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的時候,張川柏有幸見到大唐才子們跳舞。


    都是想著日後做官的,誰能不會那麽兩下子?


    萬一宮宴上,皇帝拉著你跳,你說“陛下,當心踩腳”,那多不好看啊~~


    李貞興起,拿起琵琶親自彈奏。


    皇帝一家似乎都有歌舞特長……


    貞觀四年,李靖滅東突厥的捷報傳來,李淵彈琵琶、李世民起舞助興。


    父子君臣其樂融融。


    在座的大多沒聽過唐高祖彈琵琶,能聽越王彈奏也不錯~~


    張川柏忽然覺得,才子這條路也挺卷。


    跳舞、彈琵琶,他都不會啊!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張川柏目光由衷的驚歎,李貞的琵琶聲越來越歡快,將現場的氣氛烘托起來。


    琵琶聲停,射角黍、粉團的活動開始。


    一個個纏著色彩絢麗絲線和編織著花紋草索的“百索粽子”放在精致的淺口盤內,蠟頭小箭分給參加遊戲的郎君們。


    張川柏拿起一支小箭,在手裏把玩。


    平日裏跟著來家阿翁習射,用的是真箭,第一次用這種小玩意。


    裝粽子的盤放在五六步遠的桌上,旁邊還有一盤粉團。


    旁邊有人說:“粉團小且滑膩,想射中可不容易。”


    就是因為不容易,才饒有興味。


    據說這最初是宮廷的遊戲,後來傳遍長安,時人爭仿效之。


    李貞是從宮裏出來的,很會玩。


    “可以射了吧?”張川柏站起來,拿起纖巧的小角弓,搭上蠟頭小箭,瞄準幾步外的粉團。


    “快看神童神射!”才子們說笑。


    這種小角弓,是宮中女眷都拉得開的,比的不是臂力,而是準頭。


    張川柏漫不經心地拉弓,“啪”的一聲,直中盤中最上方的粉團。


    “我先吃啦!”他高高興興,“油炸的糯米團子,我家裏沒有做呢!”


    糯米加芝麻,還要油炸,是一種堪比小酥肉的奢侈美食。


    其他人猛地想起,優勝者可以得到越王賜的扇子,也不再謙讓,紛紛表演起射箭。


    李貞放下琵琶,慢悠悠地喝菖蒲酒。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張川柏射中粉團之後,又連射了三個粽子,趁人沒留意,悄悄把粽子放進隨身帶的小布包裏。


    李貞:“……”


    連吃帶拿?


    他對張川柏本來不是很在意……農業神童嘛,天選司農卿。


    跟他沒什麽關係。


    但九郎不遠千裏給張川柏賜扇,引起了李貞的好奇心。


    能被老九看重的,肯定有過人長處。


    張川柏察覺到李貞的目光,低頭看看自己鼓起來的小布包,揚起一個燦爛的笑容。


    憑本事射中的,臉不紅心不跳~~


    每次輪到他射,他都能收獲一個戰利品,沒有一箭射空。


    既然被李貞看見了,他就光明正大地裝袋。


    一開始,其他人還覺得好笑,看著看著就變成驚訝……雖然隻是遊戲,但箭箭不落空,很有些能耐啊!


    “你學射箭多久了?”旁邊一人問。


    張川柏說:“小時候隨便玩玩不算,認真習射……半年多吧!”


    “誰教的?”


    “之前是來叔,後來是三位老翁。”


    “啊!”周圍的人驚訝,“那你能拉真正的弓嗎?不是這種小弓。”


    “略懂。”張川柏謙虛。


    眾人心情複雜。


    小小年紀,學那麽多不怕長不高嗎?


    張川柏看著滿滿的戰利品眉開眼笑。


    就算沒能得到李貞的扇子,將這些粽子、粉團帶迴去跟親友分享,也很快樂啦~~


    好吃的要帶給家人!


    獨吃不肥~~


    他正在高興呢,有個仆從過來,說:“大王請張三郎去作詩。”


    李善和盧照鄰都已經在作詩了。


    那邊的才子們競爭氣氛,比射粽子的還要激烈。


    張川柏依依不舍地看著小粽子。


    周圍的人取笑:“也請小郎君留幾個粽子給我們嚐嚐吧!”


    雖然規則說誰射中歸誰,但你全射走了,我們吃什麽?


    “唉呀!是我失禮了!”張川柏跟眾人道歉。


    “我們開玩笑的,粽子有得是……你快去作詩吧!”


    把這個射粽子狂魔趕去作詩小組,給作詩才子們山一樣的壓力~~


    ……


    盧照鄰分到的韻是“神”。


    他也是鼎鼎有名的神童,“神”字仿佛是為他而設置的。


    見張川柏走過來,盧照鄰露出一絲擔憂。


    他知道,張川柏根本沒有提前準備。


    昨天得到消息,他忙著琢磨韻腳,小師弟就想著射粽子!


    李善在一旁,小聲說:“別擔心!實在不行,小師弟可以請神。”


    盧照鄰一言難盡地看著大師兄。


    大庭廣眾請神?


    不愧是大師兄,思路跟常人不一樣。


    能夠做出隱瞞身份考驗師弟,卻把自己考住的李善,不像表麵一樣穩重。


    崔玨等人看著張川柏……其實這種以遊戲為主的宴席,隻要不是衝著獎勵去,不會作詩就不作。


    把麵前的酒喝了,就算認罰。


    甜絲絲帶著清香的菖蒲酒,在某些人看來不是懲罰,而是獎勵呢!


    張川柏不慌不忙。


    他是學過作詩作賦的。


    還被皇帝誇過“完整”呢!


    熟讀《文選》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湊。


    張川柏想,上頭既然坐著一個皇子,詩就要歌頌太平盛世,歌頌皇帝英明。


    另外,端午節還有“去惡”的習俗,宴席上有“蝘蜓”、“蟾蜍”形狀的裝飾。


    “蝘蜓”(壁虎)、“蟾蜍”(癩蛤蟆),有以毒攻毒之意。


    所以,詩的最後,要在社會政治層麵上點明“去惡”的主旨。


    想清楚就可以動筆了。


    張川柏腦海中閃過多首端午節的詩,最出眾的是李隆基的。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


    不行。


    這首詩的韻是“神”。


    張川柏抽中的是“魚”。


    就算他想厚顏借李隆基的詩,也不合韻啊!


    他停頓片刻,小臉嚴肅,認真思考後接著寫。


    張川柏練王羲之的字也有些日子了,雖然跟李治的字還有很大差距,跟同齡人比總算過得去。


    眾人的目光都在張川柏身上,或是好奇,或是期待,也有幸災樂禍的。


    曹公的弟子,詩作得好不好是另一迴事,用錯韻就離譜了。


    有他人代作的嫌疑。


    眼看張川柏放下筆,有不少人湊上前,想一睹為快。


    李貞放下酒杯,朗聲說:“呈上來,本王先看。”


    要是張川柏的詩作得不好,就不給其他人看。


    可如果作得好,扇子賜不賜?


    給張川柏賜扇,老九誤會自己跟他搶人怎麽辦?


    將來史書記載,越王貞、晉王治,因擅長農具化學,攪屎攪尿驚為天人的江都張郎兄弟失和?


    就怕野史寫得太野!


    張川柏察言觀色,敏銳地發現李家老八內心戲很豐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