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召來濟入朝為官,連來濟自己都有些意外。
但張川柏不意外。
算算時間,來濟也該進長安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屬於“來宰相”波瀾壯闊的征途開始了,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唯一讓他遺憾的是……
“來叔說要教我射箭,還沒教呢!斬馬劍也才剛開始教!他去長安了,我怎麽辦?”
張川柏好糾結!
若是追著來叔去長安,就不能跟著夫子讀書。
張衍安慰:“你先練習基礎,將來奉旨進長安國子監,再去找你來叔。或者,可以找其他人先學著。”
“其他人哪裏比得上來叔!”張川柏歎氣,“我本來還想跟來叔學水軍作戰。”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都是由來護兒率水軍渡海出征。
不知道來濟會不會渡海作戰,多半是會的。
張川柏就想多學一點,技多不壓身。
張衍:“……”
三郎是有多愛學習啊!
“不管怎麽說,這是來叔的大喜事!我要準備一些禮物,給來叔做程儀。”張川柏迅速調整心情。
沒有來叔監督他習武,以後就要靠自覺。
自製力,對一個貪玩好吃的小兒郎來說,是多麽大的考驗!
程儀,就是送路費或者路上吃的東西。
張家準備的是自家醃製的鹹鴨蛋,烤的胡麻餅,還有一壇子酸菜。
雖然不值什麽錢,但看起來很多。
張衍和張川柏帶著禮物,一起到來家。
城裏的人聽聞來濟要到中書省為官,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送賀禮或程儀。
有人暗暗感慨:“有底蘊的人家就是不一樣,當初來家差點滅門,如今又看著他起來了。”
“說不準,說不準!”
人的命運,誰說得準呢?
隻有天知地知,小神童或許也知。
來濟忙碌著安排家事、應付人情往來、收拾行囊,聽聞是張家父子到了,百忙中抽出時間相會。
“我正準備讓三郎過來。”來濟開門見山,“客套話少說,我此去長安,三郎不能荒廢武藝,否則來日上戰場,非常危險。”
“是!”張川柏連連點頭。
來叔又來戰場警告了。
“我有幾個老家人留在江都,他們是我父親的親兵。雖然年紀大了,但見識和武藝還在,可以教三郎。”來濟說著,請三位老人出來。
當初來家遭逢大難,來濟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兄長逃過一劫,兩人當時都年幼。
靠著這些老家人,來家兄弟守住家業。
來濟也是跟著他們習武。
張川柏常出入來家,見過這三位老人。
此時連忙站起,向老人行禮,尊敬地說:“諸位阿翁好!”
老翁們看過張川柏習武,對這個勤學的小兒郎很滿意,笑道:“你既然喊我們一聲阿翁,今後就要聽我們的。我們訓練小孩從來不留情。不信,你可以問問你來叔。”
“信!我信!”張川柏乖巧地說。
來叔能夠文武雙全,肯定是吃過苦頭的!
唉呀!
今後輪到我吃苦了!
張川柏臉色變來變去,小心思都寫在臉上。
老翁們一點都不心軟。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應下訓練張三郎,就要嚴格要求!
張衍感謝來濟:“小三郎在家裏唉聲歎氣,擔心沒人教他習武。我就說,你肯定有安排。”
來濟看著張衍,笑道:“我希望將來還能再沾小神童的光啊!”
“是我們沾你的光。”張衍誠懇地說。
張川柏也說:“也許我下次入長安,來叔已經是中書侍郎了!”
來濟謙虛幾句,臉上卻是喜悅的笑容。
張三郎是神童,說得一定準!
老翁們見來濟和張衍有話要說,將張川柏領去練武場。
“今日就開始練射箭。”其中一個老翁站出來,“我叫來大,略懂射箭。以後由我教你。”
“拜見阿翁!”
另一個說:“我是來二,教你騎馬以及在馬上用斬馬劍。”
“拜見阿翁!”
“我是來三……”
張川柏拜了一圈的阿翁,猛然發現自己成了現成的孫子。
那麽問題來了,阿翁們要不要給新孫子發紅包?
紅包沒有。
張川柏開始上第一堂射箭課。
……
來濟離開江都那日,江都令崔玨也去送行。
雖然以往沒什麽交情,一來二去不就有了?
