的。
日後有什麽不懂的,就拉侍讀張川柏來迴答。
張川柏看著年少英武的李治,同樣很滿意。
他發現這位太子殿下跟皇帝挺像的。
能被李世民選定為太子的,又能差到哪裏去呢?
而在旁人的眼中,年僅十歲的張川柏也是英姿勃發。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隊伍,像張川柏這樣的年紀,應該在小孩子那隊。
而張川柏,要擠在大人的賽道……不愧是熱衷當義父的。
禮部的官員負責安排祭祀的儀式,戰鼓雷雷,更像是戰爭的號角。
有人負責發箭,每個有資格參與狩獵的人,箭上都有標記。
這也是提前就準備好的。
狩獵結束後,會統計戰果。
當然,箭若是射到不該射的地方,也可以追溯來源。
張川柏領到了自己的一把箭,摸摸劃痕,將箭收在箭囊裏。
獵場周圍又響起擊鼓的聲音,狩獵正式開始,皇帝帶著隊伍依次入場。
六十麵大鼓放置在皇帝的東南方向,擊鼓的人都朝著西方。
另外有六十麵大鼓則放在皇帝的西南方向,擊鼓的人朝著東方。
雙方正好是相向而動,鼓聲產生共鳴,氣勢仿佛可以震天動地。
無論有沒有收獲,光是見證這血脈沸騰的一幕,對張川柏而言,已是不虛此行。
網羅布參差,鷹犬走迴互。
獵場上,有天羅地網密布,蒼鷹盤旋,“獫”和“歇驕”來迴跑動。
“獫”指的是長嘴的獵狗,“歇驕”是短嘴的獵狗。
和這些專業獵犬相比,張川柏的阿黃和赤兔顯得不那麽專業……但同樣的都是狗子,甭管是否專業,打得到獵物的就是好狗。
秋風蕭瑟,林中樹葉颯颯作響,似乎藏著不少猛獸。
李世民率先衝入獵場,侍衛們跟著衝鋒。
有個那麽勇猛的君主,侍衛們很難有出彩的時候啊……除非人人都是尉遲恭!
金鞭拂雲揮鳴鞘,半酣唿鷹出遠郊!
彎弓搭箭、拉弦瞄準。
“嗖”的一箭射去,獵物應聲而倒,侍衛們紛紛喝彩。
皇帝射了第一箭,隨行的皇子、官員各自散開,尋找自己的獵物。
張川柏記得自己兼職太子帶刀侍衛……“千牛刀”是禦刀的代稱,為了今日來狩獵,李治還送了他一把刀。
所以,他沒有離開李治太遠。
如果有人從空中俯瞰,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麵:
馬蹄嗒嗒,旌旗獵獵,人馬喧鬧著從山林中穿過。
有的人臂上架著獵鷹,有的馬上帶著獵豹、猞猁;
有的持旗,有的揮鞭,攜弓帶箭,向前疾馳飛奔;後麵的獵騎則不甘落後,奮力追趕。
出獵的人馬眾多,從古木參天的大道唿嘯而出,奔向山坡,漫山遍野人喊馬嘶,氣勢恢宏。
而其中一個十歲孩童,剛剛有少年人模樣,卻不肯落於人後,一箭箭射向獵物。
崇尚武力,是大唐的色彩。
絕對的武力壓製,比任何仁義道德,更能讓桀驁不馴的蠻夷臣服。
張川柏射得暢快淋漓,屬於唐人靈魂裏的尚武,在這一刻發揮到淋漓盡致。
那一支不知從哪個角度射出,直直射向李治的箭,也被他捕捉到。
“小心——”
但這個規模不大的獻俘儀式,讓張川柏做了一個夢。
他在夢中看到兩個姓趙的皇帝,也像這焉耆王一樣,被人像牛羊一樣牽著。
那兩個趙官家,竟然還是中原皇帝!
他在夢中氣急敗壞,居高臨下地對兩個趙官家罵罵咧咧,一頓極限輸出,隔空罵得趙佶和趙桓羞憤得想死。
一覺睡醒,張川柏還有些茫然。
“假的!我肯定又做怪夢了,就像人愛上蛇的故事一樣!”
中原皇帝父子兩人連同妻兒一起做了蠻夷俘虜,簡直比人蛇戀還要離譜!
若是真的,他罵那兩個姓趙的禽獸不如,都是侮辱禽獸了!
“嚶嚶!”小美的大尾巴甩到張川柏的臉上。
醒醒!
做噩夢的人沉浸在夢中出不來?
甩一巴掌就好了!
小美啟動尾巴喚醒服務。
張川柏摁住小美搓揉:“我寧願相信你會變成人,都不敢相信那麽離譜的事!”
