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郎忙著給皇帝打零工時,張大郎也很忙。
這一日,張遠誌帶著醫師甄聞道的舉薦信,在師兄趙貞固的陪同下到太醫署報名。
甄醫師當初被碰瓷,最終確認無罪,卻不想在太醫署了,主動辭職迴鄉。
他的“醫師”認證還有效。
有他的舉薦信,報名很順利。
但還要通過幾日後的入學考試,張遠誌才能正式成為太醫署的醫學生。
“招生名額隻剩幾個,據說考核難度很大!”張遠誌不禁緊張。
趙貞固很淡定:“考不上就迴江都嘛!你剛剛沒聽說?你想讀的瘡腫外科學製五年,你舍得離開家人五年?”
張遠誌正色說:“阿耶說了讓我不要掛念家裏。將來我學成迴去開醫館,更能照顧鄉親們!”
“那你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去跟孟詵打聽往年的題目……”趙貞固安慰。
他不考太醫署。
家裏對他的安排是名士,寫詩作畫、彈琴蒔藥樣樣精通,將來通過舉薦入仕。
就算不入仕,有名士的聲望,也可以像曹夫子那樣收學生、教書為業。
孟詵是妙應真人孫思邈的學生,住在長安光德坊,張遠誌和趙貞固如今就借住在那裏。
但他們這次來長安,並沒有見到妙應真人。
因為孫思邈長期隱居在太白山,並不常住長安。有需要找孫神醫治病的,都要先去找孟詵。
……
張遠誌一踏入孟詵的醫館,就聽到小孩子“嗷嗷”的哭聲。
哭得很委屈。
他看過去,隻見一個比三郎還小的小兒郎,指著嘴巴哭:“哇,哇。”
孟詵向一個年長者解釋:“家師采藥去,不知何日迴長安。你們若不信任我,可以去找太醫署的醫師……咦?張大迴來了?你來得正好!”
“什麽事?”張遠誌問。
孟詵連忙解釋,這個小小的“李大郎”貪吃烤肉,如今喉嚨腫痛、口舌生瘡,喝水都疼。
他又跟病人家屬說:“這是我的好友張遠誌,正要考太醫署。他是江都神童張川柏的兄長,有一道治口舌生瘡的特效藥,隻是有一點點貴……”
“多貴?”李家的人挑眉問。
“一千文一份!”張遠誌說。
“行,給我家小郎君用!”那人爽快答應。
“你這麽信任我?”張遠誌詫異。
那人笑道:“你是江都神童的兄長,又住在孫神醫的學生這裏。你也得了龍王傳方嗎?應該不是昆明池龍,莫非是東海龍王?”
張遠誌:“……”
外麵到底是怎麽傳說的?
三郎也沒說傳方的是龍王啊!
再傳下去,得龍王傳方的就是張大郎、張二郎……
小孩子哭得厲害,張遠誌停止胡思亂想,立刻取出西瓜霜……哦,上清霜。
“含著,不要吞。”
小孩子乖乖含著,哭聲立刻止住。
於是,張遠誌一下子賣出五份上清霜,報價五千文。
對方來看病已帶足了錢,當下搬過來一個錢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張遠誌看向掛著淚珠的小孩子,詫異地問:“你是哪家的‘李大郎’啊?出手真闊綽。”
小孩子含著藥“嗚嗚”兩聲。
陪著他的人說:“我家小郎君是英國公的長孫李敬業,今年才五歲。這兩天喉嚨痛得好辛苦,多謝張醫師的藥。”
張遠誌連忙說:“我還不是醫師……其實,我還沒考上太醫署的醫生。”
“哦?你一定能考上的。”英國公府的人說。
小小的李敬業也連連點頭。
送走病人,張遠誌立刻喜滋滋數錢。
一千文是一貫,用繩子串著,這裏有五串亮閃閃的銅錢。
方才張遠誌隻看到是五貫,沒有一枚枚細數,現在忍不住“一,二,三,四……”
趙貞固無奈:“讓孟兄見笑了,我師弟是在練習數數。”
“才不是!”張遠誌頭也不抬地反駁,“我就是喜歡數錢!”
還得是做特效藥才掙錢!
做什麽日用品啊!
張遠誌抱著沉甸甸的錢,感慨:“原來掙錢也不是那麽難。”
地裏刨食,要刨多久才能掙到五千文?
