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尚有一名探馬歸返,正巧探得此消息,然我已將其處置妥當。”李凡的語調平緩無波,似在言說一件無足輕重之事。
“三萬敵軍呐,我僅率一千兵力前去迎戰,這豈不是自投羅網,純粹送死之舉?”年輕參將神色惶恐,連聲音都禁不住微微顫栗。
“嗨,將軍若心有畏懼,那便留守城中,由末將領兵出征即可。”李凡鎮定如常,試圖寬慰年輕參將的不安情緒。
“你莫要在此大言不慚,拿什麽去戰鬥?三萬之眾你如何抵擋?即便你能表明身份,那群蠻子殺紅了眼根本不管敵我,可別再枉送性命。”年輕參將滿臉狐疑,目光中盡是對李凡的不信任。
“確實,若情況如此,堅守城池方為上策,絕不能輕易出戰。就怕這些南疆狼族瘋狂起來,徑直攻破我宜陽城。”老年參將附和道。
“不!出戰勢在必行!此點絕無更改!不過,此役之主要目的並非消耗城內有生力量,而是實實在在與南疆狼族打上一仗!”李凡話語堅定。
“你簡直瘋了!那可是三萬人馬!”年輕參將驚唿。
“二位將軍且聽我一言。”李凡神色凝重,緩緩說道,“南疆狼族生性兇悍,若我們一味防守,他們隻會愈發張狂,視我宜陽城為囊中之物,遲早會全力攻城。唯有主動出擊,將他們打疼打怕,讓他們知曉我軍之勇,方能令其心生忌憚,不敢輕易來犯。如付將軍所言,他們的戰鬥力並非高強,一千兵力若部署精妙,殲敵三四千人亦非奢望。待時機成熟我便亮明身份,你二人於城中大張旗鼓,獻出部分糧草,必能保宜陽安然無恙。”
兩名參將麵麵相覷,皆陷入沉思。
老年參將輕撫胡須,徐徐開口:“話雖這般講,但也不可盲目赴死。這一千人若出城,需有詳盡規劃,總不能真如你所說,直接去白白送死。”
年輕參將不住點頭:“正是,宜陽城的防禦全係於這些兵力,若輕易折損,城防定然空虛。一旦城破,那便不是助力河南王殿下,而是壞了大事。”
李凡沉思須臾,道:“我自會妥善安排。我觀南疆狼族雖人數達三萬之眾,然多為一盤散沙,其行軍布陣必有可乘之隙。我等可先佯裝敗退,引他們至一處狹窄山穀,再借地形之利,設下埋伏。”
年輕參將質疑道:“你怎知他們定會中計?萬一他們識破,反將我們重重包圍,那又該如何是好?”
李凡沉穩應答:“我已差人前去探查,那山穀四周有茂密樹林可供掩護,且是他們進軍的必經之路。隻要我們偽裝巧妙,他們定然不會察覺。”
老年參將眯眼說道:“即便如此,僅一千人也略顯勢單力薄。城中尚有部分民兵,可否一同調遣,以壯大聲勢?”
李凡卻搖頭否決:“那些民兵未經嚴苛訓練,上了戰場恐怕隻會亂了陣腳,倒不如集中力量,令這一千精銳發揮最大效能。至於民兵,隻可在城中做好後勤支援事務,諸如搬運物資、照料傷員等。如此一來,精銳方可無後顧之憂,全力作戰。”
“你可有取勝把握?哪怕僅一戰?”年輕參將問道。
李凡昂首挺胸,不卑不亢迴應:“將軍莫要小覷於我,我好歹是第三代鬆林學院出身,待上了戰場,一切自見分曉。”
“哈哈!那便且拭目以待,但願你並非隻是個隻會誇誇其談的無能之輩。”年輕參將聞此言語,頓時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戲謔之意。
“哎呦,隻是可惜了這一千士卒啊。”老年參將嘴上這般歎息,可臉上卻不見半分憐惜之情,反倒透著一股冷漠。
“田將軍切勿心懷仁慈,成大事者,必有犧牲。這一千士卒若能為河南王殿下的大業奉獻生命,那便是死得其所,無上榮耀。”李凡麵容冷峻,神色淡然。
“好!不愧是鬆林學院畢業的,果真有膽魄!”老年參將讚道。
“況且,你們還需負責穩住朱世珍,此任務相較我而言亦不輕鬆,他可是陳副帥點名保護之人,若能成功,你二人亦是大功一件。”李凡繼而說道。
誠如所言,洛陽周邊城鎮大多已被龍傲惠的勢力掌控,唯有宜陽城等寥寥數座城池得以“幸免”,其中又以宜陽城的情形最為特殊。
二人自是滿口應承,無需涉險,還有功勞可得,僅需對付一個武功遠遜於他們的朱世珍。這般好事,簡直太劃算!
