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十二(5)
在數學老師找我談話後,過了沒多久,她在班上推行了一幫一活動,給每位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配一個師傅,毫無疑問,這些“師傅們”都是數學成績好的,由我們這些學渣們自行選擇師傅,我心裏其實有了選擇。在老師講完這個計劃後,她便把我叫了過去,她說,你學習很認真,我知道你想學好,讓李東華給你當師傅怎麽樣,和我的人選一樣。我和李東華的關係不錯,她是個助人為樂的人,平常偶爾也會向她請教,她都是很耐心的跟你講解。我當然同意了,可以說,在高三後來的日子裏,隻有我們把“師傅、徒弟”這個搭配關係一直延續了下去,我遇到不懂的,總會說“我要去問我師傅去”。
我很感激李東華,我說:“李東華,我真的很感謝你,我要是考上了大學,你就是大功臣,到時候我一定要請你吃飯。”
這是真心話,真的不能再真了,我把要請李東華吃飯一直都牢牢記在心裏。有了老師和師傅的關心,我學數學更帶勁了,明明是我學得最痛苦的一門學科,我卻無時無刻不在寫數學題,鞏固知識點。除了數學就是地理,其次就是政治,除了每天晚上學到一兩點外,我還在語文課和曆史課上學數學,因為我覺得我的語文怎麽著都不會太差,有種迷之自信感。至於曆史,雖然曆史老師是班主任,但是他講課,講題就是照著念,很枯燥,在文科的三門中,我本來最喜歡的就是曆史,可是無論課上我多麽聚精會神,曆史成績確實三科中最差的,聽曆史老師講課還不如自己學。當然我也不是完全不聽,隻是偶爾,曆史還是不能放棄的,就是語文課,我幾乎是都用來學數學了。
每天就睡四個多小時,每天都靠咖啡和茶葉續命,還買不起太貴的,都是十幾塊廉價的,也不管它質量好不好,對身體有沒有害,此時,隻覺得自己還活著就行。就算是這樣,還是遭不住,每天都困得要命,我又開始用語文課補覺,但大多時候我隻是趴著,卻沒有睡著,明明很困,上課眼皮子打架,卻在要放開睡的時候睡不著。
我的一係列操作引起了語文老師的不滿,有一次我又趴下了,我的座位靠近走廊,這節課語文老師在講平常給我們做練習的卷子,就聽見語文老師說:“宋嬋娟隻要上我的課就不聽講,之前跟曾歌坐一起時就一直講話,影響別個,現在沒人跟她講話了,就不是睡覺,再就是幹別的事,是不想學了吧?她在別的課也這樣嗎?還是就是我的課這樣?”
有同學說:“她平時學習可認真了。”
“那看來是對我有意見啊。”
此時同桌捅了捅我的胳膊肘,我這才才不情不願的起來,對話我都聽到了,我對語文老師是沒意見的,說話睡覺本來就是我的錯,我自己知道,可此時,我有些不爽,隻因她那句我和曾歌講話,說我影響別人我不樂意。之前換位置和曾歌坐了一個星期,我倆太熟了,初中同學,到高中又成了同學,她非要跟我講話,我雖說不好意思拒絕,但我一開始也沒有特別的聽她說話,想著她覺得說得沒趣,就不會找我講了,誰知道她扒拉著我講,然後我就沒把持住,耳朵就朝她那邊去了,但大多數是她在說,我在聽,講得太歡了,便被語文老師敲了桌子。語文老師的話說得我就像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什麽叫沒人跟我講話,我一點都不想講的,好吧?我的心裏隻有學習,隻不過大部分都是數學而已。我雖然有錯,但我很不喜歡被冤枉的感覺,可也正因為我也確實有錯,所以我沒有辯解,我很清楚我隻是這一時刻不高興,但我對語文老師是沒有意見的,我很尊重她。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引以為傲的語文,再接下來的一次考試中垮掉了,離及格線差幾分,數學倒是進步了,六十多分,英語也沒及格,文綜也不理想,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傷。不,準確來說,我崩潰了。突然覺得好像沒啥希望了,如果說剛進入高三失敗很正常,慢慢的會進入狀態,可現在大家都已開始走上正軌,而我卻在走下坡路。更糟糕的是,傳媒老師通知我們,我們這一屆高考文化分需要三百八十分,我人傻了,當初報名的時候誰兩百八九十分就夠了,是和美術齊名的,隻比體操和音樂高一點點。這下好了,直接高了一百分,我這分數高考這座獨木橋我是過不去了,半道上就給淹死了。此時的我全然已忘記當初考上高中的喜悅之情,但要說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考上高中就好了,就不會有這樣的壓力,那這想法自然是沒有的。此時的我隻是有些迷茫,有太多的恐慌與害怕,這些年來,考大學這件事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必達的使命,沒有什麽比它更重要了,即使我不是學校有希望的對象,甚至可以說關注點從來不會在我身上,不指望我能提升學校的升學率,但是我還有爸媽,十幾年的付出,就是想看見我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我一直都是他們生活的奔頭啊。我不想讓自己失望,不想讓他們失望,一直以來,我想成為他們的驕傲。我想在高中結束的時候,還能在他們臉上看見中考時洋溢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歡喜與驕傲,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刻。還記得當時老媽還特意給舅舅發去了短信,短信中說她是家裏的老大,又是個女孩,得不到一絲關愛,後來結婚生子生活也就那樣,可現在我考上了高中,讓她又有了奔頭,給了她生活的希望,她覺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可是倘若我高考失敗了,我還是她生活的希望嗎?我還有機會成為他們的驕傲嗎?大概隻有無盡的失望吧,這是個無解題。
