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電阻電容什麽時候學的?
穿越58:開局兩分地 作者:首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後一個星期,秦淦西進入新的生活模式:早晨用蔬菜、水果、藥材兌換完功勳點,去上山鍛煉,順便炒個菜,白天借書還書看書,找地方吃個晚餐,偶爾去看看機製一班,解決一些他們遇到的問題,把班幹部選出來,直到熄燈才迴宿舍,和室友聊一會天,然後該收割的收割,該兌換的兌換。
星期六晚上迴家,一起吃完晚飯後,帶著淦媛、拿著四十斤碎米、二十斤小米迴老家看爺爺奶奶和姑奶奶,從家裏拿點蘿卜、薺菜種子種到空間裏,星期天晚上到校,給室友帶一些油炸花生米和炒黃豆。
5日,收、種20畝玉米、10畝土豆。
9日,他們小組全體成員聚集在專用教室裏,對自動播種機和手工播種機進行討論。
議程還是一樣,先各自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集中,再進行發散。
說實話,對於這兩種設備,他前世也隻見過,並沒拆解過,但原理懂的比他們要多一些。
聽完他的講述後,他們感覺思路得到極大拓寬。
“小十,你這個手動模式,其實就是和打槍一樣,扳一下扳機,種子就下去了。”
“自動播種的思路也很好,尖頭戳進去,利用輪子和凸輪控製下種的間距和數量,種子自動種進去,但要考慮控製尖頭進去的深度,免得深淺不一。”
“構思很好,但怎麽控製種子量是個問題,尤其是小十還想一機多用,既要能種玉米,也要能種小麥、蠶豆等,如何控製數量是一個問題。”
“……”
解決問題就是這樣,隻要把可能遇到的情況都找出來,作為他們幾個已經有技術研究成功的人,馬上就可以聯想到很多問題,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討論,他們終於把最終方案定了下來,然後湊在一起,到黑板上畫草圖。
還沒過多久,他們就聽到上午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聲,走廊上和樓梯上立馬傳來匆匆的腳步聲,這是在向食堂進軍的步伐。
秦淦西問道:“怎麽搞,忘記了時間,要不先去吃飯?”
鄒立群無所謂地說:“這兩天吃了不少花生米和炒黃豆,感覺還不感覺到餓。”
周春波說:“食堂的東西,還真沒什麽吃的。不過吃還是要吃一點,起碼要把肚子填飽,不然會餓。”
張立維說道:“去一個人買幾個饅頭來吧,我們這裏還有開水,就著開水吃。”
這個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周毅發自告奮勇去買饅頭。
他剛一拉開門,就發出豬叫。
幾人連忙走到門口,發現是廖祚祥老師站在門外,右手抓著教材和教案,左手伸著做出敲門狀,臉色很不好看,有點發青。
幾人以為是周毅發的叫聲嚇著他了。
相互對視一下後,秦淦西問道:“廖老師,出什麽問題了嗎?”
嚇出豬叫的周毅發是臉色白中帶點潮紅,而他的臉色發青,顯然不是被嚇的,所以他才有這麽一問。
廖祚祥唿出一口粗氣,問道:“秦淦西,你高二是跳過去了的,有關電阻電容的知識,你是什麽時候學的?”
被突然問到這樣的問題,他有些懵,然後撓撓頭,“好像是初一。”
這個迴答,把廖老師也弄懵了,下意識地迴應:“初一嗎?”
隨後馬上反應過來,問其他人:“是初一嗎?”
幾人點頭,“不是初一,是初二。他跳級的,可能搞不大清楚。”
廖祚祥氣咻咻第往裏麵走,“不是初一就是初二,這批學生卻連這兩個名字都沒聽說過,你們說他們來讀哪門子書?”
