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經濟問題,暫時不用張川柏操心。
在這個年代,一些農人到了春日就打饑荒,需要借糧種才能春耕。
像張家這樣的條件,已經很好了。
小三郎現在的日常,還是讀書習武。
住在李善旁邊,隨時可能被大師兄拉去背書!
嘉獎張川柏的聖旨再次送達江都時,張川柏和阿兄正在榨油坊,榨自家種的大豆。
這已經算忙裏偷閑。
油坊裏熱火朝天,幹活的人都光著膀子,汗流浹背。
“你們榨豆油?大豆出油沒有胡麻多,不值當啊!”油坊的坊主說。
“我家今年種的大豆多。”張川柏說。
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唐代的榨油法已經比前代強。
宋代的壓榨法流程更複雜,能提高出油率和油的質量。
張川柏必須先學一學基礎版,和夢中所見驗證。
“先說好,榨油除了收工錢,剩下的豆渣也歸油坊。”坊主說。
“好!我可以看你們榨油嗎?”
“可以……小兒郎想看熱鬧吧?都是力氣活,可辛苦呢!”
他們正說著話,張衍找了過來:“川柏,快隨我迴去,家裏有事。”
“好!”張川柏跟著阿耶往外走。
張遠誌在後麵說:“我留在這裏看著!”
坊主笑道:“一時半會榨不好,你不用守著。榨好之後,你再過來裝就行。什麽油料出多少油,都是有數的,不會給少你的。”
“行!”張遠誌也跟了出去。
家裏能有什麽事呢?
該不會是皇帝又賞賜三十匹絹吧?
這一次,皇帝賞賜的不是三十匹絹,而是金燦燦的銅錢。
三萬錢!
成色上佳,製造精美!
真是及時雨啊!
皇帝是海王!
張家眾人第一次見到那麽多銅錢,激動得熱淚盈眶……不,他們不是沒見過世麵,主要是銅錢的光太刺眼。
比秋日的陽光還刺眼,直直照進他們心中。
盧照鄰和李善這迴旁聽旨意,恨不得大聲提醒……別隻顧著看錢啊!
皇帝召張川柏麵聖,講《神器圖譜》、《生化之學》!
這才是重要的事!
小三郎出息了!
曹公弟子中,第一個麵聖的,不是江夏李氏的李善,不是範陽盧氏的盧照鄰……
而是平平無奇張川柏!
最小的張川柏!
一條金光大道仿佛在他們眼前浮現……和這些相比,三萬錢算什麽啊!
不知道是朝廷哪位大善人幫三郎爭取這個獎勵?
在師兄們的無聲呐喊中,張川柏猛地迴過神,深吸一口氣,按著父親的教導再次遙遙謝過皇恩,又謝傳旨的官員。
傳旨官員是禮部主事方迴。
上傳送賞賜、幫王老五和李九郎送信的也是他。
在張家人眼裏,方主事儼然成了善財童子。
此時,方善財童子一板一眼地說:“陛下口諭,張川柏可用這些錢,繼續研究其他農肥或者農具;朝中許多人都看不懂張川柏的書,令你親自去講解。”
……這次一來,他就聽說張家買了新房屋。
該不會是用上一次的賞賜買的吧?
皇帝明明白白地說,賞賜是用來研發農具的!
專款專用啊!
不過,這件事輪不到他來追究。
他更好奇的是張川柏到底懂不懂生化之學?
也好奇,化學到底是什麽……一路同行,可以多多跟小郎君交流~~
李善和盧照鄰都知道張川柏真的懂,那麽皇帝召見,就是給他一個當眾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個載入史冊的機會。
張川柏卻猶豫了,看看阿耶阿娘,又看看兄長。
要不要去長安?
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現場忽然沉默,傳旨的官員神色有些微妙,看向一旁的崔玨。
如果張川柏什麽都不懂,是偽造的神童……問題就大了。
揚州上下官員都被一個七八歲的小兒郎耍得團團轉?
皇帝接連兩次賞賜,也是被蒙蔽?
傳聞中能通鬼神的江都令崔玨善解人意,體貼地說:“張三郎,你是不舍得家人嗎?”
張川柏點點頭,誠實地說:“我沒有去過那麽遠的地方,離開阿耶阿娘,我會想他們的。還有夫子,我答應樹林裏橡子成熟,給他做橡子涼粉……我還答應來叔父,每日都要習武,出遠門會不會荒廢武藝……”
越想越不舍。
張衍摸摸小三郎的頭:“皇恩浩蕩,召你麵聖,是我們全家的榮耀。讓你大兄陪你一起去吧!你不用擔心我們。”
“阿耶,阿娘。”張川柏埋在阿娘懷裏,聞到熟悉的飯菜香。
暖暖的。
收了那麽多錢,不去都不行了吧?
