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經曆了莊重肅穆的剃度儀式後,一眾新晉武僧滿懷憧憬地踏入了羅漢堂。這裏將成為他們未來修行武藝、磨礪身心的場所。


    當這些新入門的僧人到達羅漢堂時,隻見一位慈眉善目卻不失威嚴的老者正站於堂前。此乃羅漢堂首座玄苦大師,他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每一個人的麵龐。


    待眾人安靜下來,玄苦大師開始向大家詳細闡述少林的規章製度,包括嚴格的作息時間、嚴謹的習武要求以及必須恪守的清規戒律等等。


    接著,玄苦又耐心地介紹了每日的具體修煉流程,從晨起誦經到午後練武,再到晚課自省,每一項活動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講解完畢後,玄苦大師便派人引領著眾人走向各自的禪房。然而今日恰逢佛誕之期,整個少林寺廟上下皆忙碌非凡。玄苦大師遂決定讓他們暫且在禪房中歇息調養,待到明日再正式傳授喬峰等新人武藝。


    而喬峰作為玄苦大師的親傳弟子,自然享受著與眾不同的待遇。他所居住的禪房依舊是那間熟悉的單間,環境清幽寧靜,十分適合靜修。這種特殊的照顧無疑彰顯出其深厚的背景和地位,任他人如何羨慕嫉妒也無濟於事。


    不僅如此,此次一同進入羅漢堂的其他弟子均屬“虛”字輩,論輩分而言皆是喬峰的師侄。如此一來,喬峰在這群同門之中天然地高出一截,這使得他在日後的修行道路上或許會擁有更多的優勢與機遇。


    但喬峰深知,真正的實力並非僅僅依靠身份地位就能得來,唯有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方可成就一代武林高手。


    經過在少林寺經堂整整半個月堅持不懈地學習,玄苦對於喬峰這段時間在經堂的表現可謂是了然於心。


    他清楚地了解到喬峰在這短短半月內所取得的顯著進步——喬峰不僅能夠熟練地通讀各類繁雜的書籍,甚至還能夠流暢地背誦其中相當一部分艱深晦澀的經文。


    就連負責教導經堂的資深經師都不禁感歎道,喬峰繼續待在經堂學習已無太多實際意義,因為經堂的主要作用僅僅是針對那些尚未識字、年紀尚幼的小僧人們展開啟蒙教育,教會他們認字寫字便足矣。


    經師特意找到玄苦大師,並誠懇地告知他,喬峰如今平日裏隻需時常勤加練字,精心臨摹一些經典的字帖,如此便能保持良好的書寫水平。


    有鑒於此,玄苦決定親自將喬峰召喚至自己清幽寧靜的禪房之中。隻見玄苦緩緩走到那擺滿各類佛學典籍和珍貴字畫的書架前,稍作停頓後,從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古樸而典雅的字帖。


    接著,他轉過身來,目光慈祥地望向喬峰,輕聲說道:“慧滅啊,為師剛剛聽聞經堂的經師向我詳細稟報,說你天生資質過人,聰穎非凡,無論學習何種知識技藝都進展神速,若再長久留於經堂,著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呀。


    不過,經師也特別提到一點,雖說你天賦異稟,但目前你的字跡方麵尚有提升空間,畢竟你年歲尚輕。


    盡管你在武學方麵的天賦極高,然而師傅我依舊期望你能夠於閑暇之時多多練習書法。要知道,書法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更能磨練一個人的耐心與專注力。


    這本字帖乃是臨摹唐朝懷素大師之作。雖說並非真跡,但臨摹之人功力深厚,已得其精髓七八分矣!你可在閑暇時光拿來細細臨摹、勤加練習。”


    語罷,玄苦神色凝重地將此摹本遞到喬峰手中,足見即便它非真跡,玄苦亦對其珍視有加。


    喬峰聽聞此言,趕忙恭恭敬敬地應道:“是,師父。”


    隨即,喬峰伸出雙手,穩穩地接過這幅摹本,仿佛捧著一件稀世珍寶一般。心中暗自思忖著日後定要多加練習,絕不可辜負師父的一番好意。畢竟,字如其人,就如同一個人的臉麵般重要。


    喬峰可不希望將來若給他人書寫書信時,因字跡拙劣而遭到旁人的恥笑譏諷。況且,自己可是未來丐幫的幫主,身為一幫之主理應有屬於自己的威嚴和風範。


    緊接著,玄苦又不厭其煩地向喬峰傳授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練武時需要注意的要點。喬峰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師父的教誨,不時點頭表示認同。


    待玄苦講完後,他才揮手示意喬峰迴房歇息。喬峰再次向師父行禮道別後,方才握著那幅珍貴的摹本,步履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房間走去。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寺廟庭院裏的樹葉縫隙灑下斑駁光影。用過簡單卻不失美味的早飯後,一眾新入寺的僧侶們懷著期待與緊張的心情,跟隨在三位年齡約摸三十多歲的僧人身後,緩緩走向羅漢堂的練武場。


