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所言蕭何與韓信之事,弟子不明,特請示下。”
王賢聽過蕭何和韓信的故事,隻是不明白為什麽這時講出來。
“對立麵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麵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
“有條件的相對的統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楊行秋開始講起矛盾的矛盾的統一性與鬥爭性。
對立麵之間的統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雙方所固有的兩種相反的屬性。
矛盾的統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屬性,最終使事物保持自身統一。
由於統一性的作用,雙方能夠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於自己的因素而得到發展,從而為解決矛盾準備條件。
矛盾的鬥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屬性,使事物不斷地變化以至最終破壞自身統一。
對立麵之間的相互鬥爭是促成新事物否定舊事物的決定力量。
“故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之前已經學習過對立統一規律,王賢還是能理解這部分內容的。
“尊師所言,弟子謹記!”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外儒內法,濟之以道,政是以和。”
楊行秋跟王賢講點管理學和辯證法的內容,也是要維持合作社內部的平衡。
曹碩擔任董事長後,勢必製定更加激進的經營策略,以謀求更大的話語權和政治資本。
這對於楊行秋這個總經理來說,不完全是好事。
好處是能借助曹碩的改革,培植一批自己的勢力。
壞處是曹碩的勢力壯大,又要威脅到其他的利益集團。
王賢作為經學知識分子,在立場上天然和曹碩對立。
讓他代替同是經學背景的盧老夫人,站在道德高地上去製衡曹碩代表的曹氏宗族。
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楊行秋成為鬥爭犧牲品的可能性。
隻要蒸汽機能夠投入,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可以讓每個利益集團都享受到巨大的紅利。
這樣他們就會繼續支持楊行秋的改革。
“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大哥!”
曹羽早就到了,隻是一直在外麵等著。
“賢弟!有事但講無妨!”
楊行秋從臉色上看出他有些心事。
“大哥,我……”
楊行秋看他的欲言又止,知道他是為了什麽事找來的。
“王賢,你先到煉鐵坊去,為師稍後便到!”
“弟子自去!”
王賢離開後,雪地上隻有楊行秋和曹羽兩個人的身影。
“二弟,有事就說吧!”
“我已見過曹瑛,幸得夫人搭救,已無大礙!”
果然,是為了曹瑛來的。
“是愚兄,考慮不周,致此不幸!拙荊不過略施小術,不必言謝!”
楊行秋還是不願意去麵對自己造成的後果,從口氣上看,也不像是來興師問罪的。
他想說些什麽呢?
“弟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哥見教!”
“要問什麽?”
“叔父美意如此,何不受之?”
聽到曹羽的問題,楊行秋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迴答。
《易經》中,第十一卦,地天泰,也就是泰卦,第五爻爻詞。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翻譯過來就是,殷帝乙嫁妹於周文王,因而得福,大吉大利。
象辭說:以此得福,大吉大利,是行中正之道而實現自己的願望。
商王文丁殺了周族首領季曆以後,商周關係惡化。
季曆之子姬昌繼位後,積極蓄聚兵力,準備為父報仇。
此時,位於商王朝東南的夷方也先後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反對商朝。
繼位的商王帝乙為了避免東西兩方同時受敵,也為了修好緊張的商周關係,決定將妹妹下嫁於文王,兩國親善相處,穩定大局。
姬昌審時度勢,認為滅商時機還未成熟,為了穩住商王帝乙,同時爭取充足時間,同意聯姻。
史稱\"帝乙歸妹\"。
應該是有曆史記載的最早的聯姻。
麵對一個強大的勢力,不好硬拚,隻能拉攏。
怎麽拉近關係呢?就是把妹妹或女兒嫁出去。
這就是政治聯姻。
當時周文王已經成婚,帝乙把妹妹嫁給於已有妻室的文王做側室。
跟楊行秋遇到的情況是一樣的。
在態度上,也是一樣的。
主卦是乾卦,卦象是天,在下,客卦是坤卦,卦象是地,在上。
第五爻是客卦中爻,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陽位,不當位。
表明客方不利,而主方有利。
主方積極主動,客方消極被動,主方製約客方。
主方在給予客方實惠而同時獲得更多利益,這種情況對主方非常有利,所以稱為“元吉”。
也許在拘於羑裏城的周文王,就是帶著無奈和妥協的情緒,寫下爻辭。
和周文王姬昌一樣,楊行秋也不能現在就抵觸曹氏宗族的拉攏。
也不能用《周易》裏的幾句話,扭轉眼下的情況。
卦辭還有,“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歸妹”是指納妾。
敝的本義指抹布。
敝與帚常連用。敝指抹布,帚指掃帚。
敝帚連用也可借代伎妾。
姬昌的意思是,君子要明白納妾,這種非正式婚姻極易產生嫌隙,缺乏道義的基礎,關係久之必然敝壞。
寫下這些卦辭,也算是姬昌表達自己不滿的方式。
不過在納妾成風的兩晉時代,用政治聯姻拉攏自己也是正常的。
如果楊行秋真就是個古代人,也就不會這麽麻煩了。
曹羽見楊行秋不說話,開始推測起他的動機。
“是舍妹容貌不佳?”
