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組建水軍
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 作者:三月流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在張新正在思考太史慈之事時,顧雍的臉上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明公妙計!”顧雍興奮道。
妙計?什麽妙計?
我啥時候用計了?
張新心中疑惑,臉上卻是一副淡定的神情。
“哦?元歎說說看。”
“明公此舉,意在引蛇出洞吧?”顧雍微微一笑。
引什麽蛇?出什麽洞?我怎麽不知道?
張新一頭霧水,但顧雍都這麽說了,也就配合著微微點了點頭。
顧雍見狀清了清嗓子,道:“海賊寇掠,泉州令無力清剿,隻需按律上報郡府,便能無罪。”
“可他為何偏偏選擇隱匿不報,偽造卷宗?”
經由顧雍這麽一說,張新心裏也開始思考。
原本他還以為,泉州令是害怕影響到自己的政績,但現在......
好像不是這麽迴事?
張新淡淡道:“說下去。”
“唯一的可能,便是泉州令不能說!”
顧雍篤定道:“一地主官,有賊不報,反而隱匿,有兩種可能。”
“其一,泉州令便是那個賊,他與海賊勾結,寇掠鄉裏,以此取利。”
“其二,本地大戶與海賊勾結,或者那些所謂的海賊,就是本地大戶的人,泉州令受了脅迫,因此不能說。”
“從泉州令如此爽利便辭官的行為來看,臣以為第二種可能性大一些。”
“那些被殺的百姓,極有可能就是鹽官與鐵官的人。”
聽完顧雍的話,張新也反應了過來。
泉州有什麽?
鹽和鐵啊!
漢代鹽鐵,皆是官營,士族豪強無法插手。
但如此巨大的利益,如何能不動人心?
假扮海賊,截殺鹽鐵官的運輸隊,錢財豈不是滾滾而來?
漢時治理地方,能不能將地方治好,主要看的就是主官能不能鎮住本地的豪強大姓。
若是不能,極有可能淪為豪強大姓的傀儡。
比如魏郡。
中常侍趙忠就出自魏郡趙氏。
天子唿張讓為阿父,趙忠為阿母,魏郡太守就治不了趙氏。
別說魏郡太守了,當年皇甫嵩擔任冀州牧的時候,都治不了。
若是泉州令治不了泉州大姓,轉而被脅迫,同流合汙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愧是後來東吳的丞相啊......”
張新心中讚歎,他就沒想到這一點。
光想著太史慈了。
“想必君侯也是看出了這一點,這才當著縣吏的麵,故意揚言要組建水軍吧。”
顧雍一臉欽佩的說道:“縣吏多出自本地大戶,他們知道君侯想要組建水軍,打擊賊寇,就等於大戶知道了。”
“如此,大戶必然不能坐視君侯將水軍建成,定會從中破壞,君侯可暗中設下埋伏,一舉將其擒獲!”
我是這樣想的嗎?
嗯!沒錯,就是這樣!
“元歎機敏。”
張新臉不紅,心不跳,“既然元歎已知我意,那這個案子便交由你來處理,如何?”
“必不負君侯所托!”顧雍大喜道。
“不過,元歎有一點說的不對。”張新提醒道:“組建水軍並非故意揚言,而是漁陽真的需要一支水軍。”
顧雍一愣,“漁陽要水軍有何用?”
組建水軍,目前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為了貿易。
現在漁陽的貿易都是依靠牲畜運輸,成本十分高昂。
一石糧,從冀州運到漁陽,可能就剩下個七八成。
少了的那兩三成,便是用來供應商隊人員在路上的使用。
近在咫尺的冀州尚且如此,就別提更遠一些的地方了。
若有能有一支水軍連通幽、冀、青三州,那麽運輸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北海賊能寇掠三州,自然不可能全是本地大戶的人,如此一來,組建一支水軍來保護商隊,就很有必要了。
顧雍出自江東,對水軍不陌生,由他來負責此事,再好不過。
聽完張新的解釋,顧雍恍然。
他是江東人,自然明白水運的優勢。
“君侯,組建水軍耗費甚巨。”顧雍擔憂道:“單靠郡府,能負擔的起麽?”
張新聞言哈哈大笑。
一旁的鮮於輔也是一臉笑意的說道:“元歎剛來郡府不久,怕是不知,如今漁陽的府庫中,錢糧可是堆積如山啊!”
