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有緣,聞到那果子的香氣,可以活三百六十歲;


    吃下一個果子,就可以活四萬七千年。


    當日,鎮元大仙收到元始天尊的簡帖,邀請他到上清天上的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


    大仙門下的散仙數量眾多,現如今仍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那天,他帶領四十六位上界的弟子前去聽講,留下了兩個小徒弟看守家園:


    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清風已經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則有一千二百歲。鎮元子囑咐這兩個童子:


    “不要違背大天尊的簡帖,要去彌羅宮聽講。”


    “你們在家裏要守住,不日將有一位舊識經過,你們一定不要怠慢他。”


    “給他兩個‘人參果’吃,算是表達我與他舊日的情誼。”


    二童問道:


    “師父的故人是誰?”


    “請告訴我們,好方便接待。”


    大仙答道:


    “他是東土大唐的聖僧,道號三藏,現正前往西天拜佛求經。”


    二童笑道:


    “孔子雲:‘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們修的是太乙玄門,怎能與那和尚有所交情!”


    大仙解釋道:


    “你們怎會知道?”


    “那和尚是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的第二個徒弟。”


    “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


    “他曾親手為我奉茶,佛子敬我,因此他是我的故人。”


    二仙童聽後,恭敬地遵命。


    大仙臨行時,再三叮囑道:


    “我的果子有限,隻能給他兩個,不許多費。”


    清風答道:


    “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果子,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上,不敢多取。”


    大仙說道:


    “唐三藏雖是故人,仍要防備他手下的羅唕,不可讓他知曉。”


    二童領命後,大仙帶領眾徒弟飛升,直奔天界。


    與此同時,唐僧和四位弟子正在山中遊玩,忽然抬頭,看到一片鬆樹林中,幾座樓閣聳立。


    唐僧問道:


    “悟空,那是哪裏?”


    孫悟空看了看,答道:


    “那地方,不是觀宇,應該是寺院。”


    “我們過去走走,到那邊就知道了。”


    不一會兒,他們來到門前,仔細觀察,見到:


    鬆坡清冷,竹徑幽深。


    白鶴時常飛來,送雲飄過;


    猿猴上下跳躍,時不時獻上果實。


    門前的池塘寬廣,樹影綿長,石裂苔花零落。


    宮殿氣勢雄偉,紫極高聳,樓台飄渺,丹霞似乎從天際墜下。


    真是一個福地靈區,宛如蓬萊雲洞。


    這裏清虛空寂,人事稀少,適合靜修養性。


    青鳥每常帶來王母的信,紫鸞經常送來老君的經典。


    這裏道德之風高遠無比,果然是神仙的居所。


    唐僧從馬背上下來,又看到山門左側有一塊碑,上麵刻著十個大字:


    “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長老說道:


    “徒弟,這真是座觀宇。”


    沙僧說道:


    “師父,看看這景象如此鮮明,觀中必定有高人居住。”


    “我們進去看看,如果東迴行滿,此地也是一處好景。”


    行者笑道:


    “說得好。”


    於是大家一齊走了進去。


    進了二層門,隻見裏麵走出來兩個小童,打扮甚為奇特:


    他們容貌清秀,氣質出眾,頭上紮著丫髻,短發淩亂。


    道服自然寬鬆,衣袖飄動如風。腰間係著龍頭結,腳穿輕盈的芒履。


    他們的神采異常,分明不是凡人,正是那清風和明月兩位仙童。


    兩個童子恭敬地低頭迎接,出來對唐僧說道:


    “老師父,失迎,請坐。”


    唐僧高興地跟隨兩位童子進入了正殿。


    殿內寬敞,是向南的五間大殿,窗格上雕花精美,分明是上明下暗的設計。


    仙童推開窗格,請唐僧進入,隻見牆上掛著五彩斑斕的“天地”二字,桌上是一張朱紅色雕漆的香幾,幾旁擺放著一個黃金爐瓶,爐旁則有香料。


    唐僧走上前,用左手撚香,放入香爐,轉了三圈,虔誠地禮拜。


    拜完禮後,他迴頭對仙童說道:


    “仙童,五莊觀果然是西方的仙界。”


    “為何不供奉三清、四帝、羅天諸宰,隻是供奉‘天地’二字?”


    仙童笑道:


    “不瞞師傅,這兩個字,上麵的字,禮上還當。”


    “但下麵的,實際上我們不能接受香火。”


    “這是我師父自己捧來的。”


    唐僧疑惑地問道:


    “為何說是捧來的?”


    仙童解釋道:


    “三清是我師父的朋友,四帝是我師父的舊識。”


    “九曜是我師父的晚輩,元辰是我師父的下賓。”


    孫悟空聽了,忍不住笑出聲,差點摔倒。


    八戒問道:


    “哥啊,你笑什麽?”


    行者笑道:


    “早就知道我能搗亂,沒想到這道童更能搗鬼!”


    唐僧問道:


    “你們的師父在哪?”


    仙童答道:


    “我師父元始天尊收到了簡帖,去上清天的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現在不在家。”


    行者聽了,忍不住大聲說道:


    “這個臭小道!你根本不認識人家,在這裏胡說八道,瞎扯什麽鬼話!”


    “彌羅宮裏哪有什麽太乙天仙?”


    “你這潑牛蹄子,別再說了!”


    三藏見他生氣,怕那小道童反駁引起麻煩,便趕緊說道:


    “悟空,別爭了。”


    “我們既然進來了,就不該打擾別人,顯得太沒禮貌。”


    “常言說,‘鷺鷥不吃鷺鷥肉’,既然他師父不在,為什麽要煩擾他呢?”


    “你去山門前牽好馬,沙僧看管行李,八戒解包袱。”


    “順便拿些米糧,借給他們鍋灶,做點飯吃,臨走時再給他們點柴錢就行了。”


    “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我在這裏歇一會兒,吃完飯就走。”


    於是三個人都照著師父的安排去做。


    明月和清風暗自誇讚道:


    “好和尚!真是西方的聖人降臨人間,真元不昧。”


    “師父讓我們接待唐僧,並且把人參果送給他,以表我們老朋友的情誼。”


    “還教我們防備他手下人的胡亂行為。”


    “果然這三個人嘴巴兇惡,脾氣暴躁。”


    “幸好我們把他們調開了;如果讓他們見到這些果子,肯定會惹麻煩。”


    清風接著說道:


    “兄弟,你不清楚那和尚到底是不是師父的故人。”


    “問清楚再看,不要弄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