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單獨求教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呀,明朝很快就滅亡了。”
寧野也沒藏著掖著,反正這祖孫仨早晚都會知道曆史的,不如直接說出來,說不定還能激發他們改變大明的決心。
“崇禎皇帝也算有骨氣,麵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兵臨城下的絕境時,仍然牢記‘天子守國門’的祖訓,堅守京城不遷都,最後自縊煤山,以身殉國。”
“不僅如此,崇禎皇帝還留下遺言 ‘任賊分裂朕身,勿傷百姓一人’,以死明誌。隻可惜,即便如此,也無法挽迴明朝的國運。”
朱標和朱允炆聽罷,長籲短歎,直道這崇禎皇帝,雖是老四朱棣的後人,倒也沒有給他們老朱家丟臉。
“這幫殺千刀的!”
朱元璋氣得牙癢癢,“若是咱在,必殺他個人頭滾滾,看他們還敢不敢貪。”
“要是動不動殺人就有用的話,那人類還建立國家、政府幹什麽?還要什麽政治製度、法律條令?”
寧野不是很讚同朱元璋的想法。
“貪官當然該嚴懲不貸,但是,如何從製度層麵預防貪腐,這才是頂層設計需要考慮的事。”
最後,寧野也適時總結陳詞,並拋給了朱元璋、朱標以及朱允炆一個事關大明未來發展方向的大問題。
“所以,是要一個當兩三百年皇帝就滅亡的大明,還是要一個開啟全球化,為華夏立萬世之功的大明,現在,到三位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寧野問題是問了,但是祖孫三人都未當場迴答。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屁股決定腦袋。
曆史局限性不是靠來現代一兩次就可以輕鬆解決的,也需要給朱元璋、朱標和朱允炆更多時間考慮。
畢竟,他們的決定,很可能不僅會改變大明,還會改變平行世界的後世。
雖然,這一點也不影響寧野已經在學了多年英語中長大,但如果在其他宇宙,漢語成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寧野當然也會感到由衷的開心和自豪。
係統的辦事效率,一向很高。
寧野在校長辦公室,和朱元璋三人討論大明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的時候,係統也把古人們買的高產糧食作物種子,全部采購完畢,並且運送到學校門口了。
後天就要正式開學,哦,嚴格意義上說,是正式開營,來學校的人不少,想必會十分忙碌。
因此,和係統申請後,寧野今天也給古人們放了假,讓他們把采購的糧食作物種子,先帶迴各自時代,召集人手安排試種。
秦朝的治粟內史、西漢的大司農、北齊和兩宋的司農寺這下都有得忙了。
哦,順便提一句,由於北宋君臣不在,寧野自作主張,幫他們每個糧食作物的種子都買了一點。
擔心古人們把種子帶迴去,摸索半天結果還是種錯,寧野非常貼心地從網上搜集整理好了各大糧食作物的習性、平均畝產、種植方法以及一些不需要科技也能施行的現代農業經驗,包括選種、土壤改良、灌溉、肥料製作技術、田間管理等等,分門別類打印好,人手一本送給了古人。
不用說,又是一波山唿海嘯的“謝謝寧校長”。
也就是寧野不在古代了,否則,估計除了皇位,寧野要啥他們都會給。
後天來的學生不少,膳堂不能繼續關門。
考慮到蘇軾他們迴去已有時日,寧野讓係統將蘇軾、勞之逸、隆三和牛富貴緊急召迴了現代。一則,是讓他們把寧野買好的糧食作物種子帶迴北宋去,二則,也是告知蘇軾,下周正式開學,因此明天要迴來上班,提前為下周一學校的夥食做準備。
由於係統已經答應了寧野,解決古人古今穿越時麵臨的時差問題。
因此,從下周起,所有古人和現代人一樣,采取做五休二工作製,周一上班,連上五天,周末雙休。
有特殊情況的,特殊申請特殊處理。
蘇軾當然沒啥問題,和勞之逸、隆三、牛富貴謝過寧野後,又將糧食作物帶迴北宋,他們也要和趙頊匯報,讓司農寺抓緊趁著春耕,在汴京附近找一塊實驗田,把種子播種下去。
朱元璋和朱標,望眼欲穿地在校門口看著各個時代的古人,喜滋滋地一袋又一袋的扛著糧食作物種子返迴古代。
是誰羨慕了,他們不說。
不過,沒關係,哼,大明有三個人!