不久後,朱世珍再次召集眾人議事。
老年參將率先開口,聲音帶著幾分急切:“末將以為,當務之急仍是加固城防,多備箭矢石塊,以逸待勞才是上策。那賊寇來勢洶洶,我們切不可莽撞行事。”
年輕參將卻不以為然地哼了一聲:“加固城防自是常理,但一味防守絕非長久之計。”
老年參將一聽,頓時漲紅了臉:“那依你之見,難道要拿將士們的性命去冒險?你知道他們總共多少兵力?”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爭吵聲在營帳內迴蕩。
李凡見時機已到,上前一步,抱拳行禮道:“兩位將軍莫要再爭。末將以為,此時出城迎敵雖險,卻有可勝之機。賊寇雖不知具體人數,但其紀律散漫,指揮未必有序。我已擬定詳細計劃,率這一千精銳,可擾其軍心,亂其陣腳。若能成功,不僅可保宜陽暫時無虞,更可能一舉將其殲滅!請知縣大人恩準,末將領兵出征。”
朱世珍麵露喜色,趕緊開口:“李凡,本知縣且信你這一迴。你此去務必小心謹慎,若遇不敵,速速迴城,切不可戀戰。宜陽城的安危,就全係於你等這一戰了。”
……
就在李凡整軍出城,那一千精銳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宜陽城的視線中後不久,城中一片緊張的氣氛仍未消散。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凝重,一名士兵滿臉驚喜地飛奔而來,口中高唿:“援軍!援軍趕到了!”
眾人先是一愣,隨即滿臉疑惑。
朱世珍率先反應過來,急步向前問道:“援軍?從何而來?是哪位將領所率?”
士兵喘著粗氣,忙不迭地迴答:“將軍,小的隻看到旗號上寫著‘諸葛’二字,其餘的尚未知曉,他們來得匆忙,隊伍看起來有些疲憊,但人馬眾多,氣勢不凡。”
老年參將皺起眉頭,喃喃自語道:“打著‘諸葛’旗號?這附近的將領中,沒有姓諸葛的啊……”
年輕參將也在一旁附和:“此事太過蹊蹺,我們並未向其他地方求援,這援軍怎麽會憑空出現?會不會是南疆狼族的詭計,故意偽裝成援軍來騙取城池?”
一時間,營帳內議論紛紛。眾人心中既對這突如其來的援軍抱有一絲希望,又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朱世珍當機立斷:“先派人前去迎接,探清虛實,但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掉以輕心。若有任何異常,立即匯報。”
幾名士兵領命而去,而朱世珍與兩位參將則站在城樓上,目光緊緊盯著援軍前來的方向,等待著進一步的消息,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複雜的神情,不知道這股援軍的到來,究竟是福是禍,宜陽城的命運又將因此發生怎樣的轉變。
不多時,一隊人馬由遠及近。
朱世珍站在城樓上,遠遠瞧見援軍浩浩蕩蕩而來,那為首之人的麵容逐漸清晰,竟是正國公世子、第三代鬆林學院弟子、現任洛陽將軍府軍師參將諸葛空名。
刹那間,朱世珍如遭雷擊,整個人愣在了原地,他怎麽也無法相信,來援之人會是諸葛空名。
在眾人的印象裏,諸葛空名乃是個徹頭徹尾的文官。往昔在各種軍事會議和策略研討中,諸葛空名總是以滿口的兵法理論和精妙布局讓人折服,可那些都僅僅停留在紙麵上,從未聽聞他有過實戰領兵的經曆。
他那修長的身姿、儒雅的氣質,怎麽看都與戰場上金戈鐵馬、縱橫馳騁的將領形象相去甚遠。
朱世珍心中滿是疑惑與擔憂,他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位從未有過沙場點兵經驗的文官,如何能率領援軍穿越重重險阻來到宜陽城。
他望著諸葛空名那依舊鎮定自若的麵容,心中暗自揣測,此次救援究竟是諸葛空名毛遂自薦,還是背後另有他人的安排與授意。
而一旁的兩位參將也同樣麵露驚色,年輕參將忍不住低聲道:“這諸葛空名怎會來此?莫不是朝廷那邊得知了河南王和陳副帥的計劃?”
