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正與唐僧閑談,聞此消息,不禁驚訝問道:
“寡人明明隻有兩個駙馬,怎麽又來了個三駙馬?”
群臣中有人說道:
“這三駙馬,必定是妖怪假扮。”
國王猶豫道:
“可否宣他進殿?”
唐僧連忙說道:
“陛下,這是妖精!”
“妖精若不靈通,又怎能知過去未來,騰雲駕霧?”
“宣也得進來,不宣也會闖進來,不如宣他進來,省些麻煩。”
國王準奏,宣妖怪上金階。
妖怪上前按禮行拜,一般地也山唿舞蹈。
朝中群臣見妖怪生得儀表堂堂,俊美非凡,皆不敢懷疑他是妖精,畢竟他們都是肉眼凡胎,把妖怪當成了好人。
國王見妖怪氣度軒昂,形容不凡,心中以為他是可堪大用之才,便問道:
“駙馬,你家住在哪裏?”
“是何方人士?”
“與你本國的公主是何時成親的?”
“怎麽今日才來認親?”
妖怪叩頭答道:
“主公,臣居住在城東碗子山波月莊。”
國王又問:
“你所說的碗子山離此地有多遠?”
妖怪答道:
“不遠,僅三百裏。”
國王繼續追問:
“那三百裏之遙,我公主如何到達那裏,並與你成婚?”
妖怪用一番虛情假意、巧言花語說道:
“主公,微臣自幼習弓馬,靠采獵為生。”
“十三年前的一天,微臣帶著數十名家童,放鷹逐犬狩獵時,忽然看見一隻斑斕猛虎,背上馱著一個女子,向山坡下奔去。”
“微臣急忙張弓搭箭,一箭射死猛虎,將女子救下,並帶迴莊上。”
“之後用溫水溫湯將她救醒,挽迴了性命。”
“微臣便詢問她的身份,她當時並未透露自己是公主之身,若是早知道她是陛下的三公主,微臣又怎敢冒犯天威,擅自與她成婚?”
“必然會將她送到金殿,並向陛下討一個官職以求榮耀。”
“但她自稱是普通民家女子,因此微臣才將她留在莊上。”
“兩人因女貌郎才,彼此情投意合,於是成了夫妻。”
“因此,我便將那猛虎解了綁,饒了它一命。”
“那猛虎拖著箭傷,夾著尾巴逃走了。”
“不料,它後來在山中修煉了幾年,竟煉化成精,專門迷惑人心,殘害生靈。”
“臣聽聞多年前也有幾次取經的,都自稱是大唐來的唐僧。”
“我猜想,正是那猛虎害死了真正的唐僧,奪得了他的文牒,變成了取經人的模樣,如今來到朝中欺騙主公。”
“主公啊,如今坐在繡墩上的那人,正是十三年前馱著公主的猛虎,它根本不是真正的大唐取經人!”
你看那昏庸的國王,愚昧無知,肉眼凡胎,不識妖怪,反而將妖怪的一番謊言當成了真話,道:
“賢駙馬,你怎麽認得這個和尚是馱公主的老虎呢?”
妖怪迴答道:
“主公,臣在山中時,吃的是老虎肉,穿的也是老虎皮,與老虎朝夕相處,怎麽會認不出來?”
國王又問道:
“既然你認得,那就讓他顯出原形來。”
妖怪道:
“請借半盞淨水,臣當即讓他現出本相。”
國王隨即命人取來清水,遞給妖怪。
妖怪接過水,縱身走到唐僧麵前,施展黑眼定身法,口念咒語,將淨水噴向唐僧,喊道:“變!”
果然,唐僧的真身隱去,頃刻間變成一隻斑斕猛虎。
君臣眾人親眼所見,那猛虎生得:
白額圓頭,身披花紋如雲,電目炯炯有神;
四足挺直崢嶸,利爪彎鉤鋒芒畢露;
鋸牙包口,尖耳連眉;
猙獰如大貓般威猛,雄壯似黃牛般兇惡;
剛須直插如銀條,吐舌噴湧赤色惡氣。
果然是一隻威風凜凜的斑斕猛虎,陣陣威壓直逼金殿,令人膽寒。
國王見狀,魂飛魄散,嚇得多官紛紛躲避。
隻有幾個膽大的武將,領著兵士衝上前去,揮舞各式兵器,將猛虎圍住一通亂砍。
若非唐僧命大,這一番刀砍劍劈,哪怕是二十個僧人也早已被打成肉醬。
幸虧有丁甲神、揭諦神、功曹神、護教神暗中相護,那些兵器全都傷不了唐僧的虎形。
眾人廝殺到天黑,才將猛虎活捉,用鐵鏈鎖住,關進鐵籠裏,收在朝房之內。
國王大喜,隨即下旨,命光祿寺大擺筵席,重重酬謝駙馬的“救駕之功”,慶幸沒有被和尚所害。
當晚,眾臣退朝,妖怪進了銀安殿,貪圖享樂,又挑選十八名宮娥彩女,吹奏歌舞,勸酒作樂。
妖怪獨自坐在上席,身旁圍繞著美貌嬌豔的女子,得意洋洋。
飲酒至二更時分,妖怪酒意上頭,兇性大發,忍不住露出本相,跳起來大笑一聲,伸出簸箕般的大手,將一名彈琵琶的女子抓到麵前,張嘴咬掉了她的頭!
