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抵達張衍家門口時,農家小院柴扉掩著,裏外安安靜靜。
差役從牛車上下來,大聲問:“是張衍家嗎?有人在嗎?張川柏在家嗎?”
屋裏沒人應承。
“沒人。難道走錯了?哦,大白天的,想必在地裏幹活。”
差役正想去左鄰右舍問問,一條大黃狗不知從哪裏竄出來。
“汪汪汪”……有陌生人!
黃狗一聲號令,雞鴨鵝紛紛從各個角落跳出來,對著陌生人一通輸出。
“嘎嘎嘎!”
差役家裏養家禽,一看到公雞和大鵝,不好的迴憶湧上心頭,嚇得立刻跳上牛車。
“走開!走開!”
差役簡直要哭了,這是哪裏的待客之道!
吵鬧聲驚動鄰裏,住在同一條巷子最裏麵的是張春生。
他正在劈木材,準備打一套鬆木桌椅。
……川柏說要送給曹先生做拜師禮,必須比自家用的細致。
張春生猛地被雞犬之聲驚醒,拎著斧子走出來。
“阿黃、花花、秀秀、靈靈……不得無禮!”張春生喝退禽畜們,舉著斧子說:“客人受驚了。”
差役:“……你先放下武器再說,我沒有惡意。”
“啊?哦!”張春生笑道,“客人找阿衍兄吧?我幫你找他迴來。”
“多謝!”差役從牛車上下來,“我是明府派來送禮的……你看牛車上的箱子,是明府送給張三郎的禮物。”
張春生望過去,眼珠子差點掉下來。
三個大箱子……莫非是錢?
天啊!
“你打我一下!快打我一下!”張春生驚喜得懵了。
他是南門裏第一合作社的成員,四舍五入跟阿衍是一家人!是三郎的義父!
差役:“……你確定?”
張家灣的禽畜格外兇猛,張家灣的人格外……純樸?
巴掌距離張春生還有一縫隙,他猛地退後一步,大聲喊:“兒郎們!鄉親們!快喊阿衍夫妻迴來!明府送來三個大箱子!”
張衍和吳秀一早送二郎去陸家莊,迴來之後覺得心裏悶悶的,索性一起下地幹活。
忙起來可以忘記一切。
綠油油的田野裏,處處是忙碌的農人。
仿佛一年四季,總有幹不完的活。
“明府送錢來了!”
“三個大箱子!”
“還有一架牛車!拉車的牛好壯實啊!”
小孩子們大聲傳話,越傳越離譜。
張衍和吳秀齊齊愣住……雖然陸翁早就說過,明府可能給三郎嘉獎。
但不是要等秋收之後,確定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才給嗎?
“真的有牛?”張大河問。
“有!拉車的就是牛!”小孩子們肯定地說。
張衍:“……牛不是禮物。”
想想也知道啊!總不能讓人乘牛車來,走路迴去吧?!
“說不定是呢?”張大河、二河、三河齊齊說,“走!走!去看看!”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南門裏第一合作社的人唿啦啦往迴走,果然見到一輛牛車和三個箱子。
“哎呀!裴明府真是太客氣了。”他們興高采烈,仿佛禮物是給自己的。
張衍走上前,跟差役打招唿:“兄台怎麽稱唿?也是我們江都人吧?”
此人一看就是服役的庶民,也是江都鄉親。
“庶仆”和“奴仆”很好辨認,看頭發即可。
奴仆留遮不住眉頭的短發,即“髡發齊眉”;庶仆的是正常長頭發。
差役笑著迴應兩句,說正事:“我奉裴明府之命,來給張三郎送禮物,作為他改良農具的嘉獎。張三郎在家嗎?”
“他進城去了,今日若是迴不來,就住在迴春堂。”張衍迴答。
真是給三郎的嘉獎!
三個大箱子,到底是什麽呢?
差役被眾人火辣辣的目光燙到了,連忙說:“裴明府知道張三郎要拜曹大夫為師,送來一套《文選》。”
《文選》即《昭明文選》,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
唐代科舉重視《文選》,此時《文選》的地位幾乎可與儒家經典並列。
“是書啊!”鄰居們驚訝,“可真是送到阿衍心坎上,他最喜歡書!”
“他祖父以前是校書郎,他家有點錢就買筆墨抄書。”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寶劍贈壯士,書贈張三郎。”
雖然不是錢,眾人心裏失望。
但他們懂禮貌,絕不會在外人麵前表現出來。
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哪怕明府獎勵一張紙,也得感謝啊!
