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大侄子這件事情五叔代表他們全部答應了。”


    朱橚也揍完逆子迴來了,一手拿著雞毛撣子,另一手拖著如同死狗一樣的朱有爋。


    “哎喲,父王,悔不該把那父王報”


    此時他恨透給他獻上這樣一個主意的小時,仔細想來那小時有可能就是江南那些士紳們安插在周王府裏頭的間諜。


    “不過,大侄子,這件事情難道用不著跟朝廷上的百官討論嗎”周王還是有些懷疑,畢竟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不敢妄動刀兵。


    這動兵而已,又不是大兵團出動,不需要通知官員。


    在阿鬥看來,邊境出兵根本算不上什麽大事。


    這是有慣例的事情,尤其是衛霍大破匈奴之後,漢朝的將軍的主觀能動性更是被發揮到了極致。


    先有陳湯,偽造皇令,擅自出兵,打破了西域,各國也把當時想要跳反的南匈奴首領給滅了。


    又有班超,初始一趟西域,直接將36國收搶的服服貼貼的。


    如果這算是在宋朝,不僅不符合程序正義,更是擅自用兵殺頭誅九族的罪名。


    但漢朝皇帝卻十分鼓勵這種行為。


    漢朝揚威異域,除了正麵擊潰匈奴這個強敵之外,更多的就是依靠這些邊境武將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一邊殺敵又有文臣後方主政援建。


    這才有了皇皇大漢,似白在一漢敵五胡的說法。


    邊境異族才對大漢,又敬又怕,既想成為高貴的漢人,也想避免遭受漢軍的長矛。


    “明白了,陛下,我們這些叔叔兄弟是站在你們這一邊的。”


    朱柏也發話了,在場藩王自無不可。


    “喏,陛下”


    此時,躲在人群之中的朱允通也發出了意見,他不知道如何麵對朱允炆這個名義上的皇兄。


    他隻有一個皇兄,那就是朱雄英。


    自從他登上帝位以來,不過兩個月便大肆抹去朱雄英存在的痕跡,皇爺爺不過駕崩七天便草草下葬這兩件事情來看,朱允炆不是個好人。


    搞不好大哥以及父皇的不幸去世,都有他母親呂氏的手筆。


    “好的,允熥,此事亦離不開汝之助力,奮力前行吧。”


    對於朱允通的那點小心思,阿鬥猶如霧裏看花,懵懵懂懂,亦不想去深究。


    前生所為之事,與他又有何幹?他阿鬥行得正,坐得端。


    此次會議,猶如定海神針,為未來定下了一個主基調。


    生處於草原衝突第一線的九大藩王,如猛虎下山,負責進攻,帶兵馳騁沙場;而身處秦嶺淮河這第二道防線的藩王,則似勤勤懇懇的黃牛,負責運輸糧草。


    實行點對點幫扶,猶如榫卯相接,緊密無間。


    當然,周王朱橚,身為天下第二的藩王,又怎會與燕王幫扶?


    若是如此,太祖僅存的兩位嫡子,其關係更為緊密,猶如銅牆鐵壁,保不齊便會推翻建文。


    同時,為防這些藩王造反,阿鬥對衛隊人數進行了嚴格限製,不對,一王僅留一衛五千四百人的編製。朝廷也隻負責這5400人的聯想,至於超出來的人數嗎?


    不舉不究,藩王有本事招人便自行養。


    對於這編製問題,這些藩王亦是滿腹狐疑。


    而阿鬥給出的理由,卻如鐵證如山,令人無法辯駁。


    若真能征善戰,身處絕境亦能獲勝,不信你去問問那孫權。


    不會打仗,你便是統領10萬人馬,照樣不能獲勝。


    沒錯,孫權,說的還是你,別亂看。


    不過,畢竟是宗親,阿鬥也是十分大方,對這些藩王衛隊的裝備,阿鬥也是準備好了重金,除了常規的戰甲弓弩,還配有火器及新式戰法。


    洪武二十一年,平西王沐英在麓川之戰中推行的迭進法已經推廣明軍。


    在阿鬥看到這封奏章的時候,對火器也有了一個想法:這火器隻有一個孔,能不能多增加幾個,比如增加到兩個三個?


    並且這支軍隊規模,能不能擴大?


    如果一萬人配合這種新式武器與戰法,能不能發揮更大的威力?


    阿鬥不清楚,但阿鬥知道一件事。


    打仗:就是要盡可能保全自己的人口來消滅更多的敵人,輸不可怕,屢戰屢敗也不可怕,隻要最後能獲勝就行了。


    對吧,父皇?


    阿鬥他爹劉備不就是因為漢中之戰大獲全勝才進位漢中王嗎?


    也因為夷陵一敗,蜀漢多年積累的幾萬精銳野戰軍以及一批年輕忠誠的軍官陣亡,徹底的斷了大漢三興夢。


    這才無奈,讓年老的趙雲再次披掛上陣。


    到了最後兩年黃巾時期的老將廖化,也隻能被拉出來當做先鋒。


    “平安,之後北上打北元,你為主將,另外這次出戰,積累經驗要緊,不求大勝特勝,但一定要穩當,一定要讓朝廷從中獲益”


    “遵命”


    隻是,打仗還能讓朝廷獲利?


    盡管不知朝廷能從戰爭中怎樣獲得收益,但平安還是答應,這是態度問題,至於能不能,獲多少是實力問題。


    實力可以練,態度歪了那就危險了。


    見到事情已經有了決斷,阿鬥也歡喜,便吩咐太監將禦膳送了上來。


    各方王子孫也入席,神色各異,完全不像阿鬥那樣吃的香。


    “快吃啊,各位王叔兄弟,吃完後還有件事情需要你們一起去做的”


    “陛下不知道是什麽事情?”一旁的蜀王朱椿也發話了。


    “當初皇爺爺屠殺牽連了一大批官員,當初與皇爺爺起兵的那些文武勳貴基本上也被消滅了”


    “子不言父過,但我這個作為皇孫的,理所應當記下這些名臣大將,他們為了大明朝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很大的犧牲。”


    “便是他們確實貪汙,違背了我大明帝國的律法,他們終究是有功,再說了他們如今也被牽連,基本上沒了後代”


    “那麽我這個作為晚輩的,如何不能幫他們恢複一下名譽?”


    “總不能就讓他們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


    這話一出,全部王爺都愣住了。


    蜀王朱椿,更是難以抑製心中的激動,隨口問出“陛下是要為藍大將軍平反嗎?”


    藍玉,朱椿的嶽丈,當初藍玉案發,消息傳到成都之時,他的媳婦兒就在床上絕食。


    跪求朱椿去救她親父親,為了不讓美人傷心流淚,朱椿也上了一封奏書希望陛下能,放過藍玉一條狗命,讓他到成都養老。


    結果不知哪個倒黴蛋獻上的毒什讓朱元璋將藍玉千刀萬剮外加剝皮,並把他的皮活剝下來送到蜀王府上。


    當真是誅心啊,至今蜀王府內的寶庫中一直存放著藍玉大將軍的人皮擺件,至今是縈繞於蜀王妃心頭的夢魘。


    “沒錯,確實要為這些開國名臣平反,當然他們的後人如果還活著,那麽就讓他們到大本堂學習”


    “待學業有成之後,繼續為國效力,不然他們就繼承不了他們的爵位。”


    “同理,勳貴宗親,各地世襲千戶指揮使一樣要經過朝延考核才能繼承爵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平生並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