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多了!”


    劉徹很眼紅,語氣也很酸。


    “你滅了韓國,還想收服張良?你做夢!博浪沙被刺殺還不夠麽?”


    “朕自然不會用他,但朕又不是你,朕可以允許扶蘇用他。朕相信,隻要告訴張良後世之事,讓他知道天下一統乃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以他之智謀,如何想不明白?”


    “嗬嗬,那就祝你成功了。”


    劉徹咬牙切齒地說。


    “別急啊,朕還沒說完呢。”對講機那頭傳來嬴政的笑聲,“說起來,蕭何、陳平也是人才,朕也要了。還有……”


    “朕困了!朕要休息!”


    劉徹終於聽不下去了。


    雖然無論嬴政怎麽網羅另一個平行世界的人才,都不影響大漢已經存在的事實。


    但是,劉徹就是有點嫉妒。


    這嬴政已經有了李信、蒙恬還不夠,現在還有韓信!已經有了李斯、馮去疾還不夠,現在還有張良、蕭何、陳平!


    他想幹什麽?!


    他這是赤裸裸地想把大漢比下去啊!


    “誒,這就困了?朕原本還想和你嘮嗑一下進軍那什麽歐洲的事呢。”


    “哦?”


    劉徹本來坐在躺椅上一邊和嬴政聊天,一邊曬太陽。聽到嬴政的話,立馬坐了起來。


    “歐洲?是何處?”


    “啊?你不知道嗎?”


    對講機那頭的嬴政更得意了。


    “難道你兒劉據沒像扶蘇一樣,從後世帶迴世界地圖嗎?唉,我都說了不要不要,他偏要給我,還是我兒扶蘇孝順哈哈哈!”


    什麽,還有世界地圖?!


    劉徹這下徹底精神了!


    ------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


    明朝,碣石(今北戴河)海域。


    不知何時,碧波蕩漾的大海之上,突然起風了,海麵上掠過的一群海鷗,打破了雙方相視無言的沉默。


    “朕素來聽聞,燕王府上能人異士倍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朱允炆沒有著急馬上切入正題,而是將視線看向姚廣孝和馬和。


    姚廣孝其實此時還不叫姚廣孝,而叫道衍,和鄭和一樣,他也要到朱棣登上皇位之後,才會在永樂年間被賜名姚廣孝。


    “道衍法師,幼名天僖,字斯道,自號逃虛子,又號獨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出身貧寒,十四歲時在妙智庵出家,師從徑山寺愚庵智及進修禪學,後與靈應觀道士席應珍結為忘年交,精通儒、道乃至兵法等諸學。”


    “朕沒記錯的話,洪武十五年,皇祖母去世,道衍法師被皇爺爺親選住持北平慶壽寺,自此跟從四叔,並且成了四叔的重要謀士。”


    朱棣和姚廣孝暗中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很吃驚,朱允炆居然把道衍的底細摸得這麽清楚。


    「這小子,是從何時起開始調查的?如何知道的這般清楚?」


    朱棣雖然心中奇怪,卻也沒有感到太意外。


    畢竟,皇帝能在北平安插人監視他,找幾個錦衣衛調查與燕王府來往密切之人的背景,想來不是什麽難事。


    沒想到,朱允炆還沒說完呢。


    隻見他頓了頓,又將目光看向馬和,也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鄭和。


    “馬和,”朱允炆繼續念道,就好像這些他早就爛熟於心,“小名三寶,又作三保,祖籍雲南昆陽(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洪武十四年(1381年)被俘閹割,分配至燕王朱棣府中執役。”


    馬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


    因此,馬和雖是內侍,也是會一點武功的,又深得朱棣信任,要不然,也不可能跟著朱棣來此。


    但是,馬和哪裏料到,當今陛下,居然對他一個內侍也是知根知底。


    “陛下這是在向我炫耀?”


    朱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熱茶,冷冷說道,“你是想告訴我,你在燕王府中安插了內應?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你的眼睛?”


    “不,”朱允炆笑了笑,“四叔卻是猜錯了。”


    “既然沒有內應,我身邊之人,你如何知曉得這般清楚?”


    “朕不僅知道道衍法師與馬和,朕還知道,再過幾年,你會將他二人,一個賜名為姚廣孝,一個賜名為鄭和。而他們,都將助你在靖難之役中大獲全勝。”


    “撲通”一聲。


    是茶杯掉落到桌上發出的聲音。


    朱棣眉毛微挑,道衍的手抖了一下,但同樣在喝茶的馬和,卻因為這一句話沒忍住心神,吃驚之下,竟失手將杯子墜到茶幾上。


    “小人驚擾了陛下和王爺,請治小人之罪。”


    馬和立馬起身,旋即在朱棣和朱允炆麵前跪了下來。


    其實,如果單純靠身份,馬和是沒有資格入坐這個茶局的,但是,朱允炆堅持留在船上的人不分君臣一起喝茶,馬和這才和姚廣孝、方孝孺、徐輝祖彼此分享著相同的不安一同坐下。


    朱允炆沒有責怪馬和,反而示意他起來。


    在朱棣默許的眼神中,心懷忐忑的馬和終於重新落座。


    “陛下,”姚廣孝聽到朱允炆說什麽靖難之役,雖然暗自驚駭,臉上卻不露聲色,還想著掩飾,“貧僧與燕王乃君子之交,敢問陛下此言何意?”


