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仿佛透過書信,看到暮鼓晨鍾的長安城。
雖然在長安住的時間不長,但那座代表了大唐盛世的都城,深深刻印在他的心中。
他看到兄長走在務本坊的路上,出了坊門往東,進入繁華的東市。
鬼宅變成吉屋,後院的枯樹,不知有沒有被阿兄砍掉。
柴堆裏的小刺蝟,身上的刺還在嗎?
見小三郎露出思念的神色,張衍和藹地笑問:“三郎想念兄長嗎?”
“是啊……有時候半夜睡醒,我還覺得他們在身邊。”張川柏說。
“大郎不是說,九月授衣假會迴來嗎?到時候就一家團圓了。”張衍也想念兩個大兒子。
他和吳秀平日沒有表現出來,其實對大郎和二郎都非常掛心。
兩個半大小少年,遠離父母親人,誰知會遇到什麽事呢?
若是被狐狸精拐走了,哭都沒地方哭哦!
張川柏看李治的信,張衍忽然問:“一個年少時聰明孝順的人,忽然性情大變,一般是什麽原因?”
“被壞人帶壞了?”張川柏下意識地迴答。
張衍恍然:“我想也是這個原因。”
太子一再被彈劾的事,江都令崔玨憂心忡忡。
這種大事本來跟張衍無關。
但自家兩個兒子都在長安,三郎又跟晉王書信往來,他難免也多思慮幾分。
太子是被壞人帶壞?
或許皇帝也是這麽想的吧!
自家的兒子總是好的,如果做了什麽錯事,一定是被小人教唆。
有帶壞太子嫌疑的人,接連遭殃。
吳秀以為張衍說的是大郎二郎,笑道:“我們家的孩子本性淳樸,不會被帶壞。我對自己的兒子還不了解嗎?你不用瞎操心。”
張衍點點頭:“是啊!本性淳樸,就不會被帶壞。”
“我給大郎迴信,讓他好好在太醫署學醫。他還是醫學生,給人看病要小心謹慎。最好是,先不要給貴人看病。”
呃,大郎更多的是給貴人的牲畜治病。
“長安的事情結束,二郎盡快迴嵩山吧!離開久了,還怎麽跟潘道長學道?不要本末倒置。小心嫡傳弟子地位不保啊!”
張衍說著,動筆給兩個兒子寫迴信。
既然長安風雲變幻,就先躲著風雨。
被波及的池魚死了,卻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
給大郎和二郎寫完迴信,張衍轉頭一看,三郎看著晉王的信眉開眼笑。
好嘛!這個跟皇子更親近啊!
“晉王跟你說什麽?”張衍問。
“阿耶你看!”張川柏將信遞出去,“李九郎跟我分享娶妻的快樂。他的新娘子是王老五的堂妹……不過,王方翼跟家族不親近,跟這個堂妹關係平平。”
“這些事都說?”張衍詫異地接過信。
“哦,後麵一句是我自己補充的。”張川柏笑道,“他隻說了成婚的儀式,既熱鬧又有趣。我以前擔心兄長成親,就會跟我不親。現在看來,兄長們成親也好,家裏人多熱鬧。”
“你還想得挺多。”阿耶阿娘相視一笑。
他們也想到大郎的親事……
今年是大郎在太醫署學醫的第二年,瘡腫科總共要讀五年呢!
若是著急,可以先讓大郎迴來成親?
張衍看過晉王給張川柏的信,又叮囑:“你給晉王迴信,依舊說些風土人情、家長裏短,或是農具化學,這些都是可以說的。”
“我知道。”張川柏笑眯眯地說,“我是晉王放在揚州的眼睛耳朵。”
四舍五入,咱是錦衣衛密探~~
張衍摸摸小三郎的頭:“跟貴人來往,多小心謹慎。雖然殿下隨和,你不要失禮。”
張川柏乖巧點頭。
分寸是要把握好。
關係好的時候,禮儀不周是不拘小節;一旦翻臉,小的失誤就會變成大不敬。
他隱約也知道阿耶在擔心什麽。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他都見過。
但是沒有深入了解。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換不換太子,皇帝會有最好的決定。
……
張京墨送迴來的幾種蔬菜種子,讓吳秀很發愁。
不知道是什麽季節種的,若是種壞了,豈不是可惜。
“這種波棱菜,要怎麽種?二郎也不寫清楚。”吳秀猶豫著種還是不種。
張川柏說:“菠菜是吧?等天氣涼一點再種。”
“說得也是,現在那麽熱,什麽菜都不好發芽。”吳秀將種子收好。
“我們家過年要有菠菜吃啦!到時候要給夫子送一份。”
張川柏非常期待新的蔬菜。
夫子一百多歲了,還要繼續嚐試新鮮的食物!
