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娘的困擾,張遠誌有辦法。
他先賣了一個關子:“阿娘,盧少府的家人在範陽,他的職田在江都,要怎麽把祿米送迴去養家?”
吳秀配合地問:“如何呢?”
張遠誌卻不直接迴答,又舉了一個例子:“大師兄有家人在洛陽,之前他來江都學醫。他的家人找到一戶去洛陽經商的江都人,雙方交換錢糧。”
具體操作就是,趙家人在洛陽給錢糧江都商人,江都商人的家眷給錢糧趙貞固。
“這樣啊!”吳秀和張川柏都恍然。
又長見識了。
這時代,糧食也是硬通貨啦~~
張遠誌補充:“之前大師兄還遇到一件事,他家給那家人新糧,人家給師兄陳糧。雖然重量都一樣,還是讓人心裏不舒服。後來他家就換了一戶人家合作。”
總有大聰明占小便宜,卻讓自己失去一個可來往的朋友。
吳秀凝眉:“長安、洛陽這些大城,好找合作的人。嵩陽那邊,我們不認識什麽人家啊!”
“還有一種方式……”張遠誌笑眯眯地說。
哎呀呀~~
三郎和二郎接連出風頭,終於輪到我顯本事啦~~
吳秀哭笑不得:“你一口氣說完,不然下一頓餓著!”
張遠誌連忙說:“就是‘香積貸’,二郎在崇陽的寺廟借錢,我們在揚州的寺廟還錢。大寺廟之間是有借貸合作的。”
寺廟不僅有貸款,還吸納民間存款。
一些人家覺得錢放在家裏不安全,可以存在寺廟……張家沒有去寺廟存過錢,因而吳秀不知道。
見阿娘心動,張遠誌卻說:“去寺廟借錢那麽方便,為什麽趙師兄家會選擇民間換糧呢?因為香積貸利息高啊!”
借糧食,春借秋還,利率另說;借錢、帛,月利率大約在8%-10%之間。
有抵押的借貸,利率較低。無抵押的借貸,利率有時近30%!
大寺廟還開設“質庫”,類似於典當。
唐代律法規定,每月取利不得超過六分,寺院明顯超過法定利率。
很少人敢不還錢。
因果報應的約束,寺廟的壞賬率很低。
吳秀常年當家,對錢很敏感……一算利率,就覺得這錢借得很不安心。
“還是找人換糧!之前陸家送京墨和慎之去嵩陽,找的同行商人就很靠得住。”
母子三人商量了好一會兒,張川柏的肚子“咕咕”響了。
“阿兄,我們去做飯!家裏有喜事,今日做點好吃的!”
住在城裏的好處,每日中午開市,可以買肉。
前提是有錢。
“我去胡屠戶那裏買兩斤肉。阿娘不是泡了酸黃瓜?取幾根出來煮肉。”張遠誌響應。
夏日黃瓜豐收,阿娘做了酸黃瓜。
阿娘的酸菜老壇似乎有法術,什麽都能泡,又都能泡得好吃。
“好!就這樣!”張川柏說,“我先做飯,蒸一碗豆豉鹹魚,等你的肉!”
兄弟倆三言兩語,決定了一頓好菜。
夏秋的黃瓜不值錢,若是冬日,可以作為貢品。
唐代詩人王建《宮詞》“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說的是用溫泉培育反季節黃瓜,進貢宮廷。
張衍迴來的時候,正好開飯了。
他笑著問:“今天有什麽好消息,有魚有肉的?”
張川柏先說筆友迴信的事。
“有名有姓李九郎,阿耶一定猜不到是誰!”
張衍故作疑惑:“既然是姓李,莫非是李善的同族?”
“非也非也~~”張川柏搖頭晃腦。
“那就是李太府的子侄了?”
“不是不是~~”
張衍忽然說:“夫子不是說,那位李九郎的字很好?你的字要好好練,不然新朋友會覺得你的人如字。”
什麽絕世高人?
分明是字都寫不好的童子。
神秘感、期待感都沒啦~~
“我本來就是童子啊!”張川柏理直氣壯,“我若寫得一手好字,那才可怕呢!”
見三郎跟阿耶說說笑笑,張遠誌連忙吞下嘴裏的肉。
“阿耶,我幫阿娘想到一個主意,給二郎送錢糧。”
“什麽送錢糧?”張衍驚訝。
他今日在外忙了一日,還不知道二郎送家書的事。
但他很快想明白,驚喜地問:“二郎拜師成功啦!家書呢?”