老年參將則微微眯起眼睛,沉聲道:“且看看他如何行事,如今宜陽城的局勢本就複雜,這突然加入的變數,說不定會讓整個局麵更加撲朔迷離。”
諸葛空名率領著援軍逐漸靠近宜陽城,他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一股堅定與自信,似乎並未因自己文官的身份而有絲毫怯弱。
他的到來,無疑給宜陽城帶來了新的希望,卻也同時帶來了諸多未知與疑問,讓城中眾人在期待之餘,更多了幾分忐忑不安。
待到大軍靠近,諸葛空名翻身下馬,向朱世珍行禮道:“朱師兄,別來無恙。我奉河南王殿下之命,特率援軍前來相助宜陽。”
朱世珍迴過神來,趕忙還禮:“空名師弟,你向來主理文事,如今卻親率大軍,實在讓我等意外。”
諸葛空名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自信:“朱師兄有所不知,文事武略本就相通,我雖為文官,但也研習兵法謀略。如今宜陽有難,我自當挺身而出,況且我並非獨自前來,身邊亦有得力戰將輔佐,定不會讓南疆狼族得逞。”
“南疆狼族?什麽南疆狼族?”朱世珍雙眉緊蹙,眼神中滿是疑惑與詫異。
“嗯?莫非朱師兄不知?”諸葛空名亦是一臉驚愕,他勒住韁繩,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說道。
“我城中探馬已經探查到敵方不過五百賊寇,哪有什麽南疆狼族?”朱世珍微微揚起下巴,表情嚴肅而凝重,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
諸葛空名見狀麵色微變,他目光迅速掃過四周,但見城門外眾人攢動,兵將雲集,當下壓低聲音說道:“朱師兄,此處人多嘴雜,局勢未明,諸多事宜恐不宜在此處詳談。還是先進城再做計較為好,以防有別有用心之人竊聽了去,走漏風聲,再生變數。”
說罷,他眼神示意朱世珍,先行朝著城門方向走去,步伐沉穩而又帶著一絲急切。朱世珍心領神會,跟著諸葛空名向城內行進。
城門口的守衛們見到大隊人馬歸來,趕忙行禮,隨後將厚重的城門緩緩關閉,那沉悶的關門聲在眾人耳邊迴響,似是將外界的喧囂與疑惑暫時隔絕開來。
進城之後,城內百姓紛紛湧上街頭觀望。一時間,街道兩旁人頭攢動,百姓們交頭接耳,目光好奇地在士兵們身上打量。
諸葛空名昂首挺胸,騎在高頭大馬上,神色鎮定,頗有大將風範,他的目光溫和地掃過街邊百姓,微微點頭示意,以安民心。
朱世珍引著諸葛空名徑直朝著城中的議事大廳走去。沿途士兵們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側,警惕地注視著四周。行至大廳門口,早有侍從快步上前,牽走馬匹。
諸葛空名與朱世珍步入大廳,屏退眾人後落座。
諸葛空名率先開口,聲音低沉而清晰:“朱師兄,此次並非賊寇,而是南疆狼族赤裸裸的入侵,威脅洛陽。但如今你說僅有五百賊寇,這中間的差錯實在令人費解。”
“這是我方探報,的確是五百賊寇。”朱世珍將情報遞給諸葛空名。
諸葛空名接過情報,快速瀏覽,眉頭越皺越緊。他抬起頭,望向宜陽城的遠方,喃喃自語道:“我在洛陽接到的消息稱有數萬南疆狼族如洶湧潮水般朝宜陽襲來,這才率援軍趕來。怎會與宜陽城探馬所查的情況相差如此懸殊?”
朱世珍若有所思地說道:“此番我派出三名探馬,隻有一名活著迴來,這消息是他拚死帶迴來的,應該不會有假。”
諸葛空名麵龐之上滿是凝重之色,雙眸猶如寒星,緊緊地鎖住朱世珍,隨後緩緩啟唇說道:“朱師兄,此刻我不得不實情相告,此次南疆狼族興兵犯境之事,其背後所隱藏的,乃是河南王等人妄圖篡位的驚天陰謀。”
朱世珍乍聞此言,頓時臉色煞白,驚得連聲音都微微顫抖起來,“空名師弟,此等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可千萬不能隨意亂說啊!”
諸葛空名輕輕地搖了搖頭,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說道:“師兄且先莫要慌亂,太子殿下已然掌握了確鑿無疑的證據,正因如此,才特地差遣我率領援軍前來支援宜陽。”
朱世珍眉頭微微一蹙,眼中仍有疑慮之色,“既然是太子殿下的旨意,那為何你方才聲稱是奉河南王殿下之命前來支援的呢?”
