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給晉陽公主用,張川柏二話不說取上清霜出來。
孟詵拿到藥,笑著說:“我來得匆忙,沒帶藥費。迴頭有空了拿來給你,再幫你看看賦。”
“藥費好說,都是自己人!你拿著先用!”張川柏豪爽笑道。
孟詵雖然是孫思邈的嫡傳弟子,但是並不考太醫署,而是計劃考進士科。
用他的話來說“我還是孟子三十一世孫,考聖賢書會不如人?”
孟詵的應製詩賦作得比趙貞固還好,可以指點張川柏。
張川柏眉開眼笑,迴去可以跟阿耶阿娘說,小三郎也是知交滿天下!
四海之內皆兄弟,隨時隨地可以他鄉遇故知!
他的想法很快應驗了。
入住洛陽趙貞固家不久,兩位師兄——李善和盧照鄰趕來了。
趙貞固帶著客人進門,大聲說:“小三郎,你看看誰來了!才子薈萃的盛事,我就說他們一定會來!”
張川柏激動地跳起來,脖子上的狐狸圍脖都掉了。
師兄——老師——故鄉——家人……
“嗚嗚~~大師兄,二師兄!我想你們想得都瘦……哦,都胖了!”
張川柏一左一右拉著師兄們,紅著眼眶抹眼淚。
李善很驚訝,沒想到小師弟跟自己那麽親近。
小孩子不是都健忘?出去玩得開心連姓什麽都不記得,還記得師兄?
盧照鄰笑眯眯地說:“三郎真的胖了!家裏大人還擔心你在外麵吃不好睡不好!”
“多虧趙兄和阿兄照顧!特別是趙兄,一路衣食住行都是他操心。”張川柏感激地說。
這是真的!
吃的住的、雇車馬,乃至燒熱水洗衣服,還有一隻小狐狸……一路多少瑣事!
更別說之前為了大郎考太醫署,趙貞固忙前忙後。
趙貞固含笑聽著。
他是大師兄,照顧遠誌和小三郎,自認是分內之事。
但沒有誰必須對誰好!
小三郎懂得感激,趙貞固心裏更舒服。
李善和盧照鄰又感謝趙貞固。
趙貞固擺擺手:“都是朋友,謝來謝去太見外!你們先敘舊,我出去問問其他朋友有沒有空,請來一起討論詩賦。咱們這一趟,一定要一鳴驚人!”
趙兄的朋友,都是“未來”名士。
這一點,張川柏最清楚。
目送趙貞固離開,張川柏剛想問家鄉的事……
李善一本正經地說:“三郎,老師說若是遇到你,讓我考一考你。”
張川柏連忙恭恭敬敬地站著,聆聽大師兄轉達曹夫子的話。
“《文選》背到哪一篇了?”
“《懷舊賦》。”
“咦?背得還挺快的。知道意思嗎?”
“有些請教了趙兄,有些自己琢磨,總的來說半懂不懂。”
“《論語》每日都有讀嗎?”
“呃……偶爾讀。”
夫子曾說,《論語》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領悟,學生們要聖賢書不離手不離心。
李善嚴肅地說:“詩賦很重要,道理也很重要。你先將《文選》一篇篇背給我聽。”
“是。”張川柏老老實實的。
拜師了就是這樣啊!
會有人監督學習的!
大師兄代師教學,算是他的半個老師。
盧照鄰笑著等李善檢查完功課,也一本正經地說:“來叔父讓我問你——”
張川柏又恭恭敬敬站著。
“每日有紮馬步、練銅膽嗎?刀法有沒有練?”
“呃……有練銅膽,馬步偶爾紮,刀法……很多日沒練。”張川柏誠實迴答。
“果然,出門在外就是荒廢武藝。”盧照鄰模仿來濟的語氣,痛心疾首:“你這樣子,將來上陣殺敵,會死的!”
張川柏:“……”
不是!
你們講講道理啊!
我真的好忙的!
兩個師兄輪流查問完,拉著張川柏說江都的各種事……主要是張家的各種事。
李善和張家在同一條巷子,按說應該更熟悉,可比不上盧照鄰三天兩頭上門。
“我答應幫你照顧家裏的雞鴨豬,時不時要去喂。表妹也常在家,她教會我很多事。”盧照鄰笑著說。
張川柏:“……”
表妹?誰的表妹?
哦!我的表妹。
從他們一人一句的介紹中,張川柏得知阿耶阿娘都很好。
阿耶這個江都主簿人脈廣闊,什麽事都能幹得漂漂亮亮。
父祖幾代當官的阿耶,當起主簿來熟門熟路。
除了主簿的本職工作,明府崔玨還帶著阿耶解讀下達的公文、一起辦案件,有要提拔阿耶的意思。
張川柏聽得眉開眼笑:“我早就說,與其自己努力,不如讓耶耶努力!”
阿耶才三十多歲,現在努力還來得及!
