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嫋。


    禪關(禪的考驗)難度何其高,修行者不斷參禪追求解脫,最終卻常感到年華虛度。就像磨磚試圖做鏡子,積雪充當糧食,走了許多彎路,迷失了自己。


    修行者像一根毛發吞下大海,或像一粒芥子想容納整個須彌山。


    即使看似超越了世俗的限製,悟道的時刻,已超越了十地菩薩的境界,超越了三乘的束縛,但也凝滯在四生六道的輪迴之中。


    誰能聽懂那絕對清淨的思想?


    誰能聽到杜宇鳥在春天的一聲啼鳴?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這裏的故人音訊已杳無。


    而千丈冰崖上,五葉蓮花盛開,古老廟宇的簾子下香氣繚繞。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在那個時刻,識破了事物的本源與流變,便能見到龍王與三寶的真相。


    這篇詞的名稱是《蘇武慢》。


    內容是講述佛祖如來告別了玉帝,迴到了雷音寶刹,看到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大金剛和無邊菩薩,每個菩薩都持著幢幡寶蓋、異寶仙花,排列在靈山仙境中,在娑羅雙林下迎接如來。


    此時如來佛駕雲而來,對大家說道:“我以深邃的般若智慧,遍觀三界。萬物的根本性,本質上歸於寂滅。與虛空合一,最終一無所有。戰勝了那隻乖猴,這件事不必再深究,生死由此開始,法相本如此。”


    說罷,放舍利之光,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


    大眾見了,皈身禮拜。少頃間,聚慶雲彩霧,登上品蓮台,端然坐下。


    那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金剛、四菩薩,合掌近前禮畢,問曰:“鬧天宮攪亂蟠桃者,何也?”


    如來道:“那廝乃花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煆煉,亦莫能傷損。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曆,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鬥雲,一去十萬八千裏。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裏。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迴。”


    說完,如來佛釋放舍利光芒,空中出現了四十二道白虹,南北相連。


    眾人看到後,紛紛皈依並禮拜。


    片刻後,慶雲聚集,蓮花座升起,如來佛端坐蓮台。


    三千佛、五百羅漢、八大金剛、四菩薩齊聚合掌,向如來佛問道:“是誰在天宮鬧事,攪亂了蟠桃盛宴?”


    如來答道:“那妖猴來自花果山,罪惡滔天,無法形容;天神都無法製服他;即便是二郎神捉拿他,老君用火煉也未能傷他。我當時在雷將中,揚威顯赫,賣弄精神;我止住了戰鬥,問他來曆,他說自己有神通,能夠變化,駕筋鬥雲飛行十萬八千裏。我與他打了個賭,他無法讓我受傷,最後我將他製服,指點五行山,封住他在那裏。玉帝大開瑤宮,請我坐上首,舉行‘安天大會’以感謝我,之後我才辭去返迴。”


    感謝之後,大家各自離開,迴到各自的崗位,繼續履行各自的職責,共同享受純真與樂趣。


    果然如此,祥瑞的雲霧彌漫在印度的大地,彩虹的光輝環繞著世尊(佛陀)。


    西方的極樂世界被稱為至高無上的淨土,那裏是無相法王的所在,指的是佛陀所傳的無相法門。


    常常看到神奇的黑猿獻上果實,麋鹿銜著花朵,青鸞飛舞,彩鳳鳴唱,靈龜捧著壽命,仙鶴叼著靈芝。


    在淨土世界中安享寧靜,生活在隻園,享受如龍宮般的法界——一個清淨、圓滿、無障礙的世界。


    這裏的花朵日複一日地綻放,果實隨時成熟,象征著永恆的美好與豐盈。


    通過修習寧靜、歸於真理,參禪的結果就是獲得覺悟和內心的平和。


    在這個境界中,一切都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這裏的煙霞縹緲,隨時來去,四季變化不再幹擾,年歲已不再重要,超越了時間的束縛。


    各位修行者謝過如來佛後,各自迴到各自的修行崗位,繼續追求各自的道業,大家一同享受天真無邪的快樂。


    的確如詩所言:


    瑞氣彌漫天竺(印度佛教聖地),彩虹光輝圍繞世尊(如來佛)。


    西方佛土稱為第一,無相法王的法門。


    常見玄猿獻果,麋鹿銜花;


    青鸞在空中舞蹈,彩鳳在空中鳴唱;


    靈龜捧著壽命,仙鶴叼著靈芝。


    淨土安寧,龍宮法界供養無窮。


    花開不息,果實常熟。


    修行寧靜歸真,參禪心得,達到圓滿的境界。


    無生無滅,無增無減。


    煙霞縹緲,時光不侵,年歲似乎不再重要。


    詩曰:


    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


    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


    自由自在地來去遊走,心中沒有恐懼,也沒有煩憂。


    極樂世界中一切平坦開闊,大千世界沒有春秋的變化。


    佛祖居於靈山大雷音寶刹之間,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


    “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觀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如來卻將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布散。


    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佛祖如來坐鎮靈山大雷音寶刹(佛教聖地),一天召集了所有的佛、羅漢、菩薩、金剛、比丘僧、尼姑等修行者,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