能進中書省的人,名字肯定到了禦前……皇帝也許不知道崔玨,肯定知道來濟。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看著來濟的船遠去,張衍父子都挺不舍。
誰也沒想到,昔日半塊餅,會讓他們跟來濟有那麽深的緣分。
至於未來的事,來濟那跌宕起伏的命運……
暫且不要去擔憂。
路是人走出來的。
崔玨看著張川柏:“張三郎,我有一件事想向你請教。”
“請教不敢當!明府有何吩咐?”張川柏恭敬地說。
崔玨神色一正:“昔日裴明府離開江都時,你跟他講小麥和大豆套作可提高小麥的產量,是否有此事?”
“是的。”張川柏說。
裴英調任關中,那裏適合種小麥,因此張川柏給的是麥豆套作的方法。
崔玨問:“我也看過《齊民要術》,隻看到大豆和桑樹的間作。麥豆套作的原理是什麽?”
出處不用問,想必是種人參果的神仙教的。
張川柏迴答:“豆類可以緩慢而持續地提供小麥生長所需的氮素,因此有利於小麥的生長。”
崔玨點點頭:“那麽豆類和水稻,也是可以套作的?”
“可以。”張川柏給出肯定的答案。
崔玨很高興,對張衍說:“今年春耕,就在官田試驗稻豆套作!”
既然來了江都為官,也要沾沾江都小神童的光啊!
張衍領命,又感歎:“我家三郎想一出是一出,有些事沒人提,他一時就想不起,幸好明府想到了。”
“我想得到,也得他會才行。”崔玨認真叮囑,“具體要怎麽種,還得你們父子多操心。”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張衍滿臉鄭重。
皇帝三番兩次賞賜,是讓三郎研究農學。
完成了壓榨出油的項目,還得接著開啟新項目……將來才好再收皇帝的賞賜~~
已經賞了長安豪宅,下一次該給三郎賜什麽?
張川柏聽阿耶和崔玨說完話,突然想到夢中崔玨和老虎的離奇傳聞,欲言又止……
“張三郎,你有什麽想問?”崔玨善解人意。
張川柏烏溜溜的大眼睛裏滿是好奇,“我聽聞,崔明府聽得懂大蟲說話,不知道能不能教我!”
既然崔玨跟他學稻豆套作,他就跟崔玨學一門外語!
崔玨沒想到小神童想學這個,“你不是也會馴獸?還養著一隻狐狸犬。”
“崔叔,你真的會?”張川柏很驚喜。
崔玨:“……略懂。”
張衍:“……”
來叔走了,你就多了一個崔叔?
叔父走叔父來,三郎叔父遍天下。
但張川柏不意外。
算算時間,來濟也該進長安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屬於“來宰相”波瀾壯闊的征途開始了,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唯一讓他遺憾的是……
“來叔說要教我射箭,還沒教呢!斬馬劍也才剛開始教!他去長安了,我怎麽辦?”
張川柏好糾結!
若是追著來叔去長安,就不能跟著夫子讀書。
張衍安慰:“你先練習基礎,將來奉旨進長安國子監,再去找你來叔。或者,可以找其他人先學著。”
“其他人哪裏比得上來叔!”張川柏歎氣,“我本來還想跟來叔學水軍作戰。”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都是由來護兒率水軍渡海出征。
不知道來濟會不會渡海作戰,多半是會的。
張川柏就想多學一點,技多不壓身。
張衍:“……”
三郎是有多愛學習啊!
“不管怎麽說,這是來叔的大喜事!我要準備一些禮物,給來叔做程儀。”張川柏迅速調整心情。
沒有來叔監督他習武,以後就要靠自覺。
自製力,對一個貪玩好吃的小兒郎來說,是多麽大的考驗!
程儀,就是送路費或者路上吃的東西。
張家準備的是自家醃製的鹹鴨蛋,烤的胡麻餅,還有一壇子酸菜。
雖然不值什麽錢,但看起來很多。
張衍和張川柏帶著禮物,一起到來家。
城裏的人聽聞來濟要到中書省為官,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送賀禮或程儀。
有人暗暗感慨:“有底蘊的人家就是不一樣,當初來家差點滅門,如今又看著他起來了。”
“說不準,說不準!”
人的命運,誰說得準呢?
隻有天知地知,小神童或許也知。
來濟忙碌著安排家事、應付人情往來、收拾行囊,聽聞是張家父子到了,百忙中抽出時間相會。
“我正準備讓三郎過來。”來濟開門見山,“客套話少說,我此去長安,三郎不能荒廢武藝,否則來日上戰場,非常危險。”
“是!”張川柏連連點頭。
來叔又來戰場警告了。
“我有幾個老家人留在江都,他們是我父親的親兵。雖然年紀大了,但見識和武藝還在,可以教三郎。”來濟說著,請三位老人出來。
當初來家遭逢大難,來濟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兄長逃過一劫,兩人當時都年幼。
靠著這些老家人,來家兄弟守住家業。
來濟也是跟著他們習武。
張川柏常出入來家,見過這三位老人。
此時連忙站起,向老人行禮,尊敬地說:“諸位阿翁好!”