    方孝孺當即在一旁哂笑道:“法師何必再隱瞞呢?我等早已知曉,你與燕王,再過不久就會起兵造反,打的就是「奉天靖難」的名號,難道不是?”


    饒是朱棣早有心理準備,又素來沉穩,還是被這話震了一下。


    因為,這本來應該是秘密才對!


    除了燕王府寥寥數人,無人知道的秘密!


    可看朱允炆的神情,竟是早就知道了,就連徐輝祖,也麵不改色,似乎也已知悉。


    “陛下莫要聽信讒言。”


    朱棣沒有直接否認,但是,他也不想這麽快承認。


    “哦,是這樣麽?”


    朱允炆嘴角的弧度,讓朱棣很不舒服。


    朱棣突然有一種被朱允炆看穿心思的感覺。


    「這小子!何時變得如此聰慧?他的眼光,竟讓人覺得他早已知道我未來會做什麽。」


    朱棣的心情,頓時隨著龍舟下的波濤,洶湧起伏。


    他哪裏知道,朱允炆豈止知曉他未來會做什麽,還知曉大明接下來兩百多年曆史。


    見朱棣不說話,朱允炆繼續開口。


    “那我就和四叔說說,接下來原本會發生的曆史。”


    ------


    作者說:


    今日份重磅禮物支持感謝如下。


    感謝【-吹吹風-】送上「一封情書」禮物x2,「花」禮物x3。今日唯一霸榜重磅禮物支持。感謝感謝!


    本書已經更新到30多萬字了,按理說,平台應該給一波流量的,但是給量依舊一般,甚至從書測以來就一直在降量。


    降量有多誇張呢?


    從上個月的2萬多降到這個月的1萬多,而且據說這還是14天累計的在讀數據,可想而知每天給量有多少了。


    今天看到有讀者寶子留言問什麽時候更新,作者還是挺感動的,因為還是有人很喜歡看作者寫的書。


    其實正如作者之前就說過,如果平台給量可以的話,會努力保持質量更新的。


    但是,和你們說,今天看到幾本同類型的書,好幾天沒更新了,到目前為止,平台給量卻要比本書多得多。


    每天創作挺累的,努力很久,卻迴報寥寥,感覺就更累了。


    如果是付費小說,哪怕一天隻有1000追更,估計日收或許也還行?


    但是,這是免費小說,在這裏,一天1000的閱讀量,大概率全勤都拿不到。


    因此,如果喜歡這本書,還請各位讀者寶子大力支持。


    你可以通過以下合適的方式來支持創作:


    第一,有財力的讀者,可以禮物支持創作,當然,真愛值得雙向奔赴,每日重磅禮物支持累計禮物值達到36元,加更1章。


    加更時間會視情況安排,特殊情況會提前說明。


    第二,特別喜歡某個人物的讀者,可以進行「角色召喚」。本條為實驗功能,自即日起生效,隨時可能暫停或取消。


    單人單日合計支持1個「角色召喚」,可以增加本書已經出現過的1個角色的戲份,將以單章形式呈現並通知。


    單人單日合計支持7個「角色召喚」,可以由讀者提名3個角色人選,由作者任選其中1個人選,在合適時候加入故事,注意,提名的角色人選隻能是曆史上存在的正麵或中性角色,如果角色合適,作者會在合適的時候選擇1個角色人選寫入故事並通知讀者,具體創作由作者全權決定,如果讀者提名的人選都不合適,作者有權取消角色召喚,然後以加更4章的方式作為權益替補,作者會在文中通知讀者角色召喚因不合適取消並改為加更4章,以保持故事的質量。


    讀者須在支持作者「角色召喚」禮物達標的24小時內,在該章評論不多於3個角色人選並@作者進行選擇,以此兌換權益,如讀者超過24小時未說明,視為普通重磅禮物支持。


    注意:第一條「加更」權益和第二條「角色召喚」權益互斥,不可以疊加。


    也就是說,每日重磅禮物支持累計禮物值,將減去「角色召喚」禮物值後進行計算,如果讀者沒有在24小時內兌換角色召喚的權益,那麽「角色召喚」將視為普通的重磅禮物支持予以計算。


    為保持作品質量,作者保留對上述規則的解釋權。


    第三,你也可以動動發財的小手,每天多點幾個【用愛發電】,這是免費的。


    第四,如果覺得本書還不錯,歡迎推薦到番茄書荒、朋友圈、微信群聊、抖音等渠道,總之,推薦給你覺得同樣會喜歡本書的同好。


    第五,文字+五星書評,給本書漲一漲評分唄,你喜歡的書當然要支持一波了。


    第六,多多評論,和作者以及其他讀者交流,大家互相啟發。


    番茄真的不興養書,經常看書的寶子應該發現,這裏切書的情況並不少見。


    作者也需要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來進行可持續創作。


    閱讀快樂!支持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