“這裏!”吳秀從一個木盒子裏取出信。
張衍連飯都顧不上吃,立刻看信。
這幾個月來,他不是不擔心京墨,隻是沒有說出來。
二郎那孩子,平平無奇啊!行萬裏路,不知遇見什麽。
他看完信,半晌又笑又感慨:“二郎長大了啊!若是在家的時候,他恐怕說不出這樣的話。”
跟著商人走了一路,膽子都變大了。
“行!我們找人給二郎送錢糧!”張衍說,“窮家富路,寧可給他多一些,不要給少了。”
家裏的開銷又增加了。
吳秀說:“我也這麽想。”
他們看向正在幹飯的大郎和三郎,對了對眼神,說家裏的經濟情況。
做縣主簿可以免徭役,年俸祿為90石米?;除了祿米,縣主簿還會獲得一定的俸錢。
經管縣府的官田,也能分配到一些糧食。
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收入。
張家灣的田,是張衍名下的永業田和口分田。過幾年大郎成丁,也能分到田地。
……女性除非是寡婦,一般不授予土地?。
有些人家會對孩子隱瞞經濟情況,張家從不隱瞞……他們家大郎和三郎都是能掙錢的!
張遠誌笑道:“給二郎寄多一點!他說同門都出身名門,咱們不能讓人看低了。我前幾日給上官家的狗治病,掙了一筆錢,也可以拿出來。”
“你的私房錢自己留著。”張衍擺擺手。
“什麽給狗治病?”張川柏驚訝地問。
阿兄你行啊!
給牛接生,給豬做產後護理,還能給狗治病?
“一點點小事,我都沒打算說。”
張遠誌忍著笑,開始低調地炫耀。
一開始,他覺得做神獸醫不那麽體麵,後來發現……做獸醫好啊!
“之前我不是在研究藜蘆治療疥癬、惡瘡?正好上官家的狗長了皮癬……”
一般來說,給人治病用藥必須很謹慎,給狗治病就可以大膽很多。
“阿兄厲害啊!”張川柏說,“你是我們家最厲害的小郎君。”
“對!對!”張衍和吳秀齊聲說。
一碗水端平,三郎和二郎讀書、習武、求道要花太多的錢,總得讓大郎心裏舒服。
張遠誌哼哼:“你們不用這樣,難道我還嫉妒弟弟?你們再優秀,也是我弟!”
張川柏笑道:“我是真的為兄長驕傲!如今有些人,長一個惡瘡最後就死掉了,若有藥能治,是很厲害的事!”
我真的有一個神醫兄長!還有一個國師兄長!
他先賣了一個關子:“阿娘,盧少府的家人在範陽,他的職田在江都,要怎麽把祿米送迴去養家?”
吳秀配合地問:“如何呢?”
張遠誌卻不直接迴答,又舉了一個例子:“大師兄有家人在洛陽,之前他來江都學醫。他的家人找到一戶去洛陽經商的江都人,雙方交換錢糧。”
具體操作就是,趙家人在洛陽給錢糧江都商人,江都商人的家眷給錢糧趙貞固。
“這樣啊!”吳秀和張川柏都恍然。
又長見識了。
這時代,糧食也是硬通貨啦~~
張遠誌補充:“之前大師兄還遇到一件事,他家給那家人新糧,人家給師兄陳糧。雖然重量都一樣,還是讓人心裏不舒服。後來他家就換了一戶人家合作。”
總有大聰明占小便宜,卻讓自己失去一個可來往的朋友。
吳秀凝眉:“長安、洛陽這些大城,好找合作的人。嵩陽那邊,我們不認識什麽人家啊!”
“還有一種方式……”張遠誌笑眯眯地說。
哎呀呀~~
三郎和二郎接連出風頭,終於輪到我顯本事啦~~
吳秀哭笑不得:“你一口氣說完,不然下一頓餓著!”
張遠誌連忙說:“就是‘香積貸’,二郎在崇陽的寺廟借錢,我們在揚州的寺廟還錢。大寺廟之間是有借貸合作的。”
寺廟不僅有貸款,還吸納民間存款。
一些人家覺得錢放在家裏不安全,可以存在寺廟……張家沒有去寺廟存過錢,因而吳秀不知道。
見阿娘心動,張遠誌卻說:“去寺廟借錢那麽方便,為什麽趙師兄家會選擇民間換糧呢?因為香積貸利息高啊!”
借糧食,春借秋還,利率另說;借錢、帛,月利率大約在8%-10%之間。
有抵押的借貸,利率較低。無抵押的借貸,利率有時近30%!
大寺廟還開設“質庫”,類似於典當。
唐代律法規定,每月取利不得超過六分,寺院明顯超過法定利率。
很少人敢不還錢。
因果報應的約束,寺廟的壞賬率很低。
吳秀常年當家,對錢很敏感……一算利率,就覺得這錢借得很不安心。
“還是找人換糧!之前陸家送京墨和慎之去嵩陽,找的同行商人就很靠得住。”
母子三人商量了好一會兒,張川柏的肚子“咕咕”響了。
“阿兄,我們去做飯!家裏有喜事,今日做點好吃的!”