老翁們看過張川柏習武,對這個勤學的小兒郎很滿意,笑道:“你既然喊我們一聲阿翁,今後就要聽我們的。我們訓練小孩從來不留情。不信,你可以問問你來叔。”
“信!我信!”張川柏乖巧地說。
來叔能夠文武雙全,肯定是吃過苦頭的!
唉呀!
今後輪到我吃苦了!
張川柏臉色變來變去,小心思都寫在臉上。
老翁們一點都不心軟。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應下訓練張三郎,就要嚴格要求!
張衍感謝來濟:“小三郎在家裏唉聲歎氣,擔心沒人教他習武。我就說,你肯定有安排。”
來濟看著張衍,笑道:“我希望將來還能再沾小神童的光啊!”
“是我們沾你的光。”張衍誠懇地說。
張川柏也說:“也許我下次入長安,來叔已經是中書侍郎了!”
來濟謙虛幾句,臉上卻是喜悅的笑容。
張三郎是神童,說得一定準!
老翁們見來濟和張衍有話要說,將張川柏領去練武場。
“今日就開始練射箭。”其中一個老翁站出來,“我叫來大,略懂射箭。以後由我教你。”
“拜見阿翁!”
另一個說:“我是來二,教你騎馬以及在馬上用斬馬劍。”
“拜見阿翁!”
“我是來三……”
張川柏拜了一圈的阿翁,猛然發現自己成了現成的孫子。
那麽問題來了,阿翁們要不要給新孫子發紅包?
紅包沒有。
張川柏開始上第一堂射箭課。
……
來濟離開江都那日,江都令崔玨也去送行。
雖然以往沒什麽交情,一來二去不就有了?
能進中書省的人,名字肯定到了禦前……皇帝也許不知道崔玨,肯定知道來濟。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看著來濟的船遠去,張衍父子都挺不舍。
誰也沒想到,昔日半塊餅,會讓他們跟來濟有那麽深的緣分。
至於未來的事,來濟那跌宕起伏的命運……
暫且不要去擔憂。
路是人走出來的。
崔玨看著張川柏:“張三郎,我有一件事想向你請教。”
“請教不敢當!明府有何吩咐?”張川柏恭敬地說。
崔玨神色一正:“昔日裴明府離開江都時,你跟他講小麥和大豆套作可提高小麥的產量,是否有此事?”
“是的。”張川柏說。
裴英調任關中,那裏適合種小麥,因此張川柏給的是麥豆套作的方法。
崔玨問:“我也看過《齊民要術》,隻看到大豆和桑樹的間作。麥豆套作的原理是什麽?”
出處不用問,想必是種人參果的神仙教的。
張川柏迴答:“豆類可以緩慢而持續地提供小麥生長所需的氮素,因此有利於小麥的生長。”
崔玨點點頭:“那麽豆類和水稻,也是可以套作的?”
“可以。”張川柏給出肯定的答案。
崔玨很高興,對張衍說:“今年春耕,就在官田試驗稻豆套作!”
既然來了江都為官,也要沾沾江都小神童的光啊!
張衍領命,又感歎:“我家三郎想一出是一出,有些事沒人提,他一時就想不起,幸好明府想到了。”
“我想得到,也得他會才行。”崔玨認真叮囑,“具體要怎麽種,還得你們父子多操心。”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張衍滿臉鄭重。
皇帝三番兩次賞賜,是讓三郎研究農學。
完成了壓榨出油的項目,還得接著開啟新項目……將來才好再收皇帝的賞賜~~
已經賞了長安豪宅,下一次該給三郎賜什麽?
張川柏聽阿耶和崔玨說完話,突然想到夢中崔玨和老虎的離奇傳聞,欲言又止……
“張三郎,你有什麽想問?”崔玨善解人意。
張川柏烏溜溜的大眼睛裏滿是好奇,“我聽聞,崔明府聽得懂大蟲說話,不知道能不能教我!”
既然崔玨跟他學稻豆套作,他就跟崔玨學一門外語!
崔玨沒想到小神童想學這個,“你不是也會馴獸?還養著一隻狐狸犬。”
“崔叔,你真的會?”張川柏很驚喜。
崔玨:“……略懂。”
張衍:“……”
來叔走了,你就多了一個崔叔?
叔父走叔父來,三郎叔父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