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弟子把戰利品擺出來,齊刷刷排在夫子的桌上。
張川柏的戰利品尤其多,粽子都能擺一盤。
三雙烏溜溜的眼睛亮閃閃。
“夫子!我嚐過啦!都是甜粽子,裏麵還有紅棗呢!據說這是宮廷的做法。”張川柏得意地顯擺。
他真誠地想把自己的收獲獻給夫子。
有好吃的給夫子吃!
曹憲和藹地說:“你帶迴去給家人吃吧,我不能吃太多粽子。”
“那粉團呢?”張川柏問。
“也是糯米做的,還是油炸的。你們小兒郎分著吃吧,一次也別吃太多!”曹憲笑道。
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歡吃粽子和粉團,可是現在已經不適宜吃了。
他也不太喜歡熱鬧了。
因此,他沒有去彩樓赴宴。
默默等了小半日,等到三個渾身冒泡泡、尾巴翹上天的小弟子迴來。
跟三隻喜鵲似的。
李善、盧照鄰、張川柏嘰嘰呱呱講作詩,講百發百中,也講眾人怎麽誇他們。
曹憲微笑著聽完,將學生們默下來的文章收好,珍重地放進一個箱子裏。
學生們都知道,那是夫子放喜歡的文章的箱子。
他們互相望望,臉上都是喜悅……夫子很喜歡我的詩啊!
夫子最喜歡我!
“你們先迴家去吧,家裏人都等著呢!川柏在來家住了那麽久,該迴來以讀書為重了。”曹憲叮囑,“你明日過來,跟阿善學《文選》的典故。”
“是。”張川柏恭敬領命。
曹憲又看向盧照鄰:“天氣熱了,你要繼續學遊水。你也想過兩年去劃龍舟吧?”
盧照鄰目光一亮,小雞啄米一樣點頭。
劃龍舟太威風了!要像張叔一樣做隊長!
學學學!要遊得比阿黃還好!
“阿善,你還要負責整理我這些年的文章。”曹憲又看向大弟子。
李善連忙應是。
對三個學生,曹憲都有安排。
就算將來不能當官,學生們各有所長,也能做個名士。
活得長長久久的逍遙名士。
……
張川柏抱著一大包粽子、粉團興衝衝地迴家。
住得近就是這樣好,從自家到夫子家,三兩步就到。
若是不想走尋常路,還能跟狐狸小美一樣爬牆呢!
張衍、吳秀都在家裏等著。
最離奇的是,連阿黃都在。
它是張川柏的小弟和學生。
必須等候老大的喜柿。
“汪汪!”神童的犬,不是凡犬!
張川柏先給家人分粽子,小角黍小巧精致、瑩白如玉!
真的吃起來,張川柏覺得阿娘做的鹹蛋鹹肉粽更好吃。
水鄉的鴨子都是放養的,吃小魚小蝦螺長大,蛋黃紅彤彤,比朱砂還鮮豔。
醃出來的鹹蛋,筷子一夾都流油。
但是這些是戰利品,意義非凡,要讓家人分享喜悅。
“先說扇子!越王給你賜扇了?”張衍問。
他是江都主簿,又是獲勝龍舟隊的隊長,竟然沒有被越王邀請,多少有些失落。
本來他打定主意,若是被邀請了……作詩是不可能作詩的,可以多喝兩杯罰酒。
再射一些粽子迴來,就賺大了。
“在這裏!”張川柏小心翼翼地從布包裏取出扇子。
阿娘做的布包,繡著狐狸追雞,主打一個層次多、容量大。
“射箭贏的?”張衍高興地說,“像我!像我!親戚們都知道,我也擅長射箭!”
他不僅會射箭,還會騎馬、劃船,水戰陸戰都能當個先鋒。
張川柏怔了怔,忽然一拍大腿:“失誤了!”
他滿臉懊惱:“我射箭是優秀、作詩也是優秀,越王應該賜我兩把扇子啊!”
家人驚訝地看著張川柏。
小三郎被來家關著特訓,射粽子這種小遊戲,不至於輸給其他人。
但是作詩?
張衍拍著阿黃,又驚又喜。
張川柏:“……阿耶先別激動。”
小黃都被你拍傻了!
他站在小板凳上,手舞足蹈地講述作詩的整個過程。
張衍聽完,由衷認為,三郎的詩最好。
他不擅長作詩,但是讀得懂。
三郎的詩生機勃勃。
他曾經見過最漆黑的夜,以為永遠見不到天明。
終於,大唐的旭日冉冉升起,天亮了。
……
過了幾天。
酒肆裏,有人彈唱張川柏的詩!
既應景應節,又活潑輕快,有小孩子的童趣,又頌揚太平盛世。
還有比這更適合傳唱的嗎?
