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隻是師父要走遍異國他鄉,不能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
“我和你隻能做個保護,保得他身還在命還在,替不了這些苦惱,也取不到真經,就是有能力先去見到佛,那佛也不肯輕易把真經給你我。”
“正所謂如果容易得到,就會當作平常之事看待。”
那呆子聽了,連連答應聽從。
於是吃了些沒有菜的素食,師徒們在流沙河東岸崖邊歇息。
第二天早上,三藏說道:
“悟空,今天怎麽安排?”
行者說道:
“沒什麽安排,還得讓八戒下水。”
八戒說道:
“哥啊,你隻顧著圖清閑,卻讓我下水。”
行者說道:
“賢弟,這次我不再急性子了,隻要你引他上來,我攔住河沿,不讓他迴去,一定會把他擒住。”
好八戒,抹抹臉,抖擻精神,雙手拿著釘鈀到了河沿,分開水路,依然又下到妖怪的窩巢。
那妖怪剛剛睡醒,忽然聽到推水的聲響,急忙迴頭睜眼來看,見八戒拿著釘鈀下來,他跳出來,當頭攔住,喝道:
“慢來!慢來!看杖!”
八戒舉起釘鈀架住說道:
“你這是什麽哭喪的杖,讓你祖宗看看我的杖!”
那妖怪說道:
“你這家夥太不識貨!”
“我這寶杖原來名聲很大,本是月宮裏梭羅樹的樹枝。”
“吳剛砍下一枝來,魯班花費了一番功夫才打製而成。”
“裏邊有一條金芯,外邊有萬道珠絲環繞。”
“名叫寶杖,善於降妖,鎮守靈霄殿能降伏妖怪。”
“隻因我官任大將軍,玉皇大帝賜給我隨身攜帶。”
“或長或短隨我心意,要細要粗任憑我想。”
“也曾護駕參加蟠桃宴,也曾隨朝在上界。”
“在殿上曾經眾聖參拜,卷簾時曾見眾仙下拜。”
“養成靈性成為一件神兵,不是人間平凡的器械。”
“自從被貶下天門,任意縱橫遨遊海外。”
“不該大膽自我誇讚,天下的槍刀難以相比。”
“看你那個生鏽的釘鈀,隻適合鋤田和種菜!”
八戒笑道:
“我把你這該打的潑東西!”
“暫且不管什麽種菜,隻怕碰一下,讓你沒地方貼膏藥,九個眼子一起流血!”
“縱然不死,也是個到老的破傷風!”
那怪拋開架勢,在那水底下,和八戒又打到水麵上。
這一番打鬥,比之前果然更不一樣,你看他:
寶杖掄,釘鈀築,言語不通不是眷屬。
隻因為木母克製刀圭,導致雙方相戰衝突。
沒分出輸贏,沒有反複,翻起波浪不和睦。
這個怎能容忍怒氣?
哪個傷心難以忍受恥辱。
鈀來杖架逞英雄,水滾流沙很惡毒。
氣昂昂,忙忙碌碌,大多因為三藏要去西域。
釘鈀厲害,寶杖嫻熟。
這個揪住要往岸上拖,那個抓住就往水裏按。
聲音如霹靂驚動魚龍,雲暗天昏神鬼伏。
這一場,來來往往,鬥了三十迴合,不分強弱。
八戒又使個假裝輸了的計策,拖著鈀逃走。
那妖怪隨後又趕來,湧起波浪,追到崖邊。
八戒罵道:
“我把你這個潑怪!”
“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
那妖怪罵道:
“你這家夥哄我上去,又讓那幫手來啦。”
“你下來,還是在水裏相鬥。”
原來那妖怪變機靈了,再也不肯上岸,隻在河沿和八戒吵鬧。
卻說行者見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脾氣暴,恨不得一把抓住。
行者說道:
“師父!您自己坐下,等我給他來個餓鷹捕食。”
就縱起身形翻筋鬥,跳到半空,猛地落下來,要抓那妖怪。
那妖怪正和八戒叫嚷,忽然聽到風聲,急忙迴頭,看到是行者從雲裏落下來,卻又收起那寶杖,一頭紮下水,隱藏蹤跡,消失不見。
行者站在岸上,對八戒說道:
“兄弟呀,這妖怪也變得狡猾了。”
“他再也不肯上岸,怎麽辦?”
八戒說道:
“難!難!難!打不過他,我把吃奶的力氣都使盡了,隻打了個平手。”
行者說道:
“先去見師父。”
二人又迴到高岸,見到唐僧,詳細說了難以捉拿。
那長老滿眼落淚說道:
“這樣艱難,這河怎麽能夠渡過!”
行者說道:
“師父不要煩惱。”
“這妖怪深深潛到水底,確實難辦。”
“八戒,你就在這裏保護師父,不要再和他爭鬥,等老孫去南海走一趟。”
八戒說道:
“哥啊,你去南海幹什麽?”
