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張遠誌很想故鄉的親人。
但是根據《假寧令》“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
太醫署和其他官署一樣,都隻有七日的新年假期。
七日,顯然是不夠來迴江都的。
不如期待明年五月的田假。
太醫署的學生,和國子監的學生一樣,每年有一個月的田假,一個月的授衣假。
田假是專門為農忙而放的假;
授衣假?是在九月天氣變冷時放假,讓學生迴家準備過冬的衣服。
非常人性化。
當然,在長安過年,對張遠誌來說是一種新鮮體驗。
官員在新年期間,會收到皇帝的各種賞賜。
其中有一項很令人期待:
皇帝李世民曾用赤金箔做成賀卡,禦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這種形式後來在民間普及。
張遠誌聽同窗們津津樂道各種節慶熱鬧,幻想收到皇帝的賀卡。
但是……並沒有。
隻收到晉王李治送的一口鐵鍋。
“新鑄的幾口鍋,專門給張家一口。”送鐵鍋的人說,“張三郎在信中的暗示,我們大王看懂了。”
張遠誌尷尬笑道:“多謝!多謝大王!不過,我們三郎應該沒有討鍋的意思。”
來者一臉嚴肅:“大王說有。”
“有!那必須有!”張遠誌連忙承認。
不管有沒有吧!
反正這口鐵鍋很值錢。
將來若是沒錢用,就可以砸鍋賣鐵~~
見送鍋的人告辭,張遠誌取出自己製的賀卡……
他沒有赤金箔,用的是薄薄的木片,寫著“元日大吉。”
皇帝不給他送,他給皇帝的兒子送!
我跟晉王有來有往!
……
比太陽還遠的江都城,張家也在迎接貞觀十六年。
大郎和二郎都不在身邊,張衍和吳秀心裏有種種牽掛難以言說,對三郎加倍疼愛。
吳秀給張川柏做了一身新衣裳。
繡著狐狸的衣裳讓小三郎格外歡喜,穿上之後就跑進跑出,去給曹夫子和認識的小夥伴看。
滿臉寫著:快誇我新衣裳好看。
“張三郎,你的衣裳為什麽繡狐狸啊?”鄰家小兒問。
“是狐狸犬!”張川柏睜眼說瞎話,“它真的是犬,從來不偷雞的!”
“可是……它明明就是狐狸啊!”小夥伴們相信自己的判斷。
張川柏又帶著小夥伴們,去看自己的狐狸。
阿耶在臥房前麵搭了一個小房子,墊著稻草,說這才是小美該住的地方。
“狗才有狗屋,狐狸都是睡樹洞的。所以小美是真的狗。”張川柏肯定地說。
小夥伴們看見小房子裏麵有一隻破破爛爛的舊鞋子……
“那是你的鞋子嗎?”
“是的!我家小美就喜歡啃我的鞋子。”
“那它真是狗啊!”
小夥伴們信了,又去找小美玩,忘了誇張川柏的新衣裳好看。
張川柏:“……”
過了一會兒,廚房裏傳出香味,小孩子們都被吸引了:“你家做什麽菜,好香啊!”
“炸了小酥肉和獅子頭,你們沒吃過吧!”張川柏得意地炫耀。
什麽頭?
獅子的頭?
小兒郎們蜂擁而出,嚷嚷:“張主簿家殺獅子啦!張三吃獅子頭!”
獅子大,一鍋放不下!
小狐狸跟在張川柏身邊打轉,炸雞!我就要吃炸雞!
“最肥的雞屁股給你。”張川柏大方地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劈裏啪啦的燒竹子聲響起,張衍帶著小三郎,將桃樹上摘下新鮮的枝條插在門戶之上。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易植而子繁,有多子多孫的祝福之意。”張衍笑著解說,“插桃枝於戶,童子不畏而鬼畏之。桃木可壓伏邪氣。”
張川柏驚訝地看著阿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詩經》,插桃枝於戶,童子不畏而鬼畏之,出自《莊子》。阿耶,你什麽時候變得那麽博學?”
張衍好笑:“你是誇我,還是誇你自己?難道不是應該我驚訝?”
我是你阿耶啊!
難道學識應該不如你?
但張衍還是解釋:“我當上主簿後,常跟讀書人來往,也讀過了一些書。”
“這就對啦!”張川柏鄭重地拍拍阿耶的手,“活到老,學到老啊!”