那就去給好奇的滿朝文武甚至地表最強上一課?
想想還挺刺激的。
似乎隻是一瞬間,就像過了很久,張川柏緩緩抬起頭,語氣堅定而驕傲:“感謝陛下隆恩,我可以麵聖啦!”
其實還是很想去的。
那是多少人向往的長安!
而且包吃包住包交通。
哎呀呀!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帶著全家一起去!
聽張川柏同意去,傳旨的官員鬆了一口氣……任務順利完成。
這一次,張家沒有像上次那樣載著賞賜繞街炫耀。
主要是銅錢金光閃閃,怕亮瞎人的眼。
也不想再刺激別人。
他們低調地從縣府將三萬錢運迴家。
有了這些錢,張川柏可以嚐試很多發明……
畢竟搞科研和道士煉丹一樣,都是很費錢的,最好有金主支持。
張川柏現在心裏想的,就是改進榨油技術。
柴米油鹽,油是第三位……這也算改良農業生產生活技術吧?
張家不想炫耀,可皇帝再次嘉獎的消息,還是風一般傳遍全城。
……
幾個穿著綢緞的少年坐在一起,議論紛紛:
“張川柏真的敢去?他不怕被當廷拆穿?”
“我也聽人說,農具都是他阿耶做的,書也是他阿耶編的。打造神童的名聲,就是為了騙朝廷嘉獎!”
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少年說:“我說句公道話。張三郎又不能未卜先知,怎麽知道皇帝會嘉獎他。但他無私分享新農具是實實在在的,今年揚州水稻增產也是實實在在的。”
“上官純!張大郎救了你的癩皮狗,你就幫他弟說話?!什麽神童?誰還不是神童?我三歲能認字、七歲能作詩,我炫耀了嗎?”
誰還不是神童啊!
驕傲什麽!
另一人擺擺手說:“你們別吵!如果張川柏真的懂呢?他是不是可以當官了?”
哇!
張川柏那麽小能當什麽官?
宦官嗎?
在這個年代,一些農人到了春日就打饑荒,需要借糧種才能春耕。
像張家這樣的條件,已經很好了。
小三郎現在的日常,還是讀書習武。
住在李善旁邊,隨時可能被大師兄拉去背書!
嘉獎張川柏的聖旨再次送達江都時,張川柏和阿兄正在榨油坊,榨自家種的大豆。
這已經算忙裏偷閑。
油坊裏熱火朝天,幹活的人都光著膀子,汗流浹背。
“你們榨豆油?大豆出油沒有胡麻多,不值當啊!”油坊的坊主說。
“我家今年種的大豆多。”張川柏說。
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唐代的榨油法已經比前代強。
宋代的壓榨法流程更複雜,能提高出油率和油的質量。
張川柏必須先學一學基礎版,和夢中所見驗證。
“先說好,榨油除了收工錢,剩下的豆渣也歸油坊。”坊主說。
“好!我可以看你們榨油嗎?”
“可以……小兒郎想看熱鬧吧?都是力氣活,可辛苦呢!”
他們正說著話,張衍找了過來:“川柏,快隨我迴去,家裏有事。”
“好!”張川柏跟著阿耶往外走。
張遠誌在後麵說:“我留在這裏看著!”
坊主笑道:“一時半會榨不好,你不用守著。榨好之後,你再過來裝就行。什麽油料出多少油,都是有數的,不會給少你的。”
“行!”張遠誌也跟了出去。
家裏能有什麽事呢?
該不會是皇帝又賞賜三十匹絹吧?
這一次,皇帝賞賜的不是三十匹絹,而是金燦燦的銅錢。
三萬錢!
成色上佳,製造精美!
真是及時雨啊!
皇帝是海王!
張家眾人第一次見到那麽多銅錢,激動得熱淚盈眶……不,他們不是沒見過世麵,主要是銅錢的光太刺眼。
比秋日的陽光還刺眼,直直照進他們心中。
盧照鄰和李善這迴旁聽旨意,恨不得大聲提醒……別隻顧著看錢啊!
皇帝召張川柏麵聖,講《神器圖譜》、《生化之學》!
這才是重要的事!
小三郎出息了!