住在城裏的好處,每日中午開市,可以買肉。
前提是有錢。
“我去胡屠戶那裏買兩斤肉。阿娘不是泡了酸黃瓜?取幾根出來煮肉。”張遠誌響應。
夏日黃瓜豐收,阿娘做了酸黃瓜。
阿娘的酸菜老壇似乎有法術,什麽都能泡,又都能泡得好吃。
“好!就這樣!”張川柏說,“我先做飯,蒸一碗豆豉鹹魚,等你的肉!”
兄弟倆三言兩語,決定了一頓好菜。
夏秋的黃瓜不值錢,若是冬日,可以作為貢品。
唐代詩人王建《宮詞》“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說的是用溫泉培育反季節黃瓜,進貢宮廷。
張衍迴來的時候,正好開飯了。
他笑著問:“今天有什麽好消息,有魚有肉的?”
張川柏先說筆友迴信的事。
“有名有姓李九郎,阿耶一定猜不到是誰!”
張衍故作疑惑:“既然是姓李,莫非是李善的同族?”
“非也非也~~”張川柏搖頭晃腦。
“那就是李太府的子侄了?”
“不是不是~~”
張衍忽然說:“夫子不是說,那位李九郎的字很好?你的字要好好練,不然新朋友會覺得你的人如字。”
什麽絕世高人?
分明是字都寫不好的童子。
神秘感、期待感都沒啦~~
“我本來就是童子啊!”張川柏理直氣壯,“我若寫得一手好字,那才可怕呢!”
見三郎跟阿耶說說笑笑,張遠誌連忙吞下嘴裏的肉。
“阿耶,我幫阿娘想到一個主意,給二郎送錢糧。”
“什麽送錢糧?”張衍驚訝。
他今日在外忙了一日,還不知道二郎送家書的事。
但他很快想明白,驚喜地問:“二郎拜師成功啦!家書呢?”
“這裏!”吳秀從一個木盒子裏取出信。
張衍連飯都顧不上吃,立刻看信。
這幾個月來,他不是不擔心京墨,隻是沒有說出來。
二郎那孩子,平平無奇啊!行萬裏路,不知遇見什麽。
他看完信,半晌又笑又感慨:“二郎長大了啊!若是在家的時候,他恐怕說不出這樣的話。”
跟著商人走了一路,膽子都變大了。
“行!我們找人給二郎送錢糧!”張衍說,“窮家富路,寧可給他多一些,不要給少了。”
家裏的開銷又增加了。
吳秀說:“我也這麽想。”
他們看向正在幹飯的大郎和三郎,對了對眼神,說家裏的經濟情況。
做縣主簿可以免徭役,年俸祿為90石米?;除了祿米,縣主簿還會獲得一定的俸錢。
經管縣府的官田,也能分配到一些糧食。
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收入。
張家灣的田,是張衍名下的永業田和口分田。過幾年大郎成丁,也能分到田地。
……女性除非是寡婦,一般不授予土地?。
有些人家會對孩子隱瞞經濟情況,張家從不隱瞞……他們家大郎和三郎都是能掙錢的!
張遠誌笑道:“給二郎寄多一點!他說同門都出身名門,咱們不能讓人看低了。我前幾日給上官家的狗治病,掙了一筆錢,也可以拿出來。”
“你的私房錢自己留著。”張衍擺擺手。
“什麽給狗治病?”張川柏驚訝地問。
阿兄你行啊!
給牛接生,給豬做產後護理,還能給狗治病?
“一點點小事,我都沒打算說。”
張遠誌忍著笑,開始低調地炫耀。
一開始,他覺得做神獸醫不那麽體麵,後來發現……做獸醫好啊!
“之前我不是在研究藜蘆治療疥癬、惡瘡?正好上官家的狗長了皮癬……”
一般來說,給人治病用藥必須很謹慎,給狗治病就可以大膽很多。
“阿兄厲害啊!”張川柏說,“你是我們家最厲害的小郎君。”
“對!對!”張衍和吳秀齊聲說。
一碗水端平,三郎和二郎讀書、習武、求道要花太多的錢,總得讓大郎心裏舒服。
張遠誌哼哼:“你們不用這樣,難道我還嫉妒弟弟?你們再優秀,也是我弟!”
張川柏笑道:“我是真的為兄長驕傲!如今有些人,長一個惡瘡最後就死掉了,若有藥能治,是很厲害的事!”
我真的有一個神醫兄長!還有一個國師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