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許多文學作品以竹簡或絲帛的形式流傳下來,而這無疑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竹簡古稱竹牘,均以毛筆書成。詔書與法令用三尺(約67.5cm)的竹簡,經書寫錄在長約二尺四寸(約56cm)的竹簡上,普通信件則記錄在一尺(約23cm)長的竹簡中。


    抄寫整部《詩經》需要一整車的竹簡!


    博學多才之人常說“學富五車”,這便是指其曾讀過五大車之多的竹簡了。


    然而此刻朝堂之上,大臣們傳閱的一紙《大風歌》,徹底改變了他們對竹簡這一載體的慣有印象。


    宣紙薄若蟬翼,輕如煙霧。


    朝臣之中,誰會不為之動容呢?


    能在朝中任職的大臣們,哪一個是徒有虛名之輩?


    李斯與馮去疾等人預見到了這一發明的重大意義!


    當宣紙傳遍後,趙牧向嬴政稟告:“陛下,此物不但可用來記述文辭、描繪圖像,還足以包裹物品,無所不能。”


    嬴政緊握住趙牧的手臂激動問道:\"生產如此奇物是否艱難?\"


    \"絕無困難,製造簡單至極,微臣可以讓蕭何整理詳細步驟獻於聖上看。\"


    \"此奇品該取何名?\"


    \"迴陛下,它被稱為‘紙’,且聖上所見此乃極品宣紙。\"


    嬴政讚許:\"宣紙好,真是出色!\"


    \"冠軍侯功不可沒,為朕帶來了非凡的驚喜!\"


    目睹這張宣紙的嬴政已然開始構想著無數種推廣普及的可能性。


    若是能簡單造紙,他可以全麵推行文字教育,使得全天下人皆能享有閱讀機會!


    秦始皇內心難以壓抑喜悅,在眾目睽睽之下說:


    \"冠軍侯要怎樣的犒賞?\"


    \"啟奏陛下,臣想要招募十萬工匠之額。\"


    \"批準!\"


    接著趙牧提出請求黃金十萬,未有絲毫停頓秦始皇再次應允:\"準許!\"


    在滿殿官員帶著傾慕的目光下,理所當然地,隻有冠軍侯配得上這等厚重嘉獎。


    正當所有人期待他會繼續呈上更多提議時,出人意料地,趙牧默然而退歸行列中……


    秦始皇望著遠道而去的身影感到無限欣慰:“擁有這樣卓越的謀士在側輔佐,何愁國家不安定昌盛!”……


    走出宮門,鹹陽大殿下空蕩,唯有巍峨的建築矗立在那裏,映照出天空的顏色。這一刻,李斯和趙高也跟隨著皇帝的目光,共同凝視著這片宏偉的大地。


    在那兩人的眼裏那是山川河流;而對於嬴政,這一切象征著他心中的帝國。


    他將宣紙上題寫的內容緊捏手中。


    “諸位……”


    忽然問起兩位近臣,“朕以為大秦之美如何?”


    “陛下,江山萬裏,盡展錦繡。”


    趙髙迴應,緊接著李斯感歎,“多麽壯麗,何其輝煌!”


    但這位君王並不滿足,輕撫手中心愛之物低語著:


    \"不過朕覺得,這江山尚嫌太小......”


    一句簡單的感慨,在空氣中炸裂般激起了強烈的反響,驚得兩位重臣的心都為之一顫。群臣聽到始皇如此宏偉之誌言辭亦震撼莫名。


    趙牧靜聽始皇帝的言辭,感受到其雄心壯誌。他觀察了扶蘇和公子高後,心中漸漸明了,也許此次始皇帝召集諸公子入宮有更深的意圖。


    趙牧決定繼續聆聽,試圖理解始皇帝把這些公子聚集到宮殿的目的……


    李斯和趙高等朝廷官員皆為之驚歎:大秦橫掃六國,東起遼東、西至高原、南抵嶺南、北達陰山,疆域遼闊無邊。遠古以來,即使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也未曾統治如此龐大的土地!而始皇帝竟然覺得這還不足,普天之下,唯有始皇帝敢言及大秦的江山尚嫌狹小!


    莫非始皇帝還有更為宏大的目標?李斯迴憶起早前與始皇帝討論過的匈奴問題,雖然匈奴已被逐出河套地區,但其勢力依舊如春風吹拂般迅速恢複生長。李斯不禁問道:“陛下,難道您想徹底解決北方蠻夷的威脅嗎?”


    “豈止是匈奴……”嬴政目光深邃,仿佛注視著遙遠的未來。


    “此事關乎重大,是否應秘密商議?”李斯窺見始皇帝堅定的決心,亦為他的壯誌所打動,但他認為這麽重大的國事不適宜公開談論,一旦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無妨。”嬴政突然抬起手,慷慨陳詞:“朕就是要讓天下知曉,我秦 隊不久即將踏平大漠。”


    “朕不是溫順之羊,任由他們欺淩劫掠;朕乃猛虎,震怒之聲撼動千山!”他聲音堅定,不容反駁,“秦乃是飛龍,一躍便吞食草原上的敵人。”


    “朕將給予他們痛擊,不僅打擊一次,直到他們永世臣服。讓他們從此絕無反抗之心!”


