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耕架先放置在田兩頭,先試驗牛拉曲轅犁。
半輩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農人很快發現了不同……
“需要轉彎的地方,新犁更靈活,迴轉自如。”
“難怪阿衍兄說新犁可叫江東犁,南方水田麵積小,常常要轉彎調頭。”
“對!如果是中原大塊平地,轉彎靈活的優勢就不明顯。”
張川柏蹲在地頭,聽著眾人的議論,恍然大悟……為什麽曲轅犁到唐代才開始出現,且最早出現在江東。
隋唐時期,江南地區的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成為糧食重要產地。
水稻產量大麵積提高,更適合水田耕種的曲轅犁應運而生。
在這之前,《齊民要術》一語帶過更靈便的犁,但沒有人在意。
借出牛的族老張大有說:“仔細看!別光著看熱鬧!咦?翻地的深度很深……”
說著,他已經按捺不住,下到田裏翻看土壤。
張川柏大聲說:“沒錯!曲轅犁還有一個優勢,便於深耕!”
“好!好!”眾人雙目放光。
便於深耕,就意味著有利於開荒!
多年未經深耕的土壤會變得僵硬,深耕可以使土壤變得疏鬆,有利於莊稼根係擴展。
深耕之後的土地,也更利於水分和肥料的輸送。
荒田變良田,就在眼前!
鄉親們爭前恐後,主動提出體驗新犁……
心思靈活的,已經琢磨起新犁和舊犁的構造區別。
張衍笑了笑,從善如流地讓開位置,指點鄉親們操作新犁。
不知是不是錯覺,連拉犁的牛都比平時精神!
親身體驗過的人,發現和粗笨的直轅犁相比,曲轅犁的優勢實在太明顯。
……在另一個時空經受住曆史檢驗的曲轅犁,忽如其來的亮相,驚豔折服了在場所有人。
這些人看犁的眼神,就像看金子一樣熱切,看張川柏的目光也不一樣。
張衍說,曲轅犁是張川柏從書中得到啟發改進的,他們信……張家三個兒子,張衍沒道理隻給最小的營造名聲。
給長子營造名聲,更快見效啊!
前些日子,張川柏做出秧馬,他們湊熱鬧喊“神童”,其實有開玩笑的意味。
秧馬好用,隻限於插秧。
但是犁就不一樣了……
“神童,真的是神童,我服了!”
“什麽詩詞神童,能吃嗎?還得是我們農具神童!”
……
張川柏聽到耳邊的誇獎聲,忽然間波瀾不驚,並不興奮。
就在昨日,他們還說阿耶太縱容孩子,嘲笑自己玩攪屎棍。
說白了……大多數人都是人從眾、隨波逐流,別人說什麽就跟著附和。
唉!
小三郎的心,一瞬間曆經滄桑。
木匠張春生大聲說:“別擋著!讓牛歇歇,用代耕架犁地!阿衍、大河,我們三個來配合!”
張川柏精神一震。
一句話浮現在他的腦海——
“代耕架的出現,解決了牛力缺乏的問題,是農業機械的重要發明之一。”
取代牛!
評價那麽高!沒辦法,很多時候,牛力比人力珍貴。
有了曲轅犁在前,鄉親們本以為再出現什麽,都不會讓他們震驚。
但很快,他們收迴這句話。
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代耕架的結構不複雜,兩個轆轤、一根長索。
現在,張大河和張春生轉動轆轤,長索穿過犁,張衍扶著犁調整方向。
犁在長索的拉動下深耕,和牛拉的效果如出一轍!
家裏養著牛的族老張大有激動地說:“好!好啊!能比得上兩頭牛!”
不得了!
張大河=一牛。
張春生=一牛。
一下子比自家還多一頭牛!
鄉親笑道:“老叔就會說好!你家有牛,也羨慕這個?同時要三個壯勞力幹活呢!”
“有牛也要愛惜著用啊!”張大有含情脈脈地摸著牛,“我家老牛,比我兒子還親。”
曲轅犁對每個農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代耕架因為需要較多人手,吸引力稍遜色。
但毫無疑問,能想出這兩樣農具的張川柏,簡直是天降奇才。
想一想張川柏的年紀,許多人覺得其中有神秘色彩。
“老天爺保佑……哦,祖宗保佑!”
“是我們揚州張氏祖墳冒青煙!”
“我說……是阿衍教子有方啊!”張春生大聲說,“我從未見過比阿衍更博學的人,什麽都懂!”
農人沒張衍讀的書多。
讀書人沒張衍會做農活!
“春生兄,你那麽敬佩阿衍兄,跟他結拜好了!”鄰裏打趣。
“我們本來就沒出五服,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張春生理直氣壯。
固所願爾!
“哈哈!”
歡笑聲在田邊地頭飄蕩,新的農具給農人帶來新的希望。
張清淺拉著張川柏的手站在一旁,不知為何鼻頭酸酸的,眼淚湧出來。
……阿耶,阿娘,你們看到了嗎?阿弟已經重振家業了。
父祖幾代收藏的書,沒有明珠蒙塵!
