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軍不語,僅一味屠殺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 作者:佛係無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麵對副將的質疑和驚訝,傅友德卻麵不改色,語氣堅定地迴應道,“這是軍令如山,不容置疑!無需多言,隻管照辦即可。”
副將深知傅友德治軍嚴謹、雷厲風行,自己根本無力反駁,隻好無奈地點頭應道。
“是,大將軍,末將遵命,不過這些屍體怎麽辦,再過兩個月,炎炎夏日來臨,必滋生瘟疫啊。”
心中卻是暗暗叫苦不迭,感歎官大一級果然能夠壓死人啊!
這是要對倭奴實施亡族滅種的屠殺啊。
雖然傅友德也不知道朱雄英為什麽要這麽幹,但是執行命令就可以了。
殺了容易,但善後就麻煩了。
難不成把他們殺了,還得挖坑把他們給埋了?
那還不如讓他們自己挖好坑,然後咱們把他們給活埋了更方麵。
畢竟埋自己的地方,還是得自己挖,才最合身。
“屍體?需要處理嗎?這小島四周究竟有些什麽東西,你可清楚知曉?”傅友德緊皺眉頭,目光如炬地盯著眼前的副將,反問道。
隻見那副將先是一愣,隨即結結巴巴地迴應道:“四周......呃,迴大將軍,四周皆是一望無垠、波濤洶湧的大海呀。”
傅友德微微頷首,發出一聲低沉的嗯聲後,緊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你緣何還要詢問本將軍該如何處置這些屍體?直接將它們投入海中即可,權當作是給那些魚蝦們加餐添食了,如此一來,興許還能吸引大批的魚蝦匯聚於此,屆時咱們豈不是能夠品嚐到更為豐盛鮮美的海鮮盛宴?這般一舉兩得之事,難道不好嗎?”
聽到此處,副將不禁麵露難色,支支吾吾地道:“這......倘若讓魚蝦吞食了他們,而後咱們再去食用那些魚蝦,那不就等同於咱們間接吃下了......”
然而,副將的話語尚未說完,便突然感覺腦袋上傳來一陣劇痛,原來是被傅友德狠狠地彈了一個腦瓜崩。
隻聽傅友德怒喝道,“哼!想當年我們可是經曆過那易子而食的艱難歲月,如今這點事又算得了什麽?有什麽吃不下去的?還愣在此處作甚?趕緊去傳達命令!莫要在此偷奸耍滑,耽擱時間!”
“是,是,大將軍。”
副將不敢躲懶,趕忙去辦。
傅友德則命人取來了紙筆,開始給朝廷寫戰報。
我們上島之後,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俘虜不少敵軍。
然而敵軍屢次詐降,隻是我軍傷殘慘重,不得已被迫反擊,展開屠殺。
在我們攻打下來之後,裝船準備迴京的時候,小島上突發地震,大地開裂,餘下所有倭奴逃亡不及,全部死於天災。
留下無數礦脈無人處理。
我大明收複失地,未來得及治理,這些百姓便橫遭天災,令人痛惜。
不過,這裏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領土,有漢光武帝賜下的倭奴王印為證,證明其是我神州附屬。
如今人雖然都死絕了,但是礦脈仍需開采,我大明隻能含淚接手,嗚嗚嗚。
寫完之後,傅友德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誰,照著我這個內容寫出一封戰報,潤色一下,三五天後就送迴京城。”
傅友德把自己寫的初稿戰報遞給了監軍,傅友德定下了基調,怎麽寫那就不是傅友德的事情了。
監軍接過戰報,看了幾眼後嘴角微微抽搐,但也不敢違背傅友德的意思,隻得應下。
十萬雄師如鋼鐵洪流般洶湧而來,一路上勢不可擋!他們所到之處,可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無論是多麽強大的敵人,在這股無敵的力量麵前都隻能望風披靡,每一場戰鬥都是一麵倒的屠殺,敵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這支軍隊所經之地,原本鬱鬱蔥蔥的草木瞬間變得凋零淒冷,就連那些平日裏活蹦亂跳的雞鴨也都難逃厄運,全部慘死當場。
整個地方仿佛被死亡籠罩,再也找不到一絲生機和活力。
麵對如此不堪一擊的倭奴,英勇無畏的明軍甚至連戰陣都懶得擺開,在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士眼中,這群烏合之眾根本不配成為他們的對手。
十萬大軍就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殺戮機器,無情地收割著敵人的生命。
有的人已經斬殺了太多的敵寇,以至於身體開始有些不適應這樣高強度的殺戮,但他們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主動退下戰線,把機會讓給後續跟上的戰友們。
按照每個人平均殺敵十人的戰績來計算,這十萬大軍輕而易舉就能屠戮上百萬敵人。
而且,對於這樣一支曆經無數戰火洗禮的精銳之師來說,完全不必擔憂戰後會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要知道,能夠在沙場上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戰士,如果連這點殺人帶來的心理壓力都承受不住,又怎麽可能有資格封侯拜將、統領三軍?
