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這,阿鬥雙眼冒光。
上輩子他太窮了,收上來的稅收,那是一分也不敢花呀。連修建一座宮殿都被費禕董允他們罵了。
諸葛亮在的時候還能調控分配好蜀國內部的資源,而支持一場北伐,卻不至於傷及蜀漢國本。
因為諸葛亮通過蜀錦,賺取曹魏氏族的錢財來打曹魏,隻是這種高明的手段,他沒能傳承下去。
但薑維那時候因為完全不懂經濟,並且也沒有太大的權勢,九伐中原時一次頂天率領七八千,一萬人,最關鍵的時候,巴蜀的世族還在那拖後腿,始終做不到戰國變現。
結果導致民生凋敝,怨念沸騰,無奈避禍遝中以至於最後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一計害三賢。
“伯約啊,來大明吧,你想要北伐,朕絕對支持”
“這裏的鐵甲兵器更強,還有神奇的火器大炮足夠你使用,敬請北伐,快過來吧,朕絕對不會再讓那些該死的氏族拖累你的北伐”
“甚至朕親自為你搞後勤”思緒飄逸遠方,不知不覺的流下了眼淚。
“陛下,您哭了嗎?”
朱高熾敏銳的觀察到了自己的小堂兄眼中的淚水,順便問了一句。
完了。
看來這是要削藩,搞不好,還是連腦袋都一起削的,陛下別介啊。
“咳咳,所以啊,高熾你說我現在該如何選擇?這藩,我到底是該削啊,還是不該削啊?”
“糟了,我就不應該問這問題”朱高熾心中暗想道,而全場的目光也匯集到他那圓潤的身材上“這陛下當真不是好人啊,不像雄鷹大哥那般和善,但這腹黑卻是跟大伯一樣一樣”
“陛下,這藩要削。”
“老大,你糊塗啊”朱高熾話剛說完,朱高煦立馬反應過來。
“老二,這藩必須要削”沒辦法被架到台上,他不說不行,說錯更不行。
好死不死的那張嘴就不該亂說。
“唉!”
削藩一事已成定局,實際上在一場的王爺皇孫們都是心裏清楚的,如果他們是皇帝,他們也可以這麽做,但他們現在隻是王爺及王孫,根本就共情不了皇帝。
皇帝注定是孤家寡人。
“大侄子,削吧,王叔支持你,但希望你們也不要太過為難王叔以及你的這些兄弟們,給我們享受個富貴就行了”
朱柏站了起來平口道,身為湘王,他從小就是跟朱允文玩在一起,年紀隻比朱允文大個4歲,盡管輩分是叔侄,但實際上也是發小。
“咳咳,諸位王叔兄弟們,朕有一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今日,朕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隻是朱允炆罷了,願向諸位袒露心聲。”阿鬥喝了一杯水潤潤嗓子又接著說道
“你們皆是宗親,是朕的叔叔兄弟,理當為朕分憂解難。放心,親兄弟明算賬,你們的付出,朕必湧泉相報,許以榮華富貴。”
“每年賜予你們的豐厚俸祿,以及你們那精銳的衛隊,皆可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為北伐先鋒,而朝廷將為你們提供堅實的後盾。”
話說至此,那些藩王們皆心潮澎湃,畢竟他們身為太祖子孫,自小被朱元璋精心培養,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不就是為了在沙場上一展雄風嗎?
若不能一展身手,豈不猶如那千裏馬被困於馬廄,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
“不,朕願親自為你們協調,充當那押糧官,若有需要,朕甚至願親赴前線,為你們搖旗呐喊。”
“陛下萬萬不可啊!我等願為先鋒,奮勇殺敵,為陛下、為朝廷效犬馬之勞!”
好家夥,如果真的讓皇帝到前線,押送錢糧為他們呐喊助威的話,那他們還算得了什麽?
他們這些藩王不就是為了鞏固邊疆的嗎?