“組建一支小規模的水軍,一點問題都沒有。”
漁陽現在富得流油,那麽多錢都堆在郡府裏發黴,倒不如拿出來投資水軍。
一來可以保護貿易,賺更多的錢。
二來,將來南下江東,也不至於像曹操那樣,沒有一支好用的水軍。
三來......
鬼子那不還有銀礦麽?
董卓進京後,鑄無文小錢,五銖錢的購買力很快就廢了,中原和河北曾一度陷入以物易物的狀態。
到那時,張新再把銀子掏出來,就能在經濟上獲得無比巨大的優勢。
現在的鬼子還落後的很,隻要有個千把人的水軍開過去,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
那麽多頭鬼子,不去開礦簡直浪費。
浪費可恥!
顧雍聽完後一臉驚歎。
沒想到張新才來漁陽兩年,就能將漁陽發展到這個地步。
君侯牛逼!
議定水軍之事後,為防萬一,張新令縣吏將鹽鐵官的賬簿取來核查,以免顧雍猜錯,徒費心機。
縣吏聽聞張新要查賬,一臉驚慌。
張新觀其麵色,便知顧雍猜的怕是八九不離十。
果然,一查賬簿,大多都是假賬。
“泉州兇險啊......”
張新看完賬簿,抬頭對顧雍說道:“元歎,我會讓文遠帶兵秘密前來泉州,聽你調遣,五百郡兵可夠?”
“多謝君侯。”顧雍躬身道:“隻是如今暫且不用,以免驚動大戶。”
“好。”張新點頭,“若你有需要,給郡府來封信。”
“諾。”
“我會令曹性護衛你二人。”張新對顧雍和鮮於輔叮囑道:“你二人在泉州的飲食也要多加小心。”
“多謝君侯關愛。”二人躬身行禮。
張新又在泉州待了兩日。
直到曹性迴報,泉州令已死,他這才啟程北上。
臨行前,他給曹性留了一百甲士,讓他保護好顧雍和鮮於輔。
一路巡過潞縣、安樂、又到狐奴。
狐奴令周元出城迎接。
前年烏延來時,狐奴令棄城跑了,當時還是縣丞的周元,一直暫代縣中事務。
去年上計時,張新也把他的功勞報上去了,因此朝廷就把他提拔成了狐奴令。
周元見到張新,自是無比熱情,張新見狐奴無事,便迴到了漁陽。
“明公妙計!”顧雍興奮道。
妙計?什麽妙計?
我啥時候用計了?
張新心中疑惑,臉上卻是一副淡定的神情。
“哦?元歎說說看。”
“明公此舉,意在引蛇出洞吧?”顧雍微微一笑。
引什麽蛇?出什麽洞?我怎麽不知道?
張新一頭霧水,但顧雍都這麽說了,也就配合著微微點了點頭。
顧雍見狀清了清嗓子,道:“海賊寇掠,泉州令無力清剿,隻需按律上報郡府,便能無罪。”
“可他為何偏偏選擇隱匿不報,偽造卷宗?”
經由顧雍這麽一說,張新心裏也開始思考。
原本他還以為,泉州令是害怕影響到自己的政績,但現在......
好像不是這麽迴事?
張新淡淡道:“說下去。”
“唯一的可能,便是泉州令不能說!”
顧雍篤定道:“一地主官,有賊不報,反而隱匿,有兩種可能。”
“其一,泉州令便是那個賊,他與海賊勾結,寇掠鄉裏,以此取利。”
“其二,本地大戶與海賊勾結,或者那些所謂的海賊,就是本地大戶的人,泉州令受了脅迫,因此不能說。”
“從泉州令如此爽利便辭官的行為來看,臣以為第二種可能性大一些。”
“那些被殺的百姓,極有可能就是鹽官與鐵官的人。”
聽完顧雍的話,張新也反應了過來。
泉州有什麽?
鹽和鐵啊!
漢代鹽鐵,皆是官營,士族豪強無法插手。
但如此巨大的利益,如何能不動人心?
假扮海賊,截殺鹽鐵官的運輸隊,錢財豈不是滾滾而來?
漢時治理地方,能不能將地方治好,主要看的就是主官能不能鎮住本地的豪強大姓。
若是不能,極有可能淪為豪強大姓的傀儡。
比如魏郡。
中常侍趙忠就出自魏郡趙氏。
天子唿張讓為阿父,趙忠為阿母,魏郡太守就治不了趙氏。
別說魏郡太守了,當年皇甫嵩擔任冀州牧的時候,都治不了。
若是泉州令治不了泉州大姓,轉而被脅迫,同流合汙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愧是後來東吳的丞相啊......”
