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袈裟照山川,驚虎豹,照海島,動魚龍。兩側有銷金鎖,叩領處有白玉琮。”
詩曰:
三寶巍巍,道可尊;
四生六道,盡評論。
明心解養,人天法;
見性能傳,智慧燈。
護體莊嚴金世界;
身心清淨玉壺冰。
自佛製袈裟後,
萬劫誰敢斷僧?
唐王聽了,心中大喜,又問:“那九環錫杖有什麽好處?”
菩薩答道:
“這錫杖是銅鑲鐵製,九節仙藤,永駐顏麵。
入手時,青骨瘦弱,下山輕帶白雲歸。
摩嗬立祖,遊天闕;
羅卜尋娘,破地關。
不染紅塵,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聽後,命人展開袈裟,從頭到尾仔細查看,果然是一件寶物。於是說道:“大法長老,實不相瞞,我如今大力推動善教,廣種福田。在化生寺有一位德行高尚的法師,法名玄奘,我打算將這兩件寶物送給他使用。您定的價格是什麽?”
菩薩聞言,合掌道:“既然有德行的法師,貧僧願意將這件袈裟和錫杖贈送給他,不收一文錢。”
說完,菩薩便準備離開。唐王急忙喊住蕭瑀,問:“你之前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既然我願意購買,為何你不收錢?莫非是覺得我強求你們的寶物?”
菩薩迴答:“貧僧本有願望,願意將此物送給有德行的法師,若他敬重三寶,隨喜善緣,我願意贈送,不收任何金錢。見陛下德行高尚,敬佛心切,理應奉上。”
唐王聽後十分感動,立刻命光祿寺安排素宴,感謝菩薩。菩薩再三辭謝,便離開了宮殿,迴到土地廟中隱匿不再顯現。
後來,太宗設了午朝,派魏征將旨意傳給玄奘。玄奘正在聚眾講經,接到召令後立即下壇,整理衣袍,與魏征一起入宮見駕。
太宗說道:“法師辛苦了,今日我無物迴報。早些時候,蕭瑀迎接二位僧人,願送給你一件錦袈裟和一條九環錫杖,今天特召你來,領受這些物品。”
玄奘叩頭謝恩,太宗接著說道:“法師,如果不嫌棄,穿上這袈裟,讓我們看看。”
玄奘便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站在階前。
君臣眾人都為之欣喜,確實是如來佛的化身。
你看他:
凜凜威顏,顯得雅致非凡,佛衣合體,猶如量體裁做。
光輝閃耀,照亮天地,彩光交織,凝聚宇宙。
明珠閃亮,排列上下,金線交織,穿梭前後。
四麵錦邊,環繞兜羅,萬種奇異圖案織成綺麗繡品。
八寶裝飾,束縛絲扣,金環束領,攀附絨扣。
佛天的大小,排列高低,星象的尊卑,分明左右。
玄奘法師緣分深厚,堪承受此寶物。
宛如極樂世界的阿羅漢,超越西方的覺悟聖者。
錫杖叮當,九環相擊,毗盧帽映照,極為豐厚。
的確是佛子,非虛傳,勝過菩提,真實無誤。
當時,文武百官在階前鼓掌喝彩,太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於是命令法師披上袈裟,手持寶杖,並賜予兩隊儀仗,許多官員跟隨送出朝門,指示他沿大街行走,前往寺廟,就如同狀元高官外出顯赫一般。
玄奘再三拜謝,沿街行走時,長安城內,商販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相觀看、稱讚,紛紛說:“好個法師!真是活羅漢下降,活菩薩降臨。”
玄奘直到寺廟,僧人們趕來迎接。一見他披上袈裟,手持錫杖,所有人都認為是地藏王菩薩降臨,各自歸依,侍奉左右。玄奘上殿,點燃香火,禮佛並述說聖恩,眾人各自迴到禪座。
又不覺太陽西墜。正是那:
日落煙霧迷漫草木,帝都鍾鼓初鳴。
三聲鍾響,斷了行人步伐,街道前後寂靜。
寺廟內輝煌燈火,孤村冷落無聲。
禪僧入定,理殘經,正是煉魔養性的好時機。
光陰如指尖流逝,七日正會的時光到來。玄奘再次向唐王上表,請求拈香。此時,善聲充滿天下。太宗親自排駕,率領文武百官、後妃國戚,早早趕往寺廟。全城的百姓,不論貴賤大小,紛紛前來聆聽講法。
菩薩與木叉說道:“今天是水陸正會,一七繼七七,足矣。我和你混在人群中,一則看看會場如何,二則看看金蟬子是否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聽他講的是哪一部經典。”
兩人隨即進入寺廟。果然是緣分使然,遇見了舊相識,般若歸本,法門依舊。進入寺廟後,真是天朝大國,遠勝裟婆;超過隻園舍衛,甚至不亞於上刹招提。
那一派仙音震天,佛號響徹。菩薩走到多寶台前,果然是金蟬的智慧相。
詩曰:
萬象澄明,絕無塵埃,
大典玄奘坐高台。
超生孤魂悄然到,
聽法高流,市上來。
施物應機,心路遙遠,
出生隨意,藏門開。
對看講出無量法,
老幼人人放喜懷。
又詩曰:
因遊法界,講堂中,
逢見相知,不俗同。
盡說目前千萬事,
又談塵劫許多功。
法雲容曳,舒群嶽,
教網張羅,滿太空。
檢點人生,歸善念,
紛紛天雨,落花紅。
法師在台上,講《受生度亡經》,談《安邦天寶篆》,又宣講《勸修功卷》。菩薩走近,拍打寶台,高聲厲喝:“那和尚,你隻會講‘小乘教法’,可會講‘大乘教法’嗎?”
