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你的心思很縝密
穿越58:開局兩分地 作者:首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學校,已經到了晚餐時間,秦淦西借故離開,自己跑到麓山頂吃了一頓。
早餐吃得很好,可中午沒吃肉,現在有些餓了。
他知道自己的機體正在快速變強,所以必須保證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質攝入。
吃了兩份麵條、兩個糖油粑粑和十個小籠包,又吃了半份粉蒸肉、兩個紅燒獅子頭,又吃了一根黃瓜。
蔬菜又開始出產了,除了留下兩根黃瓜,其它蔬菜都被他換成功勳點,今天換了功勳點1.5個,雖然聊勝於無,但1.5個也是功勳點,這還隻是收獲的第一波,會積少成多的。
歇息半個小時後,他又開始練武。
今早沒上山,現在有時間,那就必須補上。
這裏雖然是山頂的小樹林,但是很少有人來,因為沒有明顯的蹊,所以他可以很大膽地施為,完全放開手腳。
一時間,小樹林傳出沉悶的響聲,小鳥驚叫著逃離,樹木出現明顯的震蕩……
周益民跑去觀看秦淦西所說的試驗地,首先去遠的地方……漁灣村那塊地。
首先入眼的是黑土地四周的石頭,他撿起幾塊觀察,看到其中一塊表麵的劃痕,仔細觀看後扔到一旁;不一會又找到一塊有劃痕的,在再找到一塊觀察一會後扔掉,然後蹲下,用手扒開土壤,直到看到固土層,張開右手拇指和食指測量一下,“四寸半,比挖的還深。”
然後,他在這片地中又隨機找了幾個點,都用手指測量一下深度,這才離開,走向機械樓。
作為距離這裏不遠的大隊長,他對工學院的機械樓很熟悉,很快找到那片地。
在他測量耕深的時候,一道聲音響起,“周大隊長,你這是幹什麽?”
他抬起頭,接著笑了,“於大強區長,你看這土怎麽樣?”
於大強不解地走到土地旁,蹲下去抓了一把土在手裏擰擰,然後看起顏色,“很好的土。這是人家學院的,可不能起歪心……”
說著臉色變了,生氣地說:“這土不會是你們挖的吧,你們大隊想占人家的土地?我和你說,這是嚴重錯誤的。”
周益民站起來,嗬嗬笑著走向於大強,“區長,我們怎麽敢呐。機械係的同學製造出了一種新機器,這一畝地隻用二十分鍾就整完了。耕深四寸五,很厲害吧?我還去看了他們在漁灣村旁邊的那塊地,也都是這麽深。那裏原來是一片荒地,他們把石頭撿掉後,也整出來了。”
於大強瞪圓眼睛,“你說二十分鍾就整出了這塊地?我記得這裏麵原來是種有月季花、石榴花的。”
周益民搖了搖頭,“當然不包括清除花根的時間,是清理完那些後的時間。那些同學下午去我們大隊,想問問我們需要什麽農機,才知道他們不但製造出了手扶拖拉機,還製造出了可以犁田耙田、犁地耙地的旋耕機,所以過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區長,我們能不能跟學院聯係一下,弄幾台手扶拖拉機和幾個旋耕機?”
