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不歸路
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 作者:石徑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代。
蘭陵王走後沒多久,寧野就返迴了校長辦公室。
這幾日不在,得查看一下下周學校的考察預約情況,方便安排工作。
齋舍裏的眾人,已經換下旅行時穿過的的髒衣服,交給本周值日生張世傑和冉氏兄弟負責清洗晾曬。
沒錯,畢竟學校裏沒有所謂的下人,所有人,包括寧野這位校長在內,沒工作的時候也是要幹日常內務的。
不過,為了鬆弛有度,寧野采取了輪流當值日生的製度。
別誤會,這可不是在搶張世傑和冉氏兄弟的活兒。
學校的衛生、保安仍交給他們負責,值日生隻負責齋舍內眾人的內務,比如床單、被套、髒衣服之類的,都由值日生統一送到洗衣房洗淨烘幹後,再拿出去曬曬太陽。
沒辦法,中國人洗衣服就喜歡曬太陽,這和烘幹機有沒有能力烘幹衣服沒關係。
純屬國人的情結。
大家在等寧野迴齋舍的同時,蘇軾早已帶著勞之逸、隆三、牛富貴馬不停蹄迴到膳堂籌備晚宴。
這幾天也就平和飯店那一頓,還算吃得有模有樣。
其他多數時候不是在趕行程,就是在趕行程的路上,這一著急吧,吃飯也就少了很多樂趣。
尤其是蘇軾聽說,趙昺等新宋五人組,明天就要返迴七百年前,就更打算做點好吃的,為他們餞行。
畢竟,比起來自熙寧七年、正如日中天的北宋,新宋君臣的壓力可是要大多了。
在齋舍閑聊的時候,趙頊一改這兩日絕口不提政務的習慣,開始詢問新宋君臣目前的情況。得知張世傑、張達以及文天祥剛剛打贏崖山海戰,扭轉了君臣投海的慘淡曆史,趙頊心中五味雜陳,滿是欣慰的同時,又不禁為他們擔心。
他當即讓陸秀夫和張世傑,各自從文武角度奏報時局。
雖然趙頊不在那個環境中,肯定不如趙昺來得感受深刻,但張世傑、陸秀夫口中那叫人絕望的現實,即便是趙頊,也感到壓力山大,喘不過氣來。
盡管如此,趙頊還是盡自己所能,為新宋君臣出謀劃策。
末了,他又讓張世傑和陸秀夫先出去看看寧野忙完了沒有,他有話要對趙昺單獨講。
得嘞,這是老官家要給小官家開帝王課小灶了。
張世傑一開始還不懂,說讓冉璡去找寧校長就行,還是陸秀夫會看眼色,不由分說地拉著他離開了趙昺的房間。
等到飯點的時候,寧野很自覺地適時出現在膳堂裏。
別問他怎麽不需要人催了,有了蘇子這位大廚,那可真就是吃飯不積極,腦殼有問題。
吃飯的時候,眾人聊起這趟團建,都覺得意猶未盡。
讓趙昺感到遺憾滿滿的是,原本寧野告訴他,有機會在科文館看電影的,結果因為沒預約到座位,所以這次也沒看成。
“沒事,下次帶你們去看umax巨幕,可大了。”
寧野夾了一塊東坡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聊到這裏時,張世傑想起之前寧野說過的水泥路,當即詢問了寧野,水泥如何製作,並請教現代修路方法。他要帶迴新宋,讓島上的軍民們,先修一條環島“高速公路”出來。
霍去病提醒,別忘了馬蹄鐵。
畢竟,愛馬的人,不送給愛馬一塊馬蹄鐵那可真就說不過去。
寧野當即用手機查了資料。
南宋末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水泥,但已經有類似的膠凝材料,可以用石灰、黏土等混合而成。
陸秀夫一邊聽還一邊做筆記。
插一句題外話,陸秀夫對現代的圓珠筆很欣賞,隻可惜,想帶迴古代是要花錢買的,好在紙可以帶迴去。
你要問為啥紙可以帶迴去,圓珠筆不可以?
