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遼國也是華夏正統。”
趙匡胤的迴答,讓趙恆不知所措。他想要找自己的伯父問個明白,可往前走上一步,卻一不小心滑倒了。
他隻覺得地板好冷好冷,他低頭一看,這地上怎麽有厚厚的霜呢?
他用盡全力想要爬起來,奈何西北風狂作,壓得趙恆喘不過氣來。
他抬頭一看,隻見橫在他前麵的是波濤洶湧的黃河。黃河水奔騰流淌,如千軍萬馬在咆哮嘶吼。河流兩岸,如刀削般陡峭,似斧劈般險峻。
草已黃,樹已枯,沒有一點生機。冷風之中,烏雲密布,隻有東邊透出些許微弱的暖光。
那沙塵,似快刀一樣被瘋狂的西北風裹挾而來,瘋狂的拍打到趙恆的臉上。打得他不敢睜開眼睛。
他拚盡全力總算是站了起來,迴頭一看身邊的包拯早已不見了蹤跡。整個黃河南岸似乎就隻有他一個人。
再往北岸望去,順著滾滾風聲,似乎有廝殺聲。
趙恆極目望去,隻見那黃河北岸黑雲壓城。數十萬身穿黑色和古銅色戰袍的契丹騎兵像潮水一般朝澶淵城奔襲而來。契丹勇士和他們的戰馬一樣,唿嘯著,嘶吼著。他們揮舞著手裏的武器瘋狂的吼叫,也許隻有這種殺戮與死亡才能讓人這麽瘋狂吧!
趙恆望著綿延數十裏的契丹騎兵,看的出了神。
那風聲,似乎化作了一句句話語,傳到了趙恆的耳朵裏。
王欽若的聲音:“陛下,臣王欽若啟奏。如今遼軍來勢洶洶,兵鋒正盛,那澶州之地,實乃險象環生。陛下乃萬乘之尊,當以龍體安危、江山社稷為重。臣以為,此時遷都實為上策。”
陳瑤叟的聲音:“陛下,切不可因一時之勇,而置自身與江山於不顧啊。遷都之舉,雖有一時之陣痛,然實乃長遠之計。望陛下深思熟慮,早做決斷。臣陳瑤叟,一片赤誠,皆為陛下與大宋江山著想,萬望陛下納臣之言。”
寇準的聲音:“誰為陛下出這個主意?理應斬首。”
李繼隆將軍:“馮拯,現在遼國人就在城下,你這麽有才怎麽不賦詩一首把敵人打跑啊?“你以文賦升到兩府高位,今天到了這種情勢還指責我高瓊無禮。那你為何不賦詩一道來退敵呢?”
寇準的聲音:“陛下,今遼軍兵臨城下,我軍士氣正盛,陛下若禦駕親征,必能鼓舞士氣,大敗遼軍。若此時退縮,恐失民心,且讓遼軍輕視,日後大宋將永無寧日。”
大將軍高瓊的聲音:“主張南逃的人如此懦弱無知,陛下怎能受他們左右呢?如今敵兵迫近,人心惶惶。陛下隻能進一尺,不能退一寸了。河北的軍隊日夜盼望聖駕到來,士氣會因此百倍增長;如果迴輦數步,則令萬眾失望,軍心勢必瓦解。敵人乘勢進攻,到那時恐怕想要到金陵都不可得而至了。”
寇準的聲音:“太尉受國厚恩,今天何以報國?”
楊延昭:“我本一介武夫,願以一死報國。”
名將潘美:“隨軍將士的家眷都在汴京,必不肯棄京南行,願陛下速幸澶州,有臣等拚死力敵,遼軍並不難破。”
年輕時趙恆的聲音:“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無成請盟,固其宜也。然得請之後,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遺之財貨,斯可也。所慮者關南之地曾屬彼方,以是為辭,則必須絕議。朕當治兵整眾,躬行討擊耳......”
就在這無窮無盡的聲音傳到趙恆耳朵裏的時候,澶淵城北麵、東麵、西麵、三麵被遼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再看澶淵城的南麵,駐紮了身著白色戰袍的數萬宋軍,營帳四周布滿了了望塔,和阻擋騎兵的軍柵。他們銀盔銀甲,刀槍林立,時不時有巡哨或者傳遞消息的騎兵,騎著戰馬飛奔出營寨。
雖然兵力懸殊,但他們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怯懦!
