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四海龍王喜助功,齊天大聖請相從。
隻因三藏途中難,借水前來滅火紅。
四海龍王樂於助功,
齊天大聖請他們協助。
因為三藏在途中遭遇困難,
特來借水滅掉妖魔的火焰。
行者帶領龍兵,
不久即到號山枯鬆澗。
行者說道:
“敖氏昆玉,麻煩你們遠涉。”
“這裏是妖魔的地方,你們暫且停留在空中,不要露麵。”
“讓我老孫與他鬥一場,如果我贏了他,你們就不用出手;如果我輸了,也不需要你們出力。”
“隻要他放火時,你們可以聽我召喚,一起施雨。”
龍王們都依命而行。
行者駕雲到達鬆林,見到八戒和沙僧,喊道:
“兄弟!”
八戒笑道:
“哥哥真快!請到龍王了嗎?”
行者答道:
“都來了。”
“你們兩個要小心,恐怕雨大,會弄濕行李。”
“待我與他交手。”
沙僧說道:
“師兄放心,我們會照看好行李。”
行者跳過澗水,來到妖洞門前,喊道:
“開門!”
小妖們急忙去報告:
“孫行者又來了。”
紅孩兒仰麵一笑:
“這猴子想必在火中沒燒死,所以又來了。”
“這次一定不能饒了他,要把他燒得皮焦肉爛!”
紅孩兒立即縱身躍起,挺著長槍,命令:
“小的們,推出火車來!”
他走到門口,對行者說道:
“你又來幹什麽?”
行者答道:
“還我師父!”
那怪物冷笑道:
“你這猴頭,真是不懂變通。”
“唐僧是你的師父,也是我的下酒菜,你還想著要他?休想!”
行者聽到妖精的話,氣得火冒三丈,迅速抽出金箍棒,一棒劈向妖精的頭。
妖精見狀,立刻舉起火尖槍迎戰。
這一場戰鬥與之前不同,異常激烈,充滿了殺氣:
行者怒氣衝天,妖精也憤怒不已。
行者的目標是拯救唐僧,而妖精則是想要吃掉唐僧。
彼此間毫無親情和義理,行者恨不得將妖精活活剝皮,而妖精則想著把唐僧做成美味的菜肴,真是個英雄對決,猛烈而壯烈。
金箍棒和火尖槍交替上演,二十迴合的交戰,兩者本領不分上下。
妖精與行者戰了二十迴合,發現無法取勝,便虛晃一槍,隨即捏著拳頭,再次捶了鼻子兩下,頓時噴出熊熊火焰,火焰迅速蔓延,吞噬了四周。
行者見火勢猖狂,迴頭大喊:
“龍王,快來!“
龍王和他的水族隨即聽命,趕到火光之中開始灑下大雨。
大雨如注,傾盆而下,初時如小拳頭般大小,後來漸漸加大,直至如甕倒水般傾瀉。
雨水浸透大地,山川河溝都被洗滌幹淨,水勢浩大,幾乎能夠平息妖精的火焰。
可是,這場雨雖然滂沱,但妖精的三昧真火無法被撲滅。
大聖道:
“等我施法,鑽入火中!”
他舉起鐵棒,準備繼續打妖精。
妖精見行者靠近,又噴出一口濃煙,直撲向行者。
行者見狀急忙迴頭,卻被煙霧熏得眼睛模糊,無法睜開,隻好忍住淚水,因昔日大鬧天宮時,被老君放入八封爐鍛煉過,結果得到了火眼金睛,唯獨怕煙霧。
妖精再一次噴出濃煙,行者無法承受,隻好縱雲飛走。
妖精收起火焰,返迴洞中。
這時,行者全身被煙霧籠罩,煩躁不堪,便徑直飛入澗水中試圖滅火。
誰知水一接觸,反而將他的火氣引發,導致心神失控,三魂七魄幾乎散盡。
幸虧四海龍王察覺到異狀,急忙收迴雨水,並大聲唿喚:
“天蓬元帥!卷簾將軍!”
“快來,別藏在林中,趕快去找你們的師兄!”
八戒和沙僧聽到唿喚行者聖號的聲音,急忙解開馬匹,挑著擔子奔出樹林,完全不顧泥濘,順著澗水邊尋找。
隻見在上遊的急流中,一個人被水衝了下來。
沙僧見狀,連衣跳入水中,抱住行者,將他救上岸來。
哎!行者的身體蜷曲著,四肢無法伸展,渾身冰冷如冰塊。
沙僧眼裏滿是淚水,歎道:
“師兄,真是太可惜了,你曾是億萬年不老的長生客,今天卻成了中途短命人!”