萬人屠是少,但也不需要多。
多的話,也沒那麽多人可以殺。
與此同時,大明入侵東瀛,王宮內也是一陣慌亂,不少人四散而逃。
夜幕深沉,萬籟俱寂,但幕府將軍和國王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焦慮、恐懼如影隨形地纏繞著他們,讓他們即使在疲憊不堪的時候,也無法享受片刻的安寧。
召集大臣開會。
“誰能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大明要對我們施以這般慘絕人寰、毫無人性的大屠殺!”
國王的怒吼聲迴蕩在宮殿之中,震耳欲聾,眾臣子皆戰戰兢兢,不敢抬頭直視國王憤怒的目光。
此時,隻見一名臣子小心翼翼地抬起頭來,輕聲嘟囔道,“陛下息怒,要說這‘慘無人道’嘛……那前提得是咱們被當作人看才行啊!可如今看來,在大明眼中,咱們恐怕不過是一堆白花花的銀子而已。”
這名臣子話音剛落,另一名臣子趕忙附和道,“是啊,陛下!此前咱們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與大明交涉,希望能夠罷兵休戰,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然而,他們根本就不理會咱們的善意,依舊我行我素,一味地瘋狂殺戮。”
副將深知傅友德治軍嚴謹、雷厲風行,自己根本無力反駁,隻好無奈地點頭應道。
“是,大將軍,末將遵命,不過這些屍體怎麽辦,再過兩個月,炎炎夏日來臨,必滋生瘟疫啊。”
心中卻是暗暗叫苦不迭,感歎官大一級果然能夠壓死人啊!
這是要對倭奴實施亡族滅種的屠殺啊。
雖然傅友德也不知道朱雄英為什麽要這麽幹,但是執行命令就可以了。
殺了容易,但善後就麻煩了。
難不成把他們殺了,還得挖坑把他們給埋了?
那還不如讓他們自己挖好坑,然後咱們把他們給活埋了更方麵。
畢竟埋自己的地方,還是得自己挖,才最合身。
“屍體?需要處理嗎?這小島四周究竟有些什麽東西,你可清楚知曉?”傅友德緊皺眉頭,目光如炬地盯著眼前的副將,反問道。
隻見那副將先是一愣,隨即結結巴巴地迴應道:“四周......呃,迴大將軍,四周皆是一望無垠、波濤洶湧的大海呀。”
傅友德微微頷首,發出一聲低沉的嗯聲後,緊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你緣何還要詢問本將軍該如何處置這些屍體?直接將它們投入海中即可,權當作是給那些魚蝦們加餐添食了,如此一來,興許還能吸引大批的魚蝦匯聚於此,屆時咱們豈不是能夠品嚐到更為豐盛鮮美的海鮮盛宴?這般一舉兩得之事,難道不好嗎?”
聽到此處,副將不禁麵露難色,支支吾吾地道:“這......倘若讓魚蝦吞食了他們,而後咱們再去食用那些魚蝦,那不就等同於咱們間接吃下了......”
