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也奇怪,傻子下葬後不久,雨就停了,洪水也慢慢退了。


    老村長鬆了一口氣,剛從埂口迴到家,就看到阮小玉帶著女兒石榴在院裏等他。


    他歎了一口氣,知道阮小玉是來找他要說法的。


    畢竟,關於這片石榴林的前因後果,沒有比老村長更清楚的人了。


    說來話長,多年前林家灣原有一座廟,而這片石榴林原是寺廟後的一塊三角田,一直由廟裏的和尚們耕種。


    他們種糧種菜,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會周濟貧民,頗得父老鄉親的稱讚。


    解放後毀廟興學,僧人全被趕出廟門,勒令還俗,寺廟就被改成了小學,供林家灣的孩子們讀書,而這幾畝薄田也被充公。


    阮小玉的公公林和尚,當年就是寺廟裏的修行弟子,法號覺遠,據說他是被老方丈撿來的孤兒,從小養在寺廟。


    所以,當別的和尚都遣迴了原籍,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二十歲的覺遠無處可去,遲遲不願離開。


    老村長那時也還年輕,看和尚為人良善,年輕力壯,也算個好勞力,就撥了未拆除的一間庫房給他棲身,還把廟後的三角田分出一畝給他。


    就此,覺遠成了林家灣的一員,人們幹脆叫他林和尚。


    既是還俗,就要娶親。


    一年後,在熱心鄉鄰的張羅下,林和尚娶了外村三十歲的老姑娘為妻。


    據說這姑娘本是許配過人家的,未婚夫卻在解放前夕被流彈打死,自此耽誤在家,年歲漸長,成了老姑娘。


    原本這也不算什麽,可姑娘不堪深閨寂寞,竟然和家裏的一條公狗鬧出了醜聞,還差點出了人命,自此十裏八鄉人盡皆知。


    姑娘的命撿迴來了,名聲卻徹底壞了。


    父親受不了被鄉鄰戳脊梁骨,就將她鎖在屋裏,每日隻送一頓飯,準備讓她自生自滅。


    還是母親不忍心,私下找到幾位表親,想讓她們給女兒說個人家,謀個生路。


    其中一位表親正好是林家灣的,這才想到了林家灣的林和尚。


    林和尚無家無業的,能娶到女人就不錯了,何況他是出家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當行善救人了。


    果然,林和尚聞聽詳情,並沒有介意,直接去老姑娘家裏,把她背迴了林家灣。


    剛來的時候,姑娘蓬頭垢麵,骨瘦如柴,精神也有些問題,在林和尚的精心照料下,半年功夫就恢複了神采。


    人們這才發現,這老姑娘頗有幾分姿色,還做得一手好女紅,她的三寸金蓮平時不能下地,隻日日待在那間小屋繡花織布,洗衣燒飯。


    地裏有田,家裏有炕,林和尚自此過上了有滋有味的日子。


    地裏的莊稼被他侍弄的旺盛茁壯,婆娘的一把細腰也被他侍弄的像那清河水一年一漲……


    唯一遺憾的是,這婆娘的肚子始終大不起來,就像林和尚的頭發始終長不出來。


    沒有頭發無所謂,沒有後代可不行。


    林和尚想長出頭發,也想給婆娘治病,一有空閑就出去尋求偏方。


    他這一走,家裏就不安寧了。


    常有不三不四的男人湊到女人窗前撩騷,女人關門閉戶,一概不理。


    可此舉惹惱了一個二流子,那人故意拉了一條狗過來,給狗的胯下掛了一隻破鞋,大聲叫罵,說女人是狗日的,是破鞋……


    女人的心結本就沒有解開,這一下被刺激到了,瘋病就又犯了……


    林和尚聞訊趕迴,好脾氣的他第一次動手打了人,自此不再外出。


    可女人的精神卻再也沒有正常過,開始滿村子瘋跑,到處招惹男人,甚至學起了狗叫……


    次年春天,再一次出門的林和尚迴來了,他不知從哪裏背迴幾株石榴苗,種在了三角田的荒坡上。


    榴開百子,後繼有人。


    就在石榴樹開花結果這一年,女人的肚子終於大了起來,也不再瘋跑了……


    九個月後,林和尚有了兒子。


    這孩子生來頭發濃密,人們都說不是林和尚的種,和尚從未分辨過什麽,隻是依著林家灣的輩分,給兒子取名林成靜。


    本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從此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可女人因為生產耗盡了氣血,孩子還未滿月她就撒手人寰……


    林和尚抱著繈褓小兒,把女人葬在石榴樹下,許久不念經的他,冒著封建迷信的罪名,足足念經七天七夜,為妻子超度亡魂。


    說也奇怪,自從女人葬在石榴樹下,那幾株石榴樹生的越發茂盛,果實累累。


    林和尚知恩圖報,對林家灣父老的收留一直感激在心,每到金秋月圓之日,都會把收獲的石榴給每家每戶送去一些。


    鄉鄰們看他們父子可憐,也不白吃白拿,迴送一些糧食、雞蛋或者舊衣服——就這樣,在鄉鄰的接濟下,林和尚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著兒子。