八戒見沙僧哭,笑道:
“兄弟別哭,這猴子是在裝死,嚇唬我們呢。”
“你摸摸他,看看胸前還有一點熱氣沒有?”
沙僧摸了摸行者,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全身都冷了,隻是胸前還有一點點熱氣,這能算迴生嗎?”
八戒道:
“他有七十二變,肯定有七十二條命。”
“你抓住他的腳,等我來處理。”
於是,沙僧抓住行者的腳,八戒扶著他的頭,把他直挺挺地擺放好,盤膝坐好。
八戒開始搓熱雙手,按住行者的七竅,開始按摩禪法。
行者被冷水逼得氣息停滯,無法發聲,但好在八戒的按摩幫助他通氣。
沒過多久,氣息漸漸恢複,行者終於叫出了一聲:
“師父!”
沙僧見狀,趕緊說道:
“哥啊,你真是為師父而生,為師父而死,別擔心,我們就在這裏。”
行者睜開眼睛,看到沙僧和八戒,虛弱地說道:
“兄弟們在這裏?”
“老孫真是吃了虧啊!”
八戒笑道:
“你才會發昏,如果不是我救你,恐怕你就沒命了,還不快謝我!”
行者勉強起身,抬頭問道:
“敖氏弟兄們在哪兒?”
四海龍王從空中答道:
“小龍在此,隨時伺候。”
行者道:
“麻煩你們了,勞駕你們遠行,雖然沒有成功,改日再來感謝。”
龍王和水族退下,不再多言。
沙僧扶著行者,一同來到鬆林下坐定。
不久後,行者漸漸恢複了氣力,眼中不禁淚水湧出,喃喃自語:
“師父啊!迴想當年從大唐出發,曾在岩前救我脫困;三山六水經曆魔障,千辛萬苦折磨心腸。”
“每天托缽早飯隨份量,參禪晚宿林莊地。”
“我一心期盼最終成功,沒想到今日卻遭受如此重傷!”
沙僧安慰道:
“哥哥,別再煩惱了。”
“我們已經有了計策,去哪裏請援兵來救師父?”
行者道:
“哪裏請援兵呢?”
四海龍王喜助功,齊天大聖請相從。
隻因三藏途中難,借水前來滅火紅。
四海龍王樂於助功,
齊天大聖請他們協助。
因為三藏在途中遭遇困難,
特來借水滅掉妖魔的火焰。
行者帶領龍兵,
不久即到號山枯鬆澗。
行者說道:
“敖氏昆玉,麻煩你們遠涉。”
“這裏是妖魔的地方,你們暫且停留在空中,不要露麵。”
“讓我老孫與他鬥一場,如果我贏了他,你們就不用出手;如果我輸了,也不需要你們出力。”
“隻要他放火時,你們可以聽我召喚,一起施雨。”
龍王們都依命而行。
行者駕雲到達鬆林,見到八戒和沙僧,喊道:
“兄弟!”
八戒笑道:
“哥哥真快!請到龍王了嗎?”
行者答道:
“都來了。”
“你們兩個要小心,恐怕雨大,會弄濕行李。”
“待我與他交手。”
沙僧說道:
“師兄放心,我們會照看好行李。”
行者跳過澗水,來到妖洞門前,喊道:
“開門!”
小妖們急忙去報告:
“孫行者又來了。”
紅孩兒仰麵一笑:
“這猴子想必在火中沒燒死,所以又來了。”
“這次一定不能饒了他,要把他燒得皮焦肉爛!”
紅孩兒立即縱身躍起,挺著長槍,命令:
“小的們,推出火車來!”
他走到門口,對行者說道:
“你又來幹什麽?”
行者答道:
“還我師父!”
那怪物冷笑道:
“你這猴頭,真是不懂變通。”
“唐僧是你的師父,也是我的下酒菜,你還想著要他?休想!”
