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走進田間地頭
穿越58:開局兩分地 作者:首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陣嘰嘰喳喳,把幾個大男人的頭都吵昏了。
周益民喝道:“吵吵嚷嚷幹什麽,抓緊拔草。你們想讓紅薯減產餓肚子啊。”
然後拉著秦淦西往遠處走,“她們雖然吵吵嚷嚷,但都是麵臨的實際問題。”
他看了一眼天上,然後說道:“絕大部分男勞力都去煉鋼了,這麽下去,麥子、晚稻、花生、紅薯一波接一波的農活,確實會很難搞。”
秦淦西有認為她們說的沒錯,很多東西今後都會研究製造出來,但這樣的除草機製造不出來,後世將有除草劑。
他看了一眼不遠處土裏的小麥,問道:“麥子還要多長時間才能收?”
周益民也看了一眼麥地,“二十天。”
周毅發問道:“南方也種麥子嗎,我可是第一次見。”
周益民笑著說:“老是吃紅薯也不行,總要換換口味的。三年前,我們大隊沒有人種麥子,後來政府推廣種子,我便買了一些迴來種上,所以現在大隊也種上了。”
秦淦西對張立維等人說:“大哥,你們向周大隊長了解一下情況,我去看看小麥。”
種植空間裏有不少品種,三大主糧已有兩大,唯有小麥沒有,他想弄點種子。
說完,他快步向小麥地裏走去。
這裏種植的小麥不多,最多隻有兩畝地,麥稈也不高,最高的也不過兩尺三。
秦淦西站在一塊梯土的坡下,把整個小麥情況掃一遍。
他知道這是春小麥,產量也不會很高,但他現在沒有種子,所以繼續弄一些。
在這塊梯土中,他看到小部分還是青色,其它的已經變色,便走到那些青色的小麥旁,偷偷拔出十根種植到空間裏。
被牛啃出來的花生都能存活,他相信這十根小麥也能。
把小麥種下後,他看到小麥地的邊緣還種著豌豆,不由得感歎他們的聰明,竟然學會了套種,他又摘了三個成熟的豆莢,然後種到空間裏。
做完這一切後,他再次迴到他們身旁,趁他們都沒出聲的時機問道:“周大隊長,你們的小麥是怎麽收的?”
周益農說道:“以前沒打穀機,就和打稻穀一樣用拌桶,後來有打穀機了,就用打穀機。”
周春波問道:“拌桶是什麽?”
秦淦西迴應道:“拌桶就是木桶,有方的,也有圓的,打穀子的時候,抓住禾苗用力摔,摔在桶內壁上,穀子就落到桶裏。”
鄒立群點了點頭,“我們那裏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使用。”
周益民無奈地說:“我們大隊也有很多。”
周毅發不解了,“你們都有打穀機了,還用那種原始的東西嗎?”
周益民嗬嗬笑道,“打穀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我們大隊八個生產隊,隻有八台打穀機……即使隻有八台,在公社裏還算多的,但即使有八台,在雙搶的時候,也必須把拌桶拿出來用,時間不等人呐。就那麽幾天時間,耽誤了的話,晚稻就會減產。收晚稻的時候,也不能不用拌桶,因為怕天氣變化,使得穀子發芽。”
周春波問道:“如果使用拌桶,勞動強度太大了吧。”
周益民苦笑:“累幾天吃幾個月,還是劃得來的。農民都是這樣,吃的苦,累的苦。”
幾人聞言,心裏沉甸甸的。
不接觸不知道,一接觸才知道農業工具現在有多落後,也知道農業機械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秦淦西沒使用過拌桶,即使隊裏有,原主也因為年紀小沒使用過,前世使用的打穀機是電動的,但也看到有家庭使用第一代打穀機。
他不想讓這種氣氛蔓延下去,說道:“周大隊長,能不能耽誤你一些時間,帶我們去看看打穀機?”
周益民點了點頭,“可以。如果你們能製造出先進的打穀機,我們的晚稻就有希望了。”
周毅發指了指秦淦西,嗬嗬笑道:“大隊長,你盡管放心,隻要他決定了,那麽一定會研究出來。”
周益民轉頭看了看秦淦西,“你說你們研究出來的機器真的能犁田耙田、犁地耙地?”
秦淦西笑著說:“我們今天在兩個地方做了試驗,一個在漁灣村,一個在機械樓旁邊,距離你們這裏不遠,可以去看看。”
周益民點了點頭,“等你們研究一下打穀機後,我跟你們去看看。不但要那些地,還要看你們的機器。”
秦淦西下意識地問道:“你們想買?”