唱詩的人越來越多,江都神童的名頭前麵,除了農具化學等等,還得加上“擅詩賦”。
南門裏和仁豐裏的少年,甚至發生爭執——張三郎算哪個裏的神童。
“他是我們老大,南門裏第一合作社的!”張鐵柱振振有詞。
仁豐裏的人淡定地說:“他現在住在我們這裏。曹夫子和李善也是仁豐裏的,日後他們住的巷子,叫曹李張巷。”
“就是南門裏的!不服氣,我們文鬥!”張鐵柱振臂一揮,讓阿黃上場。
你們有識字的狗嗎?
……
街邊酒肆,有人聽著唱詩,酸溜溜地說:“張家找人唱的吧?請人傳唱詩詞,也是常有的。”
每逢科舉之年,長安城什麽花樣沒有?
另一個官學的學生說:“張家哪有這個錢啊?端午宴,張川柏穿得最樸素。”
眾人迴憶……對哦!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若不是家裏拮據,誰不想錦衣華服?
張川柏搖著扇子從街上走過。
依舊是衣著樸素。
他要習武,不必穿得太好。
練刀的時候,割破衣服非常心疼!
若是不小心劃一刀大腿,不僅心疼還肉疼。
背後的汗水不足道,外人隻要知道他是神童就好啦。
“咦?那是張三郎嗎?請留步!”酒肆忽然有人喊,“我們在聯句作詩,請張郎君指點!”
張川柏:“……”
出名的煩惱來了!
走到路上被人認出,都會被拉去吃吃喝喝。
……
這日,張川柏終於靜下心來給李治寫迴信。
作詩、出名這種小事,一筆帶過。
遊民編戶的進展?
寫兩句。
編化學書?
我想收幾個學生一起編。
別誤會,我不是說現在就想進國子監做老師。
他絮絮叨叨,又講城裏各支龍舟隊伍的訓練過程,講稻豆套作的豆子種在稻田裏了,就等收獲啦!
我家用榨油之後的豆渣喂豬,豬豬長得格外肥壯。
關於豬在不同時期的飼料,我有以下幾種建議……
“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能跟大王一起放牛牧豬。到收稻穀的季節,我們還可以躺在場壩裏看星星。
我知道很多關於星星的故事……我還要帶大王去采蘑菇,吃了能做美夢。
我要養一頭驢,可以馱著我勇闖天涯。”
張川柏的信,總是像老友一樣閑談,家裏的雞鴨豬牛,花花、小美,都值得一提。
格式啊,文筆啊,都不在意。
厚厚一包信送到驛館,略知內情的驛長非常佩服。
每次都是萬言長信……
小小年紀的張三郎,是朝廷安插在揚州的密探吧!
張川柏的戰利品尤其多,粽子都能擺一盤。
三雙烏溜溜的眼睛亮閃閃。
“夫子!我嚐過啦!都是甜粽子,裏麵還有紅棗呢!據說這是宮廷的做法。”張川柏得意地顯擺。
他真誠地想把自己的收獲獻給夫子。
有好吃的給夫子吃!
曹憲和藹地說:“你帶迴去給家人吃吧,我不能吃太多粽子。”
“那粉團呢?”張川柏問。
“也是糯米做的,還是油炸的。你們小兒郎分著吃吧,一次也別吃太多!”曹憲笑道。
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歡吃粽子和粉團,可是現在已經不適宜吃了。
他也不太喜歡熱鬧了。
因此,他沒有去彩樓赴宴。
默默等了小半日,等到三個渾身冒泡泡、尾巴翹上天的小弟子迴來。
跟三隻喜鵲似的。
李善、盧照鄰、張川柏嘰嘰呱呱講作詩,講百發百中,也講眾人怎麽誇他們。
曹憲微笑著聽完,將學生們默下來的文章收好,珍重地放進一個箱子裏。
學生們都知道,那是夫子放喜歡的文章的箱子。
他們互相望望,臉上都是喜悅……夫子很喜歡我的詩啊!
夫子最喜歡我!
“你們先迴家去吧,家裏人都等著呢!川柏在來家住了那麽久,該迴來以讀書為重了。”曹憲叮囑,“你明日過來,跟阿善學《文選》的典故。”
“是。”張川柏恭敬領命。
曹憲又看向盧照鄰:“天氣熱了,你要繼續學遊水。你也想過兩年去劃龍舟吧?”
盧照鄰目光一亮,小雞啄米一樣點頭。
劃龍舟太威風了!要像張叔一樣做隊長!
學學學!要遊得比阿黃還好!
“阿善,你還要負責整理我這些年的文章。”曹憲又看向大弟子。
李善連忙應是。
對三個學生,曹憲都有安排。
就算將來不能當官,學生們各有所長,也能做個名士。
活得長長久久的逍遙名士。
……
張川柏抱著一大包粽子、粉團興衝衝地迴家。
住得近就是這樣好,從自家到夫子家,三兩步就到。
若是不想走尋常路,還能跟狐狸小美一樣爬牆呢!
張衍、吳秀都在家裏等著。
最離奇的是,連阿黃都在。
它是張川柏的小弟和學生。
必須等候老大的喜柿。
“汪汪!”神童的犬,不是凡犬!
