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帶著木叉,飛上高台,踏祥雲,直衝九霄,現出救苦的本身,托著淨瓶楊柳。左手握木叉,持著法杖,神態威儀,精神奕奕。唐太宗見狀,頓時朝天跪拜,所有文武百官也都跪下焚香祈禱。寺中的僧尼道俗、士工商賈,無一不拜禱,齊聲稱讚:“好菩薩!好菩薩!”有詩為證:


    瑞靄散開,光彩照人,


    九霄之上,現身女真人。


    菩薩頭戴金葉紐,翠花鋪墊,金光四射,銳氣十足,垂珠纓絡;身穿淡藍袍,淺妝金龍飛鳳,胸前掛香環,珠寶交織,腰係冰蠶絲,金邊繡裙,足踏彩雲,手執寶瓶,瓶中插楊柳,清風拂麵。


    這位菩薩正是觀世音菩薩,三天可自由出入,救苦救難,廣度眾生。


    唐太宗心中喜悅,忘記了政務,文武官員亦失了朝儀,所有人都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太宗命令將菩薩的真實形象繪製下來,派遣吳道子——一位神畫師,來完成這一任務。


    菩薩隨即化作祥雲,金光漸遠,突然從半空中落下一張簡帖,帖上寫著幾句頌詞,內容十分清晰:


    “敬奉大唐君,西方有妙法,


    程途十萬八千裏,大乘佛法至,


    此經迴歸,能超度鬼魂,


    若有人願意,求得正果金身。”


    唐太宗見到這封簡帖,立即命令僧人們結束法會,命人去取“大乘經”,準備虔誠修行,等待修善果。眾官無不遵從命令。太宗問:“誰願意為我上西天拜佛求經?”


    這時,玄奘法師自告奮勇:“貧僧願效犬馬之勞,隨陛下去西天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大喜,上前扶起玄奘,道:“你若能忠誠盡職,不畏遙遠艱險,朕願與你結為兄弟。”


    玄奘感激涕零,答道:“陛下,我一去西天,若無法帶迴真經,必定死不迴國,永墮地獄。”


    唐太宗非常高興,命令準備好一切,並為玄奘舉行了告別儀式,稱他為“禦弟聖僧”。


    接著,玄奘迴到洪福寺,與弟子們告別。弟子們勸他小心,西天之路困難重重,可能有去無迴。玄奘堅定迴答:“我已立下誓言,不取真經,永墮地獄。我此行雖渺茫,但為國效忠,必須盡忠。”


    他叮囑弟子們記住,如果三五年後看到寺門的鬆枝指向東方,他就會迴來;若不然,便永不迴歸。


    第二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百官,發布了取經文牒,並派欽天監檢查擇日,結果今日為吉日,適宜遠行。太宗大喜,又派黃門官告知:“禦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裏有通關文牒和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使用,還選了兩位隨行人員和一匹銀馬,供你遠行。”


    玄奘感激涕零,謝恩領物,不再遲疑,準備出發。


    太宗親自帶隊送至關外,見玄奘的弟子們也將他的衣物等送至關外相候。太宗見狀,命人整理好行囊和馬匹,然後親自執壺為玄奘斟酒。


    太宗舉杯問:“禦弟,您的雅號是什麽?”


    玄奘迴答:“貧僧出家,未曾有號。”


    太宗笑道:“既然菩薩提到西天有經三藏,禦弟是否可取此號?”


    玄奘感激答道:“陛下,酒為僧家戒,貧僧未曾學會飲酒。”


    太宗笑道:“今天的行程不同尋常,這酒僅此一杯,代表朕的心意。”


    玄奘接過酒杯,正準備飲用時,太宗低頭取一撮塵土,彈入酒中。玄奘不解其意,太宗笑道:“禦弟,西天路遙,何時能迴?若久別重逢,莫忘家鄉的一撚土。”


    玄奘此時頓悟,感激涕零,舉杯飲盡,再次謝恩。隨即辭別,跨出關外,踏上取經之路。


    唐太宗迴宮,心中無盡思量,但到底如何,仍未可知,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