“是的,師兄。”張衍取笑。
師兄這個稱唿,是說讓張川柏幫忙跟神仙說好話,將他也收入門下~~
插完桃枝,接下來是“帖牖作春書”。
“春書”,又叫“春帖”,用紙製成。
上麵有五言或七言絕句,粘貼於門、窗、帳、屏風等處。
今年張家的春帖,是張川柏寫的: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阿耶!我的字是不是得了王羲之的三分韻味?”張川柏叉腰笑著,衣擺上的繡線狐狸隨著他的動作,仿佛活了過來。
“是是是!”張衍連連說,“再過幾年,就有十二分韻味了。
“那豈不是超過王羲之!”張川柏更加喜悅。
吳秀忙忙碌碌,聽著這對父子自吹自擂,隻能慶幸沒有外人在……
真的!
三郎其他方麵很優秀,沒有一點點爭議。
可你要說超越王羲之,那得王羲之親自入夢傳授吧?
貼完春書,就要“幡懸井邑新”,在門口或窗戶懸掛青色小旗子。
唐人認為,服用器物應順時而變,春天的色彩應為青色。
青幡是春的象征。
吳秀的頭發上也戴著一個小小的青幡……碧煙隨刃落,蟬鬢覺春來。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
還要在門上畫虎頭,鬼若入門,就是自投虎口,可以避邪。
書“聻”字,“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
鬼都會害怕,所以也可避邪。
一切儀式結束,要開飯啦!
早一點吃完飯,下午城裏有“驅儺”儀式。
張衍作為主簿,要跟其他官員一起安排儀式。
而治安管理,主要是縣尉的工作……所以新年期間,最忙的人是盧仁勖。
宮中也有驅儺,由太常寺主持,除夕那天的下午,在皇宮正殿前舉行大儺儀。
民間的驅儺,流程跟宮中差不多,隻是人員沒有那麽多,場麵沒有那麽鬧。
張川柏心急像小狐狸撓癢癢似的。
因為驅儺儀式要十二個“侲子”,衣朱褶素襦,戴麵具,在隊伍裏揮鞭表演。
“侲子”六人一列,需要童男童女。
江都神童張川柏身手敏捷,可以執麻鞭吆喝著,在全城的人麵前表演節目!
還是戴著麵具呢!
似乎這一日,才是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
但是根據《假寧令》“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
太醫署和其他官署一樣,都隻有七日的新年假期。
七日,顯然是不夠來迴江都的。
不如期待明年五月的田假。
太醫署的學生,和國子監的學生一樣,每年有一個月的田假,一個月的授衣假。
田假是專門為農忙而放的假;
授衣假?是在九月天氣變冷時放假,讓學生迴家準備過冬的衣服。
非常人性化。
當然,在長安過年,對張遠誌來說是一種新鮮體驗。
官員在新年期間,會收到皇帝的各種賞賜。
其中有一項很令人期待:
皇帝李世民曾用赤金箔做成賀卡,禦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這種形式後來在民間普及。
張遠誌聽同窗們津津樂道各種節慶熱鬧,幻想收到皇帝的賀卡。
但是……並沒有。
隻收到晉王李治送的一口鐵鍋。
“新鑄的幾口鍋,專門給張家一口。”送鐵鍋的人說,“張三郎在信中的暗示,我們大王看懂了。”
張遠誌尷尬笑道:“多謝!多謝大王!不過,我們三郎應該沒有討鍋的意思。”
來者一臉嚴肅:“大王說有。”
“有!那必須有!”張遠誌連忙承認。
不管有沒有吧!
反正這口鐵鍋很值錢。
將來若是沒錢用,就可以砸鍋賣鐵~~
見送鍋的人告辭,張遠誌取出自己製的賀卡……
他沒有赤金箔,用的是薄薄的木片,寫著“元日大吉。”
皇帝不給他送,他給皇帝的兒子送!
我跟晉王有來有往!
……
比太陽還遠的江都城,張家也在迎接貞觀十六年。
大郎和二郎都不在身邊,張衍和吳秀心裏有種種牽掛難以言說,對三郎加倍疼愛。
吳秀給張川柏做了一身新衣裳。
繡著狐狸的衣裳讓小三郎格外歡喜,穿上之後就跑進跑出,去給曹夫子和認識的小夥伴看。
滿臉寫著:快誇我新衣裳好看。
“張三郎,你的衣裳為什麽繡狐狸啊?”鄰家小兒問。
“是狐狸犬!”張川柏睜眼說瞎話,“它真的是犬,從來不偷雞的!”
