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寺規模宏大,占據永陽坊半坊之地,以西就是傳說中有龍的昆明池。
張川柏體力很好,一路走過來沒說一句累,活力滿滿地跟著趙貞固直奔齋堂。
齋堂是寺廟內普通僧人用餐的場所,通常也對外開放,信眾可以通過捐贈功德(付費)的方式在這裏用餐?。
“禪定寺有一道蜜糕,用的是梨花蜜,有梨花香。寺中有一大片梨樹,每年進貢梨花蜜!”趙貞固如數家珍。
他的話音一落,就聽到張川柏肚子“咕咕”聲。
“哦,先吃飯,少說話。”
趙貞固的和尚朋友帶他們去貴客預留位。
人多的時候,能觀景吃飯好位置很搶手。
小沙彌說:“那是住持的朋友常坐的,他今日不來,你們可以坐那裏。”
“多謝。”張家兄弟齊聲說。
確實是風水好位,視野好又清靜,可以邊吃飯邊聊天。
趙貞固熟門熟路,跟小沙彌說:“把你們這裏最好的菜都送過來,今日是我們江都小神童請客。”
小沙彌笑道:“好!是趙兄的朋友,我送你們一道梨花蜜糕吧!”
他說著先離開。
趙貞固介紹:“自梁武帝斷酒肉令以來,許多寺院從戒律上摒棄酒肉。別的地方我不知道,禪定寺不可以食肉。不過這裏的素肉做得極好,幾乎可以假亂真,你們試試能不能分辨。”
張川柏原本聽說不能食肉還挺失望,瞬間又變成好奇。
還能把素菜做成肉?
都去種茄子好了,還養雞做什麽?
在等著上菜時,張川柏見四周無人,才說起被許敬宗為難的事。
“我實在想不明白,他堂堂給事中,為何跟我過不去?”
他雙手托腮撐在食案上,包子臉上都是困惑。
張遠誌和趙貞固都皺起眉頭……小三郎這麽可愛,怎麽會有人不喜歡?
許敬宗有眼疾嗎?
想了一會兒,趙貞固說:“先不用擔心太多,就算因什麽事遷怒,許敬宗是朝廷大臣,總不至於私下報複你一個小孩子。”
“也對。”張川柏點頭,“不能被小人影響好心情,尤其是吃飯的時候,會傷脾胃。”
不要去想小人為什麽為難你,你不是小人,不知道他心裏想什麽~~
又說了一會兒陛下的英姿,張川柏被一陣奇異的肉香吸引。
“咦~~好香啊~是什麽菜?”
小沙彌打開食盒,裏麵裝著幾樣菜,一樣樣擺在高腳大食案上。
其中最大份的,是一碗黑乎乎的肉。
“該不會又有牛發瘋,被哪位壯士徒手殺死了?”張川柏問。
說起來,禪定寺養牛,莫非就是為了……
好像發現了什麽了不得的真相~~
“別胡說,禪定寺禁酒肉,這些都是素肉。”趙貞固笑道,“今日就讓你們長見識。”
誰說去胡姬酒肆才能見世麵?
真正的美食都是大戶人家的私房菜,或是大寺廟的齋堂!
小沙彌笑眯眯地說:“你們先嚐,嚐出是什麽就說,我告訴你們對不對。”
猜?
有點意思~~
張川柏像隻小鬆鼠一樣大快朵頤,邊吃邊猜,隻猜中其中一道是麵筋。
至於最像牛肉的那一道,竟然是一種蘑菇。
張遠誌含糊不清地說:“太好吃了!三郎,你趕緊做夢,也學會做素肉吧!咱們還養什麽豬啊!”
“我不用做夢,也嚐出一些門道了!”張川柏頭也不抬,“素肉要像肉的秘訣,油一定要多吧?你們用的不像是麻油,是什麽油?”
“小施主厲害。”小沙彌說,“是菜籽油。”
張川柏恍然……
油菜傳入的時間不比芝麻晚,但此時油菜籽的出油率不及芝麻,因此種植麵積遠遠少於芝麻。
菜籽油更貴。
寺廟有錢啊!
等他改良榨油法,想榨豆油就榨豆油,想榨菜籽油就榨菜籽油!
到時候定製一口炒鍋,專門用這些油炒菜!
高高興興地吃完一頓飯,他們又去看禪定寺的壁畫……偶遇了一個人。
前任江都神童上官儀。
張川柏不久前圍觀了一群人,其中就有秘書郎上官儀。
在一眾高官中,上官儀很不顯眼,但畢竟是半個老鄉,張川柏多看了兩眼。
他走上前跟上官儀行禮,又介紹了張遠誌和趙貞固。
上官儀微微笑道:“沒想到在這裏偶遇小神童。同樣是從江都走出來的,我為你驕傲啊!”
“秘書郎過獎了!江都人人皆知秘書郎,我們久仰大名、敬佩不已。”張川柏客氣地說。
小兒郎就是實誠!
