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那是真能打。


    說是李世民之後第二能打的皇帝,估計網友們想必應該大概或許也不會有太大意見。


    如果有的話,那就網友開心就好。


    因此,無論大明初期的靖難之役還會不會發生,朱棣都是一個值得好好發揮其曆史價值的大帥才。


    尤其是在朱元璋來的時代,朱棣才22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這會兒他自己都滿腦子想著要親自率軍北征呢。


    而且,看那世界地圖,無論是澳洲還是北美,都是一塊麵積很大的土地。澳洲麵積約769萬平方千米,北美洲麵積2423萬平方千米,而明朝鼎盛時期麵積約為997萬平方公裏。


    北美的麵積那可是比明朝大得多,都翻倍了。


    澳洲也比大明小不了多少,論疆域大小,即便與大明相比也談不上寒磣。


    這拿去分封,那豈止是藩王待遇,簡直就是海外建國的待遇了好麽?


    “寧校長。”


    朱元璋還是心存不忍,“這兩地雖大,距離華夏恐有萬裏之遙,隻怕很難抵達啊,就算抵達,想必也是九死一生吧?”


    怎麽說朱棣也是他兒子,朱元璋當然不忍心了。


    實在不行,朱元璋想好了,讓朱棣去打北邊西邊也行,好歹是陸地,總比去什麽海外要強。


    “誰說的?”


    沒想到,寧野卻當即否了朱元璋的話。


    “給你們介紹一個在大明初期就七下西洋的人,此人名叫鄭和。”


    “鄭和在你們兩個大明應該都已經出生了,我給你們查一下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寧野當即在電腦上搜索了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


    朱標以為既然是搜索,想必要很久,畢竟,就算是翻書,通常也不會馬上就知道答案的,總得看一會兒,但是,出乎他預料的是,寧野這邊眨眼之間就有了搜索結果。


    朱元璋眯著眼睛,意味深長地瞥了一眼朱標,那意思分明在說,兒啊,看吧,咱沒騙你吧,這手機、電腦可是寶貝啊。


    朱標也是看得心頭癢,恨不得也有工資可以馬上買。


    朱允炆就更不用說了,這手機、電腦啥資料都有,簡直比方先生還博學。


    “你們看。”


    寧野指著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線圖。


    “靖難之役發生後,建文帝,也就是允炆不知所蹤,有說死於皇宮大火,也有說是趁亂逃走了,因此有人猜測,朱棣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除了宣揚大明國威,也有暗中尋找建文帝下落的意思。”


    “允炆……”


    朱標心中一驚,看朱允炆的眼神頓時柔和許多。


    “爹,沒事的,這隻是原本的曆史。”


    朱允炆反倒安慰起朱標來。朱標想了想,的確如此,既然他們得以提前知曉未來,肯定就有辦法改變未來。


    於是,三人將心思又聚焦到鄭和下西洋一事。


    “鄭和?”


    朱元璋、朱標完全想不起這個人。


    朱允炆嘀咕了一句,在錦衣衛上奏的燕王府內部情報文件中,似乎朱棣身邊確有一個叫什麽和的人,因此朱允炆有點印象,但具體是不是鄭和,朱允炆又記不起來了。


    “鄭和,一說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年輕的時候就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在靖難之役中立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後被朱棣任命為正使太監六次下西洋,最後一次出海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史稱‘鄭和下西洋’。”


    明朝其實也是有海禁的。


    朱元璋為了防範張士誠、方國珍餘部以及倭寇的侵擾,下令嚴禁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貿易以及與外國交往,並且限製對外貿易隻能在官方的朝貢體係下進行。


    但是,這一時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出於政治軍事需要,並非完全意義上的閉關鎖國,甚至於,隆慶年間明朝政府還部分開放海禁,允許民間商人出海進行貿易活動,史稱 “隆慶開關”。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比西方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早92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116年。”


    “隻可惜,鄭和之後,直到帝製終結,中國再無大規模海外探險史了。”


    “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後……”


    寧野說起來滿臉可惜。


    “什麽?!”


    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嚇了大家一跳,“這清朝算什麽東西?!咱的大明怎麽會被取代?”


    “老朱,別激動,強一點的封建王朝也就大約兩三百年一興替,被取代不是很正常嗎?大明好歹還有276年的國祚。”


    “爹,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你就聽寧校長說完吧。”


    朱標聽得正有興致,急忙勸說朱元璋冷靜。


    “寧校長,對不住,是咱老朱唐突了。”


    朱元璋不好意思地重新坐下。


    “那我接著說,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後,采取遷界禁海政策。”


    “寧先生,什麽叫遷界禁海?”


    朱允炆的求知欲還是挺旺盛的,在熱乎乎的知識麵前,那什麽靖難之役,好像此時已經被他完全拋之腦後了。


    “清政府是東北來的滿清異族政權,雖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漢化,但是為了維護統治,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實行比明朝更為嚴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出海捕魚、貿易等一切海上活動,並且強迫沿海居民內遷數十裏,製造無人區,史稱‘遷界禁海’。”


    聽到神州居然在大明之後又陸沉了一次,朱元璋隻覺得心如刀絞。


    “咱早就說了,這藩王是大明的屏障!削藩削藩,瞧吧!哼,又削出了一個蒙元!”


    朱元璋氣唿唿的,把大明滅亡的原因,完全歸咎到削藩上。


    朱允炆有心辯駁,但見朱元璋正在氣頭上,大氣都不敢出,哪裏還敢說話。朱標也若有所思,似乎在等寧野開口。


    “話也不能這麽說。”


    寧野搖了搖頭,“將大明滅亡完全歸咎於削藩,是不對的,我們不能美化沒有選擇的那條路。說不定,在另一個沒有削藩的大明,因為藩王勢大,皇權衰弱,國家四分五裂,就像允炆擔心的,最後又來一次七國之亂,結果還是被滿清趁華夏內亂之際撿了桃子呢?”


    “雖是假設,但先生說得很有道理。”


    朱允炆連連點頭,難得有人為他說話。


    “寧校長,”朱標雖然臉上沒有表示,但神情輕鬆不少,看起來也被寧野說服了,“此事容後再議,咱們先迴到鄭和下西洋的討論吧。”


    “哦,對,咳,差點被你們帶跑偏了……”


    “這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了什麽地方?”


    朱元璋當然知道事有輕重緩急,便將關注重點又放迴到如何改變大明意難平上來。


    ------


    作者說:


    今天本來請假不準備更了,書測之後番茄給量一降再降,給量數據表現甚至還比不上書測前,最近創作也要努力尋找狀態。但是,咱就是說,看到大家的禮物支持,有一種勞動成果得到認可的感覺,雖然已經請假,還是決定更新。


    感謝【為何如此帥】送上「爆更撒花」禮物x1,這應該是到目前為止本書收到的最大的單日禮物支持啦。


    必須為今日份榜一禮物支持更一章。


    同樣感謝:


    感謝【綠茶果汁來一杯】送上「催更符」禮物x1。


    感謝【雲中君子遊】送上「啵啵奶茶」禮物x1。


    感謝【丷停雲丷】送上「一封情書」禮物x2。


    感謝【雲霞花】送上「一封情書」禮物x1。


    感謝【想換個發型】送上「花」禮物x1。


    感謝各位讀者寶子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作者更新的一大動力!


    大家閱讀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徑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徑斜並收藏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