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什麽是正確的決定?確實不好定義,是當下想做的事,還是在未來不會後悔的事?但我覺得大多數人在做決定時,他既然都決定了,那必然他認為此時這件事就是自己想做的,並且是未來不會後悔的。


    高一下學期就要文理分班,在上學期臨近結束時,班上同學就開始討論此事了,雖說這關係到高考,但似乎並不是所有人都格外重視,有小部分人對自己的選擇很明確,大部分則是看期末成績,文綜高就學文,理綜高就學理。但我覺得我們班最終文理的選擇,班主任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語文老師的班主任建議我們都報文科,她給我們講了一個她高考的故事。當年她是因為喜歡選擇了理科,結果高考的時候差了幾分,她不想就這麽認命,便選擇了複讀,這一次她選擇了文綜,不過就學了一年,便考上了大學。班主任說,文綜就是背,隻要你肯吃苦,但理綜就需要你理解,動腦筋解題,你學懂了就會覺得容易,但是你隻要有一個知識點沒學明白,後麵可能就都廢了。老師的這段傳奇經曆,擱誰聽了內心不泛起一陣漣漪。毫無疑問,我本就是矛盾體本體,不糾結才是奇怪的。但其實我偏向於文科,但文科背的太多,我自認為記憶力沒那麽好,相比於理科,我覺得文綜可能更適合點,畢竟我學個數學都那麽吃力,不是說數學學不好,理化生就更學不好了嗎?而且我對曆史還挺感興趣的,剩下讓我望而生畏的就是政治和地理,地理是我最怕的,因為以前從未接觸過,語數外就不用分析了,這是必考的三門,語文向來是我最拿手的,我的英語也不差,就是數學得下點功夫。班主任的話讓我心裏的那杆秤又往文綜那邊偏了偏。


    下意識的還是想問問父母的意見,老媽說:“你不聰明,學理綜學得好不,文綜嘛,主要就是背,你好好努力地學,還是有希望的。你學數學都學得那麽吃力,更不說其它的了,你自己也說了,理綜要是沒學好,考幾分的都有,我的建議是學文,當然,具體的還是你自己決定,我隻是給你個建議。”


    老媽說的考幾分也是我聽同學說的,但也是不無道理的。心裏那杆秤又偏向文綜多了一點點。“就按你所想的來唄。”那個聲音又響起來了,像個引路人一樣。就這麽一句話,我就下定了決心,有時候,真的是需要稍微地推一把,所有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了。即使最終這學期是我期末成績理綜比文綜考得好,我還是在選科申請表上寫上了文科,看著手上的申請表,很滿意的交上去了。


    下學期開學重新分班後,我發現,之前班上好多想學理的同學,現在還是在文科班繼續做同學,大概是班主任的事跡也讓他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了一番。不過,令我吃驚的事,數學學霸咋也來文科班了,我不記得她理綜多少分了,但數學能考一百四十多的,理綜應該也不差吧。隨著高中生活的開始,我和班上同學已經熟絡起來,我的人緣還是比較好的,很快交到幾個朋友,而這位數學學霸就是一個。


    我在文科班看見她有些吃驚“你怎麽學文了?你理科那麽好,是因為語文老師說的嗎?擔心最後學不好?”


    “是有點因為老師說的話,我自己也感覺我學不好理綜,文科還是有點機會的。”她思考了一會說的。雖然我有點替她惋惜,但畢竟是人家自己的決定,作為朋友肯定是尊重和支持的。


    進入了新的班級,宋錦雖然也選了文科,但我在六班,她被分到了七班(1-5班是理科班,6-8班是文科班,9班是新試驗的英語班,為出國考雅思的,10-12班是美術班,13班則是音樂班),和宋錦便在無意識間徹底斷了聯係。


    但我也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有一個三個人的小團體,她們是一個初中的,我說:“真好,你們的友誼,到高中還能延續,還能在一個班級,真是緣分。”