“嚶嚶!”說話歸說話,你勒著我的脖子幹什麽。
這次出行,小美可是好不容易從一眾靈獸中脫穎而出……主要競爭對手是張川柏的新歡黃小仙。
至於小黑,直接放棄競爭,真是太不上進了。
張川柏還知道,大唐滅焉耆,收獲的不僅僅是焉耆王及家眷這幾個俘虜,還有人口和眾多牲畜。
在這個時代,打仗就必須有收獲,這也是軍功的一部分。
皇帝赦免了焉耆王及妻兒,沒有將這些人充做奴隸。
該霸氣的時候霸氣,該仁慈的時候仁慈。
在行宮接受獻俘後,聖駕終於抵達澠池,在此進行狩獵。
《詩經·秦風》曰“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遊於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講的是秦襄公的武藝和秦人的尚武精神?。
秦襄公是何等英姿,張川柏看不到,但他能看見“秦王破陣樂”的秦王。
從春秋戰國以來,狩獵就是一種軍事演習,狩獵的規模可以直接體現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君主的才德。
李世民有親征高句麗的決心,此次狩獵,是帶著親衛軍的一次演練。
以大唐的國力和李世民的威武,每一次狩獵都是威風凜凜,這一次更是殺氣騰騰。
張川柏在太子身後,跟一眾千牛備身在一起,旁觀狩獵前的儀式。
兼職千牛備身,體驗太子帶刀侍衛的日常。
李治神色興奮,看向張川柏:“知道為什麽秋季來打獵嗎?”
“秋季動物會開始儲備脂肪以過冬,正是最肥美的時候。若是寒冬,脂肪被消耗,就沒那麽肥美了!”
張川柏說得頭頭是道。
“你這麽說,也沒有問題。”李治笑著點頭。
是個好吃的侍讀啊!
最肥美的獸肉,就適合炙烤,油漬滋滋冒出來,肉的焦香,在寒意陣陣的深秋,美滴很呢!
“還有別的理由嗎?”李治接著考。
張川柏說:“深秋和冬日處於農隙,捕獵野獸不會破壞莊稼。且不是母獸懷幼崽的時期,不傷天和。”
“你懂得不少。”李治滿意地點點頭。
張川柏懂的,就是他懂的。
日後有什麽不懂的,就拉侍讀張川柏來迴答。
張川柏看著年少英武的李治,同樣很滿意。
他發現這位太子殿下跟皇帝挺像的。
能被李世民選定為太子的,又能差到哪裏去呢?
而在旁人的眼中,年僅十歲的張川柏也是英姿勃發。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隊伍,像張川柏這樣的年紀,應該在小孩子那隊。
而張川柏,要擠在大人的賽道……不愧是熱衷當義父的。
禮部的官員負責安排祭祀的儀式,戰鼓雷雷,更像是戰爭的號角。
有人負責發箭,每個有資格參與狩獵的人,箭上都有標記。
這也是提前就準備好的。
狩獵結束後,會統計戰果。
當然,箭若是射到不該射的地方,也可以追溯來源。
張川柏領到了自己的一把箭,摸摸劃痕,將箭收在箭囊裏。
獵場周圍又響起擊鼓的聲音,狩獵正式開始,皇帝帶著隊伍依次入場。
六十麵大鼓放置在皇帝的東南方向,擊鼓的人都朝著西方。
另外有六十麵大鼓則放在皇帝的西南方向,擊鼓的人朝著東方。
雙方正好是相向而動,鼓聲產生共鳴,氣勢仿佛可以震天動地。
無論有沒有收獲,光是見證這血脈沸騰的一幕,對張川柏而言,已是不虛此行。
網羅布參差,鷹犬走迴互。
獵場上,有天羅地網密布,蒼鷹盤旋,“獫”和“歇驕”來迴跑動。
“獫”指的是長嘴的獵狗,“歇驕”是短嘴的獵狗。
和這些專業獵犬相比,張川柏的阿黃和赤兔顯得不那麽專業……但同樣的都是狗子,甭管是否專業,打得到獵物的就是好狗。
秋風蕭瑟,林中樹葉颯颯作響,似乎藏著不少猛獸。
李世民率先衝入獵場,侍衛們跟著衝鋒。
有個那麽勇猛的君主,侍衛們很難有出彩的時候啊……除非人人都是尉遲恭!
金鞭拂雲揮鳴鞘,半酣唿鷹出遠郊!
彎弓搭箭、拉弦瞄準。
“嗖”的一箭射去,獵物應聲而倒,侍衛們紛紛喝彩。
皇帝射了第一箭,隨行的皇子、官員各自散開,尋找自己的獵物。
張川柏記得自己兼職太子帶刀侍衛……“千牛刀”是禦刀的代稱,為了今日來狩獵,李治還送了他一把刀。
所以,他沒有離開李治太遠。
如果有人從空中俯瞰,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麵:
馬蹄嗒嗒,旌旗獵獵,人馬喧鬧著從山林中穿過。
有的人臂上架著獵鷹,有的馬上帶著獵豹、猞猁;
有的持旗,有的揮鞭,攜弓帶箭,向前疾馳飛奔;後麵的獵騎則不甘落後,奮力追趕。
出獵的人馬眾多,從古木參天的大道唿嘯而出,奔向山坡,漫山遍野人喊馬嘶,氣勢恢宏。
而其中一個十歲孩童,剛剛有少年人模樣,卻不肯落於人後,一箭箭射向獵物。
崇尚武力,是大唐的色彩。
絕對的武力壓製,比任何仁義道德,更能讓桀驁不馴的蠻夷臣服。
張川柏射得暢快淋漓,屬於唐人靈魂裏的尚武,在這一刻發揮到淋漓盡致。
那一支不知從哪個角度射出,直直射向李治的箭,也被他捕捉到。
“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