張衍道謝:“請兄台代我感謝裴明府!久聞曹大夫精研《文選》,這套書對我兒很有用!我正發愁要去哪裏借來抄呢!裴明府真是太好了!”
差役露出笑容,張衍識貨,張家灣的人也熱情純樸。
他是裴明府得用之人,不希望明府的重賞被人輕視。
“和我一起搬下來吧!書卷很重。”差役說。
張衍和張大河幾個上前,把書箱搬進院子。
沉重的書卷,是知識的份量!
張衍心想,三郎若讀透這套書,一輩子不愁飯碗。
這一套書,和家裏那套《齊民要術》,都是傳家寶。
他們搬書的時候,吳秀收拾了兩個籃子,交給張衍。
見差役告辭,張衍說:“辛苦兄台來一趟。農家沒什麽值錢的東西,這是一點小小的心意。一份給兄台,還有一份請代為送給裴明府。”
“這……”差役有些猶豫。
“是自家做的。一樣是澡豆,一樣是牙膏。”張衍解釋了幾句。
“哦!澡豆我知道,我家娘子買過,用得挺快。”差役聽到不是太貴的東西,笑道:“那我收下了,多謝。”
他趕著牛車,離開張家灣。
鄰居們依依不舍地看著牛遠去,過了一會兒才圍過來議論。
“這個差役挺好說話……我聽說,能到明府跟前服役的,都是有關係的。”
“廢話!同樣是服役,你願意去修路疏通運河,還是到明府、少府跟前聽差?”
“阿衍,打開箱子給我們看看嘛!”張二河眼珠一轉,大聲說。
張衍笑道:“莫非你懷疑箱子裏的是錢?”
“唉呀!不看看不死心嘛!萬一明府拿錯了呢?”張二河說。
張衍失笑,當眾打開箱子。
確實是三箱書卷,沒有錯……書卷就是占地方,若是線裝書,恐怕一個箱子就裝得下。
“看著就很值錢,有錢都買不到吧?”張春生站出來說。
“買不到!”張衍愛惜地看著這些書卷:“等小三郎迴來,讓他抄一套裝訂成冊。到時候,我們家就有兩套《文選》”
“不如讓三郎把全套書背下來!”張大河建議,“這樣他就是活《文選》!”
“好主意啊!”鄉親們紛紛同意。
小三郎知道此事,一定會感動哭了!
差役從牛車上下來,大聲問:“是張衍家嗎?有人在嗎?張川柏在家嗎?”
屋裏沒人應承。
“沒人。難道走錯了?哦,大白天的,想必在地裏幹活。”
差役正想去左鄰右舍問問,一條大黃狗不知從哪裏竄出來。
“汪汪汪”……有陌生人!
黃狗一聲號令,雞鴨鵝紛紛從各個角落跳出來,對著陌生人一通輸出。
“嘎嘎嘎!”
差役家裏養家禽,一看到公雞和大鵝,不好的迴憶湧上心頭,嚇得立刻跳上牛車。
“走開!走開!”
差役簡直要哭了,這是哪裏的待客之道!
吵鬧聲驚動鄰裏,住在同一條巷子最裏麵的是張春生。
他正在劈木材,準備打一套鬆木桌椅。
……川柏說要送給曹先生做拜師禮,必須比自家用的細致。
張春生猛地被雞犬之聲驚醒,拎著斧子走出來。
“阿黃、花花、秀秀、靈靈……不得無禮!”張春生喝退禽畜們,舉著斧子說:“客人受驚了。”
差役:“……你先放下武器再說,我沒有惡意。”
“啊?哦!”張春生笑道,“客人找阿衍兄吧?我幫你找他迴來。”
“多謝!”差役從牛車上下來,“我是明府派來送禮的……你看牛車上的箱子,是明府送給張三郎的禮物。”
張春生望過去,眼珠子差點掉下來。
三個大箱子……莫非是錢?
天啊!
“你打我一下!快打我一下!”張春生驚喜得懵了。
他是南門裏第一合作社的成員,四舍五入跟阿衍是一家人!是三郎的義父!
差役:“……你確定?”
張家灣的禽畜格外兇猛,張家灣的人格外……純樸?
巴掌距離張春生還有一縫隙,他猛地退後一步,大聲喊:“兒郎們!鄉親們!快喊阿衍夫妻迴來!明府送來三個大箱子!”
張衍和吳秀一早送二郎去陸家莊,迴來之後覺得心裏悶悶的,索性一起下地幹活。
忙起來可以忘記一切。
綠油油的田野裏,處處是忙碌的農人。
仿佛一年四季,總有幹不完的活。
“明府送錢來了!”