幾人麵麵相覷,是那批學生沒錯了。
秦淦西馬上把門關上,說道:“廖老師,他們來學校就是來學習的,今後能學會的。廖老師,我們正在設計自走式播種機和手工播種機,您看看我們的思路是否正確。”
然後不管他的心思在哪裏,對著黑板上的草圖,巴拉巴拉把設計思路講出來。
果然,他的思路被吸引過來了,不斷地點頭。
“思路很巧妙。”
“嗯,設計很合理。”
“這個地方我認為還有點問題,你們需要更加嚴謹地推算一番。”
等他指導完後,半個多小時過去,他的肚子裏發出轟鳴聲,這才不好意思地說:“耽誤你們吃飯了。快去吃飯吧,不然沒吃的了。”
說完,急匆匆地走了。
周毅發也匆匆地走了,抄小路朝食堂跑去。
周春波笑著說:“我可是聽說,不少老師被氣得狠狠地砸粉筆,更有幾個差點掉了眼淚。”
鄒立群嗬嗬笑道:“你們沒看到他的眼角有點濕潤嗎?我看廖老師的脾氣,不但砸了粉筆,就連眼淚也差點要出來了。”
秦淦西拿起一截粉筆,“廖老師是很負責的老師。算了,我們繼續。這個凸輪和齒輪……”
他們也沒再討論這樣的時事,馬上進入研究設計的討論。
周毅發很快跑迴來,“還真沒菜了,隻有米飯和饅頭,還有清湯寡水。”
洗過手後,秦淦西拿來自己的帆布背包,“我這裏還有一點油炸花生米和炒黃豆,就把這個當菜好了。”
說著從裏麵拿出兩個小紙包,一包油炸花生,一包炒黃豆。
他們都沒發現,講台上的信紙少了兩頁,變成了包裝紙,全都抓起花生米朝自己嘴裏扔。
有油有鹽嘎嘣脆,油乎乎的香使人陶醉。
周毅發邊吃邊笑:“我覺得,這世上最好吃的東西,莫過於小十家裏炸的花生米。”
這話別人不好接,隻能點頭。
秦淦西能迴應:“我覺得今年春季開學的時候,你帶來的肉夾饃很好。”
這話得到廣泛迴應。
周毅發歎道:“現在隻有饃沒有肉了。我有時候在想,是不是也去北大荒,利用我們研製出來的機械,開更多的荒,種更多的糧,就如你說的,有餘糧就可以產出更多的肉。”
沒有人迴應。
秦淦西知道,北大荒的開發起源於52年央日報的一篇報道,《一個由榮譽軍人建造起來的機械化農場》。
但直到54年10月,九個師的鐵道兵複員專業兵開拔到那裏,才正式掀起高潮;老毛子54年提供三十萬畝耕地的全套農業機械設備,並派出專家顧問組,使得12月建場,55年開荒30.5萬畝,並且當年播種,當年盈利,讓高層看到了希望。
其實直到現在,開荒的速度也沒推進得很快,還需要過幾年。
周毅發這麽有感而發,是因為今年三到五月份,有號稱十萬(其實隻有七點二萬)官兵轉業複員到北大荒,開始轟轟烈烈的生產建設。
他這時去的話,學校的生活都受不了,到那裏更容易出事。
星期六晚上迴家,一起吃完晚飯後,帶著淦媛、拿著四十斤碎米、二十斤小米迴老家看爺爺奶奶和姑奶奶,從家裏拿點蘿卜、薺菜種子種到空間裏,星期天晚上到校,給室友帶一些油炸花生米和炒黃豆。
5日,收、種20畝玉米、10畝土豆。
9日,他們小組全體成員聚集在專用教室裏,對自動播種機和手工播種機進行討論。
議程還是一樣,先各自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集中,再進行發散。
說實話,對於這兩種設備,他前世也隻見過,並沒拆解過,但原理懂的比他們要多一些。
聽完他的講述後,他們感覺思路得到極大拓寬。
“小十,你這個手動模式,其實就是和打槍一樣,扳一下扳機,種子就下去了。”
“自動播種的思路也很好,尖頭戳進去,利用輪子和凸輪控製下種的間距和數量,種子自動種進去,但要考慮控製尖頭進去的深度,免得深淺不一。”
“構思很好,但怎麽控製種子量是個問題,尤其是小十還想一機多用,既要能種玉米,也要能種小麥、蠶豆等,如何控製數量是一個問題。”
“……”
解決問題就是這樣,隻要把可能遇到的情況都找出來,作為他們幾個已經有技術研究成功的人,馬上就可以聯想到很多問題,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討論,他們終於把最終方案定了下來,然後湊在一起,到黑板上畫草圖。
還沒過多久,他們就聽到上午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聲,走廊上和樓梯上立馬傳來匆匆的腳步聲,這是在向食堂進軍的步伐。
秦淦西問道:“怎麽搞,忘記了時間,要不先去吃飯?”
