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國王依靠著龍床,眼淚如同泉水一般湧出,一直哭到天黑都不停。
行者上前高聲唿喊道:
“你怎麽如此昏庸混亂!”
“你看看那放著的道士屍體,一個是老虎,一個是鹿,那羊力是一隻羚羊。”
“不信的話,撈起骨頭來看一看,哪有人會有那樣的骷髏?”
“他們本是成了精的山獸,同心協力到這裏來害你,因為看到你的氣數還旺盛,所以不敢下手。”
“要是再過兩年,你的氣數衰敗了,他就會要了你的性命,把你的江山全部歸屬於他。”
“幸虧我們早來,除掉了妖邪救了你的命,你還哭什麽?”
“哭什麽!趕緊打發我們過關文牒,送我們出去。”
國王聽了這話,這才醒悟過來。
那文武百官都上奏說道:
“死者確實是白鹿和黃虎,油鍋裏果然是羊骨。”
“聖僧的話,不能不聽。”
國王說道:
“既然是這樣,感謝聖僧。”
“今天天色已晚,叫太師暫且請聖僧到智淵寺。”
“明天早上上朝時,大開東閣,讓光祿寺安排素淨的筵席來酬謝。”
果然把他們送到寺裏休息。
第二天五更的時候,國王設朝,聚集眾多官員,傳旨:
“趕快張貼招僧的榜文,在四門各路張掛。”
一邊大規模地安排筵席,擺駕出宮,到智淵寺門外,請了三藏等人,一起進入東閣赴宴,這裏就不再詳細敘述了。
再說那些逃脫性命的和尚,聽說有招僧的榜文,個個都很高興,都進城來尋找孫大聖,交納毫毛以謝恩。
這位長老散了宴,國王換了過關文牒,同皇後、嬪妃以及兩班文武官員,送出朝門。
隻見那些和尚在路旁跪拜,口中說道:
“齊天大聖爺爺!”
“我們是沙灘上逃脫性命的僧人。”
“聽說爺爺鏟除了妖孽,救了我們,又承蒙我們國王張貼榜文招僧,特地來交納毫毛,叩謝天恩。”
行者笑著說道:
“你們來了多少人?”
和尚們說道:
“五百名,一個也不少。”
行者將身子一抖,收起了毫毛,對君臣、僧俗眾人說道:
“這些和尚實際上是我放了的,車輛是我運用法力運轉雙關、穿夾脊弄碎的,那兩個妖道也是我打死的。”
“今日消滅了妖邪,才知道佛門有道,以後再也不可胡亂作為、盲目相信了。”
“希望你能把三教合而為一,既敬重僧人,也敬重道士,還要培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遠穩固。”
國王依照他的話,感激不盡,於是送唐僧出城。
這一去,隻是因為殷勤對待三藏,努力修行以光大佛法。
他們曉行夜住,渴了就喝,餓了就吃,不知不覺春天過去了,夏天也結束了,又到了秋天。
一天,天色已晚,唐僧勒住馬說道:
“徒弟,今晚在哪裏安身呢?”
行者說道:
“師父,出家人不要說在家人的話。”
三藏說道:
“在家人怎麽樣?”
“出家人又怎麽樣?”
行者說道:
“在家人,這時候可以睡在溫暖的床上,抱著孩子,腳邊有妻子相伴,自由自在地睡覺;我們出家人,哪裏能夠這樣!”
“就是要頂著月亮、披著星星,餐風宿露,有路就走,沒有路才停下。”
八戒說道:
“哥哥,你隻知道一方麵,不知道另一方麵。”
“如今路途大多險峻,我挑著沉重的擔子,確實很難走,需要找個地方,好好睡一覺,養養精神,明天才好繼續挑擔,不然,豈不是要累倒我嗎?”
行者說道:
“趁著月光再走一段路,到有人家的地方再住下。”
師徒們沒有辦法,隻好跟著行者繼續往前走。
又走了沒多久,隻聽到滔滔的浪濤聲響。
八戒說道:
“完了!走到盡頭路了!”
沙僧說道:
“是有一股水擋住了。”
唐僧說道:
“那怎麽過得去?”
八戒說道:
“等我試試,看看水的深淺怎麽樣。”
三藏說道:
“悟能,你別亂講,水的淺深,怎麽能試得出來?”