    我的到來,讓她們的團體大了起來,三人幫變成了四人幫,但我並沒有和她們一起吃飯,因為我畢竟和劉雨菲一直是飯搭子,而且也是初中朋友一起進的學校,我挺珍惜的。我並不知道我們四人幫當中的陸晚是學霸,直到分班後的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年級第一的時候,我頓感驕傲,就仿佛這個第一是我考的,老師很自然的認命她為班長。若幹年後,我突然想到為什麽我有一個學霸朋友,但我好像基本上沒有向她請教過問題,我想大概是她身上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讓我想要靠近卻又不忍打擾。班上也有幾個學傳媒的,比我原先班上多,加上我總共有六人呢,她們之前好像就是6班的,我很喜歡和她們待在一起,都是善良有趣的靈魂。其實一開始,我們還不是太熟,隻不過是因為在一個班上,又是學傳媒的,我便每個周末上課的時候同她們坐在一起,可能是剛認識,不太熟,但感覺又比普通同學更親近一點,還夾雜點距離感。但這可難不倒我,我是個好交友的人,遇見我喜歡的,很投緣的,我便會主動靠近,我一直堅信真誠必定能換來真誠。那麽是怎麽徹底融入這個班級傳媒小組的呢,這就要從王初菡說起了,這是和初菡成為閨蜜的第一步。班上的座位是流動的,半個月一次,第一排變成最後一排,其它的便依次往前移一排。我的同桌是學傳媒的彭城和張雅,我坐在她們兩中間,我的後麵是我初中同學,而她的同桌便是王初菡,我很喜歡學傳媒這些朋友,但我最喜歡的便是初菡和彭城了。但因為我們並沒有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我和她們聊天還有些羞澀感,她們之前就是一個班的,聊得自然比同我聊得多。


    有一次初菡生病了,請假迴家了,我很擔心她,也很想她,便想著跑去她的留言板上留言,好家夥,留言板上有一萬多條,這人緣得有多好,我朋友也很多,但大家好像沒有留言的習慣。


    我便在她的留言板上寫上:怎麽樣,病好些了嗎?


    她迴複的是:好多了,再休息休息就好了。


    大概是嚐到了甜頭,她迴我留言了,怎麽能不高興呢?然後第二天,我便在課間休息時又寫到:這兩天沒見到你,我都想你了。


    她在底下:馬上就迴去了。


    我緊接著寫下:好嘞,等你,期待,附加一顆小紅心。


    她則說你好好上課。


    其實,我留這兩條留言的時候,還挺不好意思的,但我太喜歡她了,就想和她交朋友,看到她的迴複是既高興又害羞。


    她病愈返校後,我便開始更加主動的同她講話,我問她:“我看塗向和方宇航都叫你,為初菡姐姐,好多人都喜歡這麽叫你,為什麽大家都喜歡叫你初菡姐姐呀。”


    她說:“不知道,可能是我比較會照顧人,長相也顯得比較成熟,大家便都喜歡這麽叫了。”


    我想或許這個稱唿會讓我們更親近:“那我以後也能叫你初菡姐姐嗎?”


    她笑著說:“你想叫什麽都可以。”


    後來我們越來越熟絡,有了初菡這個中間人,我同學傳媒的其她姐妹的距離感也一掃而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後來我才知道初菡不是一個喜歡煽情的人,她是一個很隨性的人,有時候又挺冷淡,她願意和你交朋友,對你好的時候是真的很好,可有一天她想轉身就走,便也會頭也不迴,我很幸運,成為了她的好朋友,將來會是一輩子的閨蜜,成為了她的特例。


    可能是我特別幸運,高中的生活有學習的壓力,但我的身邊有這麽多的朋友,我不便不覺得有壓力了,我覺得我很幸福。原本以為高中三年大概就會這會這麽過去,卻沒想到還是有些變化的,有一天中午,我像以前一樣拿著碗準備去找劉一起吃午餐,便收到了她的短信:我們兩個在不同的班,每天這樣一起吃飯也挺不方便的,以後還是各吃各的吧,你可以和你的同學一起吃。


    剛看到的時候,鼻尖有點發酸,但隨即就想確實不方便,她室友估計也不自在,畢竟和我沒有那麽熟,連同學都算不上,正好以後可以和陸晚她們一起吃,這麽想著便追上了已經走在了前麵的三人:“我能和你們一起吃飯嗎,我朋友說每天去找她太麻煩了,我覺得確實挺麻煩的。”


    她們都很高興,陸晚說:“那正好以後你和我們一起吃,多好。”是啊,真好。


    和朋友的愉快相處,以及有意思的傳媒課程,讓原本枯燥的高中生活有了色彩,我突然覺得我的決定是正確的。我雖然與初中的朋友分開了,但我收獲了新的並且很是難得的友誼;我雖然放棄了讓我如癡如醉的美術,但傳媒也能讓我體會藝術的魅力,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我甚至有了另一個我不會再出現的感覺,對未來有著無限美好的期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把過去留在迴憶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溫暖warmth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溫暖warmth並收藏把過去留在迴憶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