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始搞研究的謝青洛
流連青蝶時時舞,自在鳳翎恰恰啼 作者:蛙小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翎此時猶猶豫豫地轉頭看向永光帝,眼神中還帶著問詢的意味,試圖征求蕭祁的同意。
蕭祁黑著臉,還是咬牙切齒地點了點頭。
趙翎不明白自己的好兄弟是怎麽了,於是從善如流的行了禮,便坐到了膳桌旁。
謝青洛見此明豔一笑,聲音又脆又甜。
“李公公,給趙大人拿一雙碗筷!”
李有德滿麵笑容的過來給謝青洛一邊布菜,一邊笑道。
“小公子,您放心,有人去拿了,您先用膳。”
謝青洛點點頭,正好將李有德夾到他碗中的羊肉水晶餃兒送到嘴邊咬了半口。
絲毫沒有羊肉的膻味,味道香甜,還帶著股兒奶味,的確是好吃的很。
謝青洛又把剩下一半送到嘴中,滿意的眯起眼。
此時正好趙翎的碗筷被小太監送到,謝青洛便不再關注起他來,開始自顧自地吃起美食佳肴來。
蕭祁手中握的筷子一直未伸出去,麵色稍有些扭曲,聚精會神的觀察著自己弟弟和趙翎。
結果見謝青洛不再與趙翎有什麽交流,轉而認真的吃飯。
又見趙翎目不斜視,隻是麵容平淡的夾菜吃菜。
見二人確實沒有什麽眼神互動,蕭祁才在心裏鬆了半口氣,麵容也緩和了些許。
難道是自己想的太多?
雖然之前有段緣分,但如今這二人分明還是才認識,不是很熟的樣子。
青洛讓趙翎一起用膳,應該也是看在自己的麵子吧。
永光帝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自己滿意了,把自己成功說服,才愉悅的開始用膳。
……
在皇宮中的日子恍若流水,謝青洛過的無比舒適。
他可以想睡到什麽時候起,便睡到什麽時候起。
再也不用惦記他的科舉考試,也不會因為心中憂慮,半夜怎麽也睡不著。
寒窗十幾年缺失的睡眠似乎都被他在這幾個月補了迴來。
盡管蕭祁一直未將找迴先帝二皇子的消息公之於眾,但也從未隱藏,因此消息靈通的官員大臣早已知道。
禦膳房也都聽聞了皇帝對於小殿下的寵愛程度,因此膳食上也是下盡了功夫,簡直就如炫技一般了。
謝青洛的身量拔高了不少,整個人像快速抽條的青竹。
雨一下,風一吹,就能長不少。
奈何也許是營養都用到長高上去了,謝青洛身材卻還是那般清瘦。
蕭祁拍著自己弟弟的肩膀感歎時,謝青洛卻是眨眨眼,自己不同意這個說法。
他覺得自己可是長了不少肉,尤其是經過鍛煉出來的肌肉。
況且他這幾個月除了沒有讀正兒八經的書,旁的什麽也沒有閑著。
早晨醒來,先用禦膳房送來的早膳,然後跟著趙翎練練強身的功夫,打打八段錦,站站樁。
之後神清氣爽地去練會兒字,他幼時臨摹的是永光帝派人送去的字帖,那字帖也是永光帝曾臨摹的,因此二人的字體自然是有些相似。
他如今為了避嫌,便重選了一本心悅的字帖,自己從頭開始學習。
如今鳥槍換炮,謝青洛用的筆墨紙硯自然也是千金難換。
筆是青玉管碧玉鬥紫豪提筆,以青玉為基,鑲嵌青金石,玉色瑩潤典雅。
墨是萬壑鬆琴式墨,模仿名琴“萬壑鬆”樣式,墨底雕有龍池,刻楷體“萬壑鬆”三字,兩側刻有青草行草琴銘,“九德兼全勝磬鍾,古香古色更雍容。世間盡有同名器,認爾當年萬壑鬆。”
紙是澄心堂紙,抄造慎密,加工精細,可稱“紙貴如金”。
硯是端石高空懸月抄手硯,石質烏黑細膩,紋理清晰,若月懸高空,清雅之意頓現。