對不起,係統說了,紙南宋就有了,但是圓珠筆可是高科技。
雖然早在1948年,中國第一支國產圓珠筆就誕生了,但此前圓珠筆的核心技術上仍然依賴進口,據說,九成筆尖球珠需要進口,八成墨水從日韓進口,筆尖球座體的生產設備全部從瑞士、日本進口。
寧野也是從新聞裏知道,一直到2017年,我國製筆核心技術才終於獲得突破。
因此,一枚小小的圓珠筆,係統對古人收費實在太正常了。
扯遠了,迴來水泥的話題。
南宋是有石灰的,別看人家是宋朝來的就都歸為古代人,事實上,崖山海戰距今才七百多年,嚴格意義上來說,趙昺、陸秀夫、張世傑距離寧野,要比距離扶蘇、劉據在時間上近得多。
畢竟,秦漢距離宋朝,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
在南宋的製瓷業中,石灰是重要的原料之一。因此,新宋君臣除了趙昺不怎麽了解外,都知道石灰的存在,這倒是省了寧野再專門解釋。
趙頊、蘇軾、扶蘇、劉據也很感興趣。
不過,修路並非他們的當務之急,因此,遇到暫時聽不懂的,他們就記下來,準備稍後再自己去查,或者請教寧野。
“石灰可以通過石灰石高溫煆燒獲得,黏土很簡單,就地取材就可以,另外,糯米中的澱粉成分可以起到粘結和增稠的作用,也可以用來使灰漿具有更好的粘性和韌性。”
寧野怕他們不懂,還是做了解釋。
“不過,這麽做大概得到的是類似水泥的東西,如果要更接近現代水泥,沒有現代設備,隻能不斷嚐試了。”
寧野當即又將網上查到的資料,和眾人做了科普和分享。
古代窯爐溫度控製技術有限,很難達到現代水泥生產的理想條件,比如說精確的化學分析、溫度控製和精細研磨設備,因此想要製作出與現代水泥性能完全相同的材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寧野不想打擊他們。
你要說讓古人完全花錢在現代買水泥帶迴去吧,說實話,別說全國啦,即便是在海南環島修路,那也不是一個月1000塊的工資應該考慮的事。
但是,工資是係統定的,寧野改不了。
雖說趙昺接了呂熙文的戲,接下來通過拍戲,可以大量入賬,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呀,畢竟劇組還沒開拍呢。
“現代製作水泥的方法、修路的流程以及打造馬蹄鐵的工藝,我稍後打印材料發給你們帶迴去,慢慢試唄,別著急,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寧野怕大家產生畏難情緒,及時鼓勵道。
“校長放心,我等隻管種下科技的樹苗,相信終有一日它會長成參天大樹的。”
扶蘇一席話,說出了在座絕大多數古人的心思。
吃過晚飯後,張世傑和冉氏兄弟又對了一下釣魚城的策略,張世傑很認同王堅關於遊擊戰的打法,不過,有一件事他卻感到為難。
因為,要打遊擊戰,就必須發動人民。
而要發動人民,就不得不打土豪、分田地。
但二十年前的南宋,雖然已經和蒙元開戰了,但畢竟還沒到崖山海戰的地步。
所以,擺在王堅和冉氏兄弟麵前的,就隻有一條路。
一條曲線救國的路。
更是一條一旦走出去就再也迴不了頭的不歸路。
蘭陵王走後沒多久,寧野就返迴了校長辦公室。
這幾日不在,得查看一下下周學校的考察預約情況,方便安排工作。
齋舍裏的眾人,已經換下旅行時穿過的的髒衣服,交給本周值日生張世傑和冉氏兄弟負責清洗晾曬。
沒錯,畢竟學校裏沒有所謂的下人,所有人,包括寧野這位校長在內,沒工作的時候也是要幹日常內務的。
不過,為了鬆弛有度,寧野采取了輪流當值日生的製度。
別誤會,這可不是在搶張世傑和冉氏兄弟的活兒。
學校的衛生、保安仍交給他們負責,值日生隻負責齋舍內眾人的內務,比如床單、被套、髒衣服之類的,都由值日生統一送到洗衣房洗淨烘幹後,再拿出去曬曬太陽。
沒辦法,中國人洗衣服就喜歡曬太陽,這和烘幹機有沒有能力烘幹衣服沒關係。
純屬國人的情結。
大家在等寧野迴齋舍的同時,蘇軾早已帶著勞之逸、隆三、牛富貴馬不停蹄迴到膳堂籌備晚宴。
這幾天也就平和飯店那一頓,還算吃得有模有樣。
其他多數時候不是在趕行程,就是在趕行程的路上,這一著急吧,吃飯也就少了很多樂趣。
尤其是蘇軾聽說,趙昺等新宋五人組,明天就要返迴七百年前,就更打算做點好吃的,為他們餞行。
畢竟,比起來自熙寧七年、正如日中天的北宋,新宋君臣的壓力可是要大多了。
在齋舍閑聊的時候,趙頊一改這兩日絕口不提政務的習慣,開始詢問新宋君臣目前的情況。得知張世傑、張達以及文天祥剛剛打贏崖山海戰,扭轉了君臣投海的慘淡曆史,趙頊心中五味雜陳,滿是欣慰的同時,又不禁為他們擔心。
他當即讓陸秀夫和張世傑,各自從文武角度奏報時局。
雖然趙頊不在那個環境中,肯定不如趙昺來得感受深刻,但張世傑、陸秀夫口中那叫人絕望的現實,即便是趙頊,也感到壓力山大,喘不過氣來。