盧照鄰也笑道:“還是師弟幫我打開思路,我現在也常常勸諫家父上進。”
兒子對父親,隻能勸諫。
“鞭策”、“頭懸梁錐刺股”什麽的,隔壁高郵的晏家大孝子才做得出。
盧照鄰帶了一壇子泥裹著的鹹鴨蛋,是張川柏的阿娘親自做的。
鹹鴨蛋一出,就是家鄉的味道~~
張川柏想到阿娘的笑臉,仿佛聞到阿娘的味道。
帶著淡淡的飯菜香,是暖人心脾的味道。
……
趙貞固出去找人,也找到孟詵的住處。
得知孟詵跟著孫思邈去給貴人看診了。
孟詵去的是晉陽公主住處。
晉王李治也在場。
思念母親是人之常情,即便是皇子和公主。
到了洛陽,見到魏王李泰為母親開鑿的石窟,兄妹幾人都難以抑製悲傷。
晉陽公主年方九歲,可能是悲傷上火,牙齦紅腫。
孫思邈讓孟詵取來上清霜,彈入口腔患處,疼痛頓時減輕。
李治聽聞是張家的藥,在一旁說趣事安慰妹妹:“我離開長安之前,還見過張三郎。他說他前世是給神仙種樹的,一隻猴子推倒了人參果樹……那隻猴子還有個師弟,是一隻豬妖……”
晉陽公主眨巴著眼睛,似乎在問:“後麵呢?”
“後麵張三沒說。”李治也很無語。
哪有人講故事講一半的?
他又看孫思邈開的藥,都是清淡的飲食,說是藥不如說是食物。
其中有一道“乳和地黃粥”。
“沒有什麽珍貴的藥材?”李治詫異地問。
孫思邈耐心解釋:“食療不一定要用珍貴的藥材,五穀養生,米麵都可以養人。”
此時的醫者,認為冬日吃麵片湯可以禦寒,還認為粥可以做藥膳治病。
“蔥粥”可以治療感冒頭痛、鼻塞的各種症狀,甚至還可以治療產後血暈;
“杏仁粥”,將杏仁、梗米和糖熬成粥,可以滋補養生。
乳和地黃粥,也是知名藥膳……唐詩“今朝春氣寒,自問何所欲?蘇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
在食療方麵,孫思邈師徒是專家。
李治聽完點點頭,安慰妹妹好好吃粥。
晉陽公主等口中的藥味淡去後,軟萌萌地說:“猴子推倒人參果樹之後呢?”
之後?
那就要問江都神童張川柏了。
孟詵拿到藥,笑著說:“我來得匆忙,沒帶藥費。迴頭有空了拿來給你,再幫你看看賦。”
“藥費好說,都是自己人!你拿著先用!”張川柏豪爽笑道。
孟詵雖然是孫思邈的嫡傳弟子,但是並不考太醫署,而是計劃考進士科。
用他的話來說“我還是孟子三十一世孫,考聖賢書會不如人?”
孟詵的應製詩賦作得比趙貞固還好,可以指點張川柏。
張川柏眉開眼笑,迴去可以跟阿耶阿娘說,小三郎也是知交滿天下!
四海之內皆兄弟,隨時隨地可以他鄉遇故知!
他的想法很快應驗了。
入住洛陽趙貞固家不久,兩位師兄——李善和盧照鄰趕來了。
趙貞固帶著客人進門,大聲說:“小三郎,你看看誰來了!才子薈萃的盛事,我就說他們一定會來!”
張川柏激動地跳起來,脖子上的狐狸圍脖都掉了。
師兄——老師——故鄉——家人……
“嗚嗚~~大師兄,二師兄!我想你們想得都瘦……哦,都胖了!”
張川柏一左一右拉著師兄們,紅著眼眶抹眼淚。
李善很驚訝,沒想到小師弟跟自己那麽親近。
小孩子不是都健忘?出去玩得開心連姓什麽都不記得,還記得師兄?
盧照鄰笑眯眯地說:“三郎真的胖了!家裏大人還擔心你在外麵吃不好睡不好!”
“多虧趙兄和阿兄照顧!特別是趙兄,一路衣食住行都是他操心。”張川柏感激地說。
這是真的!
吃的住的、雇車馬,乃至燒熱水洗衣服,還有一隻小狐狸……一路多少瑣事!
更別說之前為了大郎考太醫署,趙貞固忙前忙後。
趙貞固含笑聽著。
他是大師兄,照顧遠誌和小三郎,自認是分內之事。
但沒有誰必須對誰好!
小三郎懂得感激,趙貞固心裏更舒服。
李善和盧照鄰又感謝趙貞固。
趙貞固擺擺手:“都是朋友,謝來謝去太見外!你們先敘舊,我出去問問其他朋友有沒有空,請來一起討論詩賦。咱們這一趟,一定要一鳴驚人!”