曹公弟子中,第一個麵聖的,不是江夏李氏的李善,不是範陽盧氏的盧照鄰……
而是平平無奇張川柏!
最小的張川柏!
一條金光大道仿佛在他們眼前浮現……和這些相比,三萬錢算什麽啊!
不知道是朝廷哪位大善人幫三郎爭取這個獎勵?
在師兄們的無聲呐喊中,張川柏猛地迴過神,深吸一口氣,按著父親的教導再次遙遙謝過皇恩,又謝傳旨的官員。
傳旨官員是禮部主事方迴。
上傳送賞賜、幫王老五和李九郎送信的也是他。
在張家人眼裏,方主事儼然成了善財童子。
此時,方善財童子一板一眼地說:“陛下口諭,張川柏可用這些錢,繼續研究其他農肥或者農具;朝中許多人都看不懂張川柏的書,令你親自去講解。”
……這次一來,他就聽說張家買了新房屋。
該不會是用上一次的賞賜買的吧?
皇帝明明白白地說,賞賜是用來研發農具的!
專款專用啊!
不過,這件事輪不到他來追究。
他更好奇的是張川柏到底懂不懂生化之學?
也好奇,化學到底是什麽……一路同行,可以多多跟小郎君交流~~
李善和盧照鄰都知道張川柏真的懂,那麽皇帝召見,就是給他一個當眾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個載入史冊的機會。
張川柏卻猶豫了,看看阿耶阿娘,又看看兄長。
要不要去長安?
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現場忽然沉默,傳旨的官員神色有些微妙,看向一旁的崔玨。
如果張川柏什麽都不懂,是偽造的神童……問題就大了。
揚州上下官員都被一個七八歲的小兒郎耍得團團轉?
皇帝接連兩次賞賜,也是被蒙蔽?
傳聞中能通鬼神的江都令崔玨善解人意,體貼地說:“張三郎,你是不舍得家人嗎?”
張川柏點點頭,誠實地說:“我沒有去過那麽遠的地方,離開阿耶阿娘,我會想他們的。還有夫子,我答應樹林裏橡子成熟,給他做橡子涼粉……我還答應來叔父,每日都要習武,出遠門會不會荒廢武藝……”
越想越不舍。
張衍摸摸小三郎的頭:“皇恩浩蕩,召你麵聖,是我們全家的榮耀。讓你大兄陪你一起去吧!你不用擔心我們。”
“阿耶,阿娘。”張川柏埋在阿娘懷裏,聞到熟悉的飯菜香。
暖暖的。
收了那麽多錢,不去都不行了吧?
那就去給好奇的滿朝文武甚至地表最強上一課?
想想還挺刺激的。
似乎隻是一瞬間,就像過了很久,張川柏緩緩抬起頭,語氣堅定而驕傲:“感謝陛下隆恩,我可以麵聖啦!”
其實還是很想去的。
那是多少人向往的長安!
而且包吃包住包交通。
哎呀呀!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帶著全家一起去!
聽張川柏同意去,傳旨的官員鬆了一口氣……任務順利完成。
這一次,張家沒有像上次那樣載著賞賜繞街炫耀。
主要是銅錢金光閃閃,怕亮瞎人的眼。
也不想再刺激別人。
他們低調地從縣府將三萬錢運迴家。
有了這些錢,張川柏可以嚐試很多發明……
畢竟搞科研和道士煉丹一樣,都是很費錢的,最好有金主支持。
張川柏現在心裏想的,就是改進榨油技術。
柴米油鹽,油是第三位……這也算改良農業生產生活技術吧?
張家不想炫耀,可皇帝再次嘉獎的消息,還是風一般傳遍全城。
……
幾個穿著綢緞的少年坐在一起,議論紛紛:
“張川柏真的敢去?他不怕被當廷拆穿?”
“我也聽人說,農具都是他阿耶做的,書也是他阿耶編的。打造神童的名聲,就是為了騙朝廷嘉獎!”
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少年說:“我說句公道話。張三郎又不能未卜先知,怎麽知道皇帝會嘉獎他。但他無私分享新農具是實實在在的,今年揚州水稻增產也是實實在在的。”
“上官純!張大郎救了你的癩皮狗,你就幫他弟說話?!什麽神童?誰還不是神童?我三歲能認字、七歲能作詩,我炫耀了嗎?”
誰還不是神童啊!
驕傲什麽!
另一人擺擺手說:“你們別吵!如果張川柏真的懂呢?他是不是可以當官了?”
哇!
張川柏那麽小能當什麽官?
宦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