    為了更好的報答鄉親們,林和尚把那些石榴老枝扡插、分株、壓條,移栽,種滿田間地頭。


    石榴樹漸漸多了起來,一到下課放學,這裏就成了孩子們最愛的小林子……


    後來成立公社,石榴林歸了集體所有,林和尚就為生產隊看林子,育苗育林來掙工分,掙口糧。


    林成靜三歲的時候,流行全民公社吃食堂。可大家才溫飽了兩三個月,食堂就垮台了,之後就陷入了饑荒。


    那是一個可怕的饑饉之年,穀糠、薯藤、野菜都吃光了,人們開始挖菜根,剝樹皮,石榴樹也沒能逃過此劫……


    看著饑不擇食的人們湧向石榴林,林和尚沒有阻攔,隻是帶著兒子念經打坐,減少運動降低消耗。


    很快,石榴樹都被剝成裸體,在寒風中顫抖著……


    這個冬天,村子裏幾乎天天餓死人,一開始人們還把屍體拖出村去,後來拖不動了,就隨便丟在石榴林後的荒溝裏。


    奄奄一息的林和尚也沒力氣掩埋他們,隻能無力的看著那些屍首被野狗吃掉,他唯一能做的,是在一旁念經超度……


    到了來年春天,饑荒的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好在林家灣三麵環水,水邊的荒草、水麵的浮萍、水底的藻菜,全都成了村民救命的口糧。


    不過,這些野菜對於年幼的林成靜而言,不足以續命。


    眼看兒子渾身上下隻剩一個透亮的大肚子,林和尚絕望了。


    一日午後,雷雨之後,溝滿河平。


    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萬念俱灰的來到石榴林後麵的荒溝,準備投水自盡。


    就在他準備和兒子一起跳進河溝的時候,忽然發現水麵上漂滿了密密麻麻的蛙卵……


    這年頭,老鼠都快被吃光了,這些蛙卵讓林和尚的眼睛亮了起來。


    顧不得不遠處還飄著幾具浮屍,林和尚脫下衣服,放下孩子,快速的打撈著成團的蛙卵……


    蛙卵滑溜溜的,像一團一團的蛋清,餓的頭暈眼黑的林和尚直接捧著喝了起來……


    味道腥腥的,鹹鹹的,帶著一股隱約的屍臭,隨著一團一團的蛙卵入了肚,林和尚逐漸有了些力氣。


    他原想將蛙卵直接喂給孩子,看看不遠處的浮屍,又放下了……


    很快,林和尚撿來一堆枯枝,架起一堆火,給兒子煮了滿滿一鍋蛙卵——就這樣,林和尚父子靠著荒溝裏的蛙卵活了下來……


    饑荒總算熬了過去,但從不殺生的林和尚自此有了心病。


    他不能聽到蛙鳴,不能再吃葷腥——蛙卵裏那一顆顆小黑籽就像是一隻隻小眼睛,徹夜瞪著林和尚,讓他不得安寧……


    為了求個心安,林和尚把荒溝裏的屍骨都撈了出來,又去河灘裏挖了幾十擔沙石,將這些屍骨合葬成一個大圓墓塚,還為此念經超度了七七四十九天。


    自此,石榴林深處有了一處神秘的亂雜墳。每逢雨日黃昏,似乎都有啾啾鬼哭聲,膽小的人根本不敢進去。


    饑荒之後,公社開始給社員分配自留地,石榴林旁的一畝薄田又撥給了林和尚,自此,林和尚共分到了二畝地。


    再後來,人民公社撤銷,責任田分田入戶,石榴林旁剩餘的幾畝田卻被村民嫌棄,每到抓鬮分田,誰都不願意分到這塊地。


    村長一看,幹脆把廟後整片三角田全給了林和尚,讓他一起耕種。


    反正這裏常遭洪水蔓延,土質鹽堿嚴重,還有一處荒溝,禾苗難保又不便耕作,還不如先給林和尚種著,也免得荒廢。


    就這樣,林和尚接手了整塊三角田。


    除了種些莊稼,勤快的他不停開荒拓地,將荒溝填平,把土坡田埂全都種上石榴樹。


    隨著林成靜越長越高,石榴林也越來越大,每到金秋時節,吃不完的石榴就換來了吃不完的糧食和財物……


    也許是過慣了苦行僧的生活,林和尚十分節儉。一年到頭從不添置新衣,入夜也不點燈,平日不挨葷腥,就用饅頭夾點鹽巴。


    就這樣,林和尚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終於攢下了一些家底。


    林成靜剛滿十八歲,林和尚就張羅著給他娶媳婦。


    誰也沒想到,木訥寡言的林成靜竟娶到了貌美如花的阮小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裏韻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邪寫桃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邪寫桃花並收藏山裏韻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