原本謝青洛科舉用的筆墨紙硯也都帶了來,但奈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那貴的東西用過了,再看原先陪著自己的器物們,便實在不舍得用了。
隻好將其束之高閣,也算是紀念自己寒窗苦讀,學有所成了。
等到練完字,和蕭祁用了午膳,便去軟軟的的床榻上睡一個悠長的午覺。
盡管天氣漸冷,已然深秋接近冬,但雲台宮的地龍燒的暖暖的,謝青洛在室內隻著單衣便可。
皇宮裏沒幾個妃子,也就永光帝和謝青洛兩個正經的主子,內務府想討好人都沒路子,隻能在才迴來的謝青洛身上下功夫。
謝青洛因此享了福,在迴來之前設想的挨凍受罪簡直邊都不沾。
午覺一睡一個時辰,睡到鬢角微濕,渾身順暢時起來,此後或是尋了藏書閣好玩的書來看,或是學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古琴,長笛,茶藝,丹青,謝青洛在這幾個月裏都堪堪入門。
反正就當個玩意來玩,又何必費多大的力氣去精通那些。
學厭了,謝青洛便去騷擾永光帝。
蕭祁的奏折多的批不完,在養心殿時常一坐就是一天,更別說如今漸漸入冬,要處理的事務更多,更雜。
謝青洛也不去打擾,他坐在蕭祁專門給他安置的小桌一旁,自顧自的研究自己的東西。
畢竟他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知道的現代科技什麽的不少。
若是有什麽技術,能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發展出來,也算是造福百姓,讓自己青史留名。
這是謝青洛還在準備科舉時便有的想法,那時條件不足,因此能試驗的東西也少。
如今時間寬鬆了,可查閱的資料也多了,謝青洛自然是能專心研究了。
況且他研究的動力又多了幾分,便更能靜下心來了。
他從四大發明的造紙術開始研究,驚訝地發現這個朝代的造紙技術算是極其先進的了,幾乎算是發展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
以造的竹紙為例,芒種前後上山砍竹,截五到七尺長,於塘水中浸一百天,捶去青皮使之軟化。
之後浸入石灰水,於桶中蒸煮八個晝夜,後歇火一日,取出竹料清洗,再反複漂洗蒸煮,如此十幾天。
後取出原料入臼,舂成泥麵狀,成為紙漿,然後鋪於竹簾之上,反複舀水,鋪簾,之後撈紙晾幹。
相較於以往,這造紙的技術實在是有所提升,但與現代工業比,確實是小巫見大巫。
但以如今的生產力,確實難以改進提高。
蕭祁黑著臉,還是咬牙切齒地點了點頭。
趙翎不明白自己的好兄弟是怎麽了,於是從善如流的行了禮,便坐到了膳桌旁。
謝青洛見此明豔一笑,聲音又脆又甜。
“李公公,給趙大人拿一雙碗筷!”
李有德滿麵笑容的過來給謝青洛一邊布菜,一邊笑道。
“小公子,您放心,有人去拿了,您先用膳。”
謝青洛點點頭,正好將李有德夾到他碗中的羊肉水晶餃兒送到嘴邊咬了半口。
絲毫沒有羊肉的膻味,味道香甜,還帶著股兒奶味,的確是好吃的很。
謝青洛又把剩下一半送到嘴中,滿意的眯起眼。
此時正好趙翎的碗筷被小太監送到,謝青洛便不再關注起他來,開始自顧自地吃起美食佳肴來。
蕭祁手中握的筷子一直未伸出去,麵色稍有些扭曲,聚精會神的觀察著自己弟弟和趙翎。
結果見謝青洛不再與趙翎有什麽交流,轉而認真的吃飯。
又見趙翎目不斜視,隻是麵容平淡的夾菜吃菜。
見二人確實沒有什麽眼神互動,蕭祁才在心裏鬆了半口氣,麵容也緩和了些許。
難道是自己想的太多?