“姑母,你眼睛進沙子了嗎?手有汗別擦眼睛啊!會流眼淚的!”張川柏仰著頭說。
“好孩子!姑母高興呢!”張清淺忍不住,揉搓了一把小三郎的臉蛋。
張川柏:“……”
算了。
都怪他俊美。
揉搓揉搓就習慣了。
實驗過曲轅犁和代耕架,鄉親們牽腸掛肚,一時間都不肯走,圍著張衍借農具。
張衍站出來大聲說:“我家有農具,大河家多人,春生會做木工……我們三家商議組成一個農業互助小組一起耕種。鄉親們若是覺得這種模式好,可以自行組隊。如此一來,就不用家家戶戶做新農具。”
議論聲頓時安靜……互助小組?組隊?
人們看看張衍,又看看張京墨和張川柏,很快恍然……張衍心氣高,要送孩子進城讀書,這不是秘密。
所以,張衍是在用農具換勞力啊!
這個主意聽起來還不錯……自家該找誰組隊呢?
“大河兄,你不覺得吃虧?”有人試探著問。
張大河擼起袖子笑道:“我家裏三兄弟沒分家,侄子一大群。什麽都缺,就不缺人力。我們就缺肥料和新農具,是我們占便宜!”
“那……我家也加入!阿衍兄,我加入你們的互助小組!”知名懶漢張阿五眼珠一轉,大聲說。
不等張衍拒絕,張春生揮手:“我們小組暫不缺人,你另找人組隊吧!”
他又對眾人笑道:“鄉親們做新農具可以找我!但我不是專門做木匠的,家裏有田有地。誰要做農具,就得給我們小組幫工,以工抵錢……沒問題吧?”
對絕大多數農人來說,人力沒有現錢珍貴。
少數幾個不缺錢的笑道:“春生兄,我們花錢買也可以吧?”
“可以!”張春生樂嗬嗬,“有錢,我可以請短工啊!”
……
張川柏靜看事態發展,一臉歎服!
阿耶做事漂亮!
外人看著,阿耶把珍貴的新農具技術教給春生叔很吃虧。
但春生叔主動提出,每做一副犁和代耕架的工錢,都跟阿耶五五分成。
跟鄉親們交涉、安排幫工等容易得罪人的事,由春生叔負責,阿耶不費心。
這就叫……合作共贏?
張衍朝小三郎眨眨眼……我們家不缺勞力啦!你阿耶就是你阿耶!
半輩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農人很快發現了不同……
“需要轉彎的地方,新犁更靈活,迴轉自如。”
“難怪阿衍兄說新犁可叫江東犁,南方水田麵積小,常常要轉彎調頭。”
“對!如果是中原大塊平地,轉彎靈活的優勢就不明顯。”
張川柏蹲在地頭,聽著眾人的議論,恍然大悟……為什麽曲轅犁到唐代才開始出現,且最早出現在江東。
隋唐時期,江南地區的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成為糧食重要產地。
水稻產量大麵積提高,更適合水田耕種的曲轅犁應運而生。
在這之前,《齊民要術》一語帶過更靈便的犁,但沒有人在意。
借出牛的族老張大有說:“仔細看!別光著看熱鬧!咦?翻地的深度很深……”
說著,他已經按捺不住,下到田裏翻看土壤。
張川柏大聲說:“沒錯!曲轅犁還有一個優勢,便於深耕!”
“好!好!”眾人雙目放光。
便於深耕,就意味著有利於開荒!
多年未經深耕的土壤會變得僵硬,深耕可以使土壤變得疏鬆,有利於莊稼根係擴展。
深耕之後的土地,也更利於水分和肥料的輸送。
荒田變良田,就在眼前!
鄉親們爭前恐後,主動提出體驗新犁……
心思靈活的,已經琢磨起新犁和舊犁的構造區別。
張衍笑了笑,從善如流地讓開位置,指點鄉親們操作新犁。
不知是不是錯覺,連拉犁的牛都比平時精神!
親身體驗過的人,發現和粗笨的直轅犁相比,曲轅犁的優勢實在太明顯。
……在另一個時空經受住曆史檢驗的曲轅犁,忽如其來的亮相,驚豔折服了在場所有人。
這些人看犁的眼神,就像看金子一樣熱切,看張川柏的目光也不一樣。
張衍說,曲轅犁是張川柏從書中得到啟發改進的,他們信……張家三個兒子,張衍沒道理隻給最小的營造名聲。
給長子營造名聲,更快見效啊!
前些日子,張川柏做出秧馬,他們湊熱鬧喊“神童”,其實有開玩笑的意味。
秧馬好用,隻限於插秧。
但是犁就不一樣了……
“神童,真的是神童,我服了!”
“什麽詩詞神童,能吃嗎?還得是我們農具神童!”