周益民看向他,“為什麽不呢?因為人力不足,我們大隊還有不少荒地可以開。”
“種了也沒有那麽多人去收吧?”
“種下去再說,總會有辦法的。如果你們能研究出新的打穀機,那麽我們就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用於挖紅薯、收花生。”
“周大隊長,即使新式打穀機,也需要兩個人遞禾苗,兩個人打,但速度一定會比原來的快。我們的旋耕機,如果是老地,一個人一個小時可以犁三畝。”
“多少?!”
周益民驟然轉身,緊緊盯著秦淦西,“你說一個人一個小時可以犁三畝?”
周春波嗬嗬笑道:“不隻是犁,還包括耙。”
周益民馬上拉著秦淦西快走起來,“你們先去研究打穀機,我去看看你們的地。”
他把幾人帶到一個倉庫前,打開一個房間,裏麵堆著一個打穀機和八個拌桶,“你們先研究研究,我去看你們的地。”
說完,他小跑著離開了。
張立維看著他的背影,笑道:“他想買了。”
秦淦西點了點頭,“是個好大隊長,尊重科學,積極上進。”
走進房間,他把滾筒轉半圈,讓踏板提起,然後踩下踏板;再鬆開,讓踏板再提起。
這麽連續幾次後,滾筒上“鐵齒”越來越不清晰。
然後他退下來,讓他們一個個上去操作。
他雖然自己沒用過,但前世同生產隊有人家裏還用。
他們幾個都不是農村人,都是第一次操作打穀機,顯得笨手笨腳,一度讓滾筒的轉速降了下來,還好接受能力比較快,很快能穩定在最高速度。
待他們都有一定認知後,他又帶著他們觀摩拌桶,講這種農具的用法,讓他們如聽天書。
在迴去的路上,一致同意小組的下一個研究項目是打穀機。
確定項目後,秦淦西問道:“幾位哥哥,我想我們的手扶拖拉機和旋耕機應該寫篇論文發表。”
周春波馬上應道:“整個必須有。我打草稿,你們審核。”
張立維問道:“有合適發表的刊物嗎?”
秦淦西看向他,“大哥,你不會沒看過七月份創刊的《農業機械》吧?”
鄒立群點頭,“我看到過。不隻有這個,還有幾種刊物可以發表。”
周益民喝道:“吵吵嚷嚷幹什麽,抓緊拔草。你們想讓紅薯減產餓肚子啊。”
然後拉著秦淦西往遠處走,“她們雖然吵吵嚷嚷,但都是麵臨的實際問題。”
他看了一眼天上,然後說道:“絕大部分男勞力都去煉鋼了,這麽下去,麥子、晚稻、花生、紅薯一波接一波的農活,確實會很難搞。”
秦淦西有認為她們說的沒錯,很多東西今後都會研究製造出來,但這樣的除草機製造不出來,後世將有除草劑。
他看了一眼不遠處土裏的小麥,問道:“麥子還要多長時間才能收?”
周益民也看了一眼麥地,“二十天。”
周毅發問道:“南方也種麥子嗎,我可是第一次見。”
周益民笑著說:“老是吃紅薯也不行,總要換換口味的。三年前,我們大隊沒有人種麥子,後來政府推廣種子,我便買了一些迴來種上,所以現在大隊也種上了。”
秦淦西對張立維等人說:“大哥,你們向周大隊長了解一下情況,我去看看小麥。”
種植空間裏有不少品種,三大主糧已有兩大,唯有小麥沒有,他想弄點種子。
說完,他快步向小麥地裏走去。
這裏種植的小麥不多,最多隻有兩畝地,麥稈也不高,最高的也不過兩尺三。
秦淦西站在一塊梯土的坡下,把整個小麥情況掃一遍。
他知道這是春小麥,產量也不會很高,但他現在沒有種子,所以繼續弄一些。
在這塊梯土中,他看到小部分還是青色,其它的已經變色,便走到那些青色的小麥旁,偷偷拔出十根種植到空間裏。
被牛啃出來的花生都能存活,他相信這十根小麥也能。
把小麥種下後,他看到小麥地的邊緣還種著豌豆,不由得感歎他們的聰明,竟然學會了套種,他又摘了三個成熟的豆莢,然後種到空間裏。
做完這一切後,他再次迴到他們身旁,趁他們都沒出聲的時機問道:“周大隊長,你們的小麥是怎麽收的?”