張新心中讚歎,他就沒想到這一點。
光想著太史慈了。
“想必君侯也是看出了這一點,這才當著縣吏的麵,故意揚言要組建水軍吧。”
顧雍一臉欽佩的說道:“縣吏多出自本地大戶,他們知道君侯想要組建水軍,打擊賊寇,就等於大戶知道了。”
“如此,大戶必然不能坐視君侯將水軍建成,定會從中破壞,君侯可暗中設下埋伏,一舉將其擒獲!”
我是這樣想的嗎?
嗯!沒錯,就是這樣!
“元歎機敏。”
張新臉不紅,心不跳,“既然元歎已知我意,那這個案子便交由你來處理,如何?”
“必不負君侯所托!”顧雍大喜道。
“不過,元歎有一點說的不對。”張新提醒道:“組建水軍並非故意揚言,而是漁陽真的需要一支水軍。”
顧雍一愣,“漁陽要水軍有何用?”
組建水軍,目前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為了貿易。
現在漁陽的貿易都是依靠牲畜運輸,成本十分高昂。
一石糧,從冀州運到漁陽,可能就剩下個七八成。
少了的那兩三成,便是用來供應商隊人員在路上的使用。
近在咫尺的冀州尚且如此,就別提更遠一些的地方了。
若有能有一支水軍連通幽、冀、青三州,那麽運輸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北海賊能寇掠三州,自然不可能全是本地大戶的人,如此一來,組建一支水軍來保護商隊,就很有必要了。
顧雍出自江東,對水軍不陌生,由他來負責此事,再好不過。
聽完張新的解釋,顧雍恍然。
他是江東人,自然明白水運的優勢。
“君侯,組建水軍耗費甚巨。”顧雍擔憂道:“單靠郡府,能負擔的起麽?”
張新聞言哈哈大笑。
一旁的鮮於輔也是一臉笑意的說道:“元歎剛來郡府不久,怕是不知,如今漁陽的府庫中,錢糧可是堆積如山啊!”
“組建一支小規模的水軍,一點問題都沒有。”
漁陽現在富得流油,那麽多錢都堆在郡府裏發黴,倒不如拿出來投資水軍。
一來可以保護貿易,賺更多的錢。
二來,將來南下江東,也不至於像曹操那樣,沒有一支好用的水軍。
三來......
鬼子那不還有銀礦麽?
董卓進京後,鑄無文小錢,五銖錢的購買力很快就廢了,中原和河北曾一度陷入以物易物的狀態。
到那時,張新再把銀子掏出來,就能在經濟上獲得無比巨大的優勢。
現在的鬼子還落後的很,隻要有個千把人的水軍開過去,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
那麽多頭鬼子,不去開礦簡直浪費。
浪費可恥!
顧雍聽完後一臉驚歎。
沒想到張新才來漁陽兩年,就能將漁陽發展到這個地步。
君侯牛逼!
議定水軍之事後,為防萬一,張新令縣吏將鹽鐵官的賬簿取來核查,以免顧雍猜錯,徒費心機。
縣吏聽聞張新要查賬,一臉驚慌。
張新觀其麵色,便知顧雍猜的怕是八九不離十。
果然,一查賬簿,大多都是假賬。
“泉州兇險啊......”
張新看完賬簿,抬頭對顧雍說道:“元歎,我會讓文遠帶兵秘密前來泉州,聽你調遣,五百郡兵可夠?”
“多謝君侯。”顧雍躬身道:“隻是如今暫且不用,以免驚動大戶。”
“好。”張新點頭,“若你有需要,給郡府來封信。”
“諾。”
“我會令曹性護衛你二人。”張新對顧雍和鮮於輔叮囑道:“你二人在泉州的飲食也要多加小心。”
“多謝君侯關愛。”二人躬身行禮。
張新又在泉州待了兩日。
直到曹性迴報,泉州令已死,他這才啟程北上。
臨行前,他給曹性留了一百甲士,讓他保護好顧雍和鮮於輔。
一路巡過潞縣、安樂、又到狐奴。
狐奴令周元出城迎接。
前年烏延來時,狐奴令棄城跑了,當時還是縣丞的周元,一直暫代縣中事務。
去年上計時,張新也把他的功勞報上去了,因此朝廷就把他提拔成了狐奴令。
周元見到張新,自是無比熱情,張新見狐奴無事,便迴到了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