諸葛空名微微向前傾身,靠近朱世珍,同時壓低了聲音,小心翼翼地解釋道:“朱師兄,其中緣由是這般……”
朱世珍聽了這一番解釋,不禁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欽佩之色,“原來如此!太子殿下心思縝密,實在是令人拜服!”
諸葛空名微微點頭,話鋒一轉,問道:“我方才聽聞,師兄你派遣了李凡出征,可有此事?”
朱世珍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確有此事。但依照你所言,此番南疆狼族來犯之敵足足有數萬之眾,李凡師弟僅率一千兵力而去,豈不是深陷險境?依我之見,還是速速將他召迴為宜。”
諸葛空名卻擺了擺手,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讚賞之意,“不!李凡此舉做得非常正確!如今再加上我帶來的三千一百精銳之士,合兵一處,力量已然不容小覷,足夠應付眼前的局麵了!不過,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應當是率先將宜陽城內暗藏的奸細給挖出來,如此方能確保我方行動無後顧之憂,順利破敵。”
“你打算怎麽做?”朱世珍問道。
諸葛空名並未答話,輕搖羽扇,笑而不語。
……
不久後,議事大廳。
諸葛空名神色威嚴地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而後突然停住,目光堅定地說道:“各位,此番我是奉河南王殿下之命,前來拱衛宜陽。也是時候告知諸位,此番並非賊寇擾民,而是蠻族入侵。”
聽聞此言,眾將皆露出驚訝之色。
諸葛空名繼續說道:“河南王殿下對此次蠻族入侵之事極為重視,特命我率三千精兵並一百火器營前來支援,令我等需全力守護宜陽,不得有失!務必殲敵於城下!”
年輕參將和老年參將麵色一變,畢竟他們知曉南疆狼族是河南王找來的,如今“河南王又派來援軍,與南疆狼族作對,還要殲敵於城下,這顯然不合常理。
諸葛空名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眾人,故意提高聲調說道:“不過本將聽聞,這蠻族雖來勢洶洶,但人數不過數千,本將從洛陽帶來三千餘兵力,再加上宜陽城守軍,到時與李凡將軍合兵一處,定能將其輕鬆擊退!”
年輕參將聽到這話,不禁心中一緊,臉上露出一絲慌亂。他偷偷看了一眼老年參將,卻發現對方正低著頭,沒有任何表示。
而他的這些微表情自然逃不過諸葛空名的眼睛,心中越發篤定,繼續步步緊逼:“如此來說,我們與敵軍數量持平,我大興精銳之師又何懼蠻族?因此,本將決定,由朱知縣坐鎮宜陽,其餘諸將隨我出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年輕參將再也按捺不住,脫口而出:“將軍萬萬不可!您有所不知,南疆狼族實則有三萬之眾,絕非數千!我等此番全軍出擊,豈不是送死……”話一出口,他便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諸葛空名眼中閃過一絲淩厲,當即喝問道:“你怎如此確定他們有三萬兵力?這等機密之事,你又是從何得知?”
年輕參將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老年參將見狀,趕忙上前一步,抱拳說道:“將軍息怒,他也是一時心急,口不擇言。我等此前曾捕獲一名蠻族的小頭目,從其口中隱約得知敵軍大概有三萬之數,但此消息真假難辨,他年少魯莽,這才說了出來。”
諸葛空名微微眯眼,審視著老年參將,“哦?捕獲小頭目之事,為何本將從未聽聞?朱知縣可知此事?”
朱世珍搖了搖頭,表示並不知曉。
諸葛空名冷笑一聲,“如此重要之事,你們竟然不向上稟報?這豈是為將之道?況且,僅憑一個小頭目之言,你們就深信不疑,還如此篤定地認為敵軍有三萬之眾,莫不是你們與蠻族暗中勾結,故意誇大其詞,擾亂軍心?”
老年參將臉色一變,急忙辯解道:“將軍誤會了,我等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勾結之事。隻是那小頭目說得有板有眼,我們為防萬一,才將此消息暗自記在心中,並未想過要擾亂軍心。”
諸葛空名卻步步緊逼,“之前你們始終堅稱是五百賊寇,而如今卻莫名其妙的多出一個小頭目提供的三萬之數,這前後矛盾之處,你們又作何解釋?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事是真的,你們隱瞞不報,莫非是要我大軍白白去送死嗎?”