八戒說道:
“找一個鵝卵石,拋到水中間。”
“要是濺起水泡就是淺,要是咕咚咕咚沉下去有聲音就是深。”
行者說道:
“你去試試看。”
那呆子在路邊摸了一塊石頭,朝水中拋去,隻聽到咕咚咕咚泛起水花,石頭沉到水底。
他說道:
“深深深!去不得!”
唐僧說道:
“你雖然試出了深淺,卻不知道這水有多寬。”
八戒說道:
“這個就不知道了,不知道。”
行者說道:
“等我看看。”
好個大聖,一縱筋鬥雲,跳到空中,定睛觀看,隻見那:
水麵上波光粼粼映照著月光,浩浩蕩蕩的影子浮在天空。
靈秀的水流吞沒了華山,長長的水流貫穿了眾多河流。
層層洶湧的浪濤翻滾著,萬重險峻的波浪上下顛簸。
岸邊口岸沒有漁家的燈火,沙灘上頭有鷺鳥在睡眠。
師徒們又走了一段路,孫悟空突然停下,說道:
“師父,這河寬得看不到邊,我也無法確定具體的寬度。”
唐僧聽後,十分驚訝,聲音顫抖地說道:
“徒弟啊,這可怎麽辦啊?”
沙僧則指著河邊說道:
“師父,你看那水邊站著的,是不是個人啊?”
孫悟空迴答道:
“可能是個打魚的人,我去問問他。”
說完,他拿著鐵棒,跑了幾步到前麵一看,哎呀!
原來不是人,而是一麵石碑。
碑上有三個篆文大字,下麵還有兩行十個小字。
三個大字是“通天河”,十個小字是“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
孫悟空叫唐僧過來看,唐僧看到後,流著淚說道:
“徒弟呀,我當年離開長安時,隻以為西天容易去,哪知道會有妖魔阻擋,山水如此遙遠啊!”
八戒這時說道:
“師父,你聽,是不是有鼓鈸的聲音?”
“可能是有人在做齋飯。”
“我們去趕些齋飯吃,再找個渡口問問船家,明天再過河吧。”
唐僧馬上也聽到了鼓鈸聲。
“這不是道家的樂器,應該是我們僧家在舉行法事。”
“我們去看看吧。”
行者上前高聲唿喊道:
“你怎麽如此昏庸混亂!”
“你看看那放著的道士屍體,一個是老虎,一個是鹿,那羊力是一隻羚羊。”
“不信的話,撈起骨頭來看一看,哪有人會有那樣的骷髏?”
“他們本是成了精的山獸,同心協力到這裏來害你,因為看到你的氣數還旺盛,所以不敢下手。”
“要是再過兩年,你的氣數衰敗了,他就會要了你的性命,把你的江山全部歸屬於他。”
“幸虧我們早來,除掉了妖邪救了你的命,你還哭什麽?”
“哭什麽!趕緊打發我們過關文牒,送我們出去。”
國王聽了這話,這才醒悟過來。
那文武百官都上奏說道:
“死者確實是白鹿和黃虎,油鍋裏果然是羊骨。”
“聖僧的話,不能不聽。”
國王說道:
“既然是這樣,感謝聖僧。”
“今天天色已晚,叫太師暫且請聖僧到智淵寺。”
“明天早上上朝時,大開東閣,讓光祿寺安排素淨的筵席來酬謝。”
果然把他們送到寺裏休息。
第二天五更的時候,國王設朝,聚集眾多官員,傳旨:
“趕快張貼招僧的榜文,在四門各路張掛。”
一邊大規模地安排筵席,擺駕出宮,到智淵寺門外,請了三藏等人,一起進入東閣赴宴,這裏就不再詳細敘述了。
再說那些逃脫性命的和尚,聽說有招僧的榜文,個個都很高興,都進城來尋找孫大聖,交納毫毛以謝恩。
這位長老散了宴,國王換了過關文牒,同皇後、嬪妃以及兩班文武官員,送出朝門。
隻見那些和尚在路旁跪拜,口中說道:
“齊天大聖爺爺!”
“我們是沙灘上逃脫性命的僧人。”
“聽說爺爺鏟除了妖孽,救了我們,又承蒙我們國王張貼榜文招僧,特地來交納毫毛,叩謝天恩。”
行者笑著說道:
“你們來了多少人?”