……
張川柏聽到耳邊的誇獎聲,忽然間波瀾不驚,並不興奮。
就在昨日,他們還說阿耶太縱容孩子,嘲笑自己玩攪屎棍。
說白了……大多數人都是人從眾、隨波逐流,別人說什麽就跟著附和。
唉!
小三郎的心,一瞬間曆經滄桑。
木匠張春生大聲說:“別擋著!讓牛歇歇,用代耕架犁地!阿衍、大河,我們三個來配合!”
張川柏精神一震。
一句話浮現在他的腦海——
“代耕架的出現,解決了牛力缺乏的問題,是農業機械的重要發明之一。”
取代牛!
評價那麽高!沒辦法,很多時候,牛力比人力珍貴。
有了曲轅犁在前,鄉親們本以為再出現什麽,都不會讓他們震驚。
但很快,他們收迴這句話。
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代耕架的結構不複雜,兩個轆轤、一根長索。
現在,張大河和張春生轉動轆轤,長索穿過犁,張衍扶著犁調整方向。
犁在長索的拉動下深耕,和牛拉的效果如出一轍!
家裏養著牛的族老張大有激動地說:“好!好啊!能比得上兩頭牛!”
不得了!
張大河=一牛。
張春生=一牛。
一下子比自家還多一頭牛!
鄉親笑道:“老叔就會說好!你家有牛,也羨慕這個?同時要三個壯勞力幹活呢!”
“有牛也要愛惜著用啊!”張大有含情脈脈地摸著牛,“我家老牛,比我兒子還親。”
曲轅犁對每個農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代耕架因為需要較多人手,吸引力稍遜色。
但毫無疑問,能想出這兩樣農具的張川柏,簡直是天降奇才。
想一想張川柏的年紀,許多人覺得其中有神秘色彩。
“老天爺保佑……哦,祖宗保佑!”
“是我們揚州張氏祖墳冒青煙!”
“我說……是阿衍教子有方啊!”張春生大聲說,“我從未見過比阿衍更博學的人,什麽都懂!”
農人沒張衍讀的書多。
讀書人沒張衍會做農活!
“春生兄,你那麽敬佩阿衍兄,跟他結拜好了!”鄰裏打趣。
“我們本來就沒出五服,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張春生理直氣壯。
固所願爾!
“哈哈!”
歡笑聲在田邊地頭飄蕩,新的農具給農人帶來新的希望。
張清淺拉著張川柏的手站在一旁,不知為何鼻頭酸酸的,眼淚湧出來。
……阿耶,阿娘,你們看到了嗎?阿弟已經重振家業了。
父祖幾代收藏的書,沒有明珠蒙塵!
“姑母,你眼睛進沙子了嗎?手有汗別擦眼睛啊!會流眼淚的!”張川柏仰著頭說。
“好孩子!姑母高興呢!”張清淺忍不住,揉搓了一把小三郎的臉蛋。
張川柏:“……”
算了。
都怪他俊美。
揉搓揉搓就習慣了。
實驗過曲轅犁和代耕架,鄉親們牽腸掛肚,一時間都不肯走,圍著張衍借農具。
張衍站出來大聲說:“我家有農具,大河家多人,春生會做木工……我們三家商議組成一個農業互助小組一起耕種。鄉親們若是覺得這種模式好,可以自行組隊。如此一來,就不用家家戶戶做新農具。”
議論聲頓時安靜……互助小組?組隊?
人們看看張衍,又看看張京墨和張川柏,很快恍然……張衍心氣高,要送孩子進城讀書,這不是秘密。
所以,張衍是在用農具換勞力啊!
這個主意聽起來還不錯……自家該找誰組隊呢?
“大河兄,你不覺得吃虧?”有人試探著問。
張大河擼起袖子笑道:“我家裏三兄弟沒分家,侄子一大群。什麽都缺,就不缺人力。我們就缺肥料和新農具,是我們占便宜!”
“那……我家也加入!阿衍兄,我加入你們的互助小組!”知名懶漢張阿五眼珠一轉,大聲說。
不等張衍拒絕,張春生揮手:“我們小組暫不缺人,你另找人組隊吧!”
他又對眾人笑道:“鄉親們做新農具可以找我!但我不是專門做木匠的,家裏有田有地。誰要做農具,就得給我們小組幫工,以工抵錢……沒問題吧?”
對絕大多數農人來說,人力沒有現錢珍貴。
少數幾個不缺錢的笑道:“春生兄,我們花錢買也可以吧?”
“可以!”張春生樂嗬嗬,“有錢,我可以請短工啊!”
……
張川柏靜看事態發展,一臉歎服!
阿耶做事漂亮!
外人看著,阿耶把珍貴的新農具技術教給春生叔很吃虧。
但春生叔主動提出,每做一副犁和代耕架的工錢,都跟阿耶五五分成。
跟鄉親們交涉、安排幫工等容易得罪人的事,由春生叔負責,阿耶不費心。
這就叫……合作共贏?
張衍朝小三郎眨眨眼……我們家不缺勞力啦!你阿耶就是你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