周益農說道:“以前沒打穀機,就和打稻穀一樣用拌桶,後來有打穀機了,就用打穀機。”
周春波問道:“拌桶是什麽?”
秦淦西迴應道:“拌桶就是木桶,有方的,也有圓的,打穀子的時候,抓住禾苗用力摔,摔在桶內壁上,穀子就落到桶裏。”
鄒立群點了點頭,“我們那裏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使用。”
周益民無奈地說:“我們大隊也有很多。”
周毅發不解了,“你們都有打穀機了,還用那種原始的東西嗎?”
周益民嗬嗬笑道,“打穀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我們大隊八個生產隊,隻有八台打穀機……即使隻有八台,在公社裏還算多的,但即使有八台,在雙搶的時候,也必須把拌桶拿出來用,時間不等人呐。就那麽幾天時間,耽誤了的話,晚稻就會減產。收晚稻的時候,也不能不用拌桶,因為怕天氣變化,使得穀子發芽。”
周春波問道:“如果使用拌桶,勞動強度太大了吧。”
周益民苦笑:“累幾天吃幾個月,還是劃得來的。農民都是這樣,吃的苦,累的苦。”
幾人聞言,心裏沉甸甸的。
不接觸不知道,一接觸才知道農業工具現在有多落後,也知道農業機械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秦淦西沒使用過拌桶,即使隊裏有,原主也因為年紀小沒使用過,前世使用的打穀機是電動的,但也看到有家庭使用第一代打穀機。
他不想讓這種氣氛蔓延下去,說道:“周大隊長,能不能耽誤你一些時間,帶我們去看看打穀機?”
周益民點了點頭,“可以。如果你們能製造出先進的打穀機,我們的晚稻就有希望了。”
周毅發指了指秦淦西,嗬嗬笑道:“大隊長,你盡管放心,隻要他決定了,那麽一定會研究出來。”
周益民轉頭看了看秦淦西,“你說你們研究出來的機器真的能犁田耙田、犁地耙地?”
秦淦西笑著說:“我們今天在兩個地方做了試驗,一個在漁灣村,一個在機械樓旁邊,距離你們這裏不遠,可以去看看。”
周益民點了點頭,“等你們研究一下打穀機後,我跟你們去看看。不但要那些地,還要看你們的機器。”
秦淦西下意識地問道:“你們想買?”
周益民看向他,“為什麽不呢?因為人力不足,我們大隊還有不少荒地可以開。”
“種了也沒有那麽多人去收吧?”
“種下去再說,總會有辦法的。如果你們能研究出新的打穀機,那麽我們就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用於挖紅薯、收花生。”
“周大隊長,即使新式打穀機,也需要兩個人遞禾苗,兩個人打,但速度一定會比原來的快。我們的旋耕機,如果是老地,一個人一個小時可以犁三畝。”
“多少?!”
周益民驟然轉身,緊緊盯著秦淦西,“你說一個人一個小時可以犁三畝?”
周春波嗬嗬笑道:“不隻是犁,還包括耙。”
周益民馬上拉著秦淦西快走起來,“你們先去研究打穀機,我去看看你們的地。”
他把幾人帶到一個倉庫前,打開一個房間,裏麵堆著一個打穀機和八個拌桶,“你們先研究研究,我去看你們的地。”
說完,他小跑著離開了。
張立維看著他的背影,笑道:“他想買了。”
秦淦西點了點頭,“是個好大隊長,尊重科學,積極上進。”
走進房間,他把滾筒轉半圈,讓踏板提起,然後踩下踏板;再鬆開,讓踏板再提起。
這麽連續幾次後,滾筒上“鐵齒”越來越不清晰。
然後他退下來,讓他們一個個上去操作。
他雖然自己沒用過,但前世同生產隊有人家裏還用。
他們幾個都不是農村人,都是第一次操作打穀機,顯得笨手笨腳,一度讓滾筒的轉速降了下來,還好接受能力比較快,很快能穩定在最高速度。
待他們都有一定認知後,他又帶著他們觀摩拌桶,講這種農具的用法,讓他們如聽天書。
在迴去的路上,一致同意小組的下一個研究項目是打穀機。
確定項目後,秦淦西問道:“幾位哥哥,我想我們的手扶拖拉機和旋耕機應該寫篇論文發表。”
周春波馬上應道:“整個必須有。我打草稿,你們審核。”
張立維問道:“有合適發表的刊物嗎?”
秦淦西看向他,“大哥,你不會沒看過七月份創刊的《農業機械》吧?”
鄒立群點頭,“我看到過。不隻有這個,還有幾種刊物可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