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城內,阿鬥好不容易處理完了一天的任務,隻見方孝儒走了過來。


    “迴稟陛下,最近關於吳王征討安南一事,卻在安南那裏停滯不前,一月有餘。”


    “沒有功勞就先不說,但是一年浪費的糧餉都是巨量,實在是損耗我大明國力”


    “不如讓吳王暫時迴軍”方孝儒總算是說出了他的目的。


    “方先生啊,咱問你一個問題哈”


    “這軍隊在我大名國境之內是不要吃糧發餉”


    “這是自然”


    “既然都是吃糧發餉,不如直接把他們扔在國外,讓他們吃當地的,用當地的睡當地的,還能順帶練兵,有何不好呢?”阿鬥瞪著布靈,布靈的大眼睛看著方孝儒。


    “這”


    “可終究是太過殘忍,據臣所知,吳王以及沐將軍這兩路人馬,目前已經給安南當地造成幾十萬民眾的傷亡,這終究不符合聖人教誨”


    作為一名標準的儒家官員,方孝如他奉行儒家之道,清正廉潔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乃至造福天下是他最高追求。


    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作為學者型官員他終究沒有足夠的實踐經曆。


    還因為是讀書的種子,被老朱扔迴老家苦心學習儒道10年,學問精深。


    但這也是它的缺點,缺乏了微觀的實踐能力,以至於不接地氣。


    盡管他沒有什麽壞心眼,阿鬥也是十分清楚,但如今阿鬥需要的是幹實事的官員,對方孝孺這種相對空談的隻能敬而遠之了。


    “方先生跟我來一趟吧”


    “我們在路上慢慢聊”


    不清楚阿鬥在想什麽的方向,如就在一步步的跟著阿鬥來到了詔獄。


    “參見陛下,見過方大人”


    如今的教育因為抓了不少貪官汙吏,現在都已經填滿了。


    原本的單人豪華監獄,此時早已擠滿官員,若按照老朱的脾氣,這些家夥應該全部斬首,但阿鬥上位之後,隻是把他們關著,暫時還沒有下手。


    “方大人,你看看這裏麵的都是些什麽人”


    “都是一些貪官汙吏,在下不屑,與之為伍”對於貪官汙吏的憤怒方孝儒並不弱於平民百姓。


    阿鬥文言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


    “他們確實是貪官汙吏,但相比較其他的貪官,他們都是略有政績”


    “當初皇爺爺在位的時,後定下了最為嚴酷的法令,存儲了不少貪官,也連累了不少忠良”


    “卻也延誤了各地的政令,以至各地士族兼並土地,殘害生民,造就了不少慘案。”


    “所以在我上位之後對這些貪汙,但相對來說有證據也沒有害民的官員選擇了留情,當然,這些家夥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肯定出現過懶政怠政,甚至暴政的行為”


    “但相對來說,他終究是幹活的”


    “我不知道吳王為什麽在安南的多邦城那裏待了一個多月,但想來他也是為了攻克城池而在那裏做足了準備隻不過一個多月時間給他又如何?”


    很明顯阿豆的這些話語並不能說服方孝儒。


    還是執拗的,勸諫阿鬥趕緊削藩,畢竟曆朝曆代的藩王作亂軍閥割據的鬧劇實在是影響惡劣。


    在閱讀了大量的史書之後,阿鬥覺得,中原這塊寶地遭遇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為了子孫考慮,直接把所有鬧事者全部趕出去。


    畢竟,前世,應天這塊地方,那時候還是地廣人稀,遠遠不如如今發達。


    可見他們漢人在建設這方麵是有足夠的潛力的,而這些有點能力的貪官,他們將協助各藩王去這裏打下來的土地,將當地民眾全部漢化。


    待到寰宇皆漢人,那麽,他劉阿鬥這個漢朝皇帝在天之靈也能心滿意足。


    阿鬥將自己的思政思路給方孝儒說了一下,方孝儒略有所思,但終究還是不願意放棄彈劾。


    “實在不行方先生你到地方上曆練曆練”


    紙上得來終覺淺嘛。


    對於方孝儒這種讀書的種子,如果經過地方上的曆練,未來的成就絕對不會低,就算是再差,怎麽說也能在一個地方執行善政,那個地方也不會壞到哪去。


    “可是陛下?”


    不是,我可是輔政大臣啊,怎麽就突然給我扔到地方上了?


