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給李治的迴信,寫了“燒土糞法”。


    至於研究農業技術是否需要資金支持?


    大王你看著給吧,咱不能主動要。


    哦!感謝大王送給張家的鐵鍋,我兄長在長安可以炒菜自由了~~


    編新的一卷《生化之學》?


    張川柏咬了咬筆頭,實話實說,他想換一種編書方式。


    之前是按化肥配方編了兩卷書,根本不成體係。既然是一本學問,張川柏想從基礎寫起,編一套初中化學版的教材。


    不編不知道,一編嚇一跳。


    那些符號、數字、計算方式等等,涉及麵太廣了。


    這已經不僅是化學的範疇。


    “這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我唯有一點點寫。將來不求桃李滿天下,能傳一二弟子,就是很幸運的事。夫子教導,用一百年的時間做一件事,總得做得好。


    我也要用一百年的時間,來研究一門學問。同時,我還要細讀《文選》,跟來家三老習武……”


    寫著寫著,張川柏懷疑自己要做那麽多事,一百年的時間都不太夠。


    得向天借五百年才行啊!


    把洋洋灑灑的迴信寫好交給信使,張川柏的心情微妙難以形容。


    此時是貞觀十六年,李承乾和李泰的鬥爭白日化,沒幾個人留意到平平無奇的李治。


    李治心裏在想什麽呢?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李治在默默地看史書。


    張川柏喜歡自己的筆友李治。


    但是從臣子的角度,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是很難評的……關於這個問題,上官儀有三千字要說。


    人性很複雜,皇帝更複雜。當上皇帝的人,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人性。


    給大兄的家書、由大兄轉交二兄的書信、衣服鞋襪,也全都交給信使。


    衣服鞋襪都是阿娘親手做的。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信使看著一大堆東西,嘴角抽了抽:……我真成跑腿的了?


    張川柏拿出一大壺快樂水:“給仁兄路上解渴,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信使客套兩句,笑容真實很多。


    快樂水,晉王喝了都說好!


    ……


    張川柏送走信使,邁著比去年長了一截的短腿,噠噠噠跑迴曹夫子家。


    曹憲在悠閑地喝茶,前麵坐著三個高大魁梧、力能殺賊的老者。


    嗯,在別處是老者的來家三老,在曹憲麵前依舊是年輕小夥子。


    張川柏上前依次問好,然後自覺地扇著小火爐,給長輩煎茶。


    曹憲說:“你也喝一碗吧,是今年新采的茶,你品一品和陳茶有何不同。”


    “是。”張川柏神色僵硬,倒了一碗加了各種調料的煎茶。


    看他一副喝藥的神色,長輩們都忍著笑。


    “喝得出嗎?”曹憲和煦地問。


    “喝不出。”張川柏誠實迴答,“我是牛嚼牡丹,浪費了夫子的好茶。”


    “再好的茶也是用來喝了,有何浪費。”曹憲笑道。


    茶是曹家晚輩自己采摘製成焙製,說不上多珍貴,卻是外麵買不到的。


    來家三老說起自己的來意,要讓張川柏花更多的時間習武。


    “郎君在的時候,我們就想說,小三郎花太多時間在別的事情上。考慮到他去年才七歲,我們就沒說什麽。


    但是,他今年已經八歲,明年就十歲,再吃幾年飯就成丁了。他若遇上征兵,還像現在這樣半桶子水,如何能行?”


    來大很是憂慮。


    來二、來三也連連點頭。


    你半桶子水還不如一點不懂。


    若是一點武藝不懂,以三郎的廚藝,說不定能被安排在夥頭兵,不用做前鋒。


    張川柏:“……我今年八歲,明年九歲啊!”


    三位阿翁,你們的算術是誰教的?


    來家三老憂心忡忡地看著張川柏。


    征高句麗是一定會征的。


    揚州大都督府好端端的,下令大搞龍舟賽,總得有什麽目的。


    張川柏知道,能夠跟著幾個老兵習武,是難得的機緣。


    這幾位跟著來護兒身經百戰,實打實的從屍山火海中活下來的,會的都是殺人的武藝。


    沒有一點虛的。


    曹憲慢悠悠喝了一碗茶,說:“方才我們商量了,從明日起,我這邊不給你布置功課,你先全心全意習武。”


    “可是,我還要跟李師兄讀史書。”張川柏猶豫。


    “先練到夏收吧!”來大說,“官府組織龍舟訓練,我們帶你去旁觀。你學過遊水對吧?我還要訓練你水中打鬥。”


    “是。”張川柏乖巧答應。


    來二問:“你的遊水是跟誰學的?能遊多遠?會不會潛水?”


    “呃……我跟阿黃學的,就是鄰家的狗子。”


    “好。我們知道了。”來家三老互視一眼,都笑了。


    鄉下小兒郎遊水,往往都是跟狗子學的。


    來大又說:“來家有一套《海島算經》,我們看不懂,不過你可以自己學。有不懂的不用問我們,我們也不懂。”


    “《海島算經》?”張川柏又驚又喜。


    有新書看啦!


    傳家寶啊!


    曹憲在一旁講解:“《海島算經》是魏晉時期劉徽所著,劉徽是誰,你應該知道?這本書是算經,一般人看不懂。你有不懂的,也不用問我。”


    張川柏:“……那我問誰?”


    “問神仙。”曹憲和來家三老異口同聲。


    曹憲又笑道:“你是要編全套《生化之學》的人,不能不懂算經啊!”


    《海島算經》能夠對海上的地形地物進行測量估算。


    而來家三老,對大唐的艦船配置、海上風向等都有了解。


    曹憲很樂意關門弟子多學一點。


    反正……有仙緣的小三郎至少能活兩百歲。有兩百年的時間,學什麽都可以啊!


    張川柏應下此事,內心暗暗跟柱子、阿黃說對不起。


    說好的一起摸魚摸蝦,教你們識字,我又要食言了。


    咦?


    我可以先給小弟們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自學,將來再檢查。


    若是阿黃偷懶不學習,就不準啃骨頭!


    “三郎,你要不要住到來家?更方便聞雞起舞。”來大摸著胡子說,“郎君來信,說他入住長安張家。禮尚往來,你住進我們家,這樣雙方都不用給夥食費了。”


    來濟是一個餅都記得清楚的人,提夥食費是認真的。


    張川柏:“聞雞起舞?那我可以帶上我的雞嗎?還有我的狐狸犬。”


    “可以。”來大同意。


    “那我跟阿耶阿娘說。”張川柏笑著道謝。


    他不能不識好歹啊!


    海戰的學問,過了這村就沒這店,打著燈籠都沒處學!


    大兄把來濟拉到自己家住,雙方熟上加熟,來家才把壓箱底的本事都交給自己。


    一迴生二迴熟這一套,大兄深得趙貞固真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