兩個當時擁有最強大戰力的國家,將全國最強大的軍隊聚集於此。小小的澶淵城,仿佛頃刻之間就會消散於戰火之中。
再看那青色的澶淵城上,有黃旗,華蓋,和盞盞紅燈。城垛四周立下了數十個床子弩,城牆上銀盔銀甲的宋兵正在嚴陣以待。
城門樓上一個四十多歲的官員,手裏拿著酒壺,一邊喝酒一邊巡視。
此人頭戴貂蟬籠巾,身著朱衣朱裳,腳穿白綾襪和黑色皮履,走著四方步,時不時的拍打一下開小差的武將,罵一下身邊的文官,好不威風。
趙恆一下子就認出了那個個性張揚的中年人,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指著那城門口笑道。
“哈哈哈,寇準,寇老西。”
就在趙恆指著寇準的那一瞬間,仿佛寇準也看到了趙恆。寇準朝著趙恆施禮,城牆上的官員和士兵們也朝著趙恆施禮。
而城牆上和城牆外駐紮的士兵忽然大喊起來。
“萬歲!萬歲!萬歲!”
那一聲聲萬歲,排山倒海而來,聲音響徹數十裏,綿延不絕。風雲為之變色,掩蓋住了,那唿唿北風,和黃河的奔流聲。那聲音中不僅是對皇帝的效忠,更是保家衛國的決心,此戰必勝!
“萬歲!萬歲!萬歲!”
震的趙恆淚流滿麵,震的契丹人魂飛膽喪,士氣低落,惶惶不得終日。將士們有的淚流滿麵,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國家奮戰而死。
為了扭轉劣勢和穩定士氣,契丹人迅速的組織好了人馬,朝著澶淵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架雲梯,挖地洞,燒城門,放火箭,搭建攻城塔樓。十八般武藝全上陣。
看的趙恆先是心頭一驚,然後是萬般憤怒。他沿著黃河南岸跌跌撞撞的跑,想要找到一條船,或者一座橋。
“戰鬥!戰鬥!等我!等我!李繼隆!寇準!我的將士!我的子民!我的國家!”
趙恆記得很清楚,在西連屯碑界往東三裏外有座浮橋,能直通澶淵城南門。多年前太尉高瓊曾經驅趕著他乘坐的禦輦前往澶淵城。
“對,就在前麵,俺記得清楚,就在不遠處應該有一座浮橋的。當年就是高將軍,驅趕著俺的禦輦,踏上了那座浮橋.......”
趙恆拖著沉重的身體,快步向前。在走到距離浮橋還有兩公裏的位置的時候,忽然間看見,就在黃河南岸,有一支聲勢浩大的軍隊。
漫山遍野之中,旌旗蔽日!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旌旗如湧動的彩雲,獵獵作響。每一麵旌旗之上,皆繡著或龍、或虎、或鷹等猛獸圖案,栩栩如生,似要破旗而出。
前排的士卒們身著鋥亮的鎧甲,甲片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如同一麵麵鏡子。後麵的軍陣緊密相連,長槍如林,高高舉起時,槍尖匯聚成一片銀色的星河;短刀如雪,在隊列中閃耀著點點寒芒。弓箭手們背負長弓,箭頭斜指蒼穹,弓弦緊繃,蓄勢待發。再看那隊列之中,傳令兵來迴穿梭,有條不紊。數萬人的軍隊,卻鴉雀無聲,隻聽得見甲胄摩擦的沙沙聲和整齊的腳步聲,那肅穆的軍容,仿佛一座即將噴發的鋼鐵火山。
戰馬們膘肥體壯,馬鬃飛揚,宛如一團團燃燒的火焰。那戰馬的眼睛明亮而銳利,閃爍著野性的光芒。馬背上的騎士們身著戎裝,穩如泰山,他們與戰馬融為一體,似那從天而降的戰神。
再看立在隊伍前麵的主帥,隻見他身著金甲,甲上龍紋栩栩如生。頭戴紫金冠盔,紅纓飄動,護耳如鷹。腳蹬黑靴,堅韌沉穩。背挎硬弓,弓身檀木,弓弦緊繃,箭壺滿箭,寒光點點。腰間佩劍,劍鞘古樸黝黑,刻有雲紋。劍柄裹木嵌寶,內斂華貴。拔劍寒光乍現,劍身筆直如秋水,鋒銳無比,伴其征戰,盡顯王者之威。
胯下追風騰雲馬,高大威猛,毛色如烏金般閃亮。四蹄健壯有力,馬首昂揚,雙目炯炯有神,透著堅毅與果敢。馬鬃飛揚,似黑色火焰舞動。
再看他身後立著一杆大旗,上麵繡著龍紋,寫著一個大大的“趙”字。
趙恆越走越近,越近越興奮,因為這名主帥他太熟悉了。
“伯父?是伯父麽?對,一定是伯父,我認得那匹馬,那是追風騰雲。伯父!伯父!”