於大強伸手在額頭上撓撓,留下幾道黑乎乎的泥土痕跡,“如果有這麽強大,確實可以買一些。尤其是手扶拖拉機,想買都買不到,報告都打幾次了。”
周益民嘿嘿笑道:“區長,你提出的蔬菜種植計劃如果得到批準,那麽種田種地的人會更少,對這些機器更加迫切。假如開了更多的荒地,我們的糧食可能減產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
於大強指了指周益民,“還是你啊,反應這麽快。好,我和學院的領導聯係一下,看能不能買幾台。他們剛剛製造出來,權當是我們幫他們做試驗,我想他們會同意的。”
第二天,秦淦西又迴歸正常生活,早晨起床後往山上跑一趟,吃完早餐後再下來,然後去圖書館,這次不是去看書,而是去借書,他不想再遇到那種“關注”別人的同學,準備找間教室慢慢看。
例行去機械樓專用教室看一眼的時候,看到廖祚祥在和張立維、周春波說什麽。
看到他進來,廖祚祥又和他說一遍,說麓區想買五台拖拉機和五台旋耕機,學校已經答應了,以試驗產品的名義給他們製造,問他們有什麽想法。
秦淦西對此並無別的想法,隻有暗喜。
自己的產品雖然還沒正式生產,卻已經被人家接受,這是最令人高興的。
即使今後國家決定不由學院機械廠生產,他們也能有產品流傳於世,這對科研工作者來講,是最大的鼓勵。
他們能這麽快購買,這對這兩種產品的推廣也有重要作用,說不定今後有可能成為學院機械廠的產品,那麽對他們幾個的未來影響更大。
他們都是設計者,又是親自參與過組裝的,就有可能被工廠留下,尤其是秦淦西和鄒立群這兩個本省人,那麽他就可以讀研了。
不過,他提出一個建議:“廖老師,國家還沒允許我們工廠生產這個吧?如果以賣的方式處理,會不會帶來麻煩?所以我建議,我們出零部件圖,讓麓區去聯係加工,我們給他們組裝就可以。”
廖祚祥想了一會,“你這個建議不錯。這樣的話,他們參與的程度更高。”
愣了一下後,他伸手點點秦淦西,“你的心思很縝密。不過這樣對我們和他們都好,等於送一部分功勞給他們。”
秦淦西笑了笑。
論文要寫了,報道要出了,別人功勞不功勞他不管。
如果要他們組五個人去定製零部件,那是要耗費時間的,他不想去浪費那個時間,圖書館那麽多專業書籍還沒看完呢,費時費力卻沒收獲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廖祚祥要離開的時候,秦淦西說道:“廖老師,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研究打穀機,小組所有人下午去大隊看過了。”
廖祚祥點了點頭,“有目標就好。你這些書都是與打穀機有關的?”
秦淦西應道:“相關的。”
廖祚祥離開後,秦淦西走到講台,拿起工作日誌翻看一遍,發現沒有什麽紕漏,問張立維和周春波:“兩位哥哥,你們剛才在討論論文嗎?”
周春波苦著臉說:“小十,我們兩個討論了一下,發現寫起來並不容易。寫細了不行,寫粗了更不行。”
秦淦西嗬嗬笑道:“多看幾篇雜誌上的文章,然後就知道該如何把握分寸了。不是還有廖老師嘛,他是指導老師,也發表過論文,會把關的。加油,快點寫完,然後全身心投入打穀機的設計中來。”
早餐吃得很好,可中午沒吃肉,現在有些餓了。
他知道自己的機體正在快速變強,所以必須保證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質攝入。
吃了兩份麵條、兩個糖油粑粑和十個小籠包,又吃了半份粉蒸肉、兩個紅燒獅子頭,又吃了一根黃瓜。
蔬菜又開始出產了,除了留下兩根黃瓜,其它蔬菜都被他換成功勳點,今天換了功勳點1.5個,雖然聊勝於無,但1.5個也是功勳點,這還隻是收獲的第一波,會積少成多的。
歇息半個小時後,他又開始練武。
今早沒上山,現在有時間,那就必須補上。
這裏雖然是山頂的小樹林,但是很少有人來,因為沒有明顯的蹊,所以他可以很大膽地施為,完全放開手腳。
一時間,小樹林傳出沉悶的響聲,小鳥驚叫著逃離,樹木出現明顯的震蕩……
周益民跑去觀看秦淦西所說的試驗地,首先去遠的地方……漁灣村那塊地。
首先入眼的是黑土地四周的石頭,他撿起幾塊觀察,看到其中一塊表麵的劃痕,仔細觀看後扔到一旁;不一會又找到一塊有劃痕的,在再找到一塊觀察一會後扔掉,然後蹲下,用手扒開土壤,直到看到固土層,張開右手拇指和食指測量一下,“四寸半,比挖的還深。”
然後,他在這片地中又隨機找了幾個點,都用手指測量一下深度,這才離開,走向機械樓。
作為距離這裏不遠的大隊長,他對工學院的機械樓很熟悉,很快找到那片地。
在他測量耕深的時候,一道聲音響起,“周大隊長,你這是幹什麽?”
他抬起頭,接著笑了,“於大強區長,你看這土怎麽樣?”