老年參將一時語塞,眼神閃爍,額頭上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三萬敵軍呐,我僅率一千兵力前去迎戰,這豈不是自投羅網,純粹送死之舉?”年輕參將神色惶恐,連聲音都禁不住微微顫栗。
“嗨,將軍若心有畏懼,那便留守城中,由末將領兵出征即可。”李凡鎮定如常,試圖寬慰年輕參將的不安情緒。
“你莫要在此大言不慚,拿什麽去戰鬥?三萬之眾你如何抵擋?即便你能表明身份,那群蠻子殺紅了眼根本不管敵我,可別再枉送性命。”年輕參將滿臉狐疑,目光中盡是對李凡的不信任。
“確實,若情況如此,堅守城池方為上策,絕不能輕易出戰。就怕這些南疆狼族瘋狂起來,徑直攻破我宜陽城。”老年參將附和道。
“不!出戰勢在必行!此點絕無更改!不過,此役之主要目的並非消耗城內有生力量,而是實實在在與南疆狼族打上一仗!”李凡話語堅定。
“你簡直瘋了!那可是三萬人馬!”年輕參將驚唿。
“二位將軍且聽我一言。”李凡神色凝重,緩緩說道,“南疆狼族生性兇悍,若我們一味防守,他們隻會愈發張狂,視我宜陽城為囊中之物,遲早會全力攻城。唯有主動出擊,將他們打疼打怕,讓他們知曉我軍之勇,方能令其心生忌憚,不敢輕易來犯。如付將軍所言,他們的戰鬥力並非高強,一千兵力若部署精妙,殲敵三四千人亦非奢望。待時機成熟我便亮明身份,你二人於城中大張旗鼓,獻出部分糧草,必能保宜陽安然無恙。”
兩名參將麵麵相覷,皆陷入沉思。
老年參將輕撫胡須,徐徐開口:“話雖這般講,但也不可盲目赴死。這一千人若出城,需有詳盡規劃,總不能真如你所說,直接去白白送死。”
年輕參將不住點頭:“正是,宜陽城的防禦全係於這些兵力,若輕易折損,城防定然空虛。一旦城破,那便不是助力河南王殿下,而是壞了大事。”
李凡沉思須臾,道:“我自會妥善安排。我觀南疆狼族雖人數達三萬之眾,然多為一盤散沙,其行軍布陣必有可乘之隙。我等可先佯裝敗退,引他們至一處狹窄山穀,再借地形之利,設下埋伏。”
年輕參將質疑道:“你怎知他們定會中計?萬一他們識破,反將我們重重包圍,那又該如何是好?”
李凡沉穩應答:“我已差人前去探查,那山穀四周有茂密樹林可供掩護,且是他們進軍的必經之路。隻要我們偽裝巧妙,他們定然不會察覺。”
老年參將眯眼說道:“即便如此,僅一千人也略顯勢單力薄。城中尚有部分民兵,可否一同調遣,以壯大聲勢?”
李凡卻搖頭否決:“那些民兵未經嚴苛訓練,上了戰場恐怕隻會亂了陣腳,倒不如集中力量,令這一千精銳發揮最大效能。至於民兵,隻可在城中做好後勤支援事務,諸如搬運物資、照料傷員等。如此一來,精銳方可無後顧之憂,全力作戰。”
“你可有取勝把握?哪怕僅一戰?”年輕參將問道。
李凡昂首挺胸,不卑不亢迴應:“將軍莫要小覷於我,我好歹是第三代鬆林學院出身,待上了戰場,一切自見分曉。”
“哈哈!那便且拭目以待,但願你並非隻是個隻會誇誇其談的無能之輩。”年輕參將聞此言語,頓時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戲謔之意。
“哎呦,隻是可惜了這一千士卒啊。”老年參將嘴上這般歎息,可臉上卻不見半分憐惜之情,反倒透著一股冷漠。
“田將軍切勿心懷仁慈,成大事者,必有犧牲。這一千士卒若能為河南王殿下的大業奉獻生命,那便是死得其所,無上榮耀。”李凡麵容冷峻,神色淡然。
“好!不愧是鬆林學院畢業的,果真有膽魄!”老年參將讚道。
“況且,你們還需負責穩住朱世珍,此任務相較我而言亦不輕鬆,他可是陳副帥點名保護之人,若能成功,你二人亦是大功一件。”李凡繼而說道。
誠如所言,洛陽周邊城鎮大多已被龍傲惠的勢力掌控,唯有宜陽城等寥寥數座城池得以“幸免”,其中又以宜陽城的情形最為特殊。
二人自是滿口應承,無需涉險,還有功勞可得,僅需對付一個武功遠遜於他們的朱世珍。這般好事,簡直太劃算!