和尚們說道:
“五百名,一個也不少。”
行者將身子一抖,收起了毫毛,對君臣、僧俗眾人說道:
“這些和尚實際上是我放了的,車輛是我運用法力運轉雙關、穿夾脊弄碎的,那兩個妖道也是我打死的。”
“今日消滅了妖邪,才知道佛門有道,以後再也不可胡亂作為、盲目相信了。”
“希望你能把三教合而為一,既敬重僧人,也敬重道士,還要培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遠穩固。”
國王依照他的話,感激不盡,於是送唐僧出城。
這一去,隻是因為殷勤對待三藏,努力修行以光大佛法。
他們曉行夜住,渴了就喝,餓了就吃,不知不覺春天過去了,夏天也結束了,又到了秋天。
一天,天色已晚,唐僧勒住馬說道:
“徒弟,今晚在哪裏安身呢?”
行者說道:
“師父,出家人不要說在家人的話。”
三藏說道:
“在家人怎麽樣?”
“出家人又怎麽樣?”
行者說道:
“在家人,這時候可以睡在溫暖的床上,抱著孩子,腳邊有妻子相伴,自由自在地睡覺;我們出家人,哪裏能夠這樣!”
“就是要頂著月亮、披著星星,餐風宿露,有路就走,沒有路才停下。”
八戒說道:
“哥哥,你隻知道一方麵,不知道另一方麵。”
“如今路途大多險峻,我挑著沉重的擔子,確實很難走,需要找個地方,好好睡一覺,養養精神,明天才好繼續挑擔,不然,豈不是要累倒我嗎?”
行者說道:
“趁著月光再走一段路,到有人家的地方再住下。”
師徒們沒有辦法,隻好跟著行者繼續往前走。
又走了沒多久,隻聽到滔滔的浪濤聲響。
八戒說道:
“完了!走到盡頭路了!”
沙僧說道:
“是有一股水擋住了。”
唐僧說道:
“那怎麽過得去?”
八戒說道:
“等我試試,看看水的深淺怎麽樣。”
三藏說道:
“悟能,你別亂講,水的淺深,怎麽能試得出來?”
八戒說道:
“找一個鵝卵石,拋到水中間。”
“要是濺起水泡就是淺,要是咕咚咕咚沉下去有聲音就是深。”
行者說道:
“你去試試看。”
那呆子在路邊摸了一塊石頭,朝水中拋去,隻聽到咕咚咕咚泛起水花,石頭沉到水底。
他說道:
“深深深!去不得!”
唐僧說道:
“你雖然試出了深淺,卻不知道這水有多寬。”
八戒說道:
“這個就不知道了,不知道。”
行者說道:
“等我看看。”
好個大聖,一縱筋鬥雲,跳到空中,定睛觀看,隻見那:
水麵上波光粼粼映照著月光,浩浩蕩蕩的影子浮在天空。
靈秀的水流吞沒了華山,長長的水流貫穿了眾多河流。
層層洶湧的浪濤翻滾著,萬重險峻的波浪上下顛簸。
岸邊口岸沒有漁家的燈火,沙灘上頭有鷺鳥在睡眠。
師徒們又走了一段路,孫悟空突然停下,說道:
“師父,這河寬得看不到邊,我也無法確定具體的寬度。”
唐僧聽後,十分驚訝,聲音顫抖地說道:
“徒弟啊,這可怎麽辦啊?”
沙僧則指著河邊說道:
“師父,你看那水邊站著的,是不是個人啊?”
孫悟空迴答道:
“可能是個打魚的人,我去問問他。”
說完,他拿著鐵棒,跑了幾步到前麵一看,哎呀!
原來不是人,而是一麵石碑。
碑上有三個篆文大字,下麵還有兩行十個小字。
三個大字是“通天河”,十個小字是“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
孫悟空叫唐僧過來看,唐僧看到後,流著淚說道:
“徒弟呀,我當年離開長安時,隻以為西天容易去,哪知道會有妖魔阻擋,山水如此遙遠啊!”
八戒這時說道:
“師父,你聽,是不是有鼓鈸的聲音?”
“可能是有人在做齋飯。”
“我們去趕些齋飯吃,再找個渡口問問船家,明天再過河吧。”
唐僧馬上也聽到了鼓鈸聲。
“這不是道家的樂器,應該是我們僧家在舉行法事。”
“我們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