於大強不解地走到土地旁,蹲下去抓了一把土在手裏擰擰,然後看起顏色,“很好的土。這是人家學院的,可不能起歪心……”
說著臉色變了,生氣地說:“這土不會是你們挖的吧,你們大隊想占人家的土地?我和你說,這是嚴重錯誤的。”
周益民站起來,嗬嗬笑著走向於大強,“區長,我們怎麽敢呐。機械係的同學製造出了一種新機器,這一畝地隻用二十分鍾就整完了。耕深四寸五,很厲害吧?我還去看了他們在漁灣村旁邊的那塊地,也都是這麽深。那裏原來是一片荒地,他們把石頭撿掉後,也整出來了。”
於大強瞪圓眼睛,“你說二十分鍾就整出了這塊地?我記得這裏麵原來是種有月季花、石榴花的。”
周益民搖了搖頭,“當然不包括清除花根的時間,是清理完那些後的時間。那些同學下午去我們大隊,想問問我們需要什麽農機,才知道他們不但製造出了手扶拖拉機,還製造出了可以犁田耙田、犁地耙地的旋耕機,所以過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區長,我們能不能跟學院聯係一下,弄幾台手扶拖拉機和幾個旋耕機?”
於大強伸手在額頭上撓撓,留下幾道黑乎乎的泥土痕跡,“如果有這麽強大,確實可以買一些。尤其是手扶拖拉機,想買都買不到,報告都打幾次了。”
周益民嘿嘿笑道:“區長,你提出的蔬菜種植計劃如果得到批準,那麽種田種地的人會更少,對這些機器更加迫切。假如開了更多的荒地,我們的糧食可能減產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
於大強指了指周益民,“還是你啊,反應這麽快。好,我和學院的領導聯係一下,看能不能買幾台。他們剛剛製造出來,權當是我們幫他們做試驗,我想他們會同意的。”
第二天,秦淦西又迴歸正常生活,早晨起床後往山上跑一趟,吃完早餐後再下來,然後去圖書館,這次不是去看書,而是去借書,他不想再遇到那種“關注”別人的同學,準備找間教室慢慢看。
例行去機械樓專用教室看一眼的時候,看到廖祚祥在和張立維、周春波說什麽。
看到他進來,廖祚祥又和他說一遍,說麓區想買五台拖拉機和五台旋耕機,學校已經答應了,以試驗產品的名義給他們製造,問他們有什麽想法。
秦淦西對此並無別的想法,隻有暗喜。
自己的產品雖然還沒正式生產,卻已經被人家接受,這是最令人高興的。
即使今後國家決定不由學院機械廠生產,他們也能有產品流傳於世,這對科研工作者來講,是最大的鼓勵。
他們能這麽快購買,這對這兩種產品的推廣也有重要作用,說不定今後有可能成為學院機械廠的產品,那麽對他們幾個的未來影響更大。
他們都是設計者,又是親自參與過組裝的,就有可能被工廠留下,尤其是秦淦西和鄒立群這兩個本省人,那麽他就可以讀研了。
不過,他提出一個建議:“廖老師,國家還沒允許我們工廠生產這個吧?如果以賣的方式處理,會不會帶來麻煩?所以我建議,我們出零部件圖,讓麓區去聯係加工,我們給他們組裝就可以。”
廖祚祥想了一會,“你這個建議不錯。這樣的話,他們參與的程度更高。”
愣了一下後,他伸手點點秦淦西,“你的心思很縝密。不過這樣對我們和他們都好,等於送一部分功勞給他們。”
秦淦西笑了笑。
論文要寫了,報道要出了,別人功勞不功勞他不管。
如果要他們組五個人去定製零部件,那是要耗費時間的,他不想去浪費那個時間,圖書館那麽多專業書籍還沒看完呢,費時費力卻沒收獲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廖祚祥要離開的時候,秦淦西說道:“廖老師,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研究打穀機,小組所有人下午去大隊看過了。”
廖祚祥點了點頭,“有目標就好。你這些書都是與打穀機有關的?”
秦淦西應道:“相關的。”
廖祚祥離開後,秦淦西走到講台,拿起工作日誌翻看一遍,發現沒有什麽紕漏,問張立維和周春波:“兩位哥哥,你們剛才在討論論文嗎?”
周春波苦著臉說:“小十,我們兩個討論了一下,發現寫起來並不容易。寫細了不行,寫粗了更不行。”
秦淦西嗬嗬笑道:“多看幾篇雜誌上的文章,然後就知道該如何把握分寸了。不是還有廖老師嘛,他是指導老師,也發表過論文,會把關的。加油,快點寫完,然後全身心投入打穀機的設計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