菠菜好吃又有營養~~
第二天,張川柏就去曹夫子家,跟夫子和師兄們說長安來的信。
“還有新的蔬菜可以吃!”
李善和盧照鄰饒有興致地聽。
通過這些信,他們對長安更了解,對晉王也更了解。
仿佛那位大王,真的是遠房老表。
“說到吃的,我們去采菱角吧?”張川柏提議,“所謂‘七菱八落’,菱角通常在七月成熟,八月落柄。遲一點就吃不到啦!”
小孩子就是這樣,想一出是一出。
“夫子跟我們一起去采菱角?”弟子們看向夫子。
在他們眼中,夫子仍是年輕人。
曹憲笑道:“采菱角啊,我就不參與了。你們自己去吧,當心落水。”
“我們水性好著呢!”弟子們很驕傲。
就連盧照鄰,經過阿黃的兩年訓練,都有信心在水裏來去自如。
將來就算落水,也能活下來~~
曹憲說:“菱角塘裏有螞蝗,你們若是受到驚嚇,就會慌手慌腳。”
“啊?那我們更要去了!”張川柏很高興,“螞蝗是一道藥材!捉了賣給甄醫師!”
曹憲:“……”
果然,張家三郎是永遠不用擔心的。
三個小弟子說行動就行動,把筆墨紙硯一放,興衝衝出門。
約上小夥伴、帶上黃犬去菱塘!
曹憲含笑看著弟子們風一樣的背影,期待著新鮮的菱角。
菱角煮一煮,就很好吃了。
每天都有新的期待。
……
“我要小船去采菱角,結果就兩個桶?”張川柏看著兩個木桶,目瞪口呆。
張鐵柱說:“木桶才好用呢!等會兒你們看我的!”
能把木桶當船使的,才敢說是水鄉的兒郎!
雖然在長安住的時間不長,但那座代表了大唐盛世的都城,深深刻印在他的心中。
他看到兄長走在務本坊的路上,出了坊門往東,進入繁華的東市。
鬼宅變成吉屋,後院的枯樹,不知有沒有被阿兄砍掉。
柴堆裏的小刺蝟,身上的刺還在嗎?
見小三郎露出思念的神色,張衍和藹地笑問:“三郎想念兄長嗎?”
“是啊……有時候半夜睡醒,我還覺得他們在身邊。”張川柏說。
“大郎不是說,九月授衣假會迴來嗎?到時候就一家團圓了。”張衍也想念兩個大兒子。
他和吳秀平日沒有表現出來,其實對大郎和二郎都非常掛心。
兩個半大小少年,遠離父母親人,誰知會遇到什麽事呢?
若是被狐狸精拐走了,哭都沒地方哭哦!
張川柏看李治的信,張衍忽然問:“一個年少時聰明孝順的人,忽然性情大變,一般是什麽原因?”
“被壞人帶壞了?”張川柏下意識地迴答。
張衍恍然:“我想也是這個原因。”
太子一再被彈劾的事,江都令崔玨憂心忡忡。
這種大事本來跟張衍無關。
但自家兩個兒子都在長安,三郎又跟晉王書信往來,他難免也多思慮幾分。
太子是被壞人帶壞?
或許皇帝也是這麽想的吧!
自家的兒子總是好的,如果做了什麽錯事,一定是被小人教唆。
有帶壞太子嫌疑的人,接連遭殃。
吳秀以為張衍說的是大郎二郎,笑道:“我們家的孩子本性淳樸,不會被帶壞。我對自己的兒子還不了解嗎?你不用瞎操心。”
張衍點點頭:“是啊!本性淳樸,就不會被帶壞。”
“我給大郎迴信,讓他好好在太醫署學醫。他還是醫學生,給人看病要小心謹慎。最好是,先不要給貴人看病。”
呃,大郎更多的是給貴人的牲畜治病。
“長安的事情結束,二郎盡快迴嵩山吧!離開久了,還怎麽跟潘道長學道?不要本末倒置。小心嫡傳弟子地位不保啊!”
