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憲誇獎了小弟子勤學好問,並沒有就這份文稿提出修改建議。
他不擅長行軍打仗,這種事要讓專業的人教張川柏。
和當世名將相比,來濟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
但來濟願意教張川柏啊!
都知道地表最強皇帝陛下打仗最厲害,三郎總不能去拜皇帝為師。
“你拿去給來濟看吧!給長安筆友寫信的時候,可以略略提一提這件事。”曹夫子將文稿給迴張川柏。
“我知道啦!”張川柏答應。
他想到給李治寫信,露出小狐狸的笑容……大老遠送一封信,要寫點什麽才好呢?!
張川柏跟夫子告辭,又小鹿一樣跑遠。
來似一陣風,去也似一陣風。
曹憲看著張川柏風一般的身影,忍不住笑得暢快。
他已經很久沒有笑得那麽開懷。
今日來照顧他的晚輩問:“曾祖很高興?”
曹憲將張川柏寫的《唐征薛延陀》講了一遍。
和《伊闕賦》相比,這篇結合記敘、議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頌聖,卻是實實在在的戰術。
“曹門弟子出將入相,難道不值得高興嗎?”曹憲笑道。
曾孫連連點頭:“確實是意外之喜。”
傳承江都曹公《文選》學衣缽的是李善,能讓曹門名望達到新高峰的,卻是張川柏!
曹憲背著手,慢悠悠地往外走:“我去盧家,看看盧仁勖在不在。”
他想跟盧仁勖分享一下喜悅,順便問一問盧照鄰什麽時候迴來。
盧照鄰是另一種神童,同樣是夫子的驕傲。
……
來濟今日沒有練武,而是跟盧仁勖喝酒。
他們喝的酒,看顏色就知道是好酒。
唐時的酒,釀造過程不夠講究的,釀出來的酒呈綠色,如“綠蟻”、“竹葉青”。
但文人墨客還是喜歡“綠蟻新醅酒”,因為便宜。
而好的酒,酒液呈黃色,最好的是琥珀色。
詩曰“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好酒配炸雞、小酥肉,是大人的快樂。
“你那麽認真教張家的小郎君,連我都羨慕啊!”盧仁勖笑著搖搖酒杯。
來濟挑了挑眉:“怎麽?你也想拜我為師?”
盧仁勖:“……我想請你也教教我的兒子,他身體好很多了。”
來濟微笑道:“照鄰不適合習武,你不如讓他再拜一個醫師,學習醫藥養生。”
盧仁勖微微詫異…,濟這是拒絕?
我兒照鄰,哪裏不如張川柏?
“不可以讓照鄰試一試嗎?”盧仁勖不死心。
來濟正色說:“你舍得讓他試,我舍不得。以照鄰的身體情況,跟我習武對他而言弊大於利。”
他的語氣很真誠,是朋友之間的推心置腹。
盧仁勖還想說什麽……
來家隨從報:“張三郎來了。”
“讓他進來。”來濟吩咐。
今日有客人,否則門房都是直接放張三郎去練武場的。
盧仁勖看見來濟溫和的笑容,歎息:“我現在相信城中傳聞,來家跟張家是世交,你跟張主簿自幼相識。”
他隻是開玩笑,沒想到來濟淡定點頭:“我們確實是自幼相識。”
“啊?那為何從前沒聽你說?”盧仁勖驚訝。
“因為……我幼年相識太多,沒法一一說。”來濟解釋兩句。
太詳細的內情,不足為外人道。
張川柏走進來,聞到一陣誘人的酒香……好奇想嚐試,但是又不敢喝。
據說小孩子喝酒會燒壞腦子,到時候就不夠聰明了!
他最大的優勢是俊美可愛,其次是聰明可愛,少一項都不行!
張川柏雙手呈上文稿:“來叔,我按照你教的,寫了這些……給夫子看過,他誇我寫得好呢!”
來濟接過,打趣:“曹夫子都誇你,我是不是不好不誇你啊?”
張川柏謙虛地說:“我又不是金子,怎麽能人人都誇呢?來叔看著點評吧!”
來濟一目十行,文章內容都是他講過的……讓他驚訝的也是周邊勢力圖。
“高句麗、百濟、新羅?我沒有跟你講,你怎麽也畫出來了?”來濟微微愕然。
“順手畫的。在長安的時候,我聽出使高句麗的陳郎中說話,腦子裏已經有了一幅圖。”張川柏笑眯眯,“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我會做夢啊!”
來濟點點頭,將文稿交給盧仁勖看,讓盧仁勖也點評幾句。
盧仁勖:“……”
你拒絕教我兒子,還要我誇你的便宜大侄子?