上官儀心情愉悅,和小兒郎一起看壁畫,給他們做講解……
都是佛教故事,小兒郎看不懂的,隻能看個熱鬧。
上官儀畢竟當過和尚,說起來頭頭是道。
他在江都長大,滿口江都口音,讓張家兄弟倍感親切,一邊聽講一邊提問,很快就熟悉起來。
看了一會兒壁畫,上官儀又轉了話題,跟他們講皇帝賜宅的流程。
“賜”,體現皇帝對臣民的特別的恩賜與寵幸。
在賜宅時會宣口敕、擇吉日以及在遷入新居時舉辦儀式。
“你們喬遷新居,要擺喬遷酒請客!你們沒有長輩在長安,能安排這些事嗎?”上官儀友好地問。
張家兄弟對視一眼,遲疑地說:“還得擺酒?安排是能安排,隻是……不知道要花銷多少?我們進長安,沒帶多少錢。”
“喬遷儀式需要的花費,禮部會賜下。”上官儀頓了頓,主動提出:“你們小兒郎若是不懂,我可以安排人幫著操辦。”
……他知道張川柏來了禪定寺,就過來偶遇,為的就是這件事。
適時伸出援手,幫一幫同鄉小兒郎,外人知道也得誇一句仗義。
張川柏高興地說:“那太好了!多謝秘書郎!我們不懂長安的規矩,不知道該怎麽辦,也不知該請哪些人。”
長輩願意幫自己,接受對方的好意就行!
上官儀聽張川柏答應得爽快,笑容更和藹,又問要不要來自己家暫住。
張川柏說:“兄長們暫住在妙應真人的學生孟詵家,我過去和他們一起住。”
上官儀詫異……張家兄弟還認識妙應真人?
果然,不能小覷每一個人。
他沒有再說什麽,隻說來日再見。
張川柏跟上官儀告辭,和兄長們走出禪定寺,互相對了對眼神。
“這位秘書郎挺熱情的,不愧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張川柏疑惑地說。
張遠誌說:“肯定是因為小三郎聰明可愛,說話又好聽!”
“阿兄……你是我兄長,不代表全天下都是我兄長。”張川柏又感動又無奈。
有時候他覺得,他是家裏的長子。
遠誌和京墨,都太幼稚了,真是讓人操心啊~~
趙貞固拉著他們往前走:“反正總不會是壞事!一迴生二迴熟,三郎已經見過上官郎君兩次,是熟人啦!”
張川柏歎道:“……貞固這孩子,也很讓人操心啊!”
張川柏體力很好,一路走過來沒說一句累,活力滿滿地跟著趙貞固直奔齋堂。
齋堂是寺廟內普通僧人用餐的場所,通常也對外開放,信眾可以通過捐贈功德(付費)的方式在這裏用餐?。
“禪定寺有一道蜜糕,用的是梨花蜜,有梨花香。寺中有一大片梨樹,每年進貢梨花蜜!”趙貞固如數家珍。
他的話音一落,就聽到張川柏肚子“咕咕”聲。
“哦,先吃飯,少說話。”
趙貞固的和尚朋友帶他們去貴客預留位。
人多的時候,能觀景吃飯好位置很搶手。
小沙彌說:“那是住持的朋友常坐的,他今日不來,你們可以坐那裏。”
“多謝。”張家兄弟齊聲說。
確實是風水好位,視野好又清靜,可以邊吃飯邊聊天。
趙貞固熟門熟路,跟小沙彌說:“把你們這裏最好的菜都送過來,今日是我們江都小神童請客。”
小沙彌笑道:“好!是趙兄的朋友,我送你們一道梨花蜜糕吧!”
他說著先離開。
趙貞固介紹:“自梁武帝斷酒肉令以來,許多寺院從戒律上摒棄酒肉。別的地方我不知道,禪定寺不可以食肉。不過這裏的素肉做得極好,幾乎可以假亂真,你們試試能不能分辨。”
張川柏原本聽說不能食肉還挺失望,瞬間又變成好奇。
還能把素菜做成肉?
都去種茄子好了,還養雞做什麽?
在等著上菜時,張川柏見四周無人,才說起被許敬宗為難的事。
“我實在想不明白,他堂堂給事中,為何跟我過不去?”
他雙手托腮撐在食案上,包子臉上都是困惑。
張遠誌和趙貞固都皺起眉頭……小三郎這麽可愛,怎麽會有人不喜歡?
許敬宗有眼疾嗎?
想了一會兒,趙貞固說:“先不用擔心太多,就算因什麽事遷怒,許敬宗是朝廷大臣,總不至於私下報複你一個小孩子。”
“也對。”張川柏點頭,“不能被小人影響好心情,尤其是吃飯的時候,會傷脾胃。”
不要去想小人為什麽為難你,你不是小人,不知道他心裏想什麽~~
又說了一會兒陛下的英姿,張川柏被一陣奇異的肉香吸引。
“咦~~好香啊~是什麽菜?”