鄒立群無所謂地說:“這兩天吃了不少花生米和炒黃豆,感覺還不感覺到餓。”
周春波說:“食堂的東西,還真沒什麽吃的。不過吃還是要吃一點,起碼要把肚子填飽,不然會餓。”
張立維說道:“去一個人買幾個饅頭來吧,我們這裏還有開水,就著開水吃。”
這個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周毅發自告奮勇去買饅頭。
他剛一拉開門,就發出豬叫。
幾人連忙走到門口,發現是廖祚祥老師站在門外,右手抓著教材和教案,左手伸著做出敲門狀,臉色很不好看,有點發青。
幾人以為是周毅發的叫聲嚇著他了。
相互對視一下後,秦淦西問道:“廖老師,出什麽問題了嗎?”
嚇出豬叫的周毅發是臉色白中帶點潮紅,而他的臉色發青,顯然不是被嚇的,所以他才有這麽一問。
廖祚祥唿出一口粗氣,問道:“秦淦西,你高二是跳過去了的,有關電阻電容的知識,你是什麽時候學的?”
被突然問到這樣的問題,他有些懵,然後撓撓頭,“好像是初一。”
這個迴答,把廖老師也弄懵了,下意識地迴應:“初一嗎?”
隨後馬上反應過來,問其他人:“是初一嗎?”
幾人點頭,“不是初一,是初二。他跳級的,可能搞不大清楚。”
廖祚祥氣咻咻第往裏麵走,“不是初一就是初二,這批學生卻連這兩個名字都沒聽說過,你們說他們來讀哪門子書?”
幾人麵麵相覷,是那批學生沒錯了。
秦淦西馬上把門關上,說道:“廖老師,他們來學校就是來學習的,今後能學會的。廖老師,我們正在設計自走式播種機和手工播種機,您看看我們的思路是否正確。”
然後不管他的心思在哪裏,對著黑板上的草圖,巴拉巴拉把設計思路講出來。
果然,他的思路被吸引過來了,不斷地點頭。
“思路很巧妙。”
“嗯,設計很合理。”
“這個地方我認為還有點問題,你們需要更加嚴謹地推算一番。”
等他指導完後,半個多小時過去,他的肚子裏發出轟鳴聲,這才不好意思地說:“耽誤你們吃飯了。快去吃飯吧,不然沒吃的了。”
說完,急匆匆地走了。
周毅發也匆匆地走了,抄小路朝食堂跑去。
周春波笑著說:“我可是聽說,不少老師被氣得狠狠地砸粉筆,更有幾個差點掉了眼淚。”
鄒立群嗬嗬笑道:“你們沒看到他的眼角有點濕潤嗎?我看廖老師的脾氣,不但砸了粉筆,就連眼淚也差點要出來了。”
秦淦西拿起一截粉筆,“廖老師是很負責的老師。算了,我們繼續。這個凸輪和齒輪……”
他們也沒再討論這樣的時事,馬上進入研究設計的討論。
周毅發很快跑迴來,“還真沒菜了,隻有米飯和饅頭,還有清湯寡水。”
洗過手後,秦淦西拿來自己的帆布背包,“我這裏還有一點油炸花生米和炒黃豆,就把這個當菜好了。”
說著從裏麵拿出兩個小紙包,一包油炸花生,一包炒黃豆。
他們都沒發現,講台上的信紙少了兩頁,變成了包裝紙,全都抓起花生米朝自己嘴裏扔。
有油有鹽嘎嘣脆,油乎乎的香使人陶醉。
周毅發邊吃邊笑:“我覺得,這世上最好吃的東西,莫過於小十家裏炸的花生米。”
這話別人不好接,隻能點頭。
秦淦西能迴應:“我覺得今年春季開學的時候,你帶來的肉夾饃很好。”
這話得到廣泛迴應。
周毅發歎道:“現在隻有饃沒有肉了。我有時候在想,是不是也去北大荒,利用我們研製出來的機械,開更多的荒,種更多的糧,就如你說的,有餘糧就可以產出更多的肉。”
沒有人迴應。
秦淦西知道,北大荒的開發起源於52年央日報的一篇報道,《一個由榮譽軍人建造起來的機械化農場》。
但直到54年10月,九個師的鐵道兵複員專業兵開拔到那裏,才正式掀起高潮;老毛子54年提供三十萬畝耕地的全套農業機械設備,並派出專家顧問組,使得12月建場,55年開荒30.5萬畝,並且當年播種,當年盈利,讓高層看到了希望。
其實直到現在,開荒的速度也沒推進得很快,還需要過幾年。
周毅發這麽有感而發,是因為今年三到五月份,有號稱十萬(其實隻有七點二萬)官兵轉業複員到北大荒,開始轟轟烈烈的生產建設。
他這時去的話,學校的生活都受不了,到那裏更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