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何娟先來的古默巷新家,看到大門沒鎖,知道秦淦西已經來了,秦勵國是沒有這麽快的,他要和同事邊走邊聊,每次都要比她晚到五六分鍾。


    桌上,已經擺了四個敞開蓋子的飯盒,一個裝的米飯,其它三個分別裝的是紅燒獅子頭、麻辣兔丁和油淋茄子。


    她看了一眼桌上的飯菜,瞪了他一眼,“吃這麽多,不想過日子了?”


    秦淦西嗬嗬笑道:“我轉了近兩個小時才買到這些,不表揚我倒還罷了,還挨批評就是您的不對。”


    紅燒獅子頭、麻辣兔丁是他請老劉弄的,油淋茄子是他自己在山上炒的。


    上午確實出去了近兩個小時,想買一些東西來補充熟食庫存,結果讓他心痛。


    大肉包子基本不賣了,純肉小籠包的供應也隻有早上一波,賣完不再有。


    雪菜包子、鹽菜包子、糖油粑粑、油條倒是有,但供應量也不是很大。


    牛肉麵沒有了,全部變成雪菜麵,他倒是不嫌棄雪菜麵。


    以前很少見的饅頭,現在變成當打麵食。


    最後他買了二十個雪菜包子、二十份雪菜麵,因為他前世喜歡吃雪菜,在不缺油水的情況下,雪菜和雪菜製品還是很好吃的。


    何娟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挨批評?還要挨揍呢。”


    看了一眼牆角兩個麻布袋,“你又帶來了什麽東西?”


    秦淦西應道:“四十斤碎米,四十斤玉米。”


    碎米是他把剝出來的大米破碎的,一顆米被他“切”成三四截;玉米也是種植空間裏產的,顆粒比外麵世界出產的大得不是很明顯。


    “這些都是你同學家裏寄來的?”


    “也不全是。我遇到了以前合作的人,他們從外麵倒騰這些東西過來,給我這麽些,想要我找兩個晚上和他們出去捕魚。”


    何娟看了他一會,然後問道:“你不是說都散了嗎,怎麽又遇上了?”


    秦淦西笑了笑,“迴到老家,有的都不習慣,便又想法子賺錢。”


    何娟伸手在他頭上拍了兩拍,“你可要注意了,現在是上過央日報和省日報的人,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秦淦西笑問:“媽,我上央日報的報道,我奶奶看到後哭了沒?”


    “嘭”“嘭”兩聲響後,何娟的聲音響起:“你奶奶那是為你高興的,想什麽呢?”


    秦淦西縮了縮脖子,笑著說:“我知道。”


    秦勵國走進來,恰好看到何娟拍秦淦西,馬上把把頭稍稍抬高,將視線抬高十五度,“淦西,你今天過來也是有事嗎?”


    秦淦西應道:“嗯,還是製作一些零部件。”


    何娟瞪圓眼睛問:“你又有新的研究出來了?”


    秦淦西笑了一下,“上次和你們說了的,電動打穀機,另外還有一個脫玉米粒的小玩意。”


    秦勵國問道:“你說的脫玉米粒,是不是也不需要人工脫粒了?”


    秦淦西搖搖頭,“這個也是人工的,但占地很小,效率比現在的那些要高八倍以上,而且老老少少都可以用。”


    何娟把家裏帶來的菜和從食堂買來的飯拿出來,“吃飯。”


    他們買來的飯還和上個星期一樣,倒是菜不再是香辣螺螄,變成了辣椒炒螺螄肉,裏麵還有幾小片肥肉。


    看來他們也想通了,那麽多菜在家,用不著這麽節省。


    有這種心理變化就好,就能更快接受他今後帶來的一切。


    秦淦西扒拉一些米飯放到他們飯盒裏,然後開吃。


    他們買來的飯,他是不會吃的,不是咯牙就是味道不對,那不是吃飯,是吃苦,這樣的苦沒必要吃。


    何娟扒了一口秦淦西拔給自己的飯,嚼都沒嚼幾下就吞下去,“這大米太好了。如果每頓都吃這樣的飯,菜都可以不需要。”


    秦淦西笑著說:“以前隻要有肥肉吃,覺得是最好的生活,這段時間吃多了,感覺還是需要別的菜,各種菜都可以吃吃。”


    秦勵國點了點頭,“我們遷徙來這裏,生活質量逐年下降,我爸住院以後,生活質量反而越來越高,再想以前的那些好生活,感覺還不如這段時間。吃的花樣多了,油水也更足。”


    何娟說道:“我們單位已經有人擔心秋季的收成,還有冬天怎麽過。大多數男人和少數女人都去煉鋼鐵了,田裏、地裏雜草根本拔不過來;五十多天沒下雨,很多水田都幹到開裂;有的地方高報產量,分的糧食大量減少,到時候吃什麽?”


    秦淦西輕歎一聲,“這不是我們老百姓需要擔心的,上麵自然會管。有大食堂保證,全國一盤棋嘛。”


    前世搜查這些年變化的資料時,一直都沒能找到今年的變化,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自然災害應該是從秋天就開始了的,可能不具備普遍性,但這裏至少是這樣。


    麵對這些,他其實能做的不是太多,一是試圖通過多研究出一些農業機械,使得能開更多的荒,硬件上予以解決;二是擁有種植空間,盡可能多生產、多儲存一些糧食。


    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源頭,還得是要解決人的思想。


    開源節流,首先要開源,如果不開源,哪怕流出的再少,也架不住庫存的降低。


    一個家庭沒有糧食進來,即使米櫃再大、米再多,最終也是會吃完的。


    何娟聞言沉默了一會,然後轉移話題說:“我們廠的杜學義副廠長很有意思,在看到你的報道上了央日報後,又來我們辦公室表揚了我一通。哦對了,我的轉正手續已經辦完,下個月的工資就是三十一塊錢了。”


    秦淦西端起飯盒和她的飯盒碰一下,“祝賀我媽轉正,碰一下。”


    秦勵國鬱悶地說:“什麽好事都被你碰上了。工作不要買,轉正可以提前。”


    何娟拍了拍秦淦西的肩,“這都是淦西帶給我的。”


    秦淦西有些不解,“媽,你們廠讓你提前轉正,難道真是因為你的學習速度快,還有我那兩種設備嗎?”


    這個年代有些事情的原則是堅不可摧的,要說因為這兩種原因讓她提前轉正,他感覺有些不靠譜。


    何娟笑著說:“隻能說是一個誘因吧。主要原因還是你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了我們廠一嘴,而我們的一位廠長很在乎這樣的榮譽。據說他寫的通訊也播出了,有同事聽到了內容,說是我的學習速度快,鼓勵兒子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總之就是廠領導為了鼓勵我繼續支持你,為你解決後顧之憂,所以提前轉正。央日報也報道了你後,他更高興了,私下裏和其他廠長說,他們的決定很及時、很正確。”


    她這麽一說,秦淦西就明白了,蹭他的流量嘛。


    不過他很喜歡這種蹭,畢竟給家裏帶來了足夠的好處,如果配件廠也這麽蹭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58:開局兩分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首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首屋並收藏穿越58:開局兩分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