不久後,朱世珍再次召集眾人議事。
老年參將率先開口,聲音帶著幾分急切:“末將以為,當務之急仍是加固城防,多備箭矢石塊,以逸待勞才是上策。那賊寇來勢洶洶,我們切不可莽撞行事。”
年輕參將卻不以為然地哼了一聲:“加固城防自是常理,但一味防守絕非長久之計。”
老年參將一聽,頓時漲紅了臉:“那依你之見,難道要拿將士們的性命去冒險?你知道他們總共多少兵力?”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爭吵聲在營帳內迴蕩。
李凡見時機已到,上前一步,抱拳行禮道:“兩位將軍莫要再爭。末將以為,此時出城迎敵雖險,卻有可勝之機。賊寇雖不知具體人數,但其紀律散漫,指揮未必有序。我已擬定詳細計劃,率這一千精銳,可擾其軍心,亂其陣腳。若能成功,不僅可保宜陽暫時無虞,更可能一舉將其殲滅!請知縣大人恩準,末將領兵出征。”
朱世珍麵露喜色,趕緊開口:“李凡,本知縣且信你這一迴。你此去務必小心謹慎,若遇不敵,速速迴城,切不可戀戰。宜陽城的安危,就全係於你等這一戰了。”
……
就在李凡整軍出城,那一千精銳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宜陽城的視線中後不久,城中一片緊張的氣氛仍未消散。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凝重,一名士兵滿臉驚喜地飛奔而來,口中高唿:“援軍!援軍趕到了!”
眾人先是一愣,隨即滿臉疑惑。
朱世珍率先反應過來,急步向前問道:“援軍?從何而來?是哪位將領所率?”
士兵喘著粗氣,忙不迭地迴答:“將軍,小的隻看到旗號上寫著‘諸葛’二字,其餘的尚未知曉,他們來得匆忙,隊伍看起來有些疲憊,但人馬眾多,氣勢不凡。”
老年參將皺起眉頭,喃喃自語道:“打著‘諸葛’旗號?這附近的將領中,沒有姓諸葛的啊……”
年輕參將也在一旁附和:“此事太過蹊蹺,我們並未向其他地方求援,這援軍怎麽會憑空出現?會不會是南疆狼族的詭計,故意偽裝成援軍來騙取城池?”
一時間,營帳內議論紛紛。眾人心中既對這突如其來的援軍抱有一絲希望,又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朱世珍當機立斷:“先派人前去迎接,探清虛實,但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掉以輕心。若有任何異常,立即匯報。”
幾名士兵領命而去,而朱世珍與兩位參將則站在城樓上,目光緊緊盯著援軍前來的方向,等待著進一步的消息,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複雜的神情,不知道這股援軍的到來,究竟是福是禍,宜陽城的命運又將因此發生怎樣的轉變。
不多時,一隊人馬由遠及近。
朱世珍站在城樓上,遠遠瞧見援軍浩浩蕩蕩而來,那為首之人的麵容逐漸清晰,竟是正國公世子、第三代鬆林學院弟子、現任洛陽將軍府軍師參將諸葛空名。
刹那間,朱世珍如遭雷擊,整個人愣在了原地,他怎麽也無法相信,來援之人會是諸葛空名。
在眾人的印象裏,諸葛空名乃是個徹頭徹尾的文官。往昔在各種軍事會議和策略研討中,諸葛空名總是以滿口的兵法理論和精妙布局讓人折服,可那些都僅僅停留在紙麵上,從未聽聞他有過實戰領兵的經曆。
他那修長的身姿、儒雅的氣質,怎麽看都與戰場上金戈鐵馬、縱橫馳騁的將領形象相去甚遠。
朱世珍心中滿是疑惑與擔憂,他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位從未有過沙場點兵經驗的文官,如何能率領援軍穿越重重險阻來到宜陽城。
他望著諸葛空名那依舊鎮定自若的麵容,心中暗自揣測,此次救援究竟是諸葛空名毛遂自薦,還是背後另有他人的安排與授意。
而一旁的兩位參將也同樣麵露驚色,年輕參將忍不住低聲道:“這諸葛空名怎會來此?莫不是朝廷那邊得知了河南王和陳副帥的計劃?”