玄奘聽後,心中大喜,立即下台,跪拜道:“老師父,弟子愚昧,罪無可赦。看到前麵許多僧人講的是‘小乘教法’,我不知道‘大乘教法’為何物。”
菩薩道:“你講的‘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隻能平庸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亡魂,脫苦得樂,能修無量壽命,能作無來無去之身。”
正講時,司香巡堂的官員急忙上奏唐王:“法師正講高妙的法,而兩位遊僧扯下來亂講胡話。”
唐王下令將二僧擒拿,見到太宗時,那僧人未起身行禮,仰麵說道:“陛下有何事?”
唐王認出他來,問:“你就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菩薩答道:“正是。”
唐王道:“既然你來此聽講,應該靜心聽法,為什麽擾亂講堂,妨礙佛事?”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修得無壞之身。”
唐王神色正色,喜問:“你那大乘佛法在哪裏?”
菩薩道:“在大西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唐王道:“你記得嗎?”
菩薩道:“我記得。”
唐王大喜,命令法師引導菩薩上台講法。
詩曰:
三寶巍巍,道可尊;
四生六道,盡評論。
明心解養,人天法;
見性能傳,智慧燈。
護體莊嚴金世界;
身心清淨玉壺冰。
自佛製袈裟後,
萬劫誰敢斷僧?
唐王聽了,心中大喜,又問:“那九環錫杖有什麽好處?”
菩薩答道:
“這錫杖是銅鑲鐵製,九節仙藤,永駐顏麵。
入手時,青骨瘦弱,下山輕帶白雲歸。
摩嗬立祖,遊天闕;
羅卜尋娘,破地關。
不染紅塵,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聽後,命人展開袈裟,從頭到尾仔細查看,果然是一件寶物。於是說道:“大法長老,實不相瞞,我如今大力推動善教,廣種福田。在化生寺有一位德行高尚的法師,法名玄奘,我打算將這兩件寶物送給他使用。您定的價格是什麽?”
菩薩聞言,合掌道:“既然有德行的法師,貧僧願意將這件袈裟和錫杖贈送給他,不收一文錢。”
說完,菩薩便準備離開。唐王急忙喊住蕭瑀,問:“你之前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既然我願意購買,為何你不收錢?莫非是覺得我強求你們的寶物?”
