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左腦曲轅犁,右腦紅燒肉,越想越餓,中午迴到家時饑腸轆轆。


    一進門,就聞到韭菜炒雞蛋濃鬱的香味。


    他想起阿耶曾掉書袋:“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說‘雞子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因為這是書中記載的菜,頗有文氣,張衍很喜歡……張家兄弟也喜歡,純粹喜歡吃雞蛋。


    張家沒有張川柏夢中見過的那種,宋代才盛行的炒鍋,但有烹煮食物的鑊,也有平底的鐺,平底鍋做韭菜炒雞蛋沒問題。


    吳秀見兒子站在廚房門口抽鼻子,笑道:“你阿兄鬧著要吃的韭菜炒雞蛋,也有你的份,快些吃完去送飯。”


    “阿娘也吃!大兄不是說,雞蛋最養身嗎?”張川柏夾起一筷子雞蛋,先送進阿娘口中。


    吳秀忙不迭接著,笑眯眯地說:“醫術的事,你大兄說的都對!今日雞蛋多,我們都吃!有蛋吃是母雞的功勞,你要勤喂它們。”


    “知道!”張川柏恰好看到從廚房門口跑過的半大公雞。


    母雞留著下蛋,公雞的話,是不是留一隻就可以了?


    張川柏吃著香美的韭菜炒雞蛋,想著更香美的蘑菇燉雞,心裏磨刀霍霍、刀光劍影。


    猛然間,他想起什麽……


    韭菜炒雞蛋,阿耶,《齊民要術》,犁……


    阿耶看過《齊民要術》!


    “阿娘,我們家有《齊民要術》嗎?”張川柏問。


    “不知道……或許有吧?你問問你阿耶。”吳秀說。


    她也識得一些字,但沒有太多時間看書,真不確定張家藏書裏有沒有《齊民要術》,更不知道張川柏問這書做什麽。


    他們又不是齊地之民~~


    張川柏覺得心中腦中閃過一道亮光,顧不上細細品味好吃的炒雞蛋,飛快地扒完飯,提著食盒出門。


    “我去找阿耶啦!”


    風將他的話帶出好遠,田邊地頭聽到的人都不由得勾起嘴角。


    誰家小頑童,誰家耶耶寶。


    ……


    地裏幹活的人早就餓了,聽到各家小兒喊吃飯的聲音,都鬆了一口氣到田邊小溝渠洗手。


    試用過秧馬的人說:“阿衍兄,這秧馬很好,我可以把做法告訴親戚嗎?”


    雖然秧馬的做法難以保密,但畢竟是從張衍這裏學的,問一問較好。


    張衍大方笑道:“告訴吧!助人就是助己。”


    一個老漢豎起大拇指:“阿衍是這個!其他鄉裏得了我們的好處,還好意思跟我們搶水嗎?阿衍有見識又厚道,到換裏正的時候,我第一個支持你!”


    鄉親們紛紛讚同。


    張衍謙虛地說:“鄉親們過獎了,裏正該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我哪裏擔當得起。”


    《唐典》規定“百戶為裏,五裏為鄉,四家為鄰,五家為保。每裏置正一人,掌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


    裏正從百姓裏麵選廉潔公正者擔任。


    張衍不僅是謙虛,也認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需要慎重考慮。


    張家兄弟一邊幹飯,一邊聽阿耶說話,他們覺得阿耶說話很好聽。


    小三郎也覺得,阿耶說話讓人舒服……周圍的叔伯們都誇!


    等阿耶說完話,張川柏湊過去,小聲問:“阿耶,我們家有《齊民要術》嗎?”