在數學老師找我談話後,過了沒多久,她在班上推行了一幫一活動,給每位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配一個師傅,毫無疑問,這些“師傅們”都是數學成績好的,由我們這些學渣們自行選擇師傅,我心裏其實有了選擇。在老師講完這個計劃後,她便把我叫了過去,她說,你學習很認真,我知道你想學好,讓李東華給你當師傅怎麽樣,和我的人選一樣。我和李東華的關係不錯,她是個助人為樂的人,平常偶爾也會向她請教,她都是很耐心的跟你講解。我當然同意了,可以說,在高三後來的日子裏,隻有我們把“師傅、徒弟”這個搭配關係一直延續了下去,我遇到不懂的,總會說“我要去問我師傅去”。
我很感激李東華,我說:“李東華,我真的很感謝你,我要是考上了大學,你就是大功臣,到時候我一定要請你吃飯。”
這是真心話,真的不能再真了,我把要請李東華吃飯一直都牢牢記在心裏。有了老師和師傅的關心,我學數學更帶勁了,明明是我學得最痛苦的一門學科,我卻無時無刻不在寫數學題,鞏固知識點。除了數學就是地理,其次就是政治,除了每天晚上學到一兩點外,我還在語文課和曆史課上學數學,因為我覺得我的語文怎麽著都不會太差,有種迷之自信感。至於曆史,雖然曆史老師是班主任,但是他講課,講題就是照著念,很枯燥,在文科的三門中,我本來最喜歡的就是曆史,可是無論課上我多麽聚精會神,曆史成績確實三科中最差的,聽曆史老師講課還不如自己學。當然我也不是完全不聽,隻是偶爾,曆史還是不能放棄的,就是語文課,我幾乎是都用來學數學了。
每天就睡四個多小時,每天都靠咖啡和茶葉續命,還買不起太貴的,都是十幾塊廉價的,也不管它質量好不好,對身體有沒有害,此時,隻覺得自己還活著就行。就算是這樣,還是遭不住,每天都困得要命,我又開始用語文課補覺,但大多時候我隻是趴著,卻沒有睡著,明明很困,上課眼皮子打架,卻在要放開睡的時候睡不著。
我的一係列操作引起了語文老師的不滿,有一次我又趴下了,我的座位靠近走廊,這節課語文老師在講平常給我們做練習的卷子,就聽見語文老師說:“宋嬋娟隻要上我的課就不聽講,之前跟曾歌坐一起時就一直講話,影響別個,現在沒人跟她講話了,就不是睡覺,再就是幹別的事,是不想學了吧?她在別的課也這樣嗎?還是就是我的課這樣?”
有同學說:“她平時學習可認真了。”
“那看來是對我有意見啊。”
此時同桌捅了捅我的胳膊肘,我這才才不情不願的起來,對話我都聽到了,我對語文老師是沒意見的,說話睡覺本來就是我的錯,我自己知道,可此時,我有些不爽,隻因她那句我和曾歌講話,說我影響別人我不樂意。之前換位置和曾歌坐了一個星期,我倆太熟了,初中同學,到高中又成了同學,她非要跟我講話,我雖說不好意思拒絕,但我一開始也沒有特別的聽她說話,想著她覺得說得沒趣,就不會找我講了,誰知道她扒拉著我講,然後我就沒把持住,耳朵就朝她那邊去了,但大多數是她在說,我在聽,講得太歡了,便被語文老師敲了桌子。語文老師的話說得我就像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什麽叫沒人跟我講話,我一點都不想講的,好吧?我的心裏隻有學習,隻不過大部分都是數學而已。我雖然有錯,但我很不喜歡被冤枉的感覺,可也正因為我也確實有錯,所以我沒有辯解,我很清楚我隻是這一時刻不高興,但我對語文老師是沒有意見的,我很尊重她。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引以為傲的語文,再接下來的一次考試中垮掉了,離及格線差幾分,數學倒是進步了,六十多分,英語也沒及格,文綜也不理想,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傷。不,準確來說,我崩潰了。突然覺得好像沒啥希望了,如果說剛進入高三失敗很正常,慢慢的會進入狀態,可現在大家都已開始走上正軌,而我卻在走下坡路。更糟糕的是,傳媒老師通知我們,我們這一屆高考文化分需要三百八十分,我人傻了,當初報名的時候誰兩百八九十分就夠了,是和美術齊名的,隻比體操和音樂高一點點。這下好了,直接高了一百分,我這分數高考這座獨木橋我是過不去了,半道上就給淹死了。此時的我全然已忘記當初考上高中的喜悅之情,但要說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考上高中就好了,就不會有這樣的壓力,那這想法自然是沒有的。此時的我隻是有些迷茫,有太多的恐慌與害怕,這些年來,考大學這件事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必達的使命,沒有什麽比它更重要了,即使我不是學校有希望的對象,甚至可以說關注點從來不會在我身上,不指望我能提升學校的升學率,但是我還有爸媽,十幾年的付出,就是想看見我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我一直都是他們生活的奔頭啊。我不想讓自己失望,不想讓他們失望,一直以來,我想成為他們的驕傲。我想在高中結束的時候,還能在他們臉上看見中考時洋溢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歡喜與驕傲,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刻。還記得當時老媽還特意給舅舅發去了短信,短信中說她是家裏的老大,又是個女孩,得不到一絲關愛,後來結婚生子生活也就那樣,可現在我考上了高中,讓她又有了奔頭,給了她生活的希望,她覺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可是倘若我高考失敗了,我還是她生活的希望嗎?我還有機會成為他們的驕傲嗎?大概隻有無盡的失望吧,這是個無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