楊行秋歎了口氣。
雖然在昏暗的房間裏,看不清她的樣子,給她做手術的時候,借著火光,還是大概看清了她的樣貌。
“非也。體態端莊,如何不佳?”
“門第不顯?”
曹羽以為是弘農楊氏看不上他們這些皇族孑遺。
東晉的世家門閥也會拒絕皇室的聯姻。
弘農楊氏這時可沒法跟真正的門閥相比。
再說,楊行秋隻是個冒認世家的穿越者,沒有門當戶對的概念。
“非也。帝室之胄,何其顯哉!”
“陪嫁不厚?”
楊行秋沒打開那八口箱子看裏麵裝了些什麽,隻憑曹碩隨手拿出昂貴的澡豆,裏麵的嫁妝可能少了嗎?
“非也。”
“世有舊怨?”
曹羽甚至想起,曹魏政權對於弘農楊氏的打壓,以為他是在意這一點。
楊行秋不能說自己是冒認的,隻能解釋。
“非也,無服之親,不懷仇怨。”
意思是被曹魏政權打壓的楊彪、楊修跟自己的關係已經超出五服之外,沒有為他們報仇的想法。
“究竟為何?”
曹羽已經把能想到的可能性,說了個遍,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
楊行秋想來想去,隻好效仿姬昌,委曲求全。
“《詩》雲,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在下未全禮數,舍妹豈能歸之。”
聽到楊行秋拒絕的理由是,沒有足夠奢華的排場來迎親。
“好,好!”
曹羽來不及告辭,迴身跑去找曹碩。
看著曹羽的身影,在雪地上成了一個模糊的黑點。
楊行秋又緩緩念出幾句。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
王賢聽過蕭何和韓信的故事,隻是不明白為什麽這時講出來。
“對立麵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麵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
“有條件的相對的統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楊行秋開始講起矛盾的矛盾的統一性與鬥爭性。
對立麵之間的統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雙方所固有的兩種相反的屬性。
矛盾的統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屬性,最終使事物保持自身統一。
由於統一性的作用,雙方能夠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於自己的因素而得到發展,從而為解決矛盾準備條件。
矛盾的鬥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屬性,使事物不斷地變化以至最終破壞自身統一。
對立麵之間的相互鬥爭是促成新事物否定舊事物的決定力量。
“故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之前已經學習過對立統一規律,王賢還是能理解這部分內容的。
“尊師所言,弟子謹記!”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外儒內法,濟之以道,政是以和。”
楊行秋跟王賢講點管理學和辯證法的內容,也是要維持合作社內部的平衡。
曹碩擔任董事長後,勢必製定更加激進的經營策略,以謀求更大的話語權和政治資本。
這對於楊行秋這個總經理來說,不完全是好事。
好處是能借助曹碩的改革,培植一批自己的勢力。
壞處是曹碩的勢力壯大,又要威脅到其他的利益集團。
王賢作為經學知識分子,在立場上天然和曹碩對立。
讓他代替同是經學背景的盧老夫人,站在道德高地上去製衡曹碩代表的曹氏宗族。
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楊行秋成為鬥爭犧牲品的可能性。
隻要蒸汽機能夠投入,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可以讓每個利益集團都享受到巨大的紅利。
這樣他們就會繼續支持楊行秋的改革。
“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大哥!”
曹羽早就到了,隻是一直在外麵等著。
“賢弟!有事但講無妨!”
楊行秋從臉色上看出他有些心事。
“大哥,我……”
楊行秋看他的欲言又止,知道他是為了什麽事找來的。
“王賢,你先到煉鐵坊去,為師稍後便到!”
“弟子自去!”
王賢離開後,雪地上隻有楊行秋和曹羽兩個人的身影。
“二弟,有事就說吧!”
“我已見過曹瑛,幸得夫人搭救,已無大礙!”
果然,是為了曹瑛來的。
“是愚兄,考慮不周,致此不幸!拙荊不過略施小術,不必言謝!”