若老爺子在天之靈看到朱允炆這樣幹的話,他絕對會下凡來踹他們的屁股,讓他們感受到久違的父愛。
“陛下尿性,如果陛下真的到正常的工作位,咱一定會適時保護陛下,不讓陛下受到侵擾”
說話的是朱高煦,原本以為他這個堂弟從小被那些文官養壞了,就失去了皇爺爺的血湧,結果沒想到他還是個暴躁脾氣,竟然願意親自上陣?
當真是合他的口味。
“陛下,如果你真的要上戰場的話,咱一定能護持到位,至於燕王爺家的老二,你小子還嫩的很,還欠練,走待會去校場,你大爺我好好操練一下,別自以為年輕就囂張跋扈,小心老子幹死你。”
“見過平叔”
平安也叫平保兒,既是朱皇帝的養子也是他為朱允文留下來的鐵杆之一,絕對的愣種,能揮動百斤的大刀,殺敵那叫一個猛。
原本曆史中的禁難之一也是讓朱棣頭疼的一位將領。
在這次宗親會談,剛開始的時候他就在門外聽了。
聽到皇帝要上戰場的時候就直接衝了出來。
這可是他義父選定的接班人,他絕對要保護好了,不能讓他出事。
明朝初期,為了治理元朝留下來的爛攤子,這幾十年可是兢兢業業,一邊北伐,一邊治亂,便讓這大明有了盛世氣象。
隻是目前的大明有一大根本矛盾:武將渴望建功立業與文臣打算收縮防線重拯江南經濟使其恢複宋時盛景之間的矛盾。
具體表現為
年輕的將士渴望建功立業,中層的軍官渴望上位成為大將軍大元帥,高層軍官日漸凋零皇帝也希望明朝的軍權能順利交接,繼續保持一支強大的野戰軍。
維持住“能打仗,打勝仗,揚威異域”的精神狀態。
但因為出身問題,朱皇帝也擔心自己的子孫忍饑挨餓,所以給了高額的贍養費,又實行衛所戶籍製度。
幾百萬軍戶也渴望進步,甚至獲得更多土地來養活自己的家庭。
文臣尤其是江南士紳出身的文臣,更是因為當初他們投靠張士成不理會出身低賤的老朱。
所以朱元璋上位之後,征高稅,黨管之後又隻給了最低檔的俸祿。
甚至還寫到“屠盡江南百萬兵”
試想一下,拿最少的錢幹最多的活,交最重的稅。
便是牛馬,他也受不了的嗷嗷叫啊。
更何況他們還是出身尊貴的士大夫,根本不想理會老朱這下坯子。
而隔壁的那些淮西勳貴,就因為當初力挺老朱,為其征戰沙場,結果封爵高官,世代富貴,這些富了幾輩子的文臣能不整這些武將嗎?
於是乎,如今的淮西勳貴基本上團滅,還留下了幾十萬精銳野戰軍。
隻不過在原本的曆史上,幾十萬精銳野戰軍,有不少折損於內鬥,若是讓他們出征,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支撐不住。
“所以陛下您是不是真的要掛帥出征?咱願意為陛下衝鋒陷陣,斬將先登,隻要陛下一聲令下,我現在便能單馬單刀殺往草原,將那些草原人全部殺絕。”
平安拍著胸脯見皇帝不信,當場就拿著大刀給他來了一段刀舞。
“嗬”
不知怎麽的,阿鬥從平安的動作之中看到了一絲關羽的痕跡,心念一動。
“平安啊,你這功夫不錯,迴去要多讀書,多讀讀春秋,對你是大有裨益,希望你能從中有所感悟”
這時候阿鬥又冒出來了一個新的想法,他要培養出自己的五虎以及相父。
“好的,陛下”
雖然不理解皇帝的想法,他一定要做好,這才是牛馬該有的精神狀態。
接過阿鬥賞賜的春秋,便護衛在阿鬥身旁。
靜靜的看著這些藩王,要是這些藩王,有哪個不願意聽從皇帝的指令,他立馬將其拿下,殺雞儆猴,不儆豬。
“願意為陛下效勞,隻要陛下當即給我一支大軍,我立刻就殺去蒙古,將他們大漢的腦袋剁下來,獻與皇帝陛下”
作為一個老兵油子,朱高旭可喜歡打仗了,也是皇三代公認的第一巴圖魯或者說是莽夫?