“可是……它明明就是狐狸啊!”小夥伴們相信自己的判斷。
張川柏又帶著小夥伴們,去看自己的狐狸。
阿耶在臥房前麵搭了一個小房子,墊著稻草,說這才是小美該住的地方。
“狗才有狗屋,狐狸都是睡樹洞的。所以小美是真的狗。”張川柏肯定地說。
小夥伴們看見小房子裏麵有一隻破破爛爛的舊鞋子……
“那是你的鞋子嗎?”
“是的!我家小美就喜歡啃我的鞋子。”
“那它真是狗啊!”
小夥伴們信了,又去找小美玩,忘了誇張川柏的新衣裳好看。
張川柏:“……”
過了一會兒,廚房裏傳出香味,小孩子們都被吸引了:“你家做什麽菜,好香啊!”
“炸了小酥肉和獅子頭,你們沒吃過吧!”張川柏得意地炫耀。
什麽頭?
獅子的頭?
小兒郎們蜂擁而出,嚷嚷:“張主簿家殺獅子啦!張三吃獅子頭!”
獅子大,一鍋放不下!
小狐狸跟在張川柏身邊打轉,炸雞!我就要吃炸雞!
“最肥的雞屁股給你。”張川柏大方地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劈裏啪啦的燒竹子聲響起,張衍帶著小三郎,將桃樹上摘下新鮮的枝條插在門戶之上。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易植而子繁,有多子多孫的祝福之意。”張衍笑著解說,“插桃枝於戶,童子不畏而鬼畏之。桃木可壓伏邪氣。”
張川柏驚訝地看著阿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詩經》,插桃枝於戶,童子不畏而鬼畏之,出自《莊子》。阿耶,你什麽時候變得那麽博學?”
張衍好笑:“你是誇我,還是誇你自己?難道不是應該我驚訝?”
我是你阿耶啊!
難道學識應該不如你?
但張衍還是解釋:“我當上主簿後,常跟讀書人來往,也讀過了一些書。”
“這就對啦!”張川柏鄭重地拍拍阿耶的手,“活到老,學到老啊!”
“是的,師兄。”張衍取笑。
師兄這個稱唿,是說讓張川柏幫忙跟神仙說好話,將他也收入門下~~
插完桃枝,接下來是“帖牖作春書”。
“春書”,又叫“春帖”,用紙製成。
上麵有五言或七言絕句,粘貼於門、窗、帳、屏風等處。
今年張家的春帖,是張川柏寫的: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阿耶!我的字是不是得了王羲之的三分韻味?”張川柏叉腰笑著,衣擺上的繡線狐狸隨著他的動作,仿佛活了過來。
“是是是!”張衍連連說,“再過幾年,就有十二分韻味了。
“那豈不是超過王羲之!”張川柏更加喜悅。
吳秀忙忙碌碌,聽著這對父子自吹自擂,隻能慶幸沒有外人在……
真的!
三郎其他方麵很優秀,沒有一點點爭議。
可你要說超越王羲之,那得王羲之親自入夢傳授吧?
貼完春書,就要“幡懸井邑新”,在門口或窗戶懸掛青色小旗子。
唐人認為,服用器物應順時而變,春天的色彩應為青色。
青幡是春的象征。
吳秀的頭發上也戴著一個小小的青幡……碧煙隨刃落,蟬鬢覺春來。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
還要在門上畫虎頭,鬼若入門,就是自投虎口,可以避邪。
書“聻”字,“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
鬼都會害怕,所以也可避邪。
一切儀式結束,要開飯啦!
早一點吃完飯,下午城裏有“驅儺”儀式。
張衍作為主簿,要跟其他官員一起安排儀式。
而治安管理,主要是縣尉的工作……所以新年期間,最忙的人是盧仁勖。
宮中也有驅儺,由太常寺主持,除夕那天的下午,在皇宮正殿前舉行大儺儀。
民間的驅儺,流程跟宮中差不多,隻是人員沒有那麽多,場麵沒有那麽鬧。
張川柏心急像小狐狸撓癢癢似的。
因為驅儺儀式要十二個“侲子”,衣朱褶素襦,戴麵具,在隊伍裏揮鞭表演。
“侲子”六人一列,需要童男童女。
江都神童張川柏身手敏捷,可以執麻鞭吆喝著,在全城的人麵前表演節目!
還是戴著麵具呢!
似乎這一日,才是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