雖然之前有段緣分,但如今這二人分明還是才認識,不是很熟的樣子。
青洛讓趙翎一起用膳,應該也是看在自己的麵子吧。
永光帝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自己滿意了,把自己成功說服,才愉悅的開始用膳。
……
在皇宮中的日子恍若流水,謝青洛過的無比舒適。
他可以想睡到什麽時候起,便睡到什麽時候起。
再也不用惦記他的科舉考試,也不會因為心中憂慮,半夜怎麽也睡不著。
寒窗十幾年缺失的睡眠似乎都被他在這幾個月補了迴來。
盡管蕭祁一直未將找迴先帝二皇子的消息公之於眾,但也從未隱藏,因此消息靈通的官員大臣早已知道。
禦膳房也都聽聞了皇帝對於小殿下的寵愛程度,因此膳食上也是下盡了功夫,簡直就如炫技一般了。
謝青洛的身量拔高了不少,整個人像快速抽條的青竹。
雨一下,風一吹,就能長不少。
奈何也許是營養都用到長高上去了,謝青洛身材卻還是那般清瘦。
蕭祁拍著自己弟弟的肩膀感歎時,謝青洛卻是眨眨眼,自己不同意這個說法。
他覺得自己可是長了不少肉,尤其是經過鍛煉出來的肌肉。
況且他這幾個月除了沒有讀正兒八經的書,旁的什麽也沒有閑著。
早晨醒來,先用禦膳房送來的早膳,然後跟著趙翎練練強身的功夫,打打八段錦,站站樁。
之後神清氣爽地去練會兒字,他幼時臨摹的是永光帝派人送去的字帖,那字帖也是永光帝曾臨摹的,因此二人的字體自然是有些相似。
他如今為了避嫌,便重選了一本心悅的字帖,自己從頭開始學習。
如今鳥槍換炮,謝青洛用的筆墨紙硯自然也是千金難換。
筆是青玉管碧玉鬥紫豪提筆,以青玉為基,鑲嵌青金石,玉色瑩潤典雅。
墨是萬壑鬆琴式墨,模仿名琴“萬壑鬆”樣式,墨底雕有龍池,刻楷體“萬壑鬆”三字,兩側刻有青草行草琴銘,“九德兼全勝磬鍾,古香古色更雍容。世間盡有同名器,認爾當年萬壑鬆。”
紙是澄心堂紙,抄造慎密,加工精細,可稱“紙貴如金”。
硯是端石高空懸月抄手硯,石質烏黑細膩,紋理清晰,若月懸高空,清雅之意頓現。
原本謝青洛科舉用的筆墨紙硯也都帶了來,但奈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那貴的東西用過了,再看原先陪著自己的器物們,便實在不舍得用了。
隻好將其束之高閣,也算是紀念自己寒窗苦讀,學有所成了。
等到練完字,和蕭祁用了午膳,便去軟軟的的床榻上睡一個悠長的午覺。
盡管天氣漸冷,已然深秋接近冬,但雲台宮的地龍燒的暖暖的,謝青洛在室內隻著單衣便可。
皇宮裏沒幾個妃子,也就永光帝和謝青洛兩個正經的主子,內務府想討好人都沒路子,隻能在才迴來的謝青洛身上下功夫。
謝青洛因此享了福,在迴來之前設想的挨凍受罪簡直邊都不沾。
午覺一睡一個時辰,睡到鬢角微濕,渾身順暢時起來,此後或是尋了藏書閣好玩的書來看,或是學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古琴,長笛,茶藝,丹青,謝青洛在這幾個月裏都堪堪入門。
反正就當個玩意來玩,又何必費多大的力氣去精通那些。
學厭了,謝青洛便去騷擾永光帝。
蕭祁的奏折多的批不完,在養心殿時常一坐就是一天,更別說如今漸漸入冬,要處理的事務更多,更雜。
謝青洛也不去打擾,他坐在蕭祁專門給他安置的小桌一旁,自顧自的研究自己的東西。
畢竟他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知道的現代科技什麽的不少。
若是有什麽技術,能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發展出來,也算是造福百姓,讓自己青史留名。
這是謝青洛還在準備科舉時便有的想法,那時條件不足,因此能試驗的東西也少。
如今時間寬鬆了,可查閱的資料也多了,謝青洛自然是能專心研究了。
況且他研究的動力又多了幾分,便更能靜下心來了。
他從四大發明的造紙術開始研究,驚訝地發現這個朝代的造紙技術算是極其先進的了,幾乎算是發展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
以造的竹紙為例,芒種前後上山砍竹,截五到七尺長,於塘水中浸一百天,捶去青皮使之軟化。
之後浸入石灰水,於桶中蒸煮八個晝夜,後歇火一日,取出竹料清洗,再反複漂洗蒸煮,如此十幾天。
後取出原料入臼,舂成泥麵狀,成為紙漿,然後鋪於竹簾之上,反複舀水,鋪簾,之後撈紙晾幹。
相較於以往,這造紙的技術實在是有所提升,但與現代工業比,確實是小巫見大巫。
但以如今的生產力,確實難以改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