    “可是陛下”他還想說什麽,就被ado直接扔過一枚令牌。


    “愛卿既然認為吳王殿下在安南所造的殺戮太狠的話那麽你便去輔助安南布政使陳天平施政吧”


    嘚。


    直接把方孝儒流放了,內心頓感落寞不過,畢竟是皇帝的命令,終究是皇恩浩蕩。


    哪怕內心再不願,頂多去酒樓抱怨抱怨,寫寫詩文罵罵皇帝,然後屁顛屁顛走馬上任去也。


    “拜見方大人”


    幾名錦衣衛突然從中走了出來,倒是嚇了方孝儒一跳。


    “我等奉陛下之命,專心護衛方大人左右,願意追隨方大人,去往安南治理一番,希望方大人收留”


    天下太平幾十年,應天的街頭上也湧現出了一批地痞流氓。


    這些家夥仗著父輩的功勳不當人子不幹人事。奸淫擄掠,打砸搶劫,那可是無惡不作人憎狗厭。


    但他們的父親終究還在當兵。


    你劉阿鬥總不可能將他們斬殺,到時候誰來給你當兵,誰來為你打仗?


    於是直接令雷虎強行將他們收入錦衣衛進行了嚴酷的訓練。


    這些糧食從哪來的?自然是從這些貪官的手中收來的。


    朝廷花費了不少糧食,勉強將這些人訓練成為了一名標準的漢子,雖然比不上正牌的錦衣衛,但相比普通人也是一個不錯的打手。


    被收編為朝廷的各官員的護衛。


    保護官員前往打下來的藩國去治理政務。


    如今,朝廷的藩王外封政策實施了有一段時間也取得了不少成就,第1批官員也即將被放出。


    “多謝指揮使大人”


    “指揮使大人這段時間的關照,在下銘記於心”


    “多謝雷大人饒了老朽這條老命”


    第1批大概有幾百名官員被派了出去,他們將被護送到大明以外的各大地區治理國土。


    原本按照大詔,他們將被製成人皮大衣,但新皇帝阿鬥饒了他們一條狗命,對此十分感激,也願意為了大明朝更加偉大而發光發熱。


    當然,為了防止他們胡作非為,朝廷也成功將他們的家人安排起來。


    在離開應天之前,他們也跟他們的家人進行了告別,甚至有些上了年紀的大臣都已經交代了後事,因為他們一去極有可能將再也迴不來。


    方孝儒也在其中,當然與其他官員不同朝廷允許他帶著自己的妻兒老小,一同前往安南上任。


    “陛下,臣自受先帝遺令以來”


    “夙夜在公,未敢忘卻先帝恩澤,陛下恩重,深感惶恐,願陛下不忘聖人化育天天之德行,秉先帝之明,廣納善諫,明辯是非,不負先帝德行”


    “錦衣衛者,明君之仁劍,暴君之屠刀,當慎用之,若失監察之功效,則至害國殃民,當另立一處使其二虎並查互檢,則不失為製衡之法,更利皇帝”


    “皇子及藩王宗親者,社禝之能臣,朝廷之棟梁,為君當挾製於心,挾質在身,然宗親亦當勉勵其誌,傳其文武之術,以為帝王之用。”


    “鐵弦,齊泰,黃子澄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將軍盛庸,行性淑均,曉暢軍事,營中之事,多多詢之,當有增益。”


    ……


    “今當遠離,臨表涕臨,不知所言。”


    離開前夕,阿鬥心心念念的出師表,方孝儒還是洋洋灑灑的,寫了大幾百字,畢竟是cos一把偶像,也是一種有意思的事情。


    此時的阿鬥仿佛又迴到了前世,相父臨行前跟他說的那些話。


    “阿鬥啊,義父我走了”


    “飯在鍋裏,錢在庫裏,有事多與這些叔叔們交流,他們都是先帝的忠臣,會為你排憂解難。”


    “當然也希望你好好學習,好好的處理政務,畢竟天下的擔子終究是要放在你的身上。”


    “若能光複大漢,那是一件好事”


    “如果實現不了,到時候敵人殺到成都的時候投降,也不失為一個富家翁,畢竟,阿鬥,你的身體不好,不要讓自己累著。”


    過往的絮絮叨叨已經成為泡影,而此時的阿鬥終究是死在了那1000年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平生並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