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取獸皮時,帶狄仁傑一起去江都來家。


    於是,狄仁傑見識了來家三老對張川柏的教育方式。


    “考一考你,斬首的要素是什麽?戰場上,有時要割下敵人的頭顱,你可別把刀卡住。”


    “這個我會!”張川柏目光一亮,“經常砍頭的都知道,在第三頸節處用巧勁一推,就能利落地把頭砍下。”


    哈哈!


    甄醫師教過!


    這題難不倒我。


    “砍完人之後,要順手做什麽?”


    “經常殺人的都知道,砍完人之後,一定要擦拭掉刀劍上沾染的血。如果血幹在刀鞘裏,下次可能連刀都拔不出來。


    如果沒時間慢慢洗刀,就用死者的衣服擦血。如果用自己的衣服擦,還得洗衣服。“


    想一想,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的俠客,半夜蹲在河邊用搗衣棒拚命捶衣服,不是很好笑嗎?


    張川柏迴答得頭頭是道,聽起來是個經常殺人砍頭的。


    來家三老微笑點頭:“你記得很清楚!等你大一點,我們帶你去殺大的獵物。”


    “殺什麽?”張川柏瞪大眼睛,“熊?大蟲?”


    “豬。”來大笑著說,“你學會殺豬,就算不能當官,還能做一個屠夫。”


    做屠夫好啊!


    比尋常人家吃得好!


    張川柏:“……好像也不錯。”


    吃飯的本事越來越多了。


    ……


    一家團聚的快樂時光過得飛快。


    張遠誌、張京墨和狄仁傑走之前,張衍搬了一簍螃蟹迴來。


    “請曹夫子、來家阿翁、甄醫師還有你們的師兄弟來吃!”


    離別的傷感,被螃蟹衝淡了。


    一個朝代進入興盛期,就會越發講究飲食。


    唐人愛吃螃蟹,從各種歌詠吃螃蟹的詩就可以看出來。


    充盤煮熟堆琳琅,橙膏醬渫調堪嚐。


    把新鮮橙子的果肉挖出,加一點細鹽,搗爛成泥,就是“橙齏”,吃螃蟹最好的蘸料。


    張家要請客,把螃蟹和橙齏都準備了。


    即便是狄仁傑看了,也得說張家會吃……有底蘊的人家才會吃,揚州張氏是闊過的。


    張川柏忙忙碌碌,鼓搗出另一種蟹的吃法——


    把螃蟹拆開,剝出蟹肉以及蟹殼內的黃膏白脂。


    蟹肉與蟹膏拌在一起,填迴殼中,澆入調味汁蒙上一層麵糊,放鍋裏炸熟……


    “這是嶺南的吃法,稱為蟹畢羅。”


    盧照鄰笑道:“之前重陽節你在我家吃飯,說有機會給我們做蟹畢羅,就是這個啊?”


    “師兄嚐嚐吧!比清蒸蟹好吃呢!”


    小孩子當然喜歡油炸的食物啊!


    搭配快樂水,就是熱量滿滿快快樂樂!


    李善看他們吃得高興,忽然說:“吃了螃蟹,要寫詩吧?三郎的兄長、狄郎君要遠行,我們還要寫送別詩。”


    盧照鄰微妙笑道:“師兄若是要寫詩,我是沒意見的。”


    全江都都知道,曹公的大弟子不擅詩賦!


    李善笑容一僵,連忙說:“不寫不寫!吃東西的時候寫詩,食不知味啊!”


    “哈哈哈!”盧照鄰和張川柏開懷大笑。


    狄仁傑忍俊不禁……新結識的幾個朋友,都是純良真性情的人。


    可以深交。


    少年人用快樂水配螃蟹,長輩用酒。


    盛世大唐從骨子裏浸潤著美酒的醇香,關於酒的詩實在太多。


    家常喝的,是便宜的濁酒。


    酒的度數不高,那些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客,考驗的不是酒量,是胃容量呢~~


    年滿十六歲的張遠誌被允許坐大人那桌,舉杯向父母、師長辭別。


    張京墨還要坐小兒那桌,眼巴巴地看著像大人一樣的長兄。


    “我也想快點長大。”小道童歎息。


    張川柏、盧照鄰、李善齊齊點頭:“誰說不是呢!”


    長大了就能一人一驢仗劍走天涯,也可以為官造福一方。


    他年我若為宰相,讓大唐更鼎盛!


    “咦?狄兄如何不言?”張川柏問。


    狄仁傑隻是微笑。


    他並不是那麽希望長大。


    ……


    張遠誌和張京墨背著行囊,走出家門。


    張衍和吳秀揮揮手,低下頭,眼眶濕潤。


    要想孩子們有出息,就要舍得放手。


    張川柏和師兄們一起到運河邊,折柳相送,看著兄長和狄仁傑乘的船悠悠遠去。


    此去長安,不知多少裏。


    他也想長安了。


    想長安的家,想禪定寺的素齋,也想帶著他解鎖大唐名菜的李九郎。


    娶了妻子的李九郎,還會記得江都的張三郎嗎?


    今年以來,李九郎的信越來越少啦!


    李善和盧照鄰見張川柏滿臉不舍,一左一右拍拍他的肩膀:“還有我們呢!”


    小三郎,你什麽都缺,就是不缺兄長啊!


    隻要你願意,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張川柏心思迴轉:“我舍不得師兄們,才沒有跟著去長安。”


    “才不是!你是舍不得家裏的雞鴨豬牛驢,還有那隻狐狸!”師兄們取笑。


    誰像張三啊,給家裏的動物都起名字!


    “走了!去見夫子!今日要講什麽?”張川柏精神抖擻地走在前麵。


    莫愁前路無知己。


    男子漢大丈夫,要適應離別。


    “講政務。”李善說。


    夫子不僅教弟子們讀書,也會講政務。


    ……


    “今年朝廷下令,將死囚流放西州,你們是知道的。自從朝廷平定高昌後,每年征發一千多士兵駐守那裏。


    這一千多人破產置辦行裝、遠離故土。流放的人都是窮兇極惡之徒,對駐守沒有幫助……”


    曹夫子從時事說起,講治理國家的策略。


    他沒有當過宰輔高官,但是他活得久,送走了幾個朝代。


    活得久見得多,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


    張川柏若有所思,“現在朝廷最重要的,就是軍務吧?”


    “是也不是。”曹憲緩緩道,“軍務很重要,但大唐不懼怕周邊的敵人。朝廷的人心穩定,是現在最重要的。


    朝廷諸公都是當世人傑,齊心做事,無論內政還是外戰,有何解決不了的呢?”


    盧照鄰低聲說:“九月,陛下任命鄭國公為太子太師,還說了一番話,想必眾人的心思該穩定了。”


    鄭國公就是魏征。


    魏征上奏表推辭,說自己病了,難堪重任。


    皇帝說:漢高祖險些廢掉太子,仰賴商山四皓才保住太子之位。我現在信任你,就是這個意思。你生病了,可以躺在床上輔佐太子。


    話說得很明顯了,皇帝沒有廢太子的心思啊!


    為了穩定人心,這番話也被刻意傳開。


    張川柏摸摸下巴:“嗯……我去官署學貓語,見崔明府在彈琴,樂聲悠揚愜意,不像前些日子般憂心忡忡。”


    李善左看右看:“你們知道得這麽多?”


    明明是一起摸魚割稻穀吃螃蟹的……三郎連崔玨的心情都知道?


    原來,就我一個人是真的摸魚?我沒有當官的天賦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