然而,副將的話語尚未說完,便突然感覺腦袋上傳來一陣劇痛,原來是被傅友德狠狠地彈了一個腦瓜崩。
隻聽傅友德怒喝道,“哼!想當年我們可是經曆過那易子而食的艱難歲月,如今這點事又算得了什麽?有什麽吃不下去的?還愣在此處作甚?趕緊去傳達命令!莫要在此偷奸耍滑,耽擱時間!”
“是,是,大將軍。”
副將不敢躲懶,趕忙去辦。
傅友德則命人取來了紙筆,開始給朝廷寫戰報。
我們上島之後,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俘虜不少敵軍。
然而敵軍屢次詐降,隻是我軍傷殘慘重,不得已被迫反擊,展開屠殺。
在我們攻打下來之後,裝船準備迴京的時候,小島上突發地震,大地開裂,餘下所有倭奴逃亡不及,全部死於天災。
留下無數礦脈無人處理。
我大明收複失地,未來得及治理,這些百姓便橫遭天災,令人痛惜。
不過,這裏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領土,有漢光武帝賜下的倭奴王印為證,證明其是我神州附屬。
如今人雖然都死絕了,但是礦脈仍需開采,我大明隻能含淚接手,嗚嗚嗚。
寫完之後,傅友德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誰,照著我這個內容寫出一封戰報,潤色一下,三五天後就送迴京城。”
傅友德把自己寫的初稿戰報遞給了監軍,傅友德定下了基調,怎麽寫那就不是傅友德的事情了。
監軍接過戰報,看了幾眼後嘴角微微抽搐,但也不敢違背傅友德的意思,隻得應下。
十萬雄師如鋼鐵洪流般洶湧而來,一路上勢不可擋!他們所到之處,可謂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無論是多麽強大的敵人,在這股無敵的力量麵前都隻能望風披靡,每一場戰鬥都是一麵倒的屠殺,敵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這支軍隊所經之地,原本鬱鬱蔥蔥的草木瞬間變得凋零淒冷,就連那些平日裏活蹦亂跳的雞鴨也都難逃厄運,全部慘死當場。
整個地方仿佛被死亡籠罩,再也找不到一絲生機和活力。
麵對如此不堪一擊的倭奴,英勇無畏的明軍甚至連戰陣都懶得擺開,在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士眼中,這群烏合之眾根本不配成為他們的對手。
十萬大軍就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殺戮機器,無情地收割著敵人的生命。
有的人已經斬殺了太多的敵寇,以至於身體開始有些不適應這樣高強度的殺戮,但他們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主動退下戰線,把機會讓給後續跟上的戰友們。
按照每個人平均殺敵十人的戰績來計算,這十萬大軍輕而易舉就能屠戮上百萬敵人。
而且,對於這樣一支曆經無數戰火洗禮的精銳之師來說,完全不必擔憂戰後會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要知道,能夠在沙場上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戰士,如果連這點殺人帶來的心理壓力都承受不住,又怎麽可能有資格封侯拜將、統領三軍?
萬人屠是少,但也不需要多。
多的話,也沒那麽多人可以殺。
與此同時,大明入侵東瀛,王宮內也是一陣慌亂,不少人四散而逃。
夜幕深沉,萬籟俱寂,但幕府將軍和國王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焦慮、恐懼如影隨形地纏繞著他們,讓他們即使在疲憊不堪的時候,也無法享受片刻的安寧。
召集大臣開會。
“誰能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大明要對我們施以這般慘絕人寰、毫無人性的大屠殺!”
國王的怒吼聲迴蕩在宮殿之中,震耳欲聾,眾臣子皆戰戰兢兢,不敢抬頭直視國王憤怒的目光。
此時,隻見一名臣子小心翼翼地抬起頭來,輕聲嘟囔道,“陛下息怒,要說這‘慘無人道’嘛……那前提得是咱們被當作人看才行啊!可如今看來,在大明眼中,咱們恐怕不過是一堆白花花的銀子而已。”
這名臣子話音剛落,另一名臣子趕忙附和道,“是啊,陛下!此前咱們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與大明交涉,希望能夠罷兵休戰,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然而,他們根本就不理會咱們的善意,依舊我行我素,一味地瘋狂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