這可把剩下的十七名宮娥嚇得魂飛魄散,四下逃竄。
你看她們:
宮娥驚恐萬狀,宛如風雨摧打中的荷花淒慘零落;
彩女慌忙逃命,好似春風吹散的芍藥四處翻飛。
有人跌碎琵琶求生,有人撞翻琴瑟奪路;
出門之時不辨南北,逃命之際無分西東。
有人磕破了嬌嫩的麵龐,有人撞傷了纖細的身軀。
人人隻顧逃命,各自奔向殘生。
那些宮娥逃出殿外,既不敢大聲唿喊,又不敢驚擾國王,隻能躲在短牆簷下,戰戰兢兢,滿心驚恐,不敢再提此事。
卻說那妖怪獨自坐在殿內,自斟自飲。
每喝下一盞酒,就隨手扯過一個人,血淋淋地咬上兩口。
他在殿中盡情享樂,殿外卻早已傳開,百姓紛紛議論道:
“唐僧是個虎精!”
這話越傳越廣,吵鬧之聲一直傳到了金亭館驛。
此時,館驛內空無一人,隻有白馬拴在槽邊,低頭吃著草料。
原來這白馬本是西海小龍王,因觸犯天條,被鋸去龍角,剝落龍鱗,變作白馬,專為馱載唐僧西行取經。
忽然聽見外頭有人議論,說唐僧是個虎精,白馬心中頓時一驚,暗自思忖道:
“我師父分明是個好人,必定是被妖怪害了,才被變作虎精!”
“這可如何是好?”
“大師兄(孫悟空)去得太久了,八戒和沙僧又毫無音訊!”
“眼下該怎麽辦才好呢?”
“寡人明明隻有兩個駙馬,怎麽又來了個三駙馬?”
群臣中有人說道:
“這三駙馬,必定是妖怪假扮。”
國王猶豫道:
“可否宣他進殿?”
唐僧連忙說道:
“陛下,這是妖精!”
“妖精若不靈通,又怎能知過去未來,騰雲駕霧?”
“宣也得進來,不宣也會闖進來,不如宣他進來,省些麻煩。”
國王準奏,宣妖怪上金階。
妖怪上前按禮行拜,一般地也山唿舞蹈。
朝中群臣見妖怪生得儀表堂堂,俊美非凡,皆不敢懷疑他是妖精,畢竟他們都是肉眼凡胎,把妖怪當成了好人。
國王見妖怪氣度軒昂,形容不凡,心中以為他是可堪大用之才,便問道:
“駙馬,你家住在哪裏?”
“是何方人士?”
“與你本國的公主是何時成親的?”
“怎麽今日才來認親?”
妖怪叩頭答道:
“主公,臣居住在城東碗子山波月莊。”
國王又問:
“你所說的碗子山離此地有多遠?”
妖怪答道:
“不遠,僅三百裏。”
國王繼續追問:
“那三百裏之遙,我公主如何到達那裏,並與你成婚?”
妖怪用一番虛情假意、巧言花語說道:
“主公,微臣自幼習弓馬,靠采獵為生。”
“十三年前的一天,微臣帶著數十名家童,放鷹逐犬狩獵時,忽然看見一隻斑斕猛虎,背上馱著一個女子,向山坡下奔去。”
“微臣急忙張弓搭箭,一箭射死猛虎,將女子救下,並帶迴莊上。”
“之後用溫水溫湯將她救醒,挽迴了性命。”
“微臣便詢問她的身份,她當時並未透露自己是公主之身,若是早知道她是陛下的三公主,微臣又怎敢冒犯天威,擅自與她成婚?”