行者說道:
“這取經的事情,原本是觀音菩薩安排的;解渡我們,也是觀音菩薩。”
“今天被流沙河阻擋,不能前進,不找她,怎麽處理?”
“等我去請她,總比和這妖精爭鬥強。”
八戒說道:
“也是,也是。”
“師兄,你去的時候,千萬替我迴複一聲:往日多謝指教。”
三藏說道:
“悟空,如果是去請菩薩,那就不必遲疑,快去快迴。”
行者立即縱起筋鬥雲,徑直去南海。
咦!不到半個時辰,早就望見普陀山的景象。
不一會兒落下筋鬥,到紫竹林外,又隻見那二十四路諸天,上前迎著問道:
“大聖為何前來?”
行者說道:
“我師父有難,特地來拜見菩薩。”
諸天神說道:
“請坐,容我稟報。”
那輪值的天神,徑直到潮音洞口稟報:
“孫悟空有事朝見。”
菩薩正與捧珠龍女在寶蓮池畔扶著欄杆看花,聽到稟報,立即轉到雲岩,開門叫他進去。
大聖端莊嚴肅皈依參拜,菩薩問道:
“那流沙河的妖怪,是卷簾大將下凡,也是我勸化的善信,讓他保護取經的人。”
“你如果肯說出是東土取經的人,他絕對不會和你爭鬥,一定會歸順的。”
行者說道:
“那妖怪現在害怕戰鬥,不肯上岸,隻在水裏隱藏蹤跡,怎麽能讓他歸順?”
“我師父怎麽渡過這弱水?”
菩薩立即叫惠岸,從袖中取出一個紅葫蘆兒,吩咐道:
“你可以拿著這個葫蘆,同孫悟空到流沙河的水麵上,隻叫悟淨,他就出來了。”
“先要引導他皈依唐僧,然後把他那九個骷髏穿在一起,按照九宮排列,再把這個葫蘆放在當中,就是一隻法船,能夠渡唐僧過流沙河。”
惠岸聽了,恭敬地遵從師命,當即就和大聖捧著葫蘆出了潮音洞,奉法旨辭別了紫竹林。
有詩為證:
五行配合符合自然之道,認得從前的舊主人。
修煉自己確立根基有奇妙的用處,分辨清楚邪正能看到原因。
金迴歸本性還是同類,木離開去求情一起沉淪。
土的功勞成就了寂寞,調和水火沒有絲毫塵埃。
“我和你隻能做個保護,保得他身還在命還在,替不了這些苦惱,也取不到真經,就是有能力先去見到佛,那佛也不肯輕易把真經給你我。”
“正所謂如果容易得到,就會當作平常之事看待。”
那呆子聽了,連連答應聽從。
於是吃了些沒有菜的素食,師徒們在流沙河東岸崖邊歇息。
第二天早上,三藏說道:
“悟空,今天怎麽安排?”
行者說道:
“沒什麽安排,還得讓八戒下水。”
八戒說道:
“哥啊,你隻顧著圖清閑,卻讓我下水。”
行者說道:
“賢弟,這次我不再急性子了,隻要你引他上來,我攔住河沿,不讓他迴去,一定會把他擒住。”
好八戒,抹抹臉,抖擻精神,雙手拿著釘鈀到了河沿,分開水路,依然又下到妖怪的窩巢。
那妖怪剛剛睡醒,忽然聽到推水的聲響,急忙迴頭睜眼來看,見八戒拿著釘鈀下來,他跳出來,當頭攔住,喝道:
“慢來!慢來!看杖!”
八戒舉起釘鈀架住說道:
“你這是什麽哭喪的杖,讓你祖宗看看我的杖!”
那妖怪說道:
“你這家夥太不識貨!”
“我這寶杖原來名聲很大,本是月宮裏梭羅樹的樹枝。”
“吳剛砍下一枝來,魯班花費了一番功夫才打製而成。”
“裏邊有一條金芯,外邊有萬道珠絲環繞。”
“名叫寶杖,善於降妖,鎮守靈霄殿能降伏妖怪。”
“隻因我官任大將軍,玉皇大帝賜給我隨身攜帶。”
“或長或短隨我心意,要細要粗任憑我想。”
“也曾護駕參加蟠桃宴,也曾隨朝在上界。”
“在殿上曾經眾聖參拜,卷簾時曾見眾仙下拜。”
“養成靈性成為一件神兵,不是人間平凡的器械。”
“自從被貶下天門,任意縱橫遨遊海外。”
“不該大膽自我誇讚,天下的槍刀難以相比。”
“看你那個生鏽的釘鈀,隻適合鋤田和種菜!”
八戒笑道:
“我把你這該打的潑東西!”
“暫且不管什麽種菜,隻怕碰一下,讓你沒地方貼膏藥,九個眼子一起流血!”