楊行秋還是不願意去麵對自己造成的後果,從口氣上看,也不像是來興師問罪的。
他想說些什麽呢?
“弟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哥見教!”
“要問什麽?”
“叔父美意如此,何不受之?”
聽到曹羽的問題,楊行秋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迴答。
《易經》中,第十一卦,地天泰,也就是泰卦,第五爻爻詞。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翻譯過來就是,殷帝乙嫁妹於周文王,因而得福,大吉大利。
象辭說:以此得福,大吉大利,是行中正之道而實現自己的願望。
商王文丁殺了周族首領季曆以後,商周關係惡化。
季曆之子姬昌繼位後,積極蓄聚兵力,準備為父報仇。
此時,位於商王朝東南的夷方也先後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反對商朝。
繼位的商王帝乙為了避免東西兩方同時受敵,也為了修好緊張的商周關係,決定將妹妹下嫁於文王,兩國親善相處,穩定大局。
姬昌審時度勢,認為滅商時機還未成熟,為了穩住商王帝乙,同時爭取充足時間,同意聯姻。
史稱\"帝乙歸妹\"。
應該是有曆史記載的最早的聯姻。
麵對一個強大的勢力,不好硬拚,隻能拉攏。
怎麽拉近關係呢?就是把妹妹或女兒嫁出去。
這就是政治聯姻。
當時周文王已經成婚,帝乙把妹妹嫁給於已有妻室的文王做側室。
跟楊行秋遇到的情況是一樣的。
在態度上,也是一樣的。
主卦是乾卦,卦象是天,在下,客卦是坤卦,卦象是地,在上。
第五爻是客卦中爻,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陽位,不當位。
表明客方不利,而主方有利。
主方積極主動,客方消極被動,主方製約客方。
主方在給予客方實惠而同時獲得更多利益,這種情況對主方非常有利,所以稱為“元吉”。
也許在拘於羑裏城的周文王,就是帶著無奈和妥協的情緒,寫下爻辭。
和周文王姬昌一樣,楊行秋也不能現在就抵觸曹氏宗族的拉攏。
也不能用《周易》裏的幾句話,扭轉眼下的情況。
卦辭還有,“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歸妹”是指納妾。
敝的本義指抹布。
敝與帚常連用。敝指抹布,帚指掃帚。
敝帚連用也可借代伎妾。
姬昌的意思是,君子要明白納妾,這種非正式婚姻極易產生嫌隙,缺乏道義的基礎,關係久之必然敝壞。
寫下這些卦辭,也算是姬昌表達自己不滿的方式。
不過在納妾成風的兩晉時代,用政治聯姻拉攏自己也是正常的。
如果楊行秋真就是個古代人,也就不會這麽麻煩了。
曹羽見楊行秋不說話,開始推測起他的動機。
“是舍妹容貌不佳?”
楊行秋歎了口氣。
雖然在昏暗的房間裏,看不清她的樣子,給她做手術的時候,借著火光,還是大概看清了她的樣貌。
“非也。體態端莊,如何不佳?”
“門第不顯?”
曹羽以為是弘農楊氏看不上他們這些皇族孑遺。
東晉的世家門閥也會拒絕皇室的聯姻。
弘農楊氏這時可沒法跟真正的門閥相比。
再說,楊行秋隻是個冒認世家的穿越者,沒有門當戶對的概念。
“非也。帝室之胄,何其顯哉!”
“陪嫁不厚?”
楊行秋沒打開那八口箱子看裏麵裝了些什麽,隻憑曹碩隨手拿出昂貴的澡豆,裏麵的嫁妝可能少了嗎?
“非也。”
“世有舊怨?”
曹羽甚至想起,曹魏政權對於弘農楊氏的打壓,以為他是在意這一點。
楊行秋不能說自己是冒認的,隻能解釋。
“非也,無服之親,不懷仇怨。”
意思是被曹魏政權打壓的楊彪、楊修跟自己的關係已經超出五服之外,沒有為他們報仇的想法。
“究竟為何?”
曹羽已經把能想到的可能性,說了個遍,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
楊行秋想來想去,隻好效仿姬昌,委曲求全。
“《詩》雲,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在下未全禮數,舍妹豈能歸之。”
聽到楊行秋拒絕的理由是,沒有足夠奢華的排場來迎親。
“好,好!”
曹羽來不及告辭,迴身跑去找曹碩。
看著曹羽的身影,在雪地上成了一個模糊的黑點。
楊行秋又緩緩念出幾句。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