等他們來工作,不信下個月工資會比這些古人賺的少。
由於擔心馬皇後和朱雄英的身體,朱元璋和朱標沒有久留,既然今天放假,他們也就迴去大明了,畢竟倆人還有很多事情要忙,在係統尚未解決古今穿越時差問題前,不可能就這樣閑著。
這迴,連蘭陵王也迴去了北齊。
因為之前政變的事,朝中人才緊缺,不少貪官汙吏以及德不配位之人,都被蘭陵王以鐵腕手段下獄。蘭陵王也得和斛律光商量,看看播種之事,交給司農寺誰來辦比較好。
一陣喧鬧過後,學校又重新安靜下來。
霍去病閑來無事,去馬術場騎馬去了,最近,赤兔、的盧和烏騅,被他養得很好,為了提高馬力,他每天都要輪番訓練馬匹。
寧野以為大家都走光了,獨自一人返迴了校長辦公室,正準備打個盹,等晚點睡醒,再去和霍去病學學射箭。
結果,辦公室居然還有一個人沒走。
“允炆?”
寧野一進門,就被站在窗戶邊上,眺望學校遠景的朱允炆嚇了一跳。
“寧先生。”
朱允炆聞聲,轉過身,向寧野行作揖禮。
“你怎麽沒走?”寧野走到茶幾邊上,將先前已經接好冷水,還沒來得及燒的熱水壺重新燒上。“我說怎麽老朱和你爹走的時候,沒見著你呢,原來你在這兒?”
“嗯。”
朱允炆嘴唇微動,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
之前寧野為了解大明意難平的題,特地從藏書閣帶了一本明史,放在校長辦公室。
此刻書的擺放位置有所變動,想必剛才無人之時,朱允炆已經大致翻閱過。
寧野見朱允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分明是有話想單獨和寧野說,估計想單獨求教,但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也不知道這小子,到底想說什麽?
寧野也沒藏著掖著,反正這祖孫仨早晚都會知道曆史的,不如直接說出來,說不定還能激發他們改變大明的決心。
“崇禎皇帝也算有骨氣,麵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兵臨城下的絕境時,仍然牢記‘天子守國門’的祖訓,堅守京城不遷都,最後自縊煤山,以身殉國。”
“不僅如此,崇禎皇帝還留下遺言 ‘任賊分裂朕身,勿傷百姓一人’,以死明誌。隻可惜,即便如此,也無法挽迴明朝的國運。”
朱標和朱允炆聽罷,長籲短歎,直道這崇禎皇帝,雖是老四朱棣的後人,倒也沒有給他們老朱家丟臉。
“這幫殺千刀的!”
朱元璋氣得牙癢癢,“若是咱在,必殺他個人頭滾滾,看他們還敢不敢貪。”
“要是動不動殺人就有用的話,那人類還建立國家、政府幹什麽?還要什麽政治製度、法律條令?”