    這練武場寬敞而平坦,地麵鋪著整齊的青石板,四周環繞著古老的鬆柏樹,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當眾人站定後,那三位僧人也轉過身來,麵對著大家。


    首先開口的是站在中間位置、看起來最為沉穩嚴肅的那位僧人,他雙手合十行禮後說道:“貧僧法號慧方,今日起便與身旁兩位師弟一同教導諸位少林入門武藝。”


    說著,他微微側身,指向自己左邊身材較為魁梧的僧人介紹道:“這位是慧明師弟。”接著又看向右邊身形略顯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的僧人繼續介紹:“這位則是慧緣師弟。”


    待介紹完畢,慧方再次麵向眾人,開始詳細講解即將傳授給他們的太祖長拳。隻見他神情莊重地說道:“這太祖長拳乃是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共計三十二式。


    此拳法在江湖上可謂廣為流傳,因其招式簡潔實用、剛柔並濟,實乃練武之人築基之良選。


    然而,曆經百十年歲月洗禮以及武學不斷發展演變,如今各家對於太祖長拳的運用皆有所不同,更是衍生出諸多各具特色的版本。”


    說到此處,慧方稍稍停頓片刻,觀察了一下眾人的反應,見大家都聽得聚精會神,才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往下說……


    且說這太祖長拳,乃是喬峰於那聚賢莊一役之中,與少林玄難激戰之時所用之拳法。此拳法本不過是一門簡簡單單的入門功夫罷了,但在喬峰手中施展開來,卻猶如神來之筆,威力驚人。


    喬峰深知,這太祖長拳曆經歲月變遷,在後世更是經少林眾多高僧精心改良,故而又有了一個新的名號——少林長拳。


    然而此時正值大宋國力昌盛、如日中天之際,少林亦安然坐落於大宋疆土之內,距離那大宋國都汴京亦是不遠。


    在此等情形之下,無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擅自將宋太祖趙匡胤親創的太祖長拳更名易姓。畢竟,這般舉動無疑是對大宋皇室權威的公然挑釁,唯有待到大宋國勢衰落乃至最終覆滅之後,方才有可能發生此類之事。


    慧方深吸一口氣,緩聲將太祖長拳的淵源和曆史一一道來。他的話語如同潺潺流水,清晰地勾勒出這套拳法的發展脈絡以及其中蘊含的精妙之處。眾人皆屏息凝神,聽得入神。


    待慧方講完之後,就由慧緣現場演示太祖長拳。


    整個場麵就好似時間突然停止一般,氣氛仿佛在那一瞬間被徹底凍結住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站著的還是坐著的,都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目光緊緊鎖定在慧緣的身上。


    此時的慧緣宛如一座巍峨聳立、堅不可摧的高山,穩穩當當地站立在原地。他的身軀周圍似乎彌漫著一層無形的氣場,給人一種沉穩如山嶽般的感覺,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隻見慧緣不慌不忙地輕輕清了清嗓子,隨後張開嘴巴,用極其洪亮且中氣十足的聲音高聲喊道:“第一式,‘雙抄封天’!”伴隨著這聲唿喊,他原本靜止不動的身形猶如離弦之箭一般猛地向前掠去。


    與此同時,他的兩隻手臂如同靈動的蛟龍出海一般,迅速而有力地向前探出。其動作流暢自然,仿若環抱明月,剛中有柔,柔中帶剛,令人賞心悅目。


    緊接著,還未等眾人從剛剛那一式精彩絕倫的表演中迴過神來,慧緣已然再次開口大喊道:“第二式,‘衝步雙掌’!”隻聽得他一聲令下,下半身猛然發力,撐直右腳,整個身體如同脫韁野馬一般向前疾馳而去。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身體微微側轉,順勢而為,雙手先是如同靈蛇歸巢一般快速抱迴到腰間,而後又如排山倒海之勢,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向前直直推出。


    刹那間,一股強大的勁風唿嘯而過,吹得在場之人的衣衫獵獵作響。而慧緣本人則在下半身壓低身體的同時,形成了一個標準的弓箭步姿勢,穩穩地站定在地。


    ……


    就這樣,慧緣口中不停地高唿著一招一式的名稱,而他的身體也隨之不斷地施展出各種精妙絕倫的動作。每一式都各具特色,或剛猛霸道,或靈活多變,看得在場眾人目瞪口呆,驚歎不已。


    他的一招一式都充滿了力量與美感,如此慧緣一連打了兩遍太祖長拳,才停下身來,眾僧看的目不斜視,對於初學無疑的他們,而言,無疑震撼無比。


    就連兩世為人的喬峰也是如此,畢竟前世的時候喬峰就是一個乖乖孩子,也沒有啥武學,被爆出的更多的是武學醜聞,而這一世,算是真真正正的見識了武學的魅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喬峰:快意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從沛縣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從沛縣來並收藏喬峰:快意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