看完之後,盧仁勖驚訝:“你那麽小,真的聽得懂?”
“略懂。”張川柏非常謙虛。
盧仁勖打量張川柏,點點頭:“你確實值得誇,名師出高徒。”
“盧兄過獎了。”來濟敬盧仁勖一杯。
盧仁勖笑了笑,好奇地聽來濟教導張川柏……
他不得不承認,張川柏確實適合學軍事。
小兒郎勤奮好學,對什麽都充滿好奇心。
而這些,照鄰不會感興趣。
真的按來濟的建議,讓照鄰再拜一個醫師?
要拜就拜最強的……找個機會,讓照鄰拜妙應真人為師!
盧仁勖想著兒子的前程,坐了片刻之後告辭,迴到家又遇到曹夫子。
非常不巧,曹夫子也跟他講張川柏。
盧仁朂:今日不誇張川柏三千字,是過不去了對吧?
這一刻,盧仁勖迫切想讓兒子快點迴江都。
你再不來,張三就要快步跑到你前麵去了!
比農學化學不如張三就罷了,比文才武藝依舊不如,師兄的麵子往哪擱?
……
盧照鄰在往江都趕。
因為快到元日了。
他阿耶是江都尉,元日必須堅守職責不能還鄉。
在外為官的人很多都是如此。
貞觀十五年即將過去。
長安城已經漸漸有了迎接新一年的氣氛。
務本坊的張家,張遠誌在柴堆裏翻動,喃喃:“在哪呢?我隻要一根刺,就一根……”
冬眠的小刺蝟盡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一根?我信你個鬼!
熱熱鬧鬧的長安城,一位不顯眼的信使進了晉王府。
這一日,皇帝問魏征:“為何近來朝中大臣不議論朝政?”
魏征迴答:“陛下虛心采納眾人的建議,就會有人言事。大臣願意為國獻身的太少,愛惜生命的太多。他們害怕獲罪,所以就不言事了。”1
“卿說得對。”皇帝笑道,“可是我近來收到一封信,是江都一個小兒郎寫的,他在裏麵議論了征薛延陀之戰,講得很不錯。你可知此人是誰?”
“是張川柏。”魏征肯定地說。
貞觀十五年發生了很多事,也出現了很多人,少年才子神童更如星星般閃爍。
但江都張川柏,無疑是其中最閃亮的一顆。
他不擅長行軍打仗,這種事要讓專業的人教張川柏。
和當世名將相比,來濟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
但來濟願意教張川柏啊!
都知道地表最強皇帝陛下打仗最厲害,三郎總不能去拜皇帝為師。
“你拿去給來濟看吧!給長安筆友寫信的時候,可以略略提一提這件事。”曹夫子將文稿給迴張川柏。
“我知道啦!”張川柏答應。
他想到給李治寫信,露出小狐狸的笑容……大老遠送一封信,要寫點什麽才好呢?!
張川柏跟夫子告辭,又小鹿一樣跑遠。
來似一陣風,去也似一陣風。
曹憲看著張川柏風一般的身影,忍不住笑得暢快。
他已經很久沒有笑得那麽開懷。
今日來照顧他的晚輩問:“曾祖很高興?”
曹憲將張川柏寫的《唐征薛延陀》講了一遍。
和《伊闕賦》相比,這篇結合記敘、議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頌聖,卻是實實在在的戰術。
“曹門弟子出將入相,難道不值得高興嗎?”曹憲笑道。
曾孫連連點頭:“確實是意外之喜。”
傳承江都曹公《文選》學衣缽的是李善,能讓曹門名望達到新高峰的,卻是張川柏!
曹憲背著手,慢悠悠地往外走:“我去盧家,看看盧仁勖在不在。”
他想跟盧仁勖分享一下喜悅,順便問一問盧照鄰什麽時候迴來。
盧照鄰是另一種神童,同樣是夫子的驕傲。
……
來濟今日沒有練武,而是跟盧仁勖喝酒。
他們喝的酒,看顏色就知道是好酒。
唐時的酒,釀造過程不夠講究的,釀出來的酒呈綠色,如“綠蟻”、“竹葉青”。
但文人墨客還是喜歡“綠蟻新醅酒”,因為便宜。
而好的酒,酒液呈黃色,最好的是琥珀色。
詩曰“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好酒配炸雞、小酥肉,是大人的快樂。
“你那麽認真教張家的小郎君,連我都羨慕啊!”盧仁勖笑著搖搖酒杯。
來濟挑了挑眉:“怎麽?你也想拜我為師?”