盡管如此,趙頊還是盡自己所能,為新宋君臣出謀劃策。
末了,他又讓張世傑和陸秀夫先出去看看寧野忙完了沒有,他有話要對趙昺單獨講。
得嘞,這是老官家要給小官家開帝王課小灶了。
張世傑一開始還不懂,說讓冉璡去找寧校長就行,還是陸秀夫會看眼色,不由分說地拉著他離開了趙昺的房間。
等到飯點的時候,寧野很自覺地適時出現在膳堂裏。
別問他怎麽不需要人催了,有了蘇子這位大廚,那可真就是吃飯不積極,腦殼有問題。
吃飯的時候,眾人聊起這趟團建,都覺得意猶未盡。
讓趙昺感到遺憾滿滿的是,原本寧野告訴他,有機會在科文館看電影的,結果因為沒預約到座位,所以這次也沒看成。
“沒事,下次帶你們去看umax巨幕,可大了。”
寧野夾了一塊東坡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聊到這裏時,張世傑想起之前寧野說過的水泥路,當即詢問了寧野,水泥如何製作,並請教現代修路方法。他要帶迴新宋,讓島上的軍民們,先修一條環島“高速公路”出來。
霍去病提醒,別忘了馬蹄鐵。
畢竟,愛馬的人,不送給愛馬一塊馬蹄鐵那可真就說不過去。
寧野當即用手機查了資料。
南宋末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水泥,但已經有類似的膠凝材料,可以用石灰、黏土等混合而成。
陸秀夫一邊聽還一邊做筆記。
插一句題外話,陸秀夫對現代的圓珠筆很欣賞,隻可惜,想帶迴古代是要花錢買的,好在紙可以帶迴去。
你要問為啥紙可以帶迴去,圓珠筆不可以?
對不起,係統說了,紙南宋就有了,但是圓珠筆可是高科技。
雖然早在1948年,中國第一支國產圓珠筆就誕生了,但此前圓珠筆的核心技術上仍然依賴進口,據說,九成筆尖球珠需要進口,八成墨水從日韓進口,筆尖球座體的生產設備全部從瑞士、日本進口。
寧野也是從新聞裏知道,一直到2017年,我國製筆核心技術才終於獲得突破。
因此,一枚小小的圓珠筆,係統對古人收費實在太正常了。
扯遠了,迴來水泥的話題。
南宋是有石灰的,別看人家是宋朝來的就都歸為古代人,事實上,崖山海戰距今才七百多年,嚴格意義上來說,趙昺、陸秀夫、張世傑距離寧野,要比距離扶蘇、劉據在時間上近得多。
畢竟,秦漢距離宋朝,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
在南宋的製瓷業中,石灰是重要的原料之一。因此,新宋君臣除了趙昺不怎麽了解外,都知道石灰的存在,這倒是省了寧野再專門解釋。
趙頊、蘇軾、扶蘇、劉據也很感興趣。
不過,修路並非他們的當務之急,因此,遇到暫時聽不懂的,他們就記下來,準備稍後再自己去查,或者請教寧野。
“石灰可以通過石灰石高溫煆燒獲得,黏土很簡單,就地取材就可以,另外,糯米中的澱粉成分可以起到粘結和增稠的作用,也可以用來使灰漿具有更好的粘性和韌性。”
寧野怕他們不懂,還是做了解釋。
“不過,這麽做大概得到的是類似水泥的東西,如果要更接近現代水泥,沒有現代設備,隻能不斷嚐試了。”
寧野當即又將網上查到的資料,和眾人做了科普和分享。
古代窯爐溫度控製技術有限,很難達到現代水泥生產的理想條件,比如說精確的化學分析、溫度控製和精細研磨設備,因此想要製作出與現代水泥性能完全相同的材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寧野不想打擊他們。
你要說讓古人完全花錢在現代買水泥帶迴去吧,說實話,別說全國啦,即便是在海南環島修路,那也不是一個月1000塊的工資應該考慮的事。
但是,工資是係統定的,寧野改不了。
雖說趙昺接了呂熙文的戲,接下來通過拍戲,可以大量入賬,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呀,畢竟劇組還沒開拍呢。
“現代製作水泥的方法、修路的流程以及打造馬蹄鐵的工藝,我稍後打印材料發給你們帶迴去,慢慢試唄,別著急,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寧野怕大家產生畏難情緒,及時鼓勵道。
“校長放心,我等隻管種下科技的樹苗,相信終有一日它會長成參天大樹的。”
扶蘇一席話,說出了在座絕大多數古人的心思。
吃過晚飯後,張世傑和冉氏兄弟又對了一下釣魚城的策略,張世傑很認同王堅關於遊擊戰的打法,不過,有一件事他卻感到為難。
因為,要打遊擊戰,就必須發動人民。
而要發動人民,就不得不打土豪、分田地。
但二十年前的南宋,雖然已經和蒙元開戰了,但畢竟還沒到崖山海戰的地步。
所以,擺在王堅和冉氏兄弟麵前的,就隻有一條路。
一條曲線救國的路。
更是一條一旦走出去就再也迴不了頭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