上輩子他太窮了,收上來的稅收,那是一分也不敢花呀。連修建一座宮殿都被費禕董允他們罵了。
諸葛亮在的時候還能調控分配好蜀國內部的資源,而支持一場北伐,卻不至於傷及蜀漢國本。
因為諸葛亮通過蜀錦,賺取曹魏氏族的錢財來打曹魏,隻是這種高明的手段,他沒能傳承下去。
但薑維那時候因為完全不懂經濟,並且也沒有太大的權勢,九伐中原時一次頂天率領七八千,一萬人,最關鍵的時候,巴蜀的世族還在那拖後腿,始終做不到戰國變現。
結果導致民生凋敝,怨念沸騰,無奈避禍遝中以至於最後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一計害三賢。
“伯約啊,來大明吧,你想要北伐,朕絕對支持”
“這裏的鐵甲兵器更強,還有神奇的火器大炮足夠你使用,敬請北伐,快過來吧,朕絕對不會再讓那些該死的氏族拖累你的北伐”
“甚至朕親自為你搞後勤”思緒飄逸遠方,不知不覺的流下了眼淚。
“陛下,您哭了嗎?”
朱高熾敏銳的觀察到了自己的小堂兄眼中的淚水,順便問了一句。
完了。
看來這是要削藩,搞不好,還是連腦袋都一起削的,陛下別介啊。
“咳咳,所以啊,高熾你說我現在該如何選擇?這藩,我到底是該削啊,還是不該削啊?”
“糟了,我就不應該問這問題”朱高熾心中暗想道,而全場的目光也匯集到他那圓潤的身材上“這陛下當真不是好人啊,不像雄鷹大哥那般和善,但這腹黑卻是跟大伯一樣一樣”
“陛下,這藩要削。”
“老大,你糊塗啊”朱高熾話剛說完,朱高煦立馬反應過來。
“老二,這藩必須要削”沒辦法被架到台上,他不說不行,說錯更不行。
好死不死的那張嘴就不該亂說。
“唉!”
削藩一事已成定局,實際上在一場的王爺皇孫們都是心裏清楚的,如果他們是皇帝,他們也可以這麽做,但他們現在隻是王爺及王孫,根本就共情不了皇帝。
皇帝注定是孤家寡人。
“大侄子,削吧,王叔支持你,但希望你們也不要太過為難王叔以及你的這些兄弟們,給我們享受個富貴就行了”
朱柏站了起來平口道,身為湘王,他從小就是跟朱允文玩在一起,年紀隻比朱允文大個4歲,盡管輩分是叔侄,但實際上也是發小。
“咳咳,諸位王叔兄弟們,朕有一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今日,朕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隻是朱允炆罷了,願向諸位袒露心聲。”阿鬥喝了一杯水潤潤嗓子又接著說道
“你們皆是宗親,是朕的叔叔兄弟,理當為朕分憂解難。放心,親兄弟明算賬,你們的付出,朕必湧泉相報,許以榮華富貴。”
“每年賜予你們的豐厚俸祿,以及你們那精銳的衛隊,皆可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為北伐先鋒,而朝廷將為你們提供堅實的後盾。”
話說至此,那些藩王們皆心潮澎湃,畢竟他們身為太祖子孫,自小被朱元璋精心培養,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不就是為了在沙場上一展雄風嗎?
若不能一展身手,豈不猶如那千裏馬被困於馬廄,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
“不,朕願親自為你們協調,充當那押糧官,若有需要,朕甚至願親赴前線,為你們搖旗呐喊。”
“陛下萬萬不可啊!我等願為先鋒,奮勇殺敵,為陛下、為朝廷效犬馬之勞!”
好家夥,如果真的讓皇帝到前線,押送錢糧為他們呐喊助威的話,那他們還算得了什麽?
他們這些藩王不就是為了鞏固邊疆的嗎?
若老爺子在天之靈看到朱允炆這樣幹的話,他絕對會下凡來踹他們的屁股,讓他們感受到久違的父愛。
“陛下尿性,如果陛下真的到正常的工作位,咱一定會適時保護陛下,不讓陛下受到侵擾”
說話的是朱高煦,原本以為他這個堂弟從小被那些文官養壞了,就失去了皇爺爺的血湧,結果沒想到他還是個暴躁脾氣,竟然願意親自上陣?