趙兄的朋友,都是“未來”名士。
這一點,張川柏最清楚。
目送趙貞固離開,張川柏剛想問家鄉的事……
李善一本正經地說:“三郎,老師說若是遇到你,讓我考一考你。”
張川柏連忙恭恭敬敬地站著,聆聽大師兄轉達曹夫子的話。
“《文選》背到哪一篇了?”
“《懷舊賦》。”
“咦?背得還挺快的。知道意思嗎?”
“有些請教了趙兄,有些自己琢磨,總的來說半懂不懂。”
“《論語》每日都有讀嗎?”
“呃……偶爾讀。”
夫子曾說,《論語》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領悟,學生們要聖賢書不離手不離心。
李善嚴肅地說:“詩賦很重要,道理也很重要。你先將《文選》一篇篇背給我聽。”
“是。”張川柏老老實實的。
拜師了就是這樣啊!
會有人監督學習的!
大師兄代師教學,算是他的半個老師。
盧照鄰笑著等李善檢查完功課,也一本正經地說:“來叔父讓我問你——”
張川柏又恭恭敬敬站著。
“每日有紮馬步、練銅膽嗎?刀法有沒有練?”
“呃……有練銅膽,馬步偶爾紮,刀法……很多日沒練。”張川柏誠實迴答。
“果然,出門在外就是荒廢武藝。”盧照鄰模仿來濟的語氣,痛心疾首:“你這樣子,將來上陣殺敵,會死的!”
張川柏:“……”
不是!
你們講講道理啊!
我真的好忙的!
兩個師兄輪流查問完,拉著張川柏說江都的各種事……主要是張家的各種事。
李善和張家在同一條巷子,按說應該更熟悉,可比不上盧照鄰三天兩頭上門。
“我答應幫你照顧家裏的雞鴨豬,時不時要去喂。表妹也常在家,她教會我很多事。”盧照鄰笑著說。
張川柏:“……”
表妹?誰的表妹?
哦!我的表妹。
從他們一人一句的介紹中,張川柏得知阿耶阿娘都很好。
阿耶這個江都主簿人脈廣闊,什麽事都能幹得漂漂亮亮。
父祖幾代當官的阿耶,當起主簿來熟門熟路。
除了主簿的本職工作,明府崔玨還帶著阿耶解讀下達的公文、一起辦案件,有要提拔阿耶的意思。
張川柏聽得眉開眼笑:“我早就說,與其自己努力,不如讓耶耶努力!”
阿耶才三十多歲,現在努力還來得及!
盧照鄰也笑道:“還是師弟幫我打開思路,我現在也常常勸諫家父上進。”
兒子對父親,隻能勸諫。
“鞭策”、“頭懸梁錐刺股”什麽的,隔壁高郵的晏家大孝子才做得出。
盧照鄰帶了一壇子泥裹著的鹹鴨蛋,是張川柏的阿娘親自做的。
鹹鴨蛋一出,就是家鄉的味道~~
張川柏想到阿娘的笑臉,仿佛聞到阿娘的味道。
帶著淡淡的飯菜香,是暖人心脾的味道。
……
趙貞固出去找人,也找到孟詵的住處。
得知孟詵跟著孫思邈去給貴人看診了。
孟詵去的是晉陽公主住處。
晉王李治也在場。
思念母親是人之常情,即便是皇子和公主。
到了洛陽,見到魏王李泰為母親開鑿的石窟,兄妹幾人都難以抑製悲傷。
晉陽公主年方九歲,可能是悲傷上火,牙齦紅腫。
孫思邈讓孟詵取來上清霜,彈入口腔患處,疼痛頓時減輕。
李治聽聞是張家的藥,在一旁說趣事安慰妹妹:“我離開長安之前,還見過張三郎。他說他前世是給神仙種樹的,一隻猴子推倒了人參果樹……那隻猴子還有個師弟,是一隻豬妖……”
晉陽公主眨巴著眼睛,似乎在問:“後麵呢?”
“後麵張三沒說。”李治也很無語。
哪有人講故事講一半的?
他又看孫思邈開的藥,都是清淡的飲食,說是藥不如說是食物。
其中有一道“乳和地黃粥”。
“沒有什麽珍貴的藥材?”李治詫異地問。
孫思邈耐心解釋:“食療不一定要用珍貴的藥材,五穀養生,米麵都可以養人。”
此時的醫者,認為冬日吃麵片湯可以禦寒,還認為粥可以做藥膳治病。
“蔥粥”可以治療感冒頭痛、鼻塞的各種症狀,甚至還可以治療產後血暈;
“杏仁粥”,將杏仁、梗米和糖熬成粥,可以滋補養生。
乳和地黃粥,也是知名藥膳……唐詩“今朝春氣寒,自問何所欲?蘇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
在食療方麵,孫思邈師徒是專家。
李治聽完點點頭,安慰妹妹好好吃粥。
晉陽公主等口中的藥味淡去後,軟萌萌地說:“猴子推倒人參果樹之後呢?”
之後?
那就要問江都神童張川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