老年參將則微微眯起眼睛,沉聲道:“且看看他如何行事,如今宜陽城的局勢本就複雜,這突然加入的變數,說不定會讓整個局麵更加撲朔迷離。”
諸葛空名率領著援軍逐漸靠近宜陽城,他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一股堅定與自信,似乎並未因自己文官的身份而有絲毫怯弱。
他的到來,無疑給宜陽城帶來了新的希望,卻也同時帶來了諸多未知與疑問,讓城中眾人在期待之餘,更多了幾分忐忑不安。
待到大軍靠近,諸葛空名翻身下馬,向朱世珍行禮道:“朱師兄,別來無恙。我奉河南王殿下之命,特率援軍前來相助宜陽。”
朱世珍迴過神來,趕忙還禮:“空名師弟,你向來主理文事,如今卻親率大軍,實在讓我等意外。”
諸葛空名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自信:“朱師兄有所不知,文事武略本就相通,我雖為文官,但也研習兵法謀略。如今宜陽有難,我自當挺身而出,況且我並非獨自前來,身邊亦有得力戰將輔佐,定不會讓南疆狼族得逞。”
“南疆狼族?什麽南疆狼族?”朱世珍雙眉緊蹙,眼神中滿是疑惑與詫異。
“嗯?莫非朱師兄不知?”諸葛空名亦是一臉驚愕,他勒住韁繩,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說道。
“我城中探馬已經探查到敵方不過五百賊寇,哪有什麽南疆狼族?”朱世珍微微揚起下巴,表情嚴肅而凝重,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
諸葛空名見狀麵色微變,他目光迅速掃過四周,但見城門外眾人攢動,兵將雲集,當下壓低聲音說道:“朱師兄,此處人多嘴雜,局勢未明,諸多事宜恐不宜在此處詳談。還是先進城再做計較為好,以防有別有用心之人竊聽了去,走漏風聲,再生變數。”
說罷,他眼神示意朱世珍,先行朝著城門方向走去,步伐沉穩而又帶著一絲急切。朱世珍心領神會,跟著諸葛空名向城內行進。
城門口的守衛們見到大隊人馬歸來,趕忙行禮,隨後將厚重的城門緩緩關閉,那沉悶的關門聲在眾人耳邊迴響,似是將外界的喧囂與疑惑暫時隔絕開來。
進城之後,城內百姓紛紛湧上街頭觀望。一時間,街道兩旁人頭攢動,百姓們交頭接耳,目光好奇地在士兵們身上打量。
諸葛空名昂首挺胸,騎在高頭大馬上,神色鎮定,頗有大將風範,他的目光溫和地掃過街邊百姓,微微點頭示意,以安民心。
朱世珍引著諸葛空名徑直朝著城中的議事大廳走去。沿途士兵們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側,警惕地注視著四周。行至大廳門口,早有侍從快步上前,牽走馬匹。
諸葛空名與朱世珍步入大廳,屏退眾人後落座。
諸葛空名率先開口,聲音低沉而清晰:“朱師兄,此次並非賊寇,而是南疆狼族赤裸裸的入侵,威脅洛陽。但如今你說僅有五百賊寇,這中間的差錯實在令人費解。”
“這是我方探報,的確是五百賊寇。”朱世珍將情報遞給諸葛空名。
諸葛空名接過情報,快速瀏覽,眉頭越皺越緊。他抬起頭,望向宜陽城的遠方,喃喃自語道:“我在洛陽接到的消息稱有數萬南疆狼族如洶湧潮水般朝宜陽襲來,這才率援軍趕來。怎會與宜陽城探馬所查的情況相差如此懸殊?”
朱世珍若有所思地說道:“此番我派出三名探馬,隻有一名活著迴來,這消息是他拚死帶迴來的,應該不會有假。”
諸葛空名麵龐之上滿是凝重之色,雙眸猶如寒星,緊緊地鎖住朱世珍,隨後緩緩啟唇說道:“朱師兄,此刻我不得不實情相告,此次南疆狼族興兵犯境之事,其背後所隱藏的,乃是河南王等人妄圖篡位的驚天陰謀。”
朱世珍乍聞此言,頓時臉色煞白,驚得連聲音都微微顫抖起來,“空名師弟,此等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可千萬不能隨意亂說啊!”
諸葛空名輕輕地搖了搖頭,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說道:“師兄且先莫要慌亂,太子殿下已然掌握了確鑿無疑的證據,正因如此,才特地差遣我率領援軍前來支援宜陽。”
朱世珍眉頭微微一蹙,眼中仍有疑慮之色,“既然是太子殿下的旨意,那為何你方才聲稱是奉河南王殿下之命前來支援的呢?”