    一席話落,大殿頓時陷入死寂。所有文武百官、軍士騎兵皆呆若木雞,震驚得連靈魂都仿佛凍結,無法立刻反應過來——所有人都知道始皇帝所說即做!


    眾人低語“猛虎、蟄龍”,接著外麵響起雷鳴般的誓言:“吾皇 ”。士兵們狂熱地唿嘯響應,氣勢衝雲破日,展現了對始皇帝忠誠無畏的態度。他們用這種方式表達著內心的信念,表明無論何等險阻都將追隨始皇帝的步伐前進。


    隻要命令一下達,別說大漠北國,就算地獄十八層也不退卻;不管對手是鐵甲兵還是神兵天降,都將迎戰。“戰鬥必然勝利;進攻必能奪城拔寨。”這就是我的秦軍意誌!


    “朕要讓全世界向秦國獻上敬意,任何拒絕朝拜的,必將遭受秦兵追逐直至伏法。”隨著話語落下的那一刻,眾將士內心燃起了熊熊戰火。李斯為首的文職官員以及趙高帶領的宦官團隊也被點燃 ,誓同甘苦。


    此時此刻,君臣一心,共同向著同一個夢想奮進!在大殿之中,不僅是將領們受到鼓舞,就連那些年輕貴胄如扶蘇和公子高亦感振奮不已。趙牧在隊伍中忽然領悟到了始皇帝召集這批青年貴族的真實意義——那是在培養能夠傳承其意誌的新一代接班人。


    始皇帝希望能將自己的意願延續下去。趙牧獻上的宣紙更是激發了秦始皇內心深處的壯誌豪情。盡管如此,居然有人公開反對,甚至已大步走出人群……


    “不行……”


    這簡短的一句話仿佛一盆冷水,讓在場所有人頓時氣憤不已。嬴政眉頭頓時緊皺。


    李斯見狀厲聲道:“是誰?”


    “臣拜見陛下。”


    一個蒼老而沉穩的聲音傳來,說話者是滿頭白發、儒雅大方的老叟——淳於越!他曾任齊國博士,在秦朝擔任過仆射。三年前,在鹹陽宮宴會中,淳於越建議恢複周朝的分封製度,這一建議遭到了丞相李斯的強烈反對。


    這些迴憶在嬴政腦中一閃而過。“陛下,”淳於越繼續說,“臣認為,現在正是新王朝成立之初,百姓們急需休養生息,不宜再發動戰爭。”


    聽到這裏,趙高冷笑一聲,打斷他的話:“博士真是老糊塗了嗎?我大秦已經統一六國,威名天下無出其右!”


    “哼,不過是諂媚之輩!”淳於越不以為然,怒斥完趙高後,還用不滿的目光看向李斯,認為後者隻是崇尚法家的一個粗鄙之徒。


    李斯內心惱火卻沒有反駁,一時之間殿內所有人都屏住唿吸。


    嬴政轉過頭直視著淳於越問:“那你倒教教朕應該怎麽做?”


    站在朝堂中的淳於越向嬴政深深一揖,聲音堅定地迴答:“正如臣所說,大秦應以修養生息為主,不應再度挑起戰火,正如孔聖人所言。” 想到始皇帝一向對儒家理論不太友好,淳於越改口說道:“《孫子兵法》有雲:嗜戰必亡。懇請陛下多加思考!”


    “淳博士是覺得朕不懂兵法嗎?”


    嬴政目光深邃:“《孫子兵法》說得好戰亡邦、好和平更危;既要不喜好也不憎惡戰事,方可得天下王道。”他稍作停頓,語氣加重:“難道淳博士想讓朕忘記戰爭之術,把大秦置於危機中不成?”淳於越一時語塞,秦始皇攻滅六國之時,顯然已深入研究兵法多年;相較之下,作為一名儒生,他對於戰爭策略隻是略知一二。


    盡管心中有所顧慮,然而儒士的好鬥本性使得他又開口:“並非臣意在此處,” 淳於越解釋道:“我隻是擔心若再戰不斷會令國民飽受磨難;陛下還是多學些《周禮》為妙。”


    聽到這句話,嬴政麵帶不悅:“如果周禮能治國,怎會有連年的戰亂;如果不是朕平定六國,這場混亂何以結束?”


    一時間眾人屏息傾聽,隨後,淳於越振聲說:“雖然陛下確是才德出眾之人,然而征伐攻城,並非賢明君主之舉。”


    接著嬴政冷靜卻極具威壓地說:“討伐敵對國家時愛護那裏的人民,才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方式。”此話說罷,眾人振奮不已。


    這句話顯得霸氣十足,確實是始皇帝慣有的風格。


    淳於越的臉漲得通紅卻更不服氣:“陛下您太好戰。” 沁人心田的話落下沒一會,秦始皇提著他手握已久的泰阿寶劍猛然轉向,“以戰爭遏製戰爭!此亦為正道也!”


    整個大廳陷入靜謐,唯有劍鋒所向的凜冽寒光,似乎在無聲述說著秦始皇的決心與決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阿房之子,我為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泰382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泰3827並收藏大秦:阿房之子,我為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