張川柏先給家人分粽子,小角黍小巧精致、瑩白如玉!
真的吃起來,張川柏覺得阿娘做的鹹蛋鹹肉粽更好吃。
水鄉的鴨子都是放養的,吃小魚小蝦螺長大,蛋黃紅彤彤,比朱砂還鮮豔。
醃出來的鹹蛋,筷子一夾都流油。
但是這些是戰利品,意義非凡,要讓家人分享喜悅。
“先說扇子!越王給你賜扇了?”張衍問。
他是江都主簿,又是獲勝龍舟隊的隊長,竟然沒有被越王邀請,多少有些失落。
本來他打定主意,若是被邀請了……作詩是不可能作詩的,可以多喝兩杯罰酒。
再射一些粽子迴來,就賺大了。
“在這裏!”張川柏小心翼翼地從布包裏取出扇子。
阿娘做的布包,繡著狐狸追雞,主打一個層次多、容量大。
“射箭贏的?”張衍高興地說,“像我!像我!親戚們都知道,我也擅長射箭!”
他不僅會射箭,還會騎馬、劃船,水戰陸戰都能當個先鋒。
張川柏怔了怔,忽然一拍大腿:“失誤了!”
他滿臉懊惱:“我射箭是優秀、作詩也是優秀,越王應該賜我兩把扇子啊!”
家人驚訝地看著張川柏。
小三郎被來家關著特訓,射粽子這種小遊戲,不至於輸給其他人。
但是作詩?
張衍拍著阿黃,又驚又喜。
張川柏:“……阿耶先別激動。”
小黃都被你拍傻了!
他站在小板凳上,手舞足蹈地講述作詩的整個過程。
張衍聽完,由衷認為,三郎的詩最好。
他不擅長作詩,但是讀得懂。
三郎的詩生機勃勃。
他曾經見過最漆黑的夜,以為永遠見不到天明。
終於,大唐的旭日冉冉升起,天亮了。
……
過了幾天。
酒肆裏,有人彈唱張川柏的詩!
既應景應節,又活潑輕快,有小孩子的童趣,又頌揚太平盛世。
還有比這更適合傳唱的嗎?
唱詩的人越來越多,江都神童的名頭前麵,除了農具化學等等,還得加上“擅詩賦”。
南門裏和仁豐裏的少年,甚至發生爭執——張三郎算哪個裏的神童。
“他是我們老大,南門裏第一合作社的!”張鐵柱振振有詞。
仁豐裏的人淡定地說:“他現在住在我們這裏。曹夫子和李善也是仁豐裏的,日後他們住的巷子,叫曹李張巷。”
“就是南門裏的!不服氣,我們文鬥!”張鐵柱振臂一揮,讓阿黃上場。
你們有識字的狗嗎?
……
街邊酒肆,有人聽著唱詩,酸溜溜地說:“張家找人唱的吧?請人傳唱詩詞,也是常有的。”
每逢科舉之年,長安城什麽花樣沒有?
另一個官學的學生說:“張家哪有這個錢啊?端午宴,張川柏穿得最樸素。”
眾人迴憶……對哦!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若不是家裏拮據,誰不想錦衣華服?
張川柏搖著扇子從街上走過。
依舊是衣著樸素。
他要習武,不必穿得太好。
練刀的時候,割破衣服非常心疼!
若是不小心劃一刀大腿,不僅心疼還肉疼。
背後的汗水不足道,外人隻要知道他是神童就好啦。
“咦?那是張三郎嗎?請留步!”酒肆忽然有人喊,“我們在聯句作詩,請張郎君指點!”
張川柏:“……”
出名的煩惱來了!
走到路上被人認出,都會被拉去吃吃喝喝。
……
這日,張川柏終於靜下心來給李治寫迴信。
作詩、出名這種小事,一筆帶過。
遊民編戶的進展?
寫兩句。
編化學書?
我想收幾個學生一起編。
別誤會,我不是說現在就想進國子監做老師。
他絮絮叨叨,又講城裏各支龍舟隊伍的訓練過程,講稻豆套作的豆子種在稻田裏了,就等收獲啦!
我家用榨油之後的豆渣喂豬,豬豬長得格外肥壯。
關於豬在不同時期的飼料,我有以下幾種建議……
“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能跟大王一起放牛牧豬。到收稻穀的季節,我們還可以躺在場壩裏看星星。
我知道很多關於星星的故事……我還要帶大王去采蘑菇,吃了能做美夢。
我要養一頭驢,可以馱著我勇闖天涯。”
張川柏的信,總是像老友一樣閑談,家裏的雞鴨豬牛,花花、小美,都值得一提。
格式啊,文筆啊,都不在意。
厚厚一包信送到驛館,略知內情的驛長非常佩服。
每次都是萬言長信……
小小年紀的張三郎,是朝廷安插在揚州的密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