“三個大箱子!”
“還有一架牛車!拉車的牛好壯實啊!”
小孩子們大聲傳話,越傳越離譜。
張衍和吳秀齊齊愣住……雖然陸翁早就說過,明府可能給三郎嘉獎。
但不是要等秋收之後,確定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才給嗎?
“真的有牛?”張大河問。
“有!拉車的就是牛!”小孩子們肯定地說。
張衍:“……牛不是禮物。”
想想也知道啊!總不能讓人乘牛車來,走路迴去吧?!
“說不定是呢?”張大河、二河、三河齊齊說,“走!走!去看看!”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南門裏第一合作社的人唿啦啦往迴走,果然見到一輛牛車和三個箱子。
“哎呀!裴明府真是太客氣了。”他們興高采烈,仿佛禮物是給自己的。
張衍走上前,跟差役打招唿:“兄台怎麽稱唿?也是我們江都人吧?”
此人一看就是服役的庶民,也是江都鄉親。
“庶仆”和“奴仆”很好辨認,看頭發即可。
奴仆留遮不住眉頭的短發,即“髡發齊眉”;庶仆的是正常長頭發。
差役笑著迴應兩句,說正事:“我奉裴明府之命,來給張三郎送禮物,作為他改良農具的嘉獎。張三郎在家嗎?”
“他進城去了,今日若是迴不來,就住在迴春堂。”張衍迴答。
真是給三郎的嘉獎!
三個大箱子,到底是什麽呢?
差役被眾人火辣辣的目光燙到了,連忙說:“裴明府知道張三郎要拜曹大夫為師,送來一套《文選》。”
《文選》即《昭明文選》,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
唐代科舉重視《文選》,此時《文選》的地位幾乎可與儒家經典並列。
“是書啊!”鄰居們驚訝,“可真是送到阿衍心坎上,他最喜歡書!”
“他祖父以前是校書郎,他家有點錢就買筆墨抄書。”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寶劍贈壯士,書贈張三郎。”
雖然不是錢,眾人心裏失望。
但他們懂禮貌,絕不會在外人麵前表現出來。
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哪怕明府獎勵一張紙,也得感謝啊!
張衍道謝:“請兄台代我感謝裴明府!久聞曹大夫精研《文選》,這套書對我兒很有用!我正發愁要去哪裏借來抄呢!裴明府真是太好了!”
差役露出笑容,張衍識貨,張家灣的人也熱情純樸。
他是裴明府得用之人,不希望明府的重賞被人輕視。
“和我一起搬下來吧!書卷很重。”差役說。
張衍和張大河幾個上前,把書箱搬進院子。
沉重的書卷,是知識的份量!
張衍心想,三郎若讀透這套書,一輩子不愁飯碗。
這一套書,和家裏那套《齊民要術》,都是傳家寶。
他們搬書的時候,吳秀收拾了兩個籃子,交給張衍。
見差役告辭,張衍說:“辛苦兄台來一趟。農家沒什麽值錢的東西,這是一點小小的心意。一份給兄台,還有一份請代為送給裴明府。”
“這……”差役有些猶豫。
“是自家做的。一樣是澡豆,一樣是牙膏。”張衍解釋了幾句。
“哦!澡豆我知道,我家娘子買過,用得挺快。”差役聽到不是太貴的東西,笑道:“那我收下了,多謝。”
他趕著牛車,離開張家灣。
鄰居們依依不舍地看著牛遠去,過了一會兒才圍過來議論。
“這個差役挺好說話……我聽說,能到明府跟前服役的,都是有關係的。”
“廢話!同樣是服役,你願意去修路疏通運河,還是到明府、少府跟前聽差?”
“阿衍,打開箱子給我們看看嘛!”張二河眼珠一轉,大聲說。
張衍笑道:“莫非你懷疑箱子裏的是錢?”
“唉呀!不看看不死心嘛!萬一明府拿錯了呢?”張二河說。
張衍失笑,當眾打開箱子。
確實是三箱書卷,沒有錯……書卷就是占地方,若是線裝書,恐怕一個箱子就裝得下。
“看著就很值錢,有錢都買不到吧?”張春生站出來說。
“買不到!”張衍愛惜地看著這些書卷:“等小三郎迴來,讓他抄一套裝訂成冊。到時候,我們家就有兩套《文選》”
“不如讓三郎把全套書背下來!”張大河建議,“這樣他就是活《文選》!”
“好主意啊!”鄉親們紛紛同意。
小三郎知道此事,一定會感動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