當真是合他的口味。
“陛下,如果你真的要上戰場的話,咱一定能護持到位,至於燕王爺家的老二,你小子還嫩的很,還欠練,走待會去校場,你大爺我好好操練一下,別自以為年輕就囂張跋扈,小心老子幹死你。”
“見過平叔”
平安也叫平保兒,既是朱皇帝的養子也是他為朱允文留下來的鐵杆之一,絕對的愣種,能揮動百斤的大刀,殺敵那叫一個猛。
原本曆史中的禁難之一也是讓朱棣頭疼的一位將領。
在這次宗親會談,剛開始的時候他就在門外聽了。
聽到皇帝要上戰場的時候就直接衝了出來。
這可是他義父選定的接班人,他絕對要保護好了,不能讓他出事。
明朝初期,為了治理元朝留下來的爛攤子,這幾十年可是兢兢業業,一邊北伐,一邊治亂,便讓這大明有了盛世氣象。
隻是目前的大明有一大根本矛盾:武將渴望建功立業與文臣打算收縮防線重拯江南經濟使其恢複宋時盛景之間的矛盾。
具體表現為
年輕的將士渴望建功立業,中層的軍官渴望上位成為大將軍大元帥,高層軍官日漸凋零皇帝也希望明朝的軍權能順利交接,繼續保持一支強大的野戰軍。
維持住“能打仗,打勝仗,揚威異域”的精神狀態。
但因為出身問題,朱皇帝也擔心自己的子孫忍饑挨餓,所以給了高額的贍養費,又實行衛所戶籍製度。
幾百萬軍戶也渴望進步,甚至獲得更多土地來養活自己的家庭。
文臣尤其是江南士紳出身的文臣,更是因為當初他們投靠張士成不理會出身低賤的老朱。
所以朱元璋上位之後,征高稅,黨管之後又隻給了最低檔的俸祿。
甚至還寫到“屠盡江南百萬兵”
試想一下,拿最少的錢幹最多的活,交最重的稅。
便是牛馬,他也受不了的嗷嗷叫啊。
更何況他們還是出身尊貴的士大夫,根本不想理會老朱這下坯子。
而隔壁的那些淮西勳貴,就因為當初力挺老朱,為其征戰沙場,結果封爵高官,世代富貴,這些富了幾輩子的文臣能不整這些武將嗎?
於是乎,如今的淮西勳貴基本上團滅,還留下了幾十萬精銳野戰軍。
隻不過在原本的曆史上,幾十萬精銳野戰軍,有不少折損於內鬥,若是讓他們出征,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支撐不住。
“所以陛下您是不是真的要掛帥出征?咱願意為陛下衝鋒陷陣,斬將先登,隻要陛下一聲令下,我現在便能單馬單刀殺往草原,將那些草原人全部殺絕。”
平安拍著胸脯見皇帝不信,當場就拿著大刀給他來了一段刀舞。
“嗬”
不知怎麽的,阿鬥從平安的動作之中看到了一絲關羽的痕跡,心念一動。
“平安啊,你這功夫不錯,迴去要多讀書,多讀讀春秋,對你是大有裨益,希望你能從中有所感悟”
這時候阿鬥又冒出來了一個新的想法,他要培養出自己的五虎以及相父。
“好的,陛下”
雖然不理解皇帝的想法,他一定要做好,這才是牛馬該有的精神狀態。
接過阿鬥賞賜的春秋,便護衛在阿鬥身旁。
靜靜的看著這些藩王,要是這些藩王,有哪個不願意聽從皇帝的指令,他立馬將其拿下,殺雞儆猴,不儆豬。
“願意為陛下效勞,隻要陛下當即給我一支大軍,我立刻就殺去蒙古,將他們大漢的腦袋剁下來,獻與皇帝陛下”
作為一個老兵油子,朱高旭可喜歡打仗了,也是皇三代公認的第一巴圖魯或者說是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