沒錯那騎著戰馬的戰將,正是五代末,大宋初期有敗績的無敵將軍---趙匡胤。
趙恆一邊奔跑,一邊唿喊。
再看其他戰將的旗幟:高、李、石、曹、張、王、潘、趙等十餘麵戰旗一字排開。
“高懷德、李處耘、石守信、曹斌、王全斌、張令鐸、王審琦、王彥升、潘美、李繼勳.....哈哈哈,來了,他們都來了.....”
趙恆一邊奔跑,一邊大笑,可不知不覺的卻又淚流滿麵。
“伯父,侄兒好累,侄兒好累!侄兒好怕,好怕!”
趙匡胤似乎看見了趙恆,但不做理會,隻是用他自信的目光看了看趙恆。然後拔出腰間的寶劍。
見主帥亮劍,數十萬大軍齊聲高唿:“威~威~威~”
全軍將士,雖然隻喊了一個字,但氣勢如排山倒海,響徹數十裏。
趙匡胤怒視黃河對岸,正在攻打澶淵城的契丹兵馬,揮劍大喊:“衝!”
隨即,騎兵在前,步兵,弩兵在後,毫不猶豫的渡河作戰。
趙恆震驚了,一個字,隻有一個字。
“難道這就是一個平庸皇帝和千古一帝的句別麽?這......就是我和您的差距麽?您的這一個字,壓倒了我的萬卷詩詞,千卷詔書。”
“何止是你啊!我爭了一輩子,算計了一輩子,心狠手辣了一輩子。也不及他的一個‘衝’字啊!”
忽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他身後傳過。
說話的這位故人究竟是什麽人?又為何對趙恆說這樣的話?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趙匡胤的迴答,讓趙恆不知所措。他想要找自己的伯父問個明白,可往前走上一步,卻一不小心滑倒了。
他隻覺得地板好冷好冷,他低頭一看,這地上怎麽有厚厚的霜呢?
他用盡全力想要爬起來,奈何西北風狂作,壓得趙恆喘不過氣來。
他抬頭一看,隻見橫在他前麵的是波濤洶湧的黃河。黃河水奔騰流淌,如千軍萬馬在咆哮嘶吼。河流兩岸,如刀削般陡峭,似斧劈般險峻。
草已黃,樹已枯,沒有一點生機。冷風之中,烏雲密布,隻有東邊透出些許微弱的暖光。
那沙塵,似快刀一樣被瘋狂的西北風裹挾而來,瘋狂的拍打到趙恆的臉上。打得他不敢睜開眼睛。
他拚盡全力總算是站了起來,迴頭一看身邊的包拯早已不見了蹤跡。整個黃河南岸似乎就隻有他一個人。
再往北岸望去,順著滾滾風聲,似乎有廝殺聲。
趙恆極目望去,隻見那黃河北岸黑雲壓城。數十萬身穿黑色和古銅色戰袍的契丹騎兵像潮水一般朝澶淵城奔襲而來。契丹勇士和他們的戰馬一樣,唿嘯著,嘶吼著。他們揮舞著手裏的武器瘋狂的吼叫,也許隻有這種殺戮與死亡才能讓人這麽瘋狂吧!
趙恆望著綿延數十裏的契丹騎兵,看的出了神。
那風聲,似乎化作了一句句話語,傳到了趙恆的耳朵裏。
王欽若的聲音:“陛下,臣王欽若啟奏。如今遼軍來勢洶洶,兵鋒正盛,那澶州之地,實乃險象環生。陛下乃萬乘之尊,當以龍體安危、江山社稷為重。臣以為,此時遷都實為上策。”
陳瑤叟的聲音:“陛下,切不可因一時之勇,而置自身與江山於不顧啊。遷都之舉,雖有一時之陣痛,然實乃長遠之計。望陛下深思熟慮,早做決斷。臣陳瑤叟,一片赤誠,皆為陛下與大宋江山著想,萬望陛下納臣之言。”
寇準的聲音:“誰為陛下出這個主意?理應斬首。”
李繼隆將軍:“馮拯,現在遼國人就在城下,你這麽有才怎麽不賦詩一首把敵人打跑啊?“你以文賦升到兩府高位,今天到了這種情勢還指責我高瓊無禮。那你為何不賦詩一道來退敵呢?”