    “有。在書箱裏藏著,我有空幫你找出來。”張衍肯定地迴答。


    這套書尋常讀書人都沒有,但他家有些特殊,跟他祖父有關。他也不問小三郎尋這書做什麽,小兒郎關心學問是好事。


    張川柏神秘兮兮地說:“我有一個大好事,隻告訴識貨的人,晚上告訴耶耶。”


    “嗯,耶耶等你的好消息。”張衍語氣鄭重。


    仿佛站在他麵前的不是自己的小兒,而是一個平等的大人。


    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在張川柏的心頭升起……一定要把曲轅犁圖紙畫清楚,才對得起阿耶的信任!


    “川柏!別纏著你耶耶說話,快來捉泥鰍!”小夥伴們招唿。


    都不知道張川柏哪有那麽多話跟大人說,捉泥鰍不是更有意思嗎?


    “來了!”張川柏歡快地答應,跑了過去。


    有秘密的小兒郎,還是小兒郎,沒什麽比摸魚摸蝦的誘惑更大。


    小兒郎們一起摸魚,又嘰嘰喳喳說新鮮事……


    “阿明他們昨日去掏蜂窩,誰知那不是那蜜蜂窩而是馬蜂的,沒吃到蜂蜜,反被蟄得哭耶喊娘!”


    “馬蜂能要人命,沒出大事就算運氣。”


    “原來他們去掏蜂窩了,難怪沒跟我們摸魚。”


    “問他們去哪裏不肯說,神神秘秘的,瞞著我們挨蟄呢!”


    “哈哈哈……”


    一群幸災樂禍的小潑猴兒。


    長輩們聽到孩子的笑聲,仿佛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又覺得幹活都更有勁了。


    蒼天保佑!神仙保佑!佛祖保佑!今年風調雨順,種下的秧苗結出累累稻穗,全家都能敞開肚皮吃幹飯!


    ……


    夜裏,張川柏走進耶娘的屋子,擠在耶娘中間,講自己靈光一閃想到的曲轅犁,也講自己的顧慮。


    張衍怔了一會兒,呢喃:“以前聽寺廟大和尚說,羅漢果位中的‘須陀洹’,六塵已斷,生死未了,還得再入輪迴。須陀洹需還清宿緣,因而能覺醒宿慧,想起前世的記憶,展現超出自身的智慧。”


    “我不是和尚!”張川柏連忙否認,“我不要沒頭發!”


    張衍摸著張川柏的腦袋:“我兒當然不做和尚……就是有這麽一種說法,好讓你知道,覺醒宿慧的人不是妖孽,不要害怕。你說曲轅犁?我仿佛記得《齊民要術》提到一種輕便的犁,我明日找找,和你說的曲轅犁相互印證,若真的可行,就去你春生叔家訂做一副。”


    這種複雜的農具,最好找專業人士做。


    吳秀也摟著張川柏安慰:“三郎不是和尚,你不出家!”


    他們都一語帶過宿慧,仿佛這並不是什麽重要的事。


    耶娘輕易接受了張川柏的突發奇想,還幫他找好緣由,張川柏整個心暖暖的,像泡在溫泉裏一樣。


    但他還是有些擔憂,又說:“那外人問起,就說是阿耶想到的,別提我。”


    張衍笑道:“誰想到的都無妨。千百年來,農具一直在改進。咱們就說從書裏得的啟發……此事於眾人有益,不用瞻前顧後。再說本朝重神童,你將來若走出張家灣,有聰慧的名聲不是壞事。小小人兒,莫操心太多,會長不高的。”


    更先進的農具對眾人有益,也對自家有益。


    且在鄉間生活,好名聲和好人際關係,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不要長不高!”張川柏注意力頓時轉移。


    男子漢大丈夫,身高很重要!


    放下擔憂,他又想到一件事:“說起來,之前我生病,阿耶不是念過道經嗎?阿耶是信道的吧?怎麽知道大和尚家的事?”


    張衍說:“道也好,佛也好,有用的都用。你祖父纏綿病榻那些年,你祖母帶著我,道也求,佛也求。”


    張川柏恍然大悟,覺得自己的格局又被阿耶擴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