寧野不是很讚同朱元璋的想法。
“貪官當然該嚴懲不貸,但是,如何從製度層麵預防貪腐,這才是頂層設計需要考慮的事。”
最後,寧野也適時總結陳詞,並拋給了朱元璋、朱標以及朱允炆一個事關大明未來發展方向的大問題。
“所以,是要一個當兩三百年皇帝就滅亡的大明,還是要一個開啟全球化,為華夏立萬世之功的大明,現在,到三位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寧野問題是問了,但是祖孫三人都未當場迴答。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屁股決定腦袋。
曆史局限性不是靠來現代一兩次就可以輕鬆解決的,也需要給朱元璋、朱標和朱允炆更多時間考慮。
畢竟,他們的決定,很可能不僅會改變大明,還會改變平行世界的後世。
雖然,這一點也不影響寧野已經在學了多年英語中長大,但如果在其他宇宙,漢語成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寧野當然也會感到由衷的開心和自豪。
係統的辦事效率,一向很高。
寧野在校長辦公室,和朱元璋三人討論大明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的時候,係統也把古人們買的高產糧食作物種子,全部采購完畢,並且運送到學校門口了。
後天就要正式開學,哦,嚴格意義上說,是正式開營,來學校的人不少,想必會十分忙碌。
因此,和係統申請後,寧野今天也給古人們放了假,讓他們把采購的糧食作物種子,先帶迴各自時代,召集人手安排試種。
秦朝的治粟內史、西漢的大司農、北齊和兩宋的司農寺這下都有得忙了。
哦,順便提一句,由於北宋君臣不在,寧野自作主張,幫他們每個糧食作物的種子都買了一點。
擔心古人們把種子帶迴去,摸索半天結果還是種錯,寧野非常貼心地從網上搜集整理好了各大糧食作物的習性、平均畝產、種植方法以及一些不需要科技也能施行的現代農業經驗,包括選種、土壤改良、灌溉、肥料製作技術、田間管理等等,分門別類打印好,人手一本送給了古人。
不用說,又是一波山唿海嘯的“謝謝寧校長”。
也就是寧野不在古代了,否則,估計除了皇位,寧野要啥他們都會給。
後天來的學生不少,膳堂不能繼續關門。
考慮到蘇軾他們迴去已有時日,寧野讓係統將蘇軾、勞之逸、隆三和牛富貴緊急召迴了現代。一則,是讓他們把寧野買好的糧食作物種子帶迴北宋去,二則,也是告知蘇軾,下周正式開學,因此明天要迴來上班,提前為下周一學校的夥食做準備。
由於係統已經答應了寧野,解決古人古今穿越時麵臨的時差問題。
因此,從下周起,所有古人和現代人一樣,采取做五休二工作製,周一上班,連上五天,周末雙休。
有特殊情況的,特殊申請特殊處理。
蘇軾當然沒啥問題,和勞之逸、隆三、牛富貴謝過寧野後,又將糧食作物帶迴北宋,他們也要和趙頊匯報,讓司農寺抓緊趁著春耕,在汴京附近找一塊實驗田,把種子播種下去。
朱元璋和朱標,望眼欲穿地在校門口看著各個時代的古人,喜滋滋地一袋又一袋的扛著糧食作物種子返迴古代。
是誰羨慕了,他們不說。
不過,沒關係,哼,大明有三個人!
等他們來工作,不信下個月工資會比這些古人賺的少。
由於擔心馬皇後和朱雄英的身體,朱元璋和朱標沒有久留,既然今天放假,他們也就迴去大明了,畢竟倆人還有很多事情要忙,在係統尚未解決古今穿越時差問題前,不可能就這樣閑著。
這迴,連蘭陵王也迴去了北齊。
因為之前政變的事,朝中人才緊缺,不少貪官汙吏以及德不配位之人,都被蘭陵王以鐵腕手段下獄。蘭陵王也得和斛律光商量,看看播種之事,交給司農寺誰來辦比較好。
一陣喧鬧過後,學校又重新安靜下來。
霍去病閑來無事,去馬術場騎馬去了,最近,赤兔、的盧和烏騅,被他養得很好,為了提高馬力,他每天都要輪番訓練馬匹。
寧野以為大家都走光了,獨自一人返迴了校長辦公室,正準備打個盹,等晚點睡醒,再去和霍去病學學射箭。
結果,辦公室居然還有一個人沒走。
“允炆?”
寧野一進門,就被站在窗戶邊上,眺望學校遠景的朱允炆嚇了一跳。
“寧先生。”
朱允炆聞聲,轉過身,向寧野行作揖禮。
“你怎麽沒走?”寧野走到茶幾邊上,將先前已經接好冷水,還沒來得及燒的熱水壺重新燒上。“我說怎麽老朱和你爹走的時候,沒見著你呢,原來你在這兒?”
“嗯。”
朱允炆嘴唇微動,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
之前寧野為了解大明意難平的題,特地從藏書閣帶了一本明史,放在校長辦公室。
此刻書的擺放位置有所變動,想必剛才無人之時,朱允炆已經大致翻閱過。
寧野見朱允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分明是有話想單獨和寧野說,估計想單獨求教,但又不知道怎麽開口。
也不知道這小子,到底想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