寇準的聲音:“陛下,今遼軍兵臨城下,我軍士氣正盛,陛下若禦駕親征,必能鼓舞士氣,大敗遼軍。若此時退縮,恐失民心,且讓遼軍輕視,日後大宋將永無寧日。”
大將軍高瓊的聲音:“主張南逃的人如此懦弱無知,陛下怎能受他們左右呢?如今敵兵迫近,人心惶惶。陛下隻能進一尺,不能退一寸了。河北的軍隊日夜盼望聖駕到來,士氣會因此百倍增長;如果迴輦數步,則令萬眾失望,軍心勢必瓦解。敵人乘勢進攻,到那時恐怕想要到金陵都不可得而至了。”
寇準的聲音:“太尉受國厚恩,今天何以報國?”
楊延昭:“我本一介武夫,願以一死報國。”
名將潘美:“隨軍將士的家眷都在汴京,必不肯棄京南行,願陛下速幸澶州,有臣等拚死力敵,遼軍並不難破。”
年輕時趙恆的聲音:“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無成請盟,固其宜也。然得請之後,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遺之財貨,斯可也。所慮者關南之地曾屬彼方,以是為辭,則必須絕議。朕當治兵整眾,躬行討擊耳......”
就在這無窮無盡的聲音傳到趙恆耳朵裏的時候,澶淵城北麵、東麵、西麵、三麵被遼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再看澶淵城的南麵,駐紮了身著白色戰袍的數萬宋軍,營帳四周布滿了了望塔,和阻擋騎兵的軍柵。他們銀盔銀甲,刀槍林立,時不時有巡哨或者傳遞消息的騎兵,騎著戰馬飛奔出營寨。
雖然兵力懸殊,但他們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怯懦!
兩個當時擁有最強大戰力的國家,將全國最強大的軍隊聚集於此。小小的澶淵城,仿佛頃刻之間就會消散於戰火之中。
再看那青色的澶淵城上,有黃旗,華蓋,和盞盞紅燈。城垛四周立下了數十個床子弩,城牆上銀盔銀甲的宋兵正在嚴陣以待。
城門樓上一個四十多歲的官員,手裏拿著酒壺,一邊喝酒一邊巡視。
此人頭戴貂蟬籠巾,身著朱衣朱裳,腳穿白綾襪和黑色皮履,走著四方步,時不時的拍打一下開小差的武將,罵一下身邊的文官,好不威風。
趙恆一下子就認出了那個個性張揚的中年人,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指著那城門口笑道。
“哈哈哈,寇準,寇老西。”
就在趙恆指著寇準的那一瞬間,仿佛寇準也看到了趙恆。寇準朝著趙恆施禮,城牆上的官員和士兵們也朝著趙恆施禮。
而城牆上和城牆外駐紮的士兵忽然大喊起來。
“萬歲!萬歲!萬歲!”
那一聲聲萬歲,排山倒海而來,聲音響徹數十裏,綿延不絕。風雲為之變色,掩蓋住了,那唿唿北風,和黃河的奔流聲。那聲音中不僅是對皇帝的效忠,更是保家衛國的決心,此戰必勝!
“萬歲!萬歲!萬歲!”
震的趙恆淚流滿麵,震的契丹人魂飛膽喪,士氣低落,惶惶不得終日。將士們有的淚流滿麵,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國家奮戰而死。
為了扭轉劣勢和穩定士氣,契丹人迅速的組織好了人馬,朝著澶淵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架雲梯,挖地洞,燒城門,放火箭,搭建攻城塔樓。十八般武藝全上陣。
看的趙恆先是心頭一驚,然後是萬般憤怒。他沿著黃河南岸跌跌撞撞的跑,想要找到一條船,或者一座橋。
“戰鬥!戰鬥!等我!等我!李繼隆!寇準!我的將士!我的子民!我的國家!”