小沙彌打開食盒,裏麵裝著幾樣菜,一樣樣擺在高腳大食案上。
其中最大份的,是一碗黑乎乎的肉。
“該不會又有牛發瘋,被哪位壯士徒手殺死了?”張川柏問。
說起來,禪定寺養牛,莫非就是為了……
好像發現了什麽了不得的真相~~
“別胡說,禪定寺禁酒肉,這些都是素肉。”趙貞固笑道,“今日就讓你們長見識。”
誰說去胡姬酒肆才能見世麵?
真正的美食都是大戶人家的私房菜,或是大寺廟的齋堂!
小沙彌笑眯眯地說:“你們先嚐,嚐出是什麽就說,我告訴你們對不對。”
猜?
有點意思~~
張川柏像隻小鬆鼠一樣大快朵頤,邊吃邊猜,隻猜中其中一道是麵筋。
至於最像牛肉的那一道,竟然是一種蘑菇。
張遠誌含糊不清地說:“太好吃了!三郎,你趕緊做夢,也學會做素肉吧!咱們還養什麽豬啊!”
“我不用做夢,也嚐出一些門道了!”張川柏頭也不抬,“素肉要像肉的秘訣,油一定要多吧?你們用的不像是麻油,是什麽油?”
“小施主厲害。”小沙彌說,“是菜籽油。”
張川柏恍然……
油菜傳入的時間不比芝麻晚,但此時油菜籽的出油率不及芝麻,因此種植麵積遠遠少於芝麻。
菜籽油更貴。
寺廟有錢啊!
等他改良榨油法,想榨豆油就榨豆油,想榨菜籽油就榨菜籽油!
到時候定製一口炒鍋,專門用這些油炒菜!
高高興興地吃完一頓飯,他們又去看禪定寺的壁畫……偶遇了一個人。
前任江都神童上官儀。
張川柏不久前圍觀了一群人,其中就有秘書郎上官儀。
在一眾高官中,上官儀很不顯眼,但畢竟是半個老鄉,張川柏多看了兩眼。
他走上前跟上官儀行禮,又介紹了張遠誌和趙貞固。
上官儀微微笑道:“沒想到在這裏偶遇小神童。同樣是從江都走出來的,我為你驕傲啊!”
“秘書郎過獎了!江都人人皆知秘書郎,我們久仰大名、敬佩不已。”張川柏客氣地說。
小兒郎就是實誠!
上官儀心情愉悅,和小兒郎一起看壁畫,給他們做講解……
都是佛教故事,小兒郎看不懂的,隻能看個熱鬧。
上官儀畢竟當過和尚,說起來頭頭是道。
他在江都長大,滿口江都口音,讓張家兄弟倍感親切,一邊聽講一邊提問,很快就熟悉起來。
看了一會兒壁畫,上官儀又轉了話題,跟他們講皇帝賜宅的流程。
“賜”,體現皇帝對臣民的特別的恩賜與寵幸。
在賜宅時會宣口敕、擇吉日以及在遷入新居時舉辦儀式。
“你們喬遷新居,要擺喬遷酒請客!你們沒有長輩在長安,能安排這些事嗎?”上官儀友好地問。
張家兄弟對視一眼,遲疑地說:“還得擺酒?安排是能安排,隻是……不知道要花銷多少?我們進長安,沒帶多少錢。”
“喬遷儀式需要的花費,禮部會賜下。”上官儀頓了頓,主動提出:“你們小兒郎若是不懂,我可以安排人幫著操辦。”
……他知道張川柏來了禪定寺,就過來偶遇,為的就是這件事。
適時伸出援手,幫一幫同鄉小兒郎,外人知道也得誇一句仗義。
張川柏高興地說:“那太好了!多謝秘書郎!我們不懂長安的規矩,不知道該怎麽辦,也不知該請哪些人。”
長輩願意幫自己,接受對方的好意就行!
上官儀聽張川柏答應得爽快,笑容更和藹,又問要不要來自己家暫住。
張川柏說:“兄長們暫住在妙應真人的學生孟詵家,我過去和他們一起住。”
上官儀詫異……張家兄弟還認識妙應真人?
果然,不能小覷每一個人。
他沒有再說什麽,隻說來日再見。
張川柏跟上官儀告辭,和兄長們走出禪定寺,互相對了對眼神。
“這位秘書郎挺熱情的,不愧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張川柏疑惑地說。
張遠誌說:“肯定是因為小三郎聰明可愛,說話又好聽!”
“阿兄……你是我兄長,不代表全天下都是我兄長。”張川柏又感動又無奈。
有時候他覺得,他是家裏的長子。
遠誌和京墨,都太幼稚了,真是讓人操心啊~~
趙貞固拉著他們往前走:“反正總不會是壞事!一迴生二迴熟,三郎已經見過上官郎君兩次,是熟人啦!”
張川柏歎道:“……貞固這孩子,也很讓人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