孟詵笑道:“張賢弟真性情。”
其實他對“上清霜”的藥效也很驚歎,聽聞是張川柏發明的,對這位有奇遇的江都神童很好奇。
可惜,房間都準備好了,張川柏卻被人拐走了。
“孟兄,太醫署的入學考試都考些什麽?”張遠誌想起正事,抱著錢問。
孟詵說:“先是筆試,考的是基礎醫理、藥理,接著會讓你給一個病人看診開藥。你考瘡腫科?可能會遇到一個瘡腫或外傷病人。”
“讓考生給病人看診,不怕誤診?”張遠誌驚訝。
“之後還有太醫署的醫師看,由醫師開方。”孟詵解釋,“若是一竅不通,當場就會被趕走。”
張遠誌覺得……挺不容易的。
若真的是很有經驗的醫者,還用得著去太醫署做學生嗎?
太醫署的招生年齡和國子學相似,收十四到十九歲的學生……這麽年輕的學生,能學過基礎醫理就不錯了!
哪裏敢看診開藥啊!
“你不是有一道治療瘡腫的藥嗎?到時候可以用,或許能脫穎而出。”趙貞固建議。
張遠誌:“……”
藜蘆根做的藥,隻給狗用過。
“行不行!總得考完才知道!”張遠誌打起精神,“我已經有五千文了,這一趟沒有白來!”
……
李敬業坐著馬車離開光德坊,口中的藥慢慢融化。
他甕聲甕氣地說:“那個就是張川柏的兄長嗎?我想見張川柏,他為什麽不在?”
陪著他的人也困惑,好像……確實有些奇怪,張川柏為何不在?
“我幫小郎君尋一尋,請張川柏到英國公府相見。小郎君的喉嚨好些了嗎?”
“嗯。”
“一千文的藥立竿見影,可真便宜。我過些天打聽一下,張遠誌有沒有通過考試。”
“嗯。”
李敬業覺得,張遠誌和別的醫者不一樣……又年輕又好看,說話的聲音也好聽。
這麽好的人,一定能順利通過太醫署的考試吧?
……
到了入學考試的這一天,張遠誌雄赳赳氣昂昂地往外走,揮手告別:“你們忙吧!我自己去,師兄們不必相送!”
“我怎麽覺得,師弟走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步伐?”趙貞固望著張遠誌的背影,有些擔憂。
孟詵笑道:“可能是緊張吧。”
去考試而已,又不是刺秦!
你們師兄弟正常一點好不好!
趙貞固歎道:“川柏那邊不知道怎麽樣,若有他在,我就沒什麽擔心了。”
這個家沒有小三郎真的不行啊!
被他惦記的三郎,被轟隆一聲巨響炸得眉開眼笑……像閃亮登場的石猴。
這一日,張遠誌帶著醫師甄聞道的舉薦信,在師兄趙貞固的陪同下到太醫署報名。
甄醫師當初被碰瓷,最終確認無罪,卻不想在太醫署了,主動辭職迴鄉。
他的“醫師”認證還有效。
有他的舉薦信,報名很順利。
但還要通過幾日後的入學考試,張遠誌才能正式成為太醫署的醫學生。
“招生名額隻剩幾個,據說考核難度很大!”張遠誌不禁緊張。
趙貞固很淡定:“考不上就迴江都嘛!你剛剛沒聽說?你想讀的瘡腫外科學製五年,你舍得離開家人五年?”
張遠誌正色說:“阿耶說了讓我不要掛念家裏。將來我學成迴去開醫館,更能照顧鄉親們!”
“那你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去跟孟詵打聽往年的題目……”趙貞固安慰。
他不考太醫署。
家裏對他的安排是名士,寫詩作畫、彈琴蒔藥樣樣精通,將來通過舉薦入仕。
就算不入仕,有名士的聲望,也可以像曹夫子那樣收學生、教書為業。
孟詵是妙應真人孫思邈的學生,住在長安光德坊,張遠誌和趙貞固如今就借住在那裏。
但他們這次來長安,並沒有見到妙應真人。
因為孫思邈長期隱居在太白山,並不常住長安。有需要找孫神醫治病的,都要先去找孟詵。
……
張遠誌一踏入孟詵的醫館,就聽到小孩子“嗷嗷”的哭聲。
哭得很委屈。
他看過去,隻見一個比三郎還小的小兒郎,指著嘴巴哭:“哇,哇。”
孟詵向一個年長者解釋:“家師采藥去,不知何日迴長安。你們若不信任我,可以去找太醫署的醫師……咦?張大迴來了?你來得正好!”
“什麽事?”張遠誌問。
孟詵連忙解釋,這個小小的“李大郎”貪吃烤肉,如今喉嚨腫痛、口舌生瘡,喝水都疼。
他又跟病人家屬說:“這是我的好友張遠誌,正要考太醫署。他是江都神童張川柏的兄長,有一道治口舌生瘡的特效藥,隻是有一點點貴……”
“多貴?”李家的人挑眉問。
“一千文一份!”張遠誌說。
“行,給我家小郎君用!”那人爽快答應。
“你這麽信任我?”張遠誌詫異。
那人笑道:“你是江都神童的兄長,又住在孫神醫的學生這裏。你也得了龍王傳方嗎?應該不是昆明池龍,莫非是東海龍王?”