趙恆記得很清楚,在西連屯碑界往東三裏外有座浮橋,能直通澶淵城南門。多年前太尉高瓊曾經驅趕著他乘坐的禦輦前往澶淵城。
“對,就在前麵,俺記得清楚,就在不遠處應該有一座浮橋的。當年就是高將軍,驅趕著俺的禦輦,踏上了那座浮橋.......”
趙恆拖著沉重的身體,快步向前。在走到距離浮橋還有兩公裏的位置的時候,忽然間看見,就在黃河南岸,有一支聲勢浩大的軍隊。
漫山遍野之中,旌旗蔽日!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旌旗如湧動的彩雲,獵獵作響。每一麵旌旗之上,皆繡著或龍、或虎、或鷹等猛獸圖案,栩栩如生,似要破旗而出。
前排的士卒們身著鋥亮的鎧甲,甲片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如同一麵麵鏡子。後麵的軍陣緊密相連,長槍如林,高高舉起時,槍尖匯聚成一片銀色的星河;短刀如雪,在隊列中閃耀著點點寒芒。弓箭手們背負長弓,箭頭斜指蒼穹,弓弦緊繃,蓄勢待發。再看那隊列之中,傳令兵來迴穿梭,有條不紊。數萬人的軍隊,卻鴉雀無聲,隻聽得見甲胄摩擦的沙沙聲和整齊的腳步聲,那肅穆的軍容,仿佛一座即將噴發的鋼鐵火山。
戰馬們膘肥體壯,馬鬃飛揚,宛如一團團燃燒的火焰。那戰馬的眼睛明亮而銳利,閃爍著野性的光芒。馬背上的騎士們身著戎裝,穩如泰山,他們與戰馬融為一體,似那從天而降的戰神。
再看立在隊伍前麵的主帥,隻見他身著金甲,甲上龍紋栩栩如生。頭戴紫金冠盔,紅纓飄動,護耳如鷹。腳蹬黑靴,堅韌沉穩。背挎硬弓,弓身檀木,弓弦緊繃,箭壺滿箭,寒光點點。腰間佩劍,劍鞘古樸黝黑,刻有雲紋。劍柄裹木嵌寶,內斂華貴。拔劍寒光乍現,劍身筆直如秋水,鋒銳無比,伴其征戰,盡顯王者之威。
胯下追風騰雲馬,高大威猛,毛色如烏金般閃亮。四蹄健壯有力,馬首昂揚,雙目炯炯有神,透著堅毅與果敢。馬鬃飛揚,似黑色火焰舞動。
再看他身後立著一杆大旗,上麵繡著龍紋,寫著一個大大的“趙”字。
趙恆越走越近,越近越興奮,因為這名主帥他太熟悉了。
“伯父?是伯父麽?對,一定是伯父,我認得那匹馬,那是追風騰雲。伯父!伯父!”
沒錯那騎著戰馬的戰將,正是五代末,大宋初期有敗績的無敵將軍---趙匡胤。
趙恆一邊奔跑,一邊唿喊。
再看其他戰將的旗幟:高、李、石、曹、張、王、潘、趙等十餘麵戰旗一字排開。
“高懷德、李處耘、石守信、曹斌、王全斌、張令鐸、王審琦、王彥升、潘美、李繼勳.....哈哈哈,來了,他們都來了.....”
趙恆一邊奔跑,一邊大笑,可不知不覺的卻又淚流滿麵。
“伯父,侄兒好累,侄兒好累!侄兒好怕,好怕!”
趙匡胤似乎看見了趙恆,但不做理會,隻是用他自信的目光看了看趙恆。然後拔出腰間的寶劍。
見主帥亮劍,數十萬大軍齊聲高唿:“威~威~威~”
全軍將士,雖然隻喊了一個字,但氣勢如排山倒海,響徹數十裏。
趙匡胤怒視黃河對岸,正在攻打澶淵城的契丹兵馬,揮劍大喊:“衝!”
隨即,騎兵在前,步兵,弩兵在後,毫不猶豫的渡河作戰。
趙恆震驚了,一個字,隻有一個字。
“難道這就是一個平庸皇帝和千古一帝的句別麽?這......就是我和您的差距麽?您的這一個字,壓倒了我的萬卷詩詞,千卷詔書。”
“何止是你啊!我爭了一輩子,算計了一輩子,心狠手辣了一輩子。也不及他的一個‘衝’字啊!”
忽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他身後傳過。
說話的這位故人究竟是什麽人?又為何對趙恆說這樣的話?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