“縱然不死,也是個到老的破傷風!”
那怪拋開架勢,在那水底下,和八戒又打到水麵上。
這一番打鬥,比之前果然更不一樣,你看他:
寶杖掄,釘鈀築,言語不通不是眷屬。
隻因為木母克製刀圭,導致雙方相戰衝突。
沒分出輸贏,沒有反複,翻起波浪不和睦。
這個怎能容忍怒氣?
哪個傷心難以忍受恥辱。
鈀來杖架逞英雄,水滾流沙很惡毒。
氣昂昂,忙忙碌碌,大多因為三藏要去西域。
釘鈀厲害,寶杖嫻熟。
這個揪住要往岸上拖,那個抓住就往水裏按。
聲音如霹靂驚動魚龍,雲暗天昏神鬼伏。
這一場,來來往往,鬥了三十迴合,不分強弱。
八戒又使個假裝輸了的計策,拖著鈀逃走。
那妖怪隨後又趕來,湧起波浪,追到崖邊。
八戒罵道:
“我把你這個潑怪!”
“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
那妖怪罵道:
“你這家夥哄我上去,又讓那幫手來啦。”
“你下來,還是在水裏相鬥。”
原來那妖怪變機靈了,再也不肯上岸,隻在河沿和八戒吵鬧。
卻說行者見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脾氣暴,恨不得一把抓住。
行者說道:
“師父!您自己坐下,等我給他來個餓鷹捕食。”
就縱起身形翻筋鬥,跳到半空,猛地落下來,要抓那妖怪。
那妖怪正和八戒叫嚷,忽然聽到風聲,急忙迴頭,看到是行者從雲裏落下來,卻又收起那寶杖,一頭紮下水,隱藏蹤跡,消失不見。
行者站在岸上,對八戒說道:
“兄弟呀,這妖怪也變得狡猾了。”
“他再也不肯上岸,怎麽辦?”
八戒說道:
“難!難!難!打不過他,我把吃奶的力氣都使盡了,隻打了個平手。”
行者說道:
“先去見師父。”
二人又迴到高岸,見到唐僧,詳細說了難以捉拿。
那長老滿眼落淚說道:
“這樣艱難,這河怎麽能夠渡過!”
行者說道:
“師父不要煩惱。”
“這妖怪深深潛到水底,確實難辦。”
“八戒,你就在這裏保護師父,不要再和他爭鬥,等老孫去南海走一趟。”
八戒說道:
“哥啊,你去南海幹什麽?”
行者說道:
“這取經的事情,原本是觀音菩薩安排的;解渡我們,也是觀音菩薩。”
“今天被流沙河阻擋,不能前進,不找她,怎麽處理?”
“等我去請她,總比和這妖精爭鬥強。”
八戒說道:
“也是,也是。”
“師兄,你去的時候,千萬替我迴複一聲:往日多謝指教。”
三藏說道:
“悟空,如果是去請菩薩,那就不必遲疑,快去快迴。”
行者立即縱起筋鬥雲,徑直去南海。
咦!不到半個時辰,早就望見普陀山的景象。
不一會兒落下筋鬥,到紫竹林外,又隻見那二十四路諸天,上前迎著問道:
“大聖為何前來?”
行者說道:
“我師父有難,特地來拜見菩薩。”
諸天神說道:
“請坐,容我稟報。”
那輪值的天神,徑直到潮音洞口稟報:
“孫悟空有事朝見。”
菩薩正與捧珠龍女在寶蓮池畔扶著欄杆看花,聽到稟報,立即轉到雲岩,開門叫他進去。
大聖端莊嚴肅皈依參拜,菩薩問道:
“那流沙河的妖怪,是卷簾大將下凡,也是我勸化的善信,讓他保護取經的人。”
“你如果肯說出是東土取經的人,他絕對不會和你爭鬥,一定會歸順的。”
行者說道:
“那妖怪現在害怕戰鬥,不肯上岸,隻在水裏隱藏蹤跡,怎麽能讓他歸順?”
“我師父怎麽渡過這弱水?”
菩薩立即叫惠岸,從袖中取出一個紅葫蘆兒,吩咐道:
“你可以拿著這個葫蘆,同孫悟空到流沙河的水麵上,隻叫悟淨,他就出來了。”
“先要引導他皈依唐僧,然後把他那九個骷髏穿在一起,按照九宮排列,再把這個葫蘆放在當中,就是一隻法船,能夠渡唐僧過流沙河。”
惠岸聽了,恭敬地遵從師命,當即就和大聖捧著葫蘆出了潮音洞,奉法旨辭別了紫竹林。
有詩為證:
五行配合符合自然之道,認得從前的舊主人。
修煉自己確立根基有奇妙的用處,分辨清楚邪正能看到原因。
金迴歸本性還是同類,木離開去求情一起沉淪。
土的功勞成就了寂寞,調和水火沒有絲毫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