盧仁勖:“……我想請你也教教我的兒子,他身體好很多了。”
來濟微笑道:“照鄰不適合習武,你不如讓他再拜一個醫師,學習醫藥養生。”
盧仁勖微微詫異…,濟這是拒絕?
我兒照鄰,哪裏不如張川柏?
“不可以讓照鄰試一試嗎?”盧仁勖不死心。
來濟正色說:“你舍得讓他試,我舍不得。以照鄰的身體情況,跟我習武對他而言弊大於利。”
他的語氣很真誠,是朋友之間的推心置腹。
盧仁勖還想說什麽……
來家隨從報:“張三郎來了。”
“讓他進來。”來濟吩咐。
今日有客人,否則門房都是直接放張三郎去練武場的。
盧仁勖看見來濟溫和的笑容,歎息:“我現在相信城中傳聞,來家跟張家是世交,你跟張主簿自幼相識。”
他隻是開玩笑,沒想到來濟淡定點頭:“我們確實是自幼相識。”
“啊?那為何從前沒聽你說?”盧仁勖驚訝。
“因為……我幼年相識太多,沒法一一說。”來濟解釋兩句。
太詳細的內情,不足為外人道。
張川柏走進來,聞到一陣誘人的酒香……好奇想嚐試,但是又不敢喝。
據說小孩子喝酒會燒壞腦子,到時候就不夠聰明了!
他最大的優勢是俊美可愛,其次是聰明可愛,少一項都不行!
張川柏雙手呈上文稿:“來叔,我按照你教的,寫了這些……給夫子看過,他誇我寫得好呢!”
來濟接過,打趣:“曹夫子都誇你,我是不是不好不誇你啊?”
張川柏謙虛地說:“我又不是金子,怎麽能人人都誇呢?來叔看著點評吧!”
來濟一目十行,文章內容都是他講過的……讓他驚訝的也是周邊勢力圖。
“高句麗、百濟、新羅?我沒有跟你講,你怎麽也畫出來了?”來濟微微愕然。
“順手畫的。在長安的時候,我聽出使高句麗的陳郎中說話,腦子裏已經有了一幅圖。”張川柏笑眯眯,“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我會做夢啊!”
來濟點點頭,將文稿交給盧仁勖看,讓盧仁勖也點評幾句。
盧仁勖:“……”
你拒絕教我兒子,還要我誇你的便宜大侄子?
看完之後,盧仁勖驚訝:“你那麽小,真的聽得懂?”
“略懂。”張川柏非常謙虛。
盧仁勖打量張川柏,點點頭:“你確實值得誇,名師出高徒。”
“盧兄過獎了。”來濟敬盧仁勖一杯。
盧仁勖笑了笑,好奇地聽來濟教導張川柏……
他不得不承認,張川柏確實適合學軍事。
小兒郎勤奮好學,對什麽都充滿好奇心。
而這些,照鄰不會感興趣。
真的按來濟的建議,讓照鄰再拜一個醫師?
要拜就拜最強的……找個機會,讓照鄰拜妙應真人為師!
盧仁勖想著兒子的前程,坐了片刻之後告辭,迴到家又遇到曹夫子。
非常不巧,曹夫子也跟他講張川柏。
盧仁朂:今日不誇張川柏三千字,是過不去了對吧?
這一刻,盧仁勖迫切想讓兒子快點迴江都。
你再不來,張三就要快步跑到你前麵去了!
比農學化學不如張三就罷了,比文才武藝依舊不如,師兄的麵子往哪擱?
……
盧照鄰在往江都趕。
因為快到元日了。
他阿耶是江都尉,元日必須堅守職責不能還鄉。
在外為官的人很多都是如此。
貞觀十五年即將過去。
長安城已經漸漸有了迎接新一年的氣氛。
務本坊的張家,張遠誌在柴堆裏翻動,喃喃:“在哪呢?我隻要一根刺,就一根……”
冬眠的小刺蝟盡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一根?我信你個鬼!
熱熱鬧鬧的長安城,一位不顯眼的信使進了晉王府。
這一日,皇帝問魏征:“為何近來朝中大臣不議論朝政?”
魏征迴答:“陛下虛心采納眾人的建議,就會有人言事。大臣願意為國獻身的太少,愛惜生命的太多。他們害怕獲罪,所以就不言事了。”1
“卿說得對。”皇帝笑道,“可是我近來收到一封信,是江都一個小兒郎寫的,他在裏麵議論了征薛延陀之戰,講得很不錯。你可知此人是誰?”
“是張川柏。”魏征肯定地說。
貞觀十五年發生了很多事,也出現了很多人,少年才子神童更如星星般閃爍。
但江都張川柏,無疑是其中最閃亮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