菩薩迴答:“貧僧本有願望,願意將此物送給有德行的法師,若他敬重三寶,隨喜善緣,我願意贈送,不收任何金錢。見陛下德行高尚,敬佛心切,理應奉上。”
唐王聽後十分感動,立刻命光祿寺安排素宴,感謝菩薩。菩薩再三辭謝,便離開了宮殿,迴到土地廟中隱匿不再顯現。
後來,太宗設了午朝,派魏征將旨意傳給玄奘。玄奘正在聚眾講經,接到召令後立即下壇,整理衣袍,與魏征一起入宮見駕。
太宗說道:“法師辛苦了,今日我無物迴報。早些時候,蕭瑀迎接二位僧人,願送給你一件錦袈裟和一條九環錫杖,今天特召你來,領受這些物品。”
玄奘叩頭謝恩,太宗接著說道:“法師,如果不嫌棄,穿上這袈裟,讓我們看看。”
玄奘便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站在階前。
君臣眾人都為之欣喜,確實是如來佛的化身。
你看他:
凜凜威顏,顯得雅致非凡,佛衣合體,猶如量體裁做。
光輝閃耀,照亮天地,彩光交織,凝聚宇宙。
明珠閃亮,排列上下,金線交織,穿梭前後。
四麵錦邊,環繞兜羅,萬種奇異圖案織成綺麗繡品。
八寶裝飾,束縛絲扣,金環束領,攀附絨扣。
佛天的大小,排列高低,星象的尊卑,分明左右。
玄奘法師緣分深厚,堪承受此寶物。
宛如極樂世界的阿羅漢,超越西方的覺悟聖者。
錫杖叮當,九環相擊,毗盧帽映照,極為豐厚。
的確是佛子,非虛傳,勝過菩提,真實無誤。
當時,文武百官在階前鼓掌喝彩,太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於是命令法師披上袈裟,手持寶杖,並賜予兩隊儀仗,許多官員跟隨送出朝門,指示他沿大街行走,前往寺廟,就如同狀元高官外出顯赫一般。
玄奘再三拜謝,沿街行走時,長安城內,商販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相觀看、稱讚,紛紛說:“好個法師!真是活羅漢下降,活菩薩降臨。”
玄奘直到寺廟,僧人們趕來迎接。一見他披上袈裟,手持錫杖,所有人都認為是地藏王菩薩降臨,各自歸依,侍奉左右。玄奘上殿,點燃香火,禮佛並述說聖恩,眾人各自迴到禪座。
又不覺太陽西墜。正是那:
日落煙霧迷漫草木,帝都鍾鼓初鳴。
三聲鍾響,斷了行人步伐,街道前後寂靜。
寺廟內輝煌燈火,孤村冷落無聲。
禪僧入定,理殘經,正是煉魔養性的好時機。
光陰如指尖流逝,七日正會的時光到來。玄奘再次向唐王上表,請求拈香。此時,善聲充滿天下。太宗親自排駕,率領文武百官、後妃國戚,早早趕往寺廟。全城的百姓,不論貴賤大小,紛紛前來聆聽講法。
菩薩與木叉說道:“今天是水陸正會,一七繼七七,足矣。我和你混在人群中,一則看看會場如何,二則看看金蟬子是否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聽他講的是哪一部經典。”
兩人隨即進入寺廟。果然是緣分使然,遇見了舊相識,般若歸本,法門依舊。進入寺廟後,真是天朝大國,遠勝裟婆;超過隻園舍衛,甚至不亞於上刹招提。
那一派仙音震天,佛號響徹。菩薩走到多寶台前,果然是金蟬的智慧相。
詩曰:
萬象澄明,絕無塵埃,
大典玄奘坐高台。
超生孤魂悄然到,
聽法高流,市上來。
施物應機,心路遙遠,
出生隨意,藏門開。
對看講出無量法,
老幼人人放喜懷。
又詩曰:
因遊法界,講堂中,
逢見相知,不俗同。
盡說目前千萬事,
又談塵劫許多功。
法雲容曳,舒群嶽,
教網張羅,滿太空。
檢點人生,歸善念,
紛紛天雨,落花紅。
法師在台上,講《受生度亡經》,談《安邦天寶篆》,又宣講《勸修功卷》。菩薩走近,拍打寶台,高聲厲喝:“那和尚,你隻會講‘小乘教法’,可會講‘大乘教法’嗎?”
玄奘聽後,心中大喜,立即下台,跪拜道:“老師父,弟子愚昧,罪無可赦。看到前麵許多僧人講的是‘小乘教法’,我不知道‘大乘教法’為何物。”
菩薩道:“你講的‘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隻能平庸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亡魂,脫苦得樂,能修無量壽命,能作無來無去之身。”
正講時,司香巡堂的官員急忙上奏唐王:“法師正講高妙的法,而兩位遊僧扯下來亂講胡話。”
唐王下令將二僧擒拿,見到太宗時,那僧人未起身行禮,仰麵說道:“陛下有何事?”
唐王認出他來,問:“你就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菩薩答道:“正是。”
唐王道:“既然你來此聽講,應該靜心聽法,為什麽擾亂講堂,妨礙佛事?”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修得無壞之身。”
唐王神色正色,喜問:“你那大乘佛法在哪裏?”
菩薩道:“在大西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唐王道:“你記得嗎?”
菩薩道:“我記得。”
唐王大喜,命令法師引導菩薩上台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