張衍說著,動筆給兩個兒子寫迴信。
既然長安風雲變幻,就先躲著風雨。
被波及的池魚死了,卻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
給大郎和二郎寫完迴信,張衍轉頭一看,三郎看著晉王的信眉開眼笑。
好嘛!這個跟皇子更親近啊!
“晉王跟你說什麽?”張衍問。
“阿耶你看!”張川柏將信遞出去,“李九郎跟我分享娶妻的快樂。他的新娘子是王老五的堂妹……不過,王方翼跟家族不親近,跟這個堂妹關係平平。”
“這些事都說?”張衍詫異地接過信。
“哦,後麵一句是我自己補充的。”張川柏笑道,“他隻說了成婚的儀式,既熱鬧又有趣。我以前擔心兄長成親,就會跟我不親。現在看來,兄長們成親也好,家裏人多熱鬧。”
“你還想得挺多。”阿耶阿娘相視一笑。
他們也想到大郎的親事……
今年是大郎在太醫署學醫的第二年,瘡腫科總共要讀五年呢!
若是著急,可以先讓大郎迴來成親?
張衍看過晉王給張川柏的信,又叮囑:“你給晉王迴信,依舊說些風土人情、家長裏短,或是農具化學,這些都是可以說的。”
“我知道。”張川柏笑眯眯地說,“我是晉王放在揚州的眼睛耳朵。”
四舍五入,咱是錦衣衛密探~~
張衍摸摸小三郎的頭:“跟貴人來往,多小心謹慎。雖然殿下隨和,你不要失禮。”
張川柏乖巧點頭。
分寸是要把握好。
關係好的時候,禮儀不周是不拘小節;一旦翻臉,小的失誤就會變成大不敬。
他隱約也知道阿耶在擔心什麽。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他都見過。
但是沒有深入了解。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換不換太子,皇帝會有最好的決定。
……
張京墨送迴來的幾種蔬菜種子,讓吳秀很發愁。
不知道是什麽季節種的,若是種壞了,豈不是可惜。
“這種波棱菜,要怎麽種?二郎也不寫清楚。”吳秀猶豫著種還是不種。
張川柏說:“菠菜是吧?等天氣涼一點再種。”
“說得也是,現在那麽熱,什麽菜都不好發芽。”吳秀將種子收好。
“我們家過年要有菠菜吃啦!到時候要給夫子送一份。”
張川柏非常期待新的蔬菜。
夫子一百多歲了,還要繼續嚐試新鮮的食物!
菠菜好吃又有營養~~
第二天,張川柏就去曹夫子家,跟夫子和師兄們說長安來的信。
“還有新的蔬菜可以吃!”
李善和盧照鄰饒有興致地聽。
通過這些信,他們對長安更了解,對晉王也更了解。
仿佛那位大王,真的是遠房老表。
“說到吃的,我們去采菱角吧?”張川柏提議,“所謂‘七菱八落’,菱角通常在七月成熟,八月落柄。遲一點就吃不到啦!”
小孩子就是這樣,想一出是一出。
“夫子跟我們一起去采菱角?”弟子們看向夫子。
在他們眼中,夫子仍是年輕人。
曹憲笑道:“采菱角啊,我就不參與了。你們自己去吧,當心落水。”
“我們水性好著呢!”弟子們很驕傲。
就連盧照鄰,經過阿黃的兩年訓練,都有信心在水裏來去自如。
將來就算落水,也能活下來~~
曹憲說:“菱角塘裏有螞蝗,你們若是受到驚嚇,就會慌手慌腳。”
“啊?那我們更要去了!”張川柏很高興,“螞蝗是一道藥材!捉了賣給甄醫師!”
曹憲:“……”
果然,張家三郎是永遠不用擔心的。
三個小弟子說行動就行動,把筆墨紙硯一放,興衝衝出門。
約上小夥伴、帶上黃犬去菱塘!
曹憲含笑看著弟子們風一樣的背影,期待著新鮮的菱角。
菱角煮一煮,就很好吃了。
每天都有新的期待。
……
“我要小船去采菱角,結果就兩個桶?”張川柏看著兩個木桶,目瞪口呆。
張鐵柱說:“木桶才好用呢!等會兒你們看我的!”
能把木桶當船使的,才敢說是水鄉的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