張遠誌:“……”
外麵到底是怎麽傳說的?
三郎也沒說傳方的是龍王啊!
再傳下去,得龍王傳方的就是張大郎、張二郎……
小孩子哭得厲害,張遠誌停止胡思亂想,立刻取出西瓜霜……哦,上清霜。
“含著,不要吞。”
小孩子乖乖含著,哭聲立刻止住。
於是,張遠誌一下子賣出五份上清霜,報價五千文。
對方來看病已帶足了錢,當下搬過來一個錢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張遠誌看向掛著淚珠的小孩子,詫異地問:“你是哪家的‘李大郎’啊?出手真闊綽。”
小孩子含著藥“嗚嗚”兩聲。
陪著他的人說:“我家小郎君是英國公的長孫李敬業,今年才五歲。這兩天喉嚨痛得好辛苦,多謝張醫師的藥。”
張遠誌連忙說:“我還不是醫師……其實,我還沒考上太醫署的醫生。”
“哦?你一定能考上的。”英國公府的人說。
小小的李敬業也連連點頭。
送走病人,張遠誌立刻喜滋滋數錢。
一千文是一貫,用繩子串著,這裏有五串亮閃閃的銅錢。
方才張遠誌隻看到是五貫,沒有一枚枚細數,現在忍不住“一,二,三,四……”
趙貞固無奈:“讓孟兄見笑了,我師弟是在練習數數。”
“才不是!”張遠誌頭也不抬地反駁,“我就是喜歡數錢!”
還得是做特效藥才掙錢!
做什麽日用品啊!
張遠誌抱著沉甸甸的錢,感慨:“原來掙錢也不是那麽難。”
地裏刨食,要刨多久才能掙到五千文?
孟詵笑道:“張賢弟真性情。”
其實他對“上清霜”的藥效也很驚歎,聽聞是張川柏發明的,對這位有奇遇的江都神童很好奇。
可惜,房間都準備好了,張川柏卻被人拐走了。
“孟兄,太醫署的入學考試都考些什麽?”張遠誌想起正事,抱著錢問。
孟詵說:“先是筆試,考的是基礎醫理、藥理,接著會讓你給一個病人看診開藥。你考瘡腫科?可能會遇到一個瘡腫或外傷病人。”
“讓考生給病人看診,不怕誤診?”張遠誌驚訝。
“之後還有太醫署的醫師看,由醫師開方。”孟詵解釋,“若是一竅不通,當場就會被趕走。”
張遠誌覺得……挺不容易的。
若真的是很有經驗的醫者,還用得著去太醫署做學生嗎?
太醫署的招生年齡和國子學相似,收十四到十九歲的學生……這麽年輕的學生,能學過基礎醫理就不錯了!
哪裏敢看診開藥啊!
“你不是有一道治療瘡腫的藥嗎?到時候可以用,或許能脫穎而出。”趙貞固建議。
張遠誌:“……”
藜蘆根做的藥,隻給狗用過。
“行不行!總得考完才知道!”張遠誌打起精神,“我已經有五千文了,這一趟沒有白來!”
……
李敬業坐著馬車離開光德坊,口中的藥慢慢融化。
他甕聲甕氣地說:“那個就是張川柏的兄長嗎?我想見張川柏,他為什麽不在?”
陪著他的人也困惑,好像……確實有些奇怪,張川柏為何不在?
“我幫小郎君尋一尋,請張川柏到英國公府相見。小郎君的喉嚨好些了嗎?”
“嗯。”
“一千文的藥立竿見影,可真便宜。我過些天打聽一下,張遠誌有沒有通過考試。”
“嗯。”
李敬業覺得,張遠誌和別的醫者不一樣……又年輕又好看,說話的聲音也好聽。
這麽好的人,一定能順利通過太醫署的考試吧?
……
到了入學考試的這一天,張遠誌雄赳赳氣昂昂地往外走,揮手告別:“你們忙吧!我自己去,師兄們不必相送!”
“我怎麽覺得,師弟走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步伐?”趙貞固望著張遠誌的背影,有些擔憂。
孟詵笑道:“可能是緊張吧。”
去考試而已,又不是刺秦!
你們師兄弟正常一點好不好!
趙貞固歎道:“川柏那邊不知道怎麽樣,若有他在,我就沒什麽擔心了。”
這個家沒有小三郎真的不行啊!
被他惦記的三郎,被轟隆一聲巨響炸得眉開眼笑……像閃亮登場的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