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長安城。


    張遠誌和孟詵坐在小板凳上竊竊私語,臉上的神色卻不是歡喜。


    君父有煩惱,子民當為君分憂。


    何況陛下對自家那麽好,給小三郎加官朝散郎。


    張遠誌都想象得到家人有多興奮。


    “陛下心情煩悶?”張遠誌問。


    孟詵點點頭:“我跟老師去給陛下看診,聽陛下說了幾句,是為了那件事。”


    這是一場探親引發的綁架案。


    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迴涼州探望母親和弟弟,被已經反叛的契苾部落的人捆綁起來送到薛延陀。


    去年,大唐戰薛延陀大勝,薛延陀還派使臣來請罪呢,這又不老實了。


    契苾何力身處險境,仍然對大唐忠貞,在薛延陀真珠可汗帳中大罵,將左耳割掉發誓不從。


    皇帝從使者口中得知這件事,落下淚來,對身邊的人說:“契苾何力究竟怎樣了?”


    於是派兵部侍郎崔敦禮持旌節曉諭薛延陀,同意將女兒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為妻,以換迴契苾何力。


    “薛延陀很高興,放迴契苾將軍。可是陛下很不高興,新興公主是陛下的親女兒啊!”孟詵小聲說。


    簡單來說,皇帝答應了綁匪的要求,綁匪放迴人質。


    但人質一釋放,皇帝不想給贖金了。


    然而,身為大唐皇帝,豈能出爾反爾?


    “那個真豬可汗,年紀很大。我聽說,他原本一氣之下要殺契苾將軍,還是他的妻子勸阻才作罷。”孟詵悶悶不樂。


    他見過新興公主,是一個美麗謙和、知書達禮的小公主,對醫者都很有禮貌。


    以前見到的新興公主,是健康快樂、陽光開朗的。


    最近一次見到,卻是眉眼間籠罩著如霧般的憂慮。


    “陛下心裏,其實是不願意的?”張遠誌問。


    “不願意!但是不好反悔啊!或者,要有合適的理由,才能反悔。”孟詵說。


    張遠誌想了一會兒,“對綁匪要講什麽誠信?我想,這件事得契苾將軍親自反對。用公主交換他,想必他心裏也不安。”


    ……


    孫思邈見孟詵和張遠誌在角落裏一臉嚴肅地商議國家大事,輕輕歎了一口氣。


    這個長安城,真心為新興公主的命運難過、為皇帝擔憂的,有幾個人呢?


    這兩個年輕人啊!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是不一樣的。


    皇帝本來不想讓女兒和親。


    可是房玄齡勸說,既然不能徹底消滅薛延陀,還是和親更合適一些。


    皇帝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如果對百姓有利,為什麽要吝惜一個女兒?


    褚遂良見皇帝想反悔,也勸說,皇帝為了天下人不吝惜自己的女兒。凡是天下蒼生,哪個不心懷感激?


    反悔,一則失信於蠻夷,二則讓天下百姓失望。


    被大臣這麽勸諫,皇帝仍想著怎麽反悔,心中也有氣悶。


    說到底,皇帝也是人,是一個父親。


    見孟詵和張遠誌站起來,臉上多了輕鬆的笑意……


    孫思邈招招手,問:“你們兩個,有什麽好主意嗎?”


    “拖!”張遠誌和孟詵齊聲說。


    沒說不嫁,咱們拖著嘛!


    公主和親那麽大的事,得慢慢準備吧?


    孟詵說:“我聽人議論,和親也要男方出聘禮。娶皇帝的親女兒,要他幾萬匹馬、幾萬頭牛、十幾萬頭羊,不過分吧?他給不起?就是沒誠意,不結了。


    他若是答應,就要求他按照古禮,親自來迎親。他不敢來,就不是我們不守信,是他不守信。”


    這場婚事,本就是薛延陀綁了契苾何力才談成的,真珠可汗敢來嗎?


    他不怕一進大唐,就被綁了?


    “他要是敢呢?”孫思邈笑著問。


    張遠誌說:“那麽多的牛羊,從塞外送來,萬一路上發生什麽意外,遭遇暴風雪死掉或失散、被馬賊襲擊,都有可能啊!


    聘禮丟了,也是他們不守信。就算聘禮不出意外,萬一真珠可汗死了呢?”


    不出意外,也可以出意外。


    “隻要皇帝不想讓公主和親,事情就一定能解決!”


    少年人對皇帝盲目崇拜。


    孫思邈微微瞪大眼睛:“你日日在太醫署讀書,懂得還挺多啊!”


    “我還隔三差五去來叔那裏,聽來叔講朝政。”張遠誌撓撓頭,赧然道:“真人,我們的主意怎麽樣?”


    孫思邈點點頭:“不錯。但若再出戰事,破壞和親的人,會被很多人怨恨。”


    張遠誌狡黠笑道:“我覺得此事該由契苾將軍來提啊!他沒了一隻耳朵,又受此磨難,想必需要醫者看診?我們去給他看。”


    “你會接耳朵?”孫思邈笑著問。


    張遠誌連連搖頭:“我就算能接,也要新掉落不久。現在他傷口都好了,總不能給他換一個死囚的耳朵?”


    孟詵打了個冷顫:“你可別提這個啊!不同人的耳朵,怎麽能接?”


    他們覺得事情有了轉機,心情又陽光燦爛,可以開玩笑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雖然他們現在還沒當官,也深受皇恩。


    古人還說“主辱臣死“,臣民豈能看著君父被綁匪威逼呢?


    孟詵又感慨:“我若是契苾將軍,陛下對我如此恩深義重,我別說反叛之心,陛下讓我死,我都沒有二話。”


    “是啊!陛下對臣子真好!將臣子看得比兒女還重要。”張遠誌也很感動。


    孫思邈微笑,貞觀六年,契苾何力才率部投降大唐。


    陛下此恩重,能讓契苾何力忠貞不二,也能讓其他外族降將歸心!


    將來大唐和周邊部落交戰,外族將領也能勇於歸附!


    投降大唐,還能做第二個契苾何力,到長安去享福,何苦為舊主死戰?


    ……


    北風一場場吹。


    貞觀十六年十一月,皇帝在鹹陽武功狩獵。


    皇帝狩獵,一則訓練最心腹的親衛軍,二則彰顯武力。


    朕還能帶兵!


    百獸之王未老,豺狼都得夾緊尾巴!


    皇帝狩獵,需要太醫署的醫官隨行,醫學生張遠誌也隨行。


    醫官們看張遠誌的目光很複雜。


    皇帝身邊的人來傳口諭,讓張遠誌隨行!


    你還是一個學生啊!


    你還未通過考核成為一個醫師啊!


    麵對醫官的打探,張遠誌很誠實:“我隻是嚐試給契苾將軍接耳朵而已。”


    “成功了?”


    “沒有。但我勇於嚐試。”


    這是張遠誌對外的說法。


    接耳朵不成,其他的事可行。


    醫官們都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卓越的醫者能接斷指,你既然有此天賦,可以學一學。”


    外傷手術,也是需要天賦的。


    既然張遠誌肯學,太醫署的老師們挺欣慰。


    此時的很多醫者,心胸是寬廣的。


    孫思邈公開《千金方》,還有一些名醫將行之有效的醫方刻成“方劑碑”,樹立在人來人往的路口。


    ……


    張遠誌跟隨皇帝去武功狩獵,張川柏也開始了自己的打獵行動。


    又又又被來家阿翁逮到,要跟小動物們過不去!


    這一迴有幸陪著他征戰的是小弟阿黃!


    左牽黃,右擎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