諸葛空名微微向前傾身,靠近朱世珍,同時壓低了聲音,小心翼翼地解釋道:“朱師兄,其中緣由是這般……”
朱世珍聽了這一番解釋,不禁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欽佩之色,“原來如此!太子殿下心思縝密,實在是令人拜服!”
諸葛空名微微點頭,話鋒一轉,問道:“我方才聽聞,師兄你派遣了李凡出征,可有此事?”
朱世珍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確有此事。但依照你所言,此番南疆狼族來犯之敵足足有數萬之眾,李凡師弟僅率一千兵力而去,豈不是深陷險境?依我之見,還是速速將他召迴為宜。”
諸葛空名卻擺了擺手,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讚賞之意,“不!李凡此舉做得非常正確!如今再加上我帶來的三千一百精銳之士,合兵一處,力量已然不容小覷,足夠應付眼前的局麵了!不過,當下最為緊迫的任務,應當是率先將宜陽城內暗藏的奸細給挖出來,如此方能確保我方行動無後顧之憂,順利破敵。”
“你打算怎麽做?”朱世珍問道。
諸葛空名並未答話,輕搖羽扇,笑而不語。
……
不久後,議事大廳。
諸葛空名神色威嚴地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而後突然停住,目光堅定地說道:“各位,此番我是奉河南王殿下之命,前來拱衛宜陽。也是時候告知諸位,此番並非賊寇擾民,而是蠻族入侵。”
聽聞此言,眾將皆露出驚訝之色。
諸葛空名繼續說道:“河南王殿下對此次蠻族入侵之事極為重視,特命我率三千精兵並一百火器營前來支援,令我等需全力守護宜陽,不得有失!務必殲敵於城下!”
年輕參將和老年參將麵色一變,畢竟他們知曉南疆狼族是河南王找來的,如今“河南王又派來援軍,與南疆狼族作對,還要殲敵於城下,這顯然不合常理。
諸葛空名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眾人,故意提高聲調說道:“不過本將聽聞,這蠻族雖來勢洶洶,但人數不過數千,本將從洛陽帶來三千餘兵力,再加上宜陽城守軍,到時與李凡將軍合兵一處,定能將其輕鬆擊退!”
年輕參將聽到這話,不禁心中一緊,臉上露出一絲慌亂。他偷偷看了一眼老年參將,卻發現對方正低著頭,沒有任何表示。
而他的這些微表情自然逃不過諸葛空名的眼睛,心中越發篤定,繼續步步緊逼:“如此來說,我們與敵軍數量持平,我大興精銳之師又何懼蠻族?因此,本將決定,由朱知縣坐鎮宜陽,其餘諸將隨我出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年輕參將再也按捺不住,脫口而出:“將軍萬萬不可!您有所不知,南疆狼族實則有三萬之眾,絕非數千!我等此番全軍出擊,豈不是送死……”話一出口,他便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諸葛空名眼中閃過一絲淩厲,當即喝問道:“你怎如此確定他們有三萬兵力?這等機密之事,你又是從何得知?”
年輕參將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老年參將見狀,趕忙上前一步,抱拳說道:“將軍息怒,他也是一時心急,口不擇言。我等此前曾捕獲一名蠻族的小頭目,從其口中隱約得知敵軍大概有三萬之數,但此消息真假難辨,他年少魯莽,這才說了出來。”
諸葛空名微微眯眼,審視著老年參將,“哦?捕獲小頭目之事,為何本將從未聽聞?朱知縣可知此事?”
朱世珍搖了搖頭,表示並不知曉。
諸葛空名冷笑一聲,“如此重要之事,你們竟然不向上稟報?這豈是為將之道?況且,僅憑一個小頭目之言,你們就深信不疑,還如此篤定地認為敵軍有三萬之眾,莫不是你們與蠻族暗中勾結,故意誇大其詞,擾亂軍心?”
老年參將臉色一變,急忙辯解道:“將軍誤會了,我等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勾結之事。隻是那小頭目說得有板有眼,我們為防萬一,才將此消息暗自記在心中,並未想過要擾亂軍心。”
諸葛空名卻步步緊逼,“之前你們始終堅稱是五百賊寇,而如今卻莫名其妙的多出一個小頭目提供的三萬之數,這前後矛盾之處,你們又作何解釋?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事是真的,你們隱瞞不報,莫非是要我大軍白白去送死嗎?”
老年參將一時語塞,眼神閃爍,額頭上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