“必然會將她送到金殿,並向陛下討一個官職以求榮耀。”
“但她自稱是普通民家女子,因此微臣才將她留在莊上。”
“兩人因女貌郎才,彼此情投意合,於是成了夫妻。”
“因此,我便將那猛虎解了綁,饒了它一命。”
“那猛虎拖著箭傷,夾著尾巴逃走了。”
“不料,它後來在山中修煉了幾年,竟煉化成精,專門迷惑人心,殘害生靈。”
“臣聽聞多年前也有幾次取經的,都自稱是大唐來的唐僧。”
“我猜想,正是那猛虎害死了真正的唐僧,奪得了他的文牒,變成了取經人的模樣,如今來到朝中欺騙主公。”
“主公啊,如今坐在繡墩上的那人,正是十三年前馱著公主的猛虎,它根本不是真正的大唐取經人!”
你看那昏庸的國王,愚昧無知,肉眼凡胎,不識妖怪,反而將妖怪的一番謊言當成了真話,道:
“賢駙馬,你怎麽認得這個和尚是馱公主的老虎呢?”
妖怪迴答道:
“主公,臣在山中時,吃的是老虎肉,穿的也是老虎皮,與老虎朝夕相處,怎麽會認不出來?”
國王又問道:
“既然你認得,那就讓他顯出原形來。”
妖怪道:
“請借半盞淨水,臣當即讓他現出本相。”
國王隨即命人取來清水,遞給妖怪。
妖怪接過水,縱身走到唐僧麵前,施展黑眼定身法,口念咒語,將淨水噴向唐僧,喊道:“變!”
果然,唐僧的真身隱去,頃刻間變成一隻斑斕猛虎。
君臣眾人親眼所見,那猛虎生得:
白額圓頭,身披花紋如雲,電目炯炯有神;
四足挺直崢嶸,利爪彎鉤鋒芒畢露;
鋸牙包口,尖耳連眉;
猙獰如大貓般威猛,雄壯似黃牛般兇惡;
剛須直插如銀條,吐舌噴湧赤色惡氣。
果然是一隻威風凜凜的斑斕猛虎,陣陣威壓直逼金殿,令人膽寒。
國王見狀,魂飛魄散,嚇得多官紛紛躲避。
隻有幾個膽大的武將,領著兵士衝上前去,揮舞各式兵器,將猛虎圍住一通亂砍。
若非唐僧命大,這一番刀砍劍劈,哪怕是二十個僧人也早已被打成肉醬。
幸虧有丁甲神、揭諦神、功曹神、護教神暗中相護,那些兵器全都傷不了唐僧的虎形。
眾人廝殺到天黑,才將猛虎活捉,用鐵鏈鎖住,關進鐵籠裏,收在朝房之內。
國王大喜,隨即下旨,命光祿寺大擺筵席,重重酬謝駙馬的“救駕之功”,慶幸沒有被和尚所害。
當晚,眾臣退朝,妖怪進了銀安殿,貪圖享樂,又挑選十八名宮娥彩女,吹奏歌舞,勸酒作樂。
妖怪獨自坐在上席,身旁圍繞著美貌嬌豔的女子,得意洋洋。
飲酒至二更時分,妖怪酒意上頭,兇性大發,忍不住露出本相,跳起來大笑一聲,伸出簸箕般的大手,將一名彈琵琶的女子抓到麵前,張嘴咬掉了她的頭!
這可把剩下的十七名宮娥嚇得魂飛魄散,四下逃竄。
你看她們:
宮娥驚恐萬狀,宛如風雨摧打中的荷花淒慘零落;
彩女慌忙逃命,好似春風吹散的芍藥四處翻飛。
有人跌碎琵琶求生,有人撞翻琴瑟奪路;
出門之時不辨南北,逃命之際無分西東。
有人磕破了嬌嫩的麵龐,有人撞傷了纖細的身軀。
人人隻顧逃命,各自奔向殘生。
那些宮娥逃出殿外,既不敢大聲唿喊,又不敢驚擾國王,隻能躲在短牆簷下,戰戰兢兢,滿心驚恐,不敢再提此事。
卻說那妖怪獨自坐在殿內,自斟自飲。
每喝下一盞酒,就隨手扯過一個人,血淋淋地咬上兩口。
他在殿中盡情享樂,殿外卻早已傳開,百姓紛紛議論道:
“唐僧是個虎精!”
這話越傳越廣,吵鬧之聲一直傳到了金亭館驛。
此時,館驛內空無一人,隻有白馬拴在槽邊,低頭吃著草料。
原來這白馬本是西海小龍王,因觸犯天條,被鋸去龍角,剝落龍鱗,變作白馬,專為馱載唐僧西行取經。
忽然聽見外頭有人議論,說唐僧是個虎精,白馬心中頓時一驚,暗自思忖道:
“我師父分明是個好人,必定是被妖怪害了,才被變作虎精!”
“這可如何是好?”
“大師兄(孫悟空)去得太久了,八戒和沙僧又毫無音訊!”
“眼下該怎麽辦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