行者聽到妖精的話,氣得火冒三丈,迅速抽出金箍棒,一棒劈向妖精的頭。
妖精見狀,立刻舉起火尖槍迎戰。
這一場戰鬥與之前不同,異常激烈,充滿了殺氣:
行者怒氣衝天,妖精也憤怒不已。
行者的目標是拯救唐僧,而妖精則是想要吃掉唐僧。
彼此間毫無親情和義理,行者恨不得將妖精活活剝皮,而妖精則想著把唐僧做成美味的菜肴,真是個英雄對決,猛烈而壯烈。
金箍棒和火尖槍交替上演,二十迴合的交戰,兩者本領不分上下。
妖精與行者戰了二十迴合,發現無法取勝,便虛晃一槍,隨即捏著拳頭,再次捶了鼻子兩下,頓時噴出熊熊火焰,火焰迅速蔓延,吞噬了四周。
行者見火勢猖狂,迴頭大喊:
“龍王,快來!“
龍王和他的水族隨即聽命,趕到火光之中開始灑下大雨。
大雨如注,傾盆而下,初時如小拳頭般大小,後來漸漸加大,直至如甕倒水般傾瀉。
雨水浸透大地,山川河溝都被洗滌幹淨,水勢浩大,幾乎能夠平息妖精的火焰。
可是,這場雨雖然滂沱,但妖精的三昧真火無法被撲滅。
大聖道:
“等我施法,鑽入火中!”
他舉起鐵棒,準備繼續打妖精。
妖精見行者靠近,又噴出一口濃煙,直撲向行者。
行者見狀急忙迴頭,卻被煙霧熏得眼睛模糊,無法睜開,隻好忍住淚水,因昔日大鬧天宮時,被老君放入八封爐鍛煉過,結果得到了火眼金睛,唯獨怕煙霧。
妖精再一次噴出濃煙,行者無法承受,隻好縱雲飛走。
妖精收起火焰,返迴洞中。
這時,行者全身被煙霧籠罩,煩躁不堪,便徑直飛入澗水中試圖滅火。
誰知水一接觸,反而將他的火氣引發,導致心神失控,三魂七魄幾乎散盡。
幸虧四海龍王察覺到異狀,急忙收迴雨水,並大聲唿喚:
“天蓬元帥!卷簾將軍!”
“快來,別藏在林中,趕快去找你們的師兄!”
八戒和沙僧聽到唿喚行者聖號的聲音,急忙解開馬匹,挑著擔子奔出樹林,完全不顧泥濘,順著澗水邊尋找。
隻見在上遊的急流中,一個人被水衝了下來。
沙僧見狀,連衣跳入水中,抱住行者,將他救上岸來。
哎!行者的身體蜷曲著,四肢無法伸展,渾身冰冷如冰塊。
沙僧眼裏滿是淚水,歎道:
“師兄,真是太可惜了,你曾是億萬年不老的長生客,今天卻成了中途短命人!”
八戒見沙僧哭,笑道:
“兄弟別哭,這猴子是在裝死,嚇唬我們呢。”
“你摸摸他,看看胸前還有一點熱氣沒有?”
沙僧摸了摸行者,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全身都冷了,隻是胸前還有一點點熱氣,這能算迴生嗎?”
八戒道:
“他有七十二變,肯定有七十二條命。”
“你抓住他的腳,等我來處理。”
於是,沙僧抓住行者的腳,八戒扶著他的頭,把他直挺挺地擺放好,盤膝坐好。
八戒開始搓熱雙手,按住行者的七竅,開始按摩禪法。
行者被冷水逼得氣息停滯,無法發聲,但好在八戒的按摩幫助他通氣。
沒過多久,氣息漸漸恢複,行者終於叫出了一聲:
“師父!”
沙僧見狀,趕緊說道:
“哥啊,你真是為師父而生,為師父而死,別擔心,我們就在這裏。”
行者睜開眼睛,看到沙僧和八戒,虛弱地說道:
“兄弟們在這裏?”
“老孫真是吃了虧啊!”
八戒笑道:
“你才會發昏,如果不是我救你,恐怕你就沒命了,還不快謝我!”
行者勉強起身,抬頭問道:
“敖氏弟兄們在哪兒?”
四海龍王從空中答道:
“小龍在此,隨時伺候。”
行者道:
“麻煩你們了,勞駕你們遠行,雖然沒有成功,改日再來感謝。”
龍王和水族退下,不再多言。
沙僧扶著行者,一同來到鬆林下坐定。
不久後,行者漸漸恢複了氣力,眼中不禁淚水湧出,喃喃自語:
“師父啊!迴想當年從大唐出發,曾在岩前救我脫困;三山六水經曆魔障,千辛萬苦折磨心腸。”
“每天托缽早飯隨份量,參禪晚宿林莊地。”
“我一心期盼最終成功,沒想到今日卻遭受如此重傷!”
沙僧安慰道:
“哥哥,別再煩惱了。”
“我們